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中国秦腔史 >

第13部分

中国秦腔史-第13部分

小说: 中国秦腔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狱》、《夺锦楼》、《双锦衣》、《翰墨缘》、《貂婵》等。“文化大革命”以后,王保易改编了《卓文君》、《蝴蝶杯后本》,张骅改编了范紫东的《女儿经》,冀福记改编传统戏《李陵碑》等。在新编历史剧方面,“文化大革命”前有《烈火扬州》、《赤胆忠心》(陆苍)、《淝水之战》、《于谦》(谢迈迁)、《文天祥》(淡栖山)、《夏完淳》(施保璋)、《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唐太宗》(袁允中)、《桃花扇》(姬颖)等。在“文化大革命”以后有《闯王平叛》(南子仲等)、《冼夫人》(鱼闻诗)、《李离伏剑》、《秦王求贤》(王君秋)、《三曹父子》(蔡立人)、《李陵碑》(全民、冀福记等)等。现代戏方面,在“文化大革命”前,先后创作、改编的有《三月雨》(鱼闻诗)、《灯笼红》(杨文颖等)、《山村新风》(杨克忍)、《红梅岭》(李哲明改编)、《红珊瑚》(杨文颖等改编)、《三世仇》(柳斌等改编)、《进军路上》(郑轩等)、《初升的太阳》(刘养民等改编);在“文化大革命”后有《枣林湾》(郑宗义等)、《西安事变》(杨克忍等)、《白龙口》(杨克忍等)、《三家春》(鱼闻诗改编)、《连心锁》(雷文博等改编)、《花乡风情》(倪运宏)、《二虎守长安》(段肇升)、《鸡鸣店》(鱼闻诗)、《丁家院》(王晓玲)等。这些剧目大都是在西安市文化局及其先后所属的“艺术辅导室”、“文艺创作研究室”、“戏剧研究所”直接或间接地组织,并经过创作会、改稿会等方式,发挥集体力量帮助作者编创出来的。其中不少剧目在历年举行的会、调演及艺术节上演出,获得过多项奖励,受到观众好评。
    建国后,特别是从50年代后期以来,在政治上极“左”思潮的影响下,西安的戏剧创作也曾几度闯人误区。由于片面地要求文艺直接为政治服务,出现过粗暴否定传统、简单图解政策、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如所谓“歌颂三面红旗”的剧目,以及在“文化大革命”中迫使作者写反对“走资派”的剧目等。那种违背艺术创作规律所炮制的剧作,只能像昙花一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早被历史淘汰,为观众所遗忘,今天给我们留下的只有一些艺术创作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二 参加观摩演出
    1、参加全国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
    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是建国后第一次全国性的戏曲会演。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主办。1952年10月6日——11月14日在北京举行。京剧、评剧、越剧、川剧、豫剧等23个剧种的1600多个演员,演出了82个剧目,包括传统戏63个,新编历史剧11个,现代戏8个。秦腔在这次观摩演出中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其中陕西省获奖情况包括:

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陕西省获奖名单 
剧本创作奖
游龟山               秦腔           马健翎        西北民众剧团
花木兰               豫剧           陈宪章 王景中  香玉剧社
演出集体奖
二等奖             游龟山            秦腔       西北演出代表团
三等奖             一家人            秦腔       西北演出代表团
演出个人奖
一等奖:
          苏育民  (男 ) 秦腔      打柴劝弟
           刘毓中  (男 ) 秦腔     卖画劈门、游龟山

二等奖: 
           史  雷   (男) 秦腔    大家喜欢
           宋上华   (男) 秦腔    拷红
          张  云   (男) 秦腔    大家喜欢
          黄俊耀   (男) 秦腔    大家喜欢 
三等奖:
          张新华   (男)  秦腔     游龟山
           孟遏云   (女)  秦腔     游龟山
           田  林   (男)  秦腔     游龟山
           杨金凤   (女)  秦腔     游龟山
            刘易平   (男)  秦腔     游龟山
大会奖状:       
        李  卜   (男)  秦腔     大家喜欢
           王天民   (男)  秦腔     游龟山 
荣誉奖      常香玉  (女)   豫剧     花木兰

2、 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
   秦腔作为陕西省的代表剧种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具体获奖演员为:

一等奖:
王  祯  王秉中 史美强  田德年  邢枫云  任凤仙  李正敏  李夕岚
李新纪  李爱云 宋上华  余巧云  余林凤  何振中  何尚达  杜建德
吴  德  孟遏云 姚裕国  肖若兰  张敬盟  张香芙  **民  张新华
高剑琳  曹子道 曹玉珍  常警惕  许瑞春  焦晓春  杨令俗  杨保喜
杨金凤  赵国瑞 赵玉兰  赵兰芝  樊新民  刘毓中  刘易平  苏育民
员安民

二等奖:
王仲华  王蔼民  王辅生  王集荣  王伍太  王正兴  王先珠  王正廉
王君秋  田正武  朱润民  傅文民  傅凤琴  任惠中  任哲中  杜奎兴
来喜麟  李应贞  李瑞芳  王玉琴  李继祖  李箴民  李玉民  李正斌
何金仙  林惠琴  吴秀莲(商洛)    周辅国  查俊卿  查紫霞  袁乃中 
袁胜禄  马双枝  马忠福  马蓝鱼  胡少鹏  师凤琴  孙省国  孙丽艳
黄贤明  段林菊  段灵芝  程海清  郭明霞  郭朝中  姚成祖  姚月红
南怀容  梁凤采  徐鸿轩  徐抚民  陈清林  陈守新  陈妙华  陈玉龙
张彩香  张凤云  张秀芳(华阴)    张咏华  张  健  康正俗  崔惠芳
冯子财  彭义国  杨天易  杨明灿  乔新贤  乔梅英  宁秀云  贺树芳
赵晓岚  赵有福  帆金玉  刘养民  刘亘天  刘秉国  刘化鹏  刘培兰
阎更平  阎振俗  韩振民  萧淑琴  龚清义
     
三等奖:
王秀琴  王惠芳  王群英  王振国  王正泰  王玲玉  王建娥  王学义
王麦兰  王新华  王化民  王秀英  王  斌  王景山  尹荣香  尹良俗
田玉华  田佐民  田富贵  田艺魁  左艺国  白敬民  曲玉林  邵燕萍
崔宝善  全巧民  任广立  祁兰芳  李宝珍  李淑芳  李凤琴  李文豹
李其华  李元哲  李淑贞  李辅杰  李云龙  李采兰  李炳义  李惠珍
李宝琴  李光辉  宋竹梅  余雅珍  杜玉兰  周尚义  周启郁  吴艺文
吴秀连(兴平)    屈信中  夏筱兰  姜培中  纪桂芳  徐元民  郭  筠
马忠倩  孙莉群  孙正国  张全民  张秀芳(西安)    张曼君  张连女
张权易  张秦民  张  恬  张玉琴  张兴良  黄新闽  黄锐文  高万昉
高新岳  陈培基  陈西秦  陈君民  陈桂楼  陆  宜  曹海裳  许新萍
常建云  闵景华  华美丽  杨云堂  杨博民  杨淑琴  惠居民  冯挡琴
冯  林  雷震中  董存秀  童艺民  畅玉芳  蔡志成  齐云英  赵玉如
赵胜利  赵爱云  赵云峰  赵定国  刘小虎  刘茹惠  刘天顺  刘长香
刘应修  刘新惠  刘劳芳  刘棣华  潘士安  剑  影  卢秀琴  卢晓霞
阎忍信  阎晓旺  魏正风  苏砚芳  谭明生  罗四奎  党训民  萧玉玲
萧淑凤  龚敬荣  龚尚武 
  
四 整理改编优秀传统剧目
   建国后,陕西省整理改编的主要传统剧目有:
   《清风亭》,汉调二簧传统剧目。又名《雷打张继保》。事见《北梦琐言》及明人《金钗记》传奇。写明嘉靖年间,张元秀夫妇正月十五日观灯回家路上偶拣一婴,取名张继宝。继宝13岁那年,知道自己非亲生,便弃学回家索要亲生父母而发生争吵,随之离家出走。元秀追至清风亭,巧遇李月英收留继宝,后在血书的对证下证实月英乃继宝亲身母亲,元秀无奈让继宝随其亲娘而去。多年来,元秀夫妇四处寻子,沦为乞丐。偶听张继宝中得状元,路过清风亭,二老十分欢喜前去相认,不料继宝不肯相认养父母,悲愤之下,老夫碰死清风亭,老妇气死清风亭。张继宝被雷电击死。
    此剧《赶子》、《碰亭》可单折演出,为末脚、老旦唱做工重头戏,唱二簧调。有1981年黄群众整理本,紫阳县、汉阴县汉剧团参加陕西省首届汉剧会演演出。剧中将二老双碰亭改为张继保逼死养母,踢死养父,终遭雷殛。导演琚贻荣。赵枝敬扮张元秀,陈连春扮张母,权春国扮张继保,廖小兰扮周桂英。秦腔、汉调桄桄、西府秦腔、同州梆子均有此剧目。三斗金、活眉毛、丑寅演出最佳。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本。
    《白蛇传》,秦腔传统剧目。又名《雷峰塔》。事见唐人传奇《白蛇记》,宋人话本《西湖三塔记》、《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邾径《西湖三塔记》杂剧,陈六龙《雷峰记》传奇,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八,清人黄图珌《雷峰塔》传奇,陈嘉言父女改编本《雷峰塔》传奇,方培成改编《雷峰塔》传奇本。白蛇修炼的白云仙下凡遇到许仙,一见钟情,结为良缘。适逢端阳节,白云仙饮药酒后,现出原形,吓死许仙。白云仙盗回仙草,许仙得救。佛祖差妖僧法海,收伏白蛇。法海诱许仙至金山寺,并强禁于寺内。白云仙与青儿为救回许仙,与法海相斗,水漫金山寺。许仙趁机逃离金山寺,与白云仙相逢。白云仙生子后,被法海压于雷锋塔下。白云仙之子士麟,长大后状元及第,遇菩萨指点,毁了雷锋塔,救出生母。玉帝封白云仙为白云菩萨。
  此剧为秦腔各班社常演剧目,为小生、小旦、武旦为主的唱、做、打并重戏。其中有折戏《借伞》、《盗仙草》、《金山寺》、《断桥》、《合钵》、《祭塔》常单独演出。《断桥》等折戏曾为秦腔旦角演员的开门戏,以演此剧成名者甚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为梁箴、润儿、二宝儿、出山红、何振中、李正敏、杨荫中、王明华、杨正俗、张正碧、韩启民演出代表戏。陈雨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饰白云仙,唱《断桥》一回,采用新创之'滚板腔',“柔口”发声,依情生腔,形成了陈派唱腔的艺术特色,传于后世。李正敏饰白云仙,首唱《断桥》,一鸣惊人,成李氏三部曲(《白蛇传》、《玉堂春》、《五典坡》)之一,创用剁字句的“断点头”唱法,形成“敏腔”特点,加强重点唱句,为人所重,誉为秦腔正宗,远播西北各地。四十年代杨荫中饰白云仙,行腔采用遏低翻高八度的阿宫腔唱法,亦为新奇,流行一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袁多寿1954年改编本,由西北戏曲研究院一队首演,导演李正敏、邴少霞,配曲姚伶、荆生彦。李正敏、李应贞、霍慧君饰白云仙,马蓝鱼饰青儿,蔡志成饰许仙,胡玉发饰法海。1958年至1959年陕西演出团携此戏两次赴京演出,并远走江南十三省,获得盛誉。与此同时,西安易俗社、咸阳大众剧团等各地剧团也普遍演出,涌现出陈妙华、宁秀云、萧若兰、郭明霞、崔惠芳、马友仙、张咏华、孙利群等一批新秀,驰名秦中。同州梆子、西府秦腔亦有此剧目。新润子、杜周保、碎吉娃、张海娃、启运儿、朱林逢演出均有名。今存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大荔冯炳怀收藏清代同州梆子同名抄本,民国年间大荔三友书局木刻同州梆子《雷峰塔》本。民国年间西安德华书局木刻《白蛇传》本戏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