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

第104部分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第104部分

小说: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底镎舷炅瞬拍苣畎⒚滞臃穑磕憧础栋⒚滞泳贰段蘖渴倬罚的隳钗野⒚滞臃鹁涂梢韵鹱镎希阍趺床幌嘈拍兀磕愣凉穑磕忝欢凉驼饷此凳欠缚诠模傅么罅恕4忧坝形蛔媸β钏担骸赶衲阏庋樱创蟊愦幼彀统隼矗 购罄垂簧飧霾。プ媸δ嵌筲慊诓藕昧恕K晕也桓宜姹闩滥忝牵馐撬敌啊?墒悄阄饰侍獠灰葑约阂馑迹栋⒚滞泳匪担畎⒚滞臃鹨痪洌蘖恳嫡希阄裁床恍牛炕挂继嶂淅窗锩Γ僬夷侠鲜π锤鼋樯苄牛透⒚滞臃穑Γ际亲錾庑睦恚皇切扌行睦怼U饬礁鑫侍庖戳寺睿宦畈坏昧Γ阆嫡稀:昧耍衷诩绦驳谌晃黄腥


(三十一)乐实菩萨──真实与不真实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乐实菩萨,极乐世界走到极点,证到这里。实是得道了,证果了。《维摩诘经》最后第三十二位是文殊菩萨,暂且不谈,这是第三十一位菩萨,到头了。真学佛是真现实的,一学佛就要得果,以成佛为究竟,不然学他干嘛?成了道证果就叫乐实,到了实际理地。

  乐实菩萨说,真实与不真实是相对的,真得了道证果的人,连果都没有,没有一个实际的道,何况假的道?真都不存在,哪里还有假呢?这才是真,假名为真。你觉得自己得了道,那就是神经病。一个学问真好的人,对人都很平和的没有脾气,「学问深时意气平」,不像我老是骂人。其实我有时讲话很急又大声,像是说,你这还不懂啊!是恨铁不成钢,并不是真骂人。真得了道的人,怎么还会装出得道的样子?如果有一副得道样子的人,这种人你千万不要去信他,他那个道是黑漆漆的隧道,不是明亮亮的真实大道。

  为什么呢?因为道非肉眼所能见,是智慧的眼才看得见。那智慧的眼在哪里?菩萨塑像常见在眉心有一只眼,你见过哪个人长这样的眼?除非是开刀来的。这一只眼真有没有?有的,是进去在间脑神经那里,智慧高了,智慧的眼就开了。京戏中诸葛亮的徒弟姜维,他的脸谱就是在脑门眉心上画了个太极图,就说明这人一脑子的聪明。佛菩萨塑像的这一只眼,代表的就是智慧之眼。这是表法,表达法的意思。见道是智慧的眼才能见,将来你们出去说法,讲到《楞严经》见道的一段,你可以引用《维摩诘经》这一段,这样说法就灵光了。

  这慧眼既看不见又无所不见,有智慧的人,什么东西一看就懂,那个笨人看一百遍也不懂。记忆不是智能,思想也不是智慧,智慧是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想都不要想就通了,用不着加以思想的。要考虑一下才懂,就已经是后天的聪明,不是智慧。智慧也不是直觉或灵感,灵感仍然是意识境界,所以「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换句话说,真得道的人,无得无不得。因此你就懂了,《金刚经》中须菩提对佛说,佛啊,你许可我证得清净梵行,因为我了不可得,所以你才许可我证得清净梵行。

  本品是很严重的,是这一本经的中心!已经有三十一位菩萨连续作了报告。《楞严经》上有二十五位菩萨把他们修行的心得作了报告,叫作二十五圆通法门。圆通就是说一门深入,只要这个门进去了就统统到了,随便哪个门进来都一样。刚才有位同学问过一门深入,这样叫一门深入,懂了吗?本经的三十一位菩萨所报告的,也是一门深入,只要一门进来了,就入了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你说我要修道该不该剃头发?不二法门,剃与不剃都一样,你剃头发可以悟道,不剃也可以悟道。不悟道时,留发不悟道,不留发也不悟道。


(三十二)文殊菩萨──无有文字语言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现在三十一位菩萨报告完了,维摩居士转过来问带头的这位文殊菩萨,他是佛的左右手,等于是副佛,预备佛。事实上他比佛还早成佛,他所代表的是大智慧成就,在中国的道场是山西五台山,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另外三个山是,四川峨嵋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维摩居士现在请文殊菩萨说说看,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文殊菩萨讲,照我的意思,真正得佛法了,就一切法都没有话可讲,一开口就都不是了。开口是第二个影子,例如我说:这一只笔很好,这句话是这只笔好的影子,这一只笔好是讲不出来的,讲出来了只是个影子。所以「一切法无言无说」,没有办法表示,也不可知,不可说。因此结论是也不须要说,也不须要问,也不须要答。这样就是这样,好就是好,这就是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到底是位大菩萨,他答了之后对维摩居士说,你问了我们,我也要问你了,怎么样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呢?

  「时,维摩诘默然无言。」维摩居士不答话。想起当年我们跟着虚云老和尚,平日来向他问法的人多得很,你有缘他答,没有缘的你跪在他面前也不理,他就入定去了。不过有两位同学,每当老和尚入定,他们就摸到他身边坐下,因为他们说,老和尚入定,周身有股道气,坐在旁边可以得益,你看他们贪不贪心?不过老和尚一打坐入定,他的周围一圈是很温暖的。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事实上维摩居士答了,文殊菩萨懂了,就连连称好,没有文字语言可答,就是不二法门。你们学了这个榜样,以后人家要你去做什么事,也可以默然不动,因为入了不二法门。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当时在场中的五千菩萨,听到了入不二法门品时,都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香积佛品第十

  于是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至,此诸菩萨当于何食?时维摩诘,知其意而语言:佛说八解脱,仁者受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若欲食者,且待须臾,当令汝得未曾有食。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诸大众,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供养彼佛及诸菩萨,此诸大众莫不目见。时,维摩诘问众菩萨言:诸仁者,谁能致彼佛饭?以文殊师利威神力故,咸皆默然。维摩诘言:仁此大众,无乃可耻。文殊师利曰:如佛所言,勿轻未学。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居众会前,化作菩萨,相好光明,威德殊胜,蔽于众会,而告之曰:汝往上方界分,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汝往到彼,如我辞曰: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愿得世尊所食之余,当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时,化菩萨即于会前,升于上方,举众皆见其去,到众香界,礼彼佛足,又闻其言: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使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彼诸大士,见化菩萨,叹未曾有!今此上人,从何所来?娑婆世界,为在何许?云何名为乐小法者?即以问佛,佛告之曰: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于五浊恶世,为乐小法众生敷演道教。彼有菩萨名维摩诘,住不可思议解脱,为诸菩萨说法,故遣化来,称扬我名,并赞此土,令彼菩萨增益功德。彼菩萨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无畏,神足若斯?佛言:甚大!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饶益众生。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时,彼九百万菩萨俱发声言:我欲诣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并欲见维摩诘等诸菩萨众。佛言:可往!摄汝身香,无令彼诸众生起惑着心。又当舍汝本形,勿使彼国求菩萨者,而自鄙耻。又汝于彼,莫怀轻贱而作碍想。所以者何?十方国土,皆如虚空。又诸佛为欲化诸乐小法者,不尽现其清净土耳。时,化菩萨既受钵饭,与彼九百万菩萨俱,承佛威神,及维摩诘力,于彼世界,忽然不现,须臾之间,至维摩诘舍。时,维摩诘即化作九百万师子之座,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其上。时,化菩萨以满钵香饭与维摩诘,饭香普熏毗耶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时,毗耶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于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诘舍,见其室中菩萨甚多,诸师子座高广严好,皆大欢喜。礼众菩萨及大弟子,却住一面。诸地神、虚空神,及欲色界诸天,闻此香气,亦皆来入维摩诘舍。时,维摩诘,语舍利弗等诸大声闻:仁者可食,如来甘露味饭,大悲所熏,无以限意食之,使不消也。有异声闻念:是饭少,而此大众人人当食。化菩萨曰:勿以声闻小德小智,称量如来无量福慧。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一切人食,抟若须弥,乃至一劫,犹不能尽。所以者何?无尽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功德具足者,所食之余,终不可尽。于是钵饭,悉饱众会,犹故不儩。其诸菩萨、声闻、天人,食此饭者,身安快乐,譬如一切乐庄严国诸菩萨也。又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众香国土诸树之香。

  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彼诸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释迦牟尼以何说法?维摩诘言: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是口邪行,是口邪行报。是意邪行,是意邪行报。是杀生,是杀生报。是不与取,是不与取报。是邪淫,是邪淫报。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口,是恶口报。是无义语,是无义语报。是贪嫉,是贪嫉报。是瞋恼,是瞋恼报。是邪见,是邪见报。是悭吝,是悭吝报。是毁戒,是毁戒报。是瞋恚,是瞋恚报。是懈怠,是懈怠报。是乱意,是乱意报。是愚痴,是愚痴报。是结戒,是持戒,是犯戒。是应作,是不应作。是障碍,是不障碍。是得罪,是离罪。是净,是垢。是有漏,是无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为,是无为。是世间,是涅盘。以难化之人,心如猨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譬如象马(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