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 >

第32部分

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第32部分

小说: 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川、加平。
12 月24 日; 东线美第十军部队全部从海上撤逃。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 胜利结束。
是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毙伤俘敌36036 人( 包括美军24269
人) ; 其中俘美军3254 人; 韩军5568 人。缴坦克78 辆; 装甲车41
辆; 击毁击伤坦克88 辆; 缴汽车2611 辆; 击毁击伤776 辆; 缴飞机
6 架; 缴获各种炮1161 门; 各种机枪1050 挺; 各种步枪10798 支。
凡仅言“ 缴”者; 多是缴而不“获”。
凡言“ 缴获”者; 多是又缴又获。
12 月12 日;“联合国军”总部向美国、英国和土耳其的军人家
属发出了12000 余份阵亡通知书。
中国人民志愿军共付出战斗减员30700 余人; 冻饿减员50000
余人的代价。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第二次战役并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了以伍修权为大使衔特派代表、乔冠华为顾
问的代表团; 于11 月28 日出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会议。伍修权将
军在会上发表了长达两个小时的长篇演说; 控诉美国侵略我国台
湾和侵略朝鲜的罪行。
面对列强世界; 伍修权将军庄严宣布:
321
第十三章
语无伦次
六神无主麦帅慌魂丧歧路
一命归阴沃克亡
“ 只准帝国主义侵略; 不准人民反抗的时代; 已经结束了!”
这是新中国的代表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理直气壮地伸张正义。
一个不被联合国承认的国家; 站在联合国的讲坛上; 向不可一
世的头号强国大张挞伐; 与她在战场上的胜利相映生辉; 在这个国
家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历史中; 有过这样的事情吗?
你还能够从他们身上得出“ 弱国无外交”的印象吗?
你还能够从他们身上看到一丝一毫萎靡不振的病夫形象吗?
东方睡狮; 已经觉醒。
东方雄狮; 发出怒吼!
此间;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正在波兰华沙参加世界保卫
和平大会; 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收复平壤; 将“ 联合国军”逐过三八线
以南的消息传来时; 会场顿时沸腾; 3000 多名各国代表全体起立;
高呼“ 毛泽东万岁!”
鼓掌长达15 分钟。
这是国际会议中极为罕见的场景。
多年后; 一位美国人评论说:
“无论就军事还是政治而言; 中国人都是胜利者。中
国军队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
“在政治上; 这次胜利确定了中国作为亚洲大陆上的主
要军事强国的地位; 因而增强了北京在整个地区的影响。”
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五星上将则说:
“朝鲜战争出乎意料地一下子从胜利变成了丢脸的
失败———我军历史上最可耻的一次失败; 这次失败是由
‘ 决策失误’造成的。”
伟哉新中国; 巍巍立东方。
322





第十四章
败生危机 参联会屈躬筹策
胜扬斗志 怀仁堂锐意进攻
进而不可御者;
冲其虚也!
———《孙子?虚实》
用中国共产党人常用的句式来说;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
整个就是一个机会主义———先是目中无人轻出浪进的“ 左倾冒险主
义”; 让人兜鼻子一拳打了个鼻青脸肿头昏眼花。然后立马就来了个
180 度的大转弯; 变成了惊慌失措消极悲观的“右倾逃跑主义”。
白宫和五角大楼被这个极富感染力的三朝元老传染; 也着实
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一阵子。
不过;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而又最富有进取心的民族; 泱泱大国
美利坚合众国也是个出人物的所在; 他们中很快就应运而生了几
位扶大厦之将倾的人物。
最初的慌乱过去后; 华盛顿的军政首脑中有人开始冷静下来;
在总统都在语无伦次胡说八道的当口; 难得地保持了相对清醒的
头脑; 沉住气认真仔细地研究起他们从前压根儿就没往眼里瞧的
这个新对手来。
劳顿?柯林斯上将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自中国军队全线反击后; 华盛顿上上下下都对麦克阿瑟发来
的战地报告的准确性普遍持不信任态度。这个老家伙反复无常已
经发展到神经质的地步; 发来的报告也天天有变。他时而惊呼他
的部队面临灭顶之灾; 要求得到为控制局势所需要的增援部队和
扩大轰炸的权力; 时而又会对记者关于他的部队是“ 在退却”而不
323
第十四章
败生危机
参联会屈躬筹策
胜扬斗志
怀仁堂锐意进攻
是在进行“巧妙的撤退”的报道吹毛求疵。而无论是第八集团军还
是第十军; 都无法越过麦克阿瑟与五角大楼直接联系; 所有电报都
要由东京“ 联合国军”总部审查; 倘若麦克阿瑟或他哪一位部下不
喜欢这些电报; 他们就会妙笔生花重写或篡改它们。
12 月1 日; 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派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上
将到远东前线去视察和调研情况。大家想; 麦克阿瑟再牛皮哄哄;
谅他也不至于把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将军拦在东京不让去前线吧?
12 月4 日———也就是英国绅士克莱门特?艾德礼为原子弹风
波气急败坏找上门来的同一天; 劳顿?柯林斯上将也飞往东京。
一见面; 麦克阿瑟就叫苦不迭。
他声称自己面临着50 万中国军队和10 万朝鲜人民军的压力;
“这些乌合之众能够包围任何固定的防御阵地; 并迫使第八集团军
退回汉城———仁川地区。”
其实这个时候; 他当面的志愿军部队只有西线志愿军部队6
个军23 万余人; 朝鲜人民军整编后的部队3 个军团7。5 万余人。
而东线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因战斗和冻饿减员严重; 已不得不转入
休整; 突击治疗冻伤; 成了一个大医院。
麦克阿瑟将他当面的中朝军队人数整整夸大了一倍。
过去人家是芝麻; 现在则成了西瓜?
柯林斯心说什么都是你两片嘴皮在那儿翻; 我还敢信吗? 得;
还是我自个儿到朝鲜去瞧瞧吧!
麦克阿瑟还紧赶着问有没有或可能有增援部队?
“ 没有!”陆军参谋长一口把话说死。
不说这个还罢; 一提这个柯林斯更来气。我们还指着从你这
儿调部队到欧洲去呢! 那会儿是谁在打包票圣诞节后调出两个师
到欧洲去? 现在不能调也就罢了; 你还好意思要增援? 北极熊在
欧洲虎视眈眈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柯林斯当然明白麦克阿瑟的言下之意: 如果没有增援; 他就只
有与共军停火; 甚至撤出朝鲜。这家伙已经多少次玩这套把戏要
324





挟和摆布参谋长联席会议了! 不行; 这次不能再让你糊弄我们大
家了!
不管麦克阿瑟说什么; 柯林斯打定主意非到朝鲜去看看再说。
4 小时后; 美国陆军参谋长又转飞朝鲜汉城。
那时候沃克还没死; 人家就比麦帅有种得多。
见了陆军参谋长; 沃克也直截了当地道出困境: 美步兵第二师
遭受重创; 几乎被全歼; 土耳其步兵第一旅也一样。其他师也都受
了不同程度的重损。
韩军当然更不必提了; 除了第五师没什么大损失; 其他只剩下
个空架子了。
沃克承认他没法守住平壤; 中国人会在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
之间的缺口中长驱直入。而且在汉城———仁川坚守的计划也很玄
乎; 那样让人家在岸上一包抄; 跑都不好跑; 那仁川港的飞鱼海峡
进难出也难; 不是个好去处。
但沃克表示; 倘能得到美第十军的加强; 他能够撤到釜山而不
致遭受进一步的严重损失; 而且永远守住原有的釜山防御圈。如
果必要的话; 他准备就地坚守并再度视死如归。
虽然沃克此时和麦克阿瑟一样; 也过高地估计了中国军队当
时的作战能力; 而且“永远守住釜山”的说法也有点信口开河之嫌。
但比起麦克阿瑟来; 却显得沉着和坚定得多。
确是一真正的军人。
又在战场上呆了一天后; 柯林斯得出结论:
“ 尽管第八集团军的形势不妙; 但并未惊慌失措。”
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兴南去视察阿尔蒙德的第十军。
即便身为麦克阿瑟的爱将; 阿尔蒙德也与他的长官不同。
阿尔蒙德少将不失名将风度地告诉陆军参谋长; 虽然步兵第
七师和步兵第三师都有严重损失; 但主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正在
从长津水库撤回; 损失并不像想象的那般严重; 局面也远未到不可
收拾的地步。
325
第十四章
败生危机
参联会屈躬筹策
胜扬斗志
怀仁堂锐意进攻
“他能够在不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守住
兴南这个桥头堡; 而且如果必要的话; 他能够成功地从海上和空中
撤离这个桥头堡; 而不致损失过多的人员和物资。”
柯林斯上将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发电说。
正如上一章所说的; 阿尔蒙德用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这一点。
麦克阿瑟的两位战地指挥官都比麦克阿瑟要沉着镇定得多。
无论从资历还是从声望来说; 劳顿?柯林斯上将都远不及麦克
阿瑟; 但他具有远比麦克阿瑟更富有的军人责任心和认真求实的
工作精神。此时此刻; 他愿为后者之不愿为或不屑为或不敢为
———深入前线获取第一手资料。所以; 他对真实情况的了解; 也远
远比后者更深入; 更客观; 更有价值。
柯林斯深入实际; 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和想要听到的。
此时; 他心里已在策划对这位“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大批判”
了: 这位从11 月27 日以来就根本没有去过前线的指挥官在战术上
是失败的; 而且压根不了解自己部队的能力和他面临的战场形势。
还能再让这老顽童胡作非为吗?
不过; 柯林斯也知道; 现在这当口还不是搞“ 大批判”的时候。
12 月7 日; 柯林斯带着在前线了解到的情况与麦克阿瑟会面。
这下麦帅可不敢糊弄人家了。
陆军参谋长提出了三种情况作为讨论的基础:
第一种情况: 假定的前提是;“ 联合国军”不对中国采取空中行
动; 不以海军进行封锁; 不用国民党中国的军队增援; 不增加“联合
国军”的地面部队; 除了有可能在1951 年4 月动员4 个国民警卫
师; 并且不使用原子弹。
麦克阿瑟说如果这样他就没招; 这就等于投降;“ 美国军队就
不得不撤出朝鲜”。不过; 由于他也知道无法糊弄已亲自去过前线
的柯林斯; 所以不得不表示同意他两位部下的看法; 即不管停火与
否; 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都能够安全地撤退。
其实后来的战况基本上按这种假定演变的。
326





第二种情况则假定采取更为强硬的行动: 用海军封锁; 对中国
大陆实施空中侦察和轰炸; 最大限度地使用国民党中国的军队; 以
及“ 可能使用原子弹”。
麦克阿瑟想要的就是这个; 这意味着与中国进入全面战争状
态。
但柯林斯所设计的这种重大举措在麦克阿瑟那里得到的反映
却是“在尽可能靠北的地方守住一条横贯半岛的阵地”。同时还要
“ 将另外一些中国国民党军队引入中国南方; 可能是通过香港”。
柯林斯心说得了吧; 真要如此; 美利坚合众国可就亏大啦; 费
这么大劲就守住这么一条对美国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线? 而且这
个惯于信口开河的家伙能不能守住还不一定! 这符合你麦克阿瑟
的利益可不符合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布雷德利说什么来着; 倘
如此; 美国将“ 在错误的时间; 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
误的战争”。
得; 咱还是就此打住吧!
柯林斯的第三种设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