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俱舍问答 >

第15部分

俱舍问答-第15部分

小说: 俱舍问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73、 中阴身为何不能穿越母胎与金刚座?
答:中有不能穿越母胎:业力强大的原因,入胎后不能出;亦不能穿越金刚座:因金刚座乃千佛成佛之处,具极大加持。

274、 中阴身业力可转否?有何不同说法?
答:(1)俱舍论观点:中阴身业力不可转,因为中有与当来本有是同一业力所牵引的缘故,若中有起,则必定生当来本有。那么若做功德善事回向,不能令该众生于中阴身直接解脱,只可令其于恶趣少受苦或于恶趣速得解脱。
(2)大乘观点:若遇善知识超度,有马上解脱的机会,即于中阴也可解脱,也就是说中阴身业力是可以转变的。

275、 中阴身是如何结生的?
答:胎卵生者:以颠倒心欲行淫而结生。
湿生:因染著香气而结生。
化生:因染著住处而结生。

276、 《俱舍论》、《善护商主请问经》、《阿难入胎请问经》等对中阴的描述有何不同?
答:《俱舍论》:
中有为男:于母起淫欲心,于父起恚心。欲与母交,而往入胎,入胎后于母右侧,面背而坐。
中有为女:于父起淫欲心,于母起恚心,欲与父交,而往入胎。入胎后于母左侧,面腹而坐。
湿生:染著香气而受生。
化生:染著住所而受生。
《阿难入胎请问经》:(1)转生善趣者:有福报者,见宫殿想进入、宝座想去坐,便前往而生;(2)转生恶趣者:无福报者,见暴风雨,欲避便前往而生,见众聚,欲前往便生。
《善护商主请问经》:(1)转天人:见天子天女戏乐,欲往便生;(2)转生为人:见人戏乐,愿去过生活,则转生;(3)转生地狱:中阴觉得冷,见地狱猛火,欲暖便前往而转生;中阴觉得热,见地狱寒冰,欲凉便前往而转生。

277、 你变成中阴身时如何打算?
答:我们变成中阴身时,在密法中应观自己为种子字,观父母为上师佛父佛母,并发愿自己入胎后,将来真正成为一个密法有缘者。

278、 若中有显现本有像,佛之母为何梦六牙白象?此六牙白象是中有否?
答:佛之母梦六牙白象乃是吉祥瑞相,并非中有之形象,菩萨久舍旁生趣故,菩萨中有如盛年时,形量周圆,具诸相好,故住中有得入胎,照百俱胝四大洲等。所以说六牙白象只是瑞兆而已,不是菩萨入胎时的中有。

279、 转轮王、独觉、佛陀、凡夫,如何了知入、住、出等差别?
答:转轮王:知入胎,不知住、出胎,福德广大故;
独觉:知入、住胎,不知出胎,智慧广大故;
佛:知入、住、出胎,福慧极广故;
凡夫:不知入、住、出胎。
另:亦有卵生独觉,即众部独觉,入、住、出胎三皆不知。

280、 如果心非父母精血生,为何有些人之性格与父母相同?
答:有情结生的时候,前世之心刹那相续而生后世之心,所以说前世之心是后世之心的因,即这个心识并非是父母精血所生。但有情的色身是依父母精血而生(对比《自释》有二释),心身相依不离。既然身依精血而生,那么对于心生,精血虽不是因但可以是缘。如种子是因,以如是种子生如是果;田地是缘,虽不能改变种子所生果的性质,但却能影响种子所生果实的甜苦等。同样,精血作心的缘,可以对心有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后天的熏染,孩子性格与父母相似就并不奇怪了。

281、 前世身之伤疤为何今生人身上还在,有何教证?
答:前世身上的伤疤,在今生的身上还存在,这是一种业力缘起的显现。在《中观四百论大疏》中有一个比喻,说在房顶上有一只灰白色的鸽子,屋内有一碗酸奶,虽然鸽子并未踩到酸奶上面,但酸奶上却可以出现鸽子的爪印。因为一切法其性是空,所以在因缘聚合之时即可显现。酸奶上的爪印是这样,身上的伤疤同样如此。《俱舍论》承许是烦恼与业的牵引而令诸蕴由前世而今生,由今生而后世地轮回流转,并没有常我存在。有的只是于诸蕴之上假立的“我”,那么是何业力可以令前世与今生的身上都存在同样的伤疤呢?在第四品业品中,经部承许一业可以引多世,那么就这样一个理论而推想,可能此有情于宿世中对他有情做过某种伤害之业,以此一业而引多生的身体之上出现同样的伤疤(当然业因果最不可思议,唯佛陀才能彻知,所以此处只是姑且以理推之,或许有这样的可能)。所以说爪印及前后世身上的伤疤,皆是因缘和合、业力缘起的结果。

282、 依靠密宗窍诀,人在死后入胎时有何特点?
答:密宗:于中有时,观父母为本尊;观自己心为:
(1)若愿智慧广大,则明观为“德”字;
(2)若愿能力广大,则观为“吽”字;
(3)若愿悲心广大,则观为“舍”字。

283、 若无我则依何转生轮回?
答:外道执著有一个我,是这个我能够舍弃此生的五蕴(或四蕴)而续后世的诸蕴。如果没有我那么依靠什么来转生轮回呢?世尊说:“有业有异熟,作者不可得。”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实有的我在造业感果,但是可以于这个五蕴之上假立一个“我”,唯有诸蕴,也即是这个假立的“我”在转生轮回。

284、 中有到生有之间如何流转?
答:是由烦恼与业的牵引令中有五蕴相续入胎而现前生有的,五蕴是刹那灭的,如何流转呢?就像灯火(光明)一样,虽然刹那灭,但灯火(光明)可以转到别的地方去而照亮黑暗。此处油可以比喻烦恼与业,而灯火(光明)可以比喻五蕴,是油的注入灯芯而令灯火(光明)相续不断,同样,五蕴也是因为烦恼与业力的次第牵引而相续转变,乃至也是由烦恼业力牵引而趣入后世,所以说从中有五蕴到生有五蕴的流转,完全是烦恼与业的牵引所致。入胎后,成凝酪等住胎五位,出胎后成在生五位,于此十位即本有又以烦恼而造业,于死有后起中有,又投生后世生有等周而复始,无有穷尽。

285、 轮回无始无终否?
答:总的轮回无始无终,但分别的个人之轮回,无始有终。

286、 什么是十二缘起?三世中如何圆满?
答:十二缘起:前世、今生以及后世蕴的相续流转之轮回即是指从无明至老死之间的十二缘起。
缘起:因、缘、果聚合后真实出现,称缘起。
十二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三世 圆满是指于三世中,一有情经历十二支任何一支而无缺,若有所缺,则不说圆满。

287、 按有部观点,十二缘起如何解释?
答:有部宗说:佛陀唯是以分位缘起而宣说十二缘起,所谓分位缘起是指于十二支中,每一支皆具足五蕴,因在那一分位上“无明”是主要的,就以“无明”来称呼那一分位之五蕴,乃至“老死”之分位,老死最主要,则称此分位五蕴为“老死”。就如同说国王出行,并非无随从,因为国王最主要,所以只说国王出行即可。

288、 请你对应自身宣说十二缘起。
答:十二缘起:
(1)无明:前世烦恼现行阶段的五蕴,也就是烦恼。
(2)行:前世造善等三业阶段的五蕴,即是业。
(3)识:今生结生到母胎中刹那的五蕴。
(4)名色:从结生刹那起到显露出六处之前的五蕴,名是指受想行识,只有名称无有阻碍故;色则指凝酪等。
(5)六处:对境、根、识三者聚合到享受外境之前的五蕴。
(6)触:从根境识聚合后完全断定对境起到能了知乐、苦、舍之境,并取舍为喜欢、不喜、中等以前的五蕴。
(7)受:从能取舍三种感受起到不能行淫之前的五蕴。
(8)爱:未真实享用欲妙、行淫欲事、寻觅对境之前的五蕴。
(9)取:为了获得成为爱之对境的受用而到处奔波时的五蕴。
(10)有:奔波者造作产生后世苦乐等果善不善业因阶段的五蕴。
(11)生:从此世死去而结生到后世时的五蕴。
(12)老死:处于三际中间的今世所留下的后世的名色、六处、触、受四者。
众生皆以无明、行乃至老死,此十二缘起而轮回不息。(此处是指在欲界中能够圆满此十二缘起者说。)

289、 有部与经部以上,对十二缘起的认识有何不同?
答:有部:十二缘起唯是分位缘起,即每一分位皆具足五蕴,以“无明”等主要的缘故而称“无明”等支。
经部以上:每一支并非是具足五蕴,以“无明”等主要而称无明。原因是无明为无知痴心所,行是思心所,“无明”等也并非是因主要而称无明,若说主要,那么只说识就可以了。所以各支以各自的本意而说,不包括所有的五蕴。

290、 《俱舍论自释》中四种缘起是什么?请分别说明。
答:《俱舍论自释》中说有四种缘起:
(1)刹那缘起:以杀生为例,在刹那间(约成事刹那说)由贪心而行杀生,即具足十二支,痴心所即是“无明”;思心所即是“行”;对于所杀境了别名“识”(以贪心行杀,贪心起则痴心所必起,大烦恼地法故;思心所必起,遍大地法故;识亦定起,了别境故);色、想、行三蕴与识俱起称“名色”(色蕴取不离根之色香味触四境,想蕴全部,行蕴取作意心所等);眼等五根令名色安住,说名“六处”(此五根为六处摄而说六处);六处即是根与境识三合和而有“触”(心所);领纳触名“受”;以贪心行杀,贪即是“爱”;与爱相应诸心所名“取”;起身语二业名“有”;如是诸法起的时候名“生”;诸法熟变坏灭时名“老死”。这就是十二缘起于刹那间全部具足,名刹那缘起。
(2)连缚缘起:因果无间前后相连而起是连缚缘起。
(3)分位缘起:即十二支每一分位皆具五蕴,以“无明”等主要故而称“无明”等支,即三世十二支五蕴分位,是约顺次生受业及不定受业而说的。
(4)远续缘起:前面所说三世十二支分位,约顺后受业与不定受业而说,即三世因果之间可隔开许多生。而圆满十二支分位,是远续缘起。

291、 有部说十二缘起是五蕴不同阶段,为什么又说“无明”等?
答:有部说十二缘起是五蕴之不同阶段,又说“无明”等,是因为,如于“无明”支,是因为其中无明最强盛故,于彼同时俱有之五蕴也随“无明”一起被称为“无明”支,如国王行,非无导从,以主要是国王,故称国王行。

292、 十二缘起分三世说,有何必要?
答:十二缘起分三世是为遣除众生之三际愚痴。
一、前际愚痴:(1)我是否已生 (怀疑我是有是无);
(2)生了什么样的我 (怀疑我的自性,即此蕴是我或离蕴有我);
(3)“我”如何而生 (怀疑我的差别,到底是常我或是无常我);
二、后际愚痴:(1)“我”未来产生与否 (怀疑我未来是有是无);
(2)产生什么样的我 (怀疑我的自性);
(3)“我”将如何产生 (怀疑我的差别)。
三、中际愚痴:(1)何等是我 (怀疑我的自性);
(2)此我云何 (怀疑我的差别,常?无常?);
(3)“我”谁所有 (谓怀疑我之因,此现在这个我,在过去是什么因所有?);
(4)我当有谁 (怀疑我的果,谓此现在我,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果?)。

293、 十二缘起归纳为哪几个法中?分别为何?
答:十二缘起可归纳于三法中,烦恼、业、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