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剑桥中国史:明史 >

第69部分

剑桥中国史:明史-第69部分

小说: 剑桥中国史: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变动。在他统治时期,1458 年以后,没有重要的大臣被罢官,重要的部的
一切人事变动都是退隐或自然死亡的结果。内阁的情况也是如此,内阁中多
才的三人小组李宪(1408—1467 年)、彭时(1416—1475 年)和吕原(1418
—1462 年)在整个英宗统治时期一直任职(吕原在 1462 年他去世前在职)。
英宗逐渐依靠以下三人来指导行政:李宪,主要的大学士;王翱,老资格的
吏部尚书,英宗对他特别敬重和有感情;马昂(1400—1476 年), 1460 年
被任命的兵部尚书。此外,几个户部尚书,特别是 1460 年任此职的年富,都
颇有政绩。
石亨和曹吉祥流产谋反的失败,对正常的施政没有什么干扰。受影响最
大的却是这两名将军在军界中的亲戚和他们的许多追随者。



第 6 章  成化和弘治统治时期,1465—1505 年


两位皇帝


朱见深,谥号宪宗,生于 1447 年 12 月 9 日,在其父,即复辟的英宗于
1464 年 2 月 23 日去世时登上皇位;他宣布在下一个新年(几乎整整一年以
后)开始使用新的年号成化。他死于 1487 年 9 月 9 日,即在他满 40 周岁前
三个月,共统治了 23 年。他的在世的长子朱祐樘于是在 17 岁时登基:朱祐
樘生于 1470 年 7 月 30 日,以弘治为年号统治了 18 年,死于 1505 年 6 月,
那时他刚差一个月 35 岁。在历史上,他死后的庙号为孝宗。
在 1368 至 1644 年期间进行统治的 16 位明朝皇帝,只有五人活过 40 岁,
而在 1425 至 1521 年这个世纪中在位的皇帝都不满 40 岁。可是这些短命的统
治者并非死于战场或意外的原因——除非我们接受一种似乎很有理的推测,
即几个明朝皇帝因服用如内含汞合成物有毒成分的长生药而意外地早死。不
管这种推测是否属实,在 15 和 16 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中,一种不健康的气氛
笼罩着明代的帝制。在明朝中叶,中国一直被一些不中用的年轻人所统治,
他们短暂的一生往往被他们的后妃、母亲、祖母及侍侯他们的宦官所控制。
宦官中最臭名昭著的大致与所侍侯的皇帝同年。对比之下,在朝廷和中央政
府任职的士大夫却大都是老人。那些从他们开始教导统治者一直到他几年后
在皇位上死去时仍能够与他保持正常接触的地位显赫的人,几乎都是皇帝的
父亲和祖父一代的人。疏远和不信任越来越成为明代中期皇帝与官员的关系
的特点。
本文论述的成化和弘治这两代皇帝统治期反映了以上概括的几个方面。
一般地说,它们代表了一段平静的间歇期,没有发生重大的民族危机。的确,
弘治时期在传统上被人认为是君臣之间有良好感情与和谐关系的一个时代。
更周密的考察可以看出在这种理想化的关系中有许多缺陷,并且暴露出两个
统治期的某些倾向的开始,这些倾向后来激化,进而产生了明晚期特有的政
治弊病。
这两个皇帝的统治期标志着明代政治史的形式上的里程碑。明代皇帝在
职能上是行政的中心;他们虽然不是 15 和 16 世纪的欧洲君主那样的知名人
士,但是在中国特有的环境的范围内,他们的个性和个人素质,是说明每个
统治期特有的气氛和许多行政活动具体内容的终极原因。因此,这两个皇帝
的个性是正当的注意焦点。但是他们不过是中国政治史中的中心人物。而整
个明代中期的政治舞台却表现了许多思想活力和认真地献身于公众生活的精
神。
尽管有这些政治制度的缺陷和弊病,多才的和有个人成就的士大夫精英
对政治事业的大力追求,反映了这样一个社会:它在形式和物质手段方面越
加丰富,而且随着 15 世纪进入更加蓬勃发展的 16 世纪(采用我们的时代里
程碑的概念,而不是中国人标志历史时代的里程碑的概念),它也呈现这种
前景。在进入 16 世纪之际,我们发现许多中国作者评述了社会的有力扩张和
并非尽如人意的社会变化的后果。这里我们将考察这两位 15 世纪后期的统治
者、他们的朝廷和政府,以及在 1465 至 1505 年期间东亚环境中的更为广大
的明代社会。





宪宗朱见深

这个明朝第八代皇帝在他幼儿时期已经经受了给他的性格留下伤痕的各
种痛苦经历。当他父亲英宗皇帝于 1449 年被瓦剌蒙古人在土木俘获时,他不
到两岁。在随之而来的国家的严重危机中,英宗被他的异母兄弟景泰皇帝接
替。一年后英宗被遣回北京,但在七年中被幽禁在皇城中与外界隔绝和严密
防卫的地方,不能享受一切荣誉和安逸的生活。他的儿子在 1452 年被废除皇
太子的身份,而由景泰皇帝的儿子代替;他然后与被废的皇后(不是他的生
母)在皇城的另一部分生活,生活条件很艰难痛苦。当 1457 年一次政变使他
的父亲重登宝座和消灭他的叔父时,他年九岁。他又成为皇太子,以后的七
年他在这样一个朝廷中长大:在那里冲突造成了迟迟不会消失的忌妒和报复
心理,冲突的一方是他父亲的支持者,另一方则是通过支持他叔父当皇帝在
1449 年危机中拯救王朝的人。
作为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他显得很结实,大脸蛋,反映迟钝,说话严重
地口吃。据说他父亲怀疑他的智力和治国的能力,但被一些大学士所说服,
他们认为如果合法的继承受到干扰,王朝的稳定会遭到损害。当他在 1464
年登基时,他已把原来侍侯他祖母的宫女万氏纳为宠妃。当时她 35 岁,年龄
比他大一倍。她控制着他,操纵皇室和内廷的成员,并随心所欲和无原则地
对行政施加影响。
但是,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心胸宽大的人,没有保持过去的派系仇恨或寻
求报复。在一定程度上他重视朝廷中的正直和干练的官员,但是他也几乎不
加鉴别地使用为人卑鄙的侍从,在决策方面优柔寡断,对待朝臣(不论是好
是坏)的好恶也是任性的。他尤其不愿意对后妃及通过她们抓权的外戚、卑
鄙的宦官、谄媚者和冒险家的事务严加控制。不能说他们控制了他,可是也
不能说他尽力对他们严加约束。
我们可能会想,这个皇帝有点反常地与他们一样贪婪;于是,他为了增
加自己收入的微不足道的利益,就让他们比以往更加肆无忌惮地放手进行贪
污活动。早期明代国家的健全的财政基础已经被英宗皇帝的愚蠢的军事闹剧
和建设计划所削弱。到他儿子的统治时期,皇帝及皇室需要更多的钱。从没
收阴谋反对过他父亲的一个宦官的巨额财产开始,他把土地充公以建立巨大
的皇庄,从中收取的沉重的地租直接入了他的私囊。一名御史指责道:四海
之内皆陛下所有,奈何与民争利?他对这种指责置之不理,于是使这种做法
变本加厉。朝廷的一些奉承者从统治者的贪婪中得到了启示,把免税的皇庄
或(皇帝赏赐的)庄园骗到手中。
明朝政府面临的日益严重的问题之一是这个平庸之君引起的,他在财政
管理方面不去请教政府的专门人才,或者交有关各部和司署处理。万氏的腐
化的追随者为她想出了一套办法,在封官、发准许证和赏赐皇恩时绕过行政
活动的正常渠道,但不论朝中的政治家们多么有力地谴责,皇帝却拒绝干涉。
有无限权力的天朝统治者为了分享不应有的利益,竟助长自己的官员集团的
堕落,这是明代政府明显的反常现象之一。
一个明代皇帝的私人生活当然会直接影响行政;就宪宗而言,这种情况
可以从他与皇室妇女的关系中看得最为清楚。他的母亲周氏是一个爱吵架的
悍妇。她原来不过是英宗皇帝的妃子,地位低于钱皇后,但她生了未来的皇



帝。当他登基时,她大吵大闹地要求取得与钱皇后相等的皇太后地位。宪宗
在这两名争夺地位的遗孀之间左右为难,于是他把难题交给了主要的大学士
李贤,要他想一个礼仪上恰当同时又能满足她们的妥协办法。两人都被封为
皇太后,而钱皇后的正式称号表明她资历深,品位在前,但是周妃却不顾这
个解决办法的细枝末节,经常为了更多的利益而施加压力。
年轻的皇帝设法避开这两个激烈争吵的妇女,而与他以前的保姆万氏厮
混,后者是他的祖母孙皇太后(死于 1462 年)在他幼年时给他的。她喜欢穿
武士服装和在宫中的庭院内领头进行军事操练以供他娱乐,如果这不能说明
她是一个悍妇,那么她至少是一个比他大 17 岁的机智和有坚强意志的妇女,
不论是作为他儿童时代的保姆,或是后来作为他的配偶,她懂得如何去使他
高兴。她在 1466 年 36 岁时给他生下一个儿子,为此她升为贵妃。幼儿不到
一年就死去,她再也没有怀孕,但是她严密地监视宫中的其他妇女,在 10
年中通过她的宦官代理人,务必使其他怀孕的妇女流产,如果做不到这点,
就务必使男婴及其母亲都死亡;在这两方面,她几乎完全成功了。
年轻的皇帝在 1464 年登基后不久,就娶不到 20 岁的吴氏为正式皇后,
她立刻流露出对万氏的不满,并因后者表现无礼而予以鞭笞。不到一个月,
皇帝找到了一个废黜吴后的理由,这就向整个朝廷和政府显示了万氏控制他
的事实。吴后住在皇城偏僻的后院中,一直到 45 年后她死去时为止;从她协
助拯救皇帝的长子(即未来的孝宗)以阻挠万贵妃的野心所起的作用这一点
来说,她一定得到了几分安慰。王皇后在 1464 年晚些时候作为吴后的继承人
被立为后,她受到合乎分寸的恫吓;她没有儿女。她之能够活下来,是因为
她一切都听从万氏,直至后者在 1487 年皇帝去世前几个月死去时为止。
朝廷对皇帝未能生育一个后嗣深为关切;京师和各省的政治家们纷纷上
奏,力请他疏远万氏,以便与宫中的其他妇女生育子女。对这种请求,他的
答复是;“此乃朕之私事”;而万氏则又表现了她的凶残。但这个问题也使
他萦萦于怀。1475 年的一天,当宦官侍从为他梳头时,当时快到 28 岁的皇
帝照着镜子,不禁惨然叹气,说他正在变老,但仍无子。一个宦官侍从下跪
激动地说:“陛下有子。”皇帝惊讶之余,便问他的儿子的下落,于是纪氏
在 1470 年生下一子的真相便大白于天下。
纪氏据推测是一个年轻的瑶族土著,1467 年征讨广西的瑶民时随军的一
名宦官把她带进宫内。她被分配掌管宫中的库房,1469 年的某一天皇帝遇见
了她;他问她一个问题,被她的应答的仪态所迷住。按照委婉的说法,他于
是对她“宠幸”,她怀了孕,而他一直不知道,但万氏不是没有发觉此事。
向皇帝透露那个儿童下落的宦官声称,万氏曾派他给纪氏服引起流产的药,
但是他知道皇帝渴望一个子嗣,反而把纪氏隐藏起来,直到她能安然怀有胎
儿。婴儿生下后被废的吴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