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

第41部分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第41部分

小说: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无诤法,起空闲处。」这句话难懂啊!不要以为文字好懂。根据《金刚经》,佛的弟子中,须菩提得无诤三昧,真正清净修行。无诤三昧是身、口、意无诤。人和人相处都有相争的地方,真能做到无诤,只有证得到了空,无相三昧才做到。须菩提得了无诤三昧,佛送什么学位给他?乐法。得了无诤法门的人爱清净,但还不是大乘道,要起空闲处,不要怕入世,入世也无诤。

  「趣向佛慧,起于宴坐。」宴坐就是打坐,习定。打坐是土话,例如说打水洗脸,水怎么可以打?打坐就是坐,有学生告诉我也最近「打」得很好,硬是不讲坐。当然有许多在家朋友是有打有坐的,他的打是打麻将,麻将打疲劳了就打打坐,所以他可以说是打坐。但是你们专门打坐的为什么要讲打得很好?明明应该说坐得很好,连话都不会讲!言语表达不清楚,怎么口和?

  真正的打坐叫宴坐,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你们打坐通常是依身,歪着脖子、皱着眉的……都被身体困住了。再不然就依心,就连依个空也不对。你们都没有宴坐,是在熬坐,干熬,熬腿子。那么你说我不熬也不依,算是得定了吧,这算是佛法吗?不是的,那是定相。真正成佛是菩提智慧的成就,大彻大悟了。你要大彻大悟,不在宴坐,但是也不离宴坐,动也对,静也对,就彻悟了,所以说「趣向佛慧,起于宴坐」。

  我经常对你们爱打坐的同学说,不要贪图打坐了,多去做点事培养福德吧。你福德不够想开发智慧?没有这回事啊!真正的福德是智慧!你不信吗?父母有几百亿家财,能够帮子女买到个聪明的头脑吗?做不到的!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不要讲菩提智慧,就讲普通学问,那笨的就没办法,为什么头脑如此笨?因为不修福德。智慧是福德中来的,要想证得佛道,没有习过定的人不成的。我常骂你们不打坐不修定,你们奇怪我为什么经常说来说去,我哪有说来说去?是你颠倒胡涂!教育手法不是固定的,你太老实的人教你开放,你太开放的人教你规矩,你笨蛋才听不懂。看老师上午这样讲,下午那样讲,我又不是神经病!我教育的方法是开个药,你有这个病就吃这个药,你没这个病就别吃这个药嘛,怎么这样笨!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你能做到无一切心吗?那是佛境界,你做到了就大彻大悟了。所以对那些只贪图打坐而不修行,不在行为上去修的人,我就喝斥。要修得够了,智慧才开。我自己一生的体会,有时忽然智慧开朗,心想这个道理怎么会参透的,再想,原来是某件事上有些福德,立刻有报应,智慧就开了一层。就有这样严重。我告诉你,一天到晚不修福德,自私自利,拼命求自己样样好,然后还想开智慧,智慧有这样容易开吗?所以「趣向佛慧,起于宴坐」,要起来修行啊!

  「解众生缚,起修行地。」解众生缚是自己得解脱不算数,要帮忙一切众生得到解脱,如此者昼夜不断地为人而修道,帮忙人家,利他就是利己啊!教育上都晓得「教」「学」相长,你肯去利他就是利己。老实讲,天下没有利他的事,利他就是处处利己,你们自己去体会这个道理吧。

  「以具相好及净佛土,起福德业。」刚才讲过,一个人要想这一生少病少痛,相貌庄严,是要靠修来的,要前生福德修来的。你这一生多用笑脸迎人,他生来世长一个人人都喜欢的面孔。见到人用那个讨债的死相,他生来世长一个处处惹人讨厌的脸。要相貌庄严,甚至于依报好的环境,进佛国土都要好,就要修福德啊!福德和功德有差别,譬如你修苦行,这是劳苦功高来的功德。福德不同,是牺牲自我,所有的利益都让给人家。行四摄法等等,就是福德,六度也是福德。修福德修智慧都要精进啊!很多同学拚命用功,想得定想悟道,但是做不到。为什么?你福德不够!例如有年轻同学要求马上闭关,我虽然答应他,但是也同时骂他,你当心会消去了福报啊!闭关要有人护关,护关的人要招呼你的生活,倒可以培福报。你在里头又拜佛又打坐,能磨出一个什么东西来?磨不出来的!你的福报受得了吗?尤其是我给你护关,因为是我找人去护关的,你何德何能啊!要注意啊!学佛修行最重要是培福德,以实际行为帮助别人,不要只图自利。

  我们现在继续讲法布施、法供养。一切布施以法布施为第一,一切供养以法供养为第一。上面已讲过「于六和敬,起质直心」,这就是法布施。

  「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什么是真正的法布施?各位将来要出去弘法利生的人,特别注意自己的修养、自己的修持,要到达能够了解一切众生心念的地步,当然最好是修到有定力,有少分的他心通,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你都了解,不过装胡涂不说而已,然后才好教化。了解众生的业力,了解他接受的程度,了解他的根器,应该教他修什么法。有所谓逆性顺性,鬼神所不能知。逆的教法是相反,用魔鬼的方法来教化;顺的教法是正面教,使他为善学佛。「如应说法」的应,是感应相应,也勉强可以说是应该。「起于智业」,起于智慧的业力,使一切众生生起智慧,弘法的人自己的智慧也一天天有不同的成就,教学相长。

  「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慧业。」不取不舍是中道观,譬如你学空,学偏了就成为小乘的空,就是舍。一切放下是舍法,真正一切放下是不是佛法还是问题。不取不舍,非有非空,你们这次寒假专修要注意这个问题。「入一相门」,一切法只有一相,都是法相。这也是《楞严经》教我们的修持法门,要一门深入:「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最后成功是一样的。「起于慧业」,使一切人,包括自己,智慧道理越来越增加。我们经常提醒大家,佛法的究竟是智慧的成就,不是迷信,不是功利。如果有功利的话,就是智慧的功利。不管是性宗、相宗,最后智慧的成就是无上果。

  「断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业。」这每一条都是戒律,为什么出家?为什么学佛?是不是能断一切烦恼?以我的经验,很多人不学佛还没有多大的烦恼,真正出家学佛以后,反而不是断一切烦恼,好像被一切烦恼所断,像断了善根似的。学了佛烦恼更大,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佛经中文翻译「烦恼」这两个字非常好,烦恼不是痛苦,痛苦有时有,有时没有;烦恼是随时离不开的。今天你一点脾气没发,喜怒哀乐一点都没有,心里头闷闷的就是烦恼,今天情绪特别高兴也是烦恼。烦,有惑乱之意,是迷惑你的。恼,是扰乱你的思惟,令心不清净。

  因为对这些翻译的名词没有搞清楚,在自我的字典上,把烦恼解释成痛苦,是错的。痛苦在佛学上是苦集灭道的苦,痛苦容易解除,烦恼不容易解除。喜怒哀乐一切情绪变化,都属于烦恼。「断一切烦恼,一切障碍」真难,譬如我们打坐,第一个障碍是两腿不听指挥,坐久了发麻,屁股也坐不住了。你坐不住是心理障碍还是生理障碍?这要参究。为什么腿会麻?因为坐久了气血不流通。为什么不流通?因为压太久了。再推究下去,这个身体是阿赖耶识的种子业力所变的,那就是业力的障碍了。所以要除掉一切障碍,甚至除掉一切不善法,生起一切善业。这都是法布施、法供养。

  「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法。」这是最后的结论,我们所有的学习,在求得一切智慧,譬如作早晚功课的四弘愿:「法门无量誓愿学」,请问大家懂了哪几个法门?不要认为你在这里跟我学禅宗啊,我不承认的,我没教过禅宗,因为这里没有人够资格学,你只能算是在学禅定,但连禅定都没学好。天天念「法门无量誓愿学」居然不脸红,我觉得你们的定力怕是太高了。这种句子我一提到心里都发抖,打寒颤,难过极了。「烦恼无尽誓愿断」,断得了吗?至于「众生无边誓愿度」,不要吹牛了。我帮你每一句加个批注:「法门无量誓愿学」─太偷懒;「烦恼无尽誓愿断」─心里想;「众生无边誓愿度」─吹大牛;「佛道无上誓愿成」─慢慢来。

  你注意啊!纵然得一切智慧,修一切善法,不过是起于一切「助佛道法」,是学佛的助道品而已,帮助的法门而已,等于是原料去加工而已,你还不是佛,还差得远。千万不要傲慢,不要懂一点点佛学就傲慢起来,这是最障碍道的。

  维摩居士是一位在家佛,他是金粟如来的化身,也就是妙喜佛,成佛很久了。这一篇佛经,就是他当时对善德菩萨的训话,现在他作个总结:

  「如是,善男子!是为法施之会。若菩萨住是法施会者,为大施主,亦为一切世间福田。」他在这里告诉善德菩萨,像我刚才讲的这些,才是真正的法布施、法供养。学大乘菩萨道的人,能够随时做这样的法布施法会,才够得上是大施主。注意!不是你出两个钱,甚至于捐个一百亿美金也不算,那只是财布施,是世间法的施主。真正的大施主是佛,布施智慧。真做到了法布施,才是一切世间的福田。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德菩萨说,维摩居士教训我这一顿之后,在当场的婆罗门众,就是印度的最高阶级的种姓,有两百人受他感化,发了无上大彻大悟求佛道的心。

  「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善德菩萨自己听了维摩居士所说的法,就心得清净。一个人学佛第一步,就是要心念清净,这很难。大家学佛不管多久了,此心能够常清净吗?

  「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值百千,以上之,不肯取。」善德菩萨当时得了利益,心得清净,就跪下礼拜维摩居士,把身上挂的很贵重的璎珞珠宝,解下来供养维摩居士。当时印度规矩,身上挂了许多宝贝,你看菩萨的塑像,身上都挂满了,中国就不挂,俗不同。可是维摩居士不肯接受。

  「我言: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再说一次,古代居士同法师地位是并行的,年高有德,悟了道学问好,相貌庄严,样样条件具备,才够得上称居士。现在有些年轻人给我写信,都自己称起居士来了,我看了就往边上一摆,一点道理都不懂,不管他信里写得再客气也都没有写通。善德菩萨就求维摩居士接受珠宝供养,而且随便他怎么处置。

  「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一切众会,皆见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又见珠樱在彼佛上,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蔽。」善德菩萨说,维摩居士见我那么样恳求,才接受我的供养,拿到手就分成二份。首先拿一半供养给法会上最穷的穷人。另外这一半,维摩居士把它供养给他方世界的难胜如来,这是八十八佛中的一佛,最殊胜的佛。当时在场的大众,马上看到上方出现光明国土的难胜如来,维摩居士供养在佛身上的璎珞,这时变成了四根柱子搭起的宝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