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遵生八笺-明-高濂 >

第25部分

遵生八笺-明-高濂-第25部分

小说: 遵生八笺-明-高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肺病热,右颊赤,肺病,色白而毛槁,喘咳气逆,胸背四肢烦痛,或梦美人交合,或见花幡、衣甲、日月、云鹤、贵人相临。肺虚则气短,不能调息;肺燥则喉干;肺风则多汗畏风,咳如气喘,旦善暮甚。病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又曰宜酸以收之,用辛以补之,苦以泻之。禁食寒,肺恶寒也.肺有病,不闻香臭,鼻生息肉,或生疮疥,皮肤燥痒,气盛咳逆,唾吐脓血,宜服排风散。
排风散 用治皮肤疮癣疥癞,气满咳嗽,涕唾稠酽。
人参三钱 丹参五分 防风三钱 天雄三钱,炮 秦艽三钱 山茱萸三钱 沙参二钱 虎骨酥炙五钱 山药五钱 天麻六钱 羌活三钱
上为末,食前米饮调服三钱。为丸亦可。

 修养肺脏法
当以秋三月朔望旭旦,向西平坐,鸣天鼓七,饮玉泉三, 【 注云:饮玉泉者,以舌抵上腭,待其津生满口,嗽而咽之,凡三次也。】 然后瞑目正心,思吸兑宫白气入口,七吞之,闭气七十息。此为调补神气,安息灵魄之要诀也,当勤行之。

 六气治肺法
吐纳用呬,以鼻微长引气,以口呬之,勿使耳闻。皆先须调气令和,然后呬之。肺病甚,大呬三十遍,细呬三十遍,去肺家劳热,气壅咳嗽,皮肤燥痒,疥癣恶疮,四肢劳烦,鼻塞,胸背疼痛。依法呬之,病去即止,过度则损。呬时用双手擎天为之,以导肺经。

 肺脏导引法 【 七八九月行之】 
可正坐,以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去肺家风邪积劳。又当反拳捶背上,左右各三度,去胸臆闭气风毒。为之良久,闭目叩齿而起。

 黄帝制护命茯苓丸
黄帝曰:“秋三月治病如何?”岐伯曰:“当服补肾茯苓丸,主治肾虚冷,五脏内伤,头重足浮,皮肤燥痒,腰脊疼痛,心胃咳逆,口干舌躁,痰涎流溢,恶梦遗精,尿血滴沥,小腹偏急,阴囊湿痒,喘逆上壅,转侧不得,心常惊悸,目视茫茫,饮食无味,日渐羸瘦,医不能治,此方奇效。
茯苓一两 防风六钱 白朮一两 细辛三钱 山药一两 泽泻四钱 附子炮,便制,五钱 紫菀五钱 独活五钱 芍药一两 丹参五钱 桂五钱 干姜三钱 牛膝五钱 山茱萸肉,五钱 黄蓍一两 苦参三钱
上为末,蜜丸,如桐子大。先服每七丸,日再服。

 秋季摄生消息论
秋三月,主肃杀。肺气旺,味属辛。金能克木,木属肝,肝主酸。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肺盛则用呬以泄之。立秋以后,稍宜和平将摄。但凡春秋之际,故疾发动之时,切须赡养,量其自性将养。秋间不宜吐并发汗,令人消烁,以致脏腑不安,惟宜针灸,下利,进汤散以助阳气。又若患积劳、五痔、消渴等病,不宜吃干饭炙爆并自死牛肉、生鲙、鸡、猪、浊酒、陈臭咸醋、粘滑难消之物,及生菜、瓜果、鲊酱之类。若风气冷病、(病去丙改玄)癖之人,亦不宜食。若夏月好吃冷物过多,至秋患赤白痢疾兼疟疾者,宜以童子小便二升,并大腹槟榔五个细剉,同便煎取八合,下生姜汁一合,和收起腊雪水一盅,早朝空心,分为二服,泻出三两行。夏月所食冷物,或膀胱有宿水冷脓,悉为此药祛逐,不能为患。此汤名承气,虽老人亦可服之,不损元气,况秋痢又当其时。此药又理脚气诸气,悉可取效。丈夫泻后两三日,以韭白煮粥,加羊肾同煮,空心服之,殊胜补药。又当清晨睡醒,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又曰:秋季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气,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并穿寒湿内衣。《千金方》曰:“三秋服黄蓍等丸一二剂,则百病不生。”
《金匮要略》曰:“三秋不可食肺。”
《四时纂要》曰:“立秋后,宜服张仲景八味地黄丸,治男女虚弱百疾,医所不疗者。久服身轻不老。
熟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茯苓二两 牡丹皮二两 泽泻二两 附子童便制炮,一两 肉桂一两 山茱萸四两,汤泡五遍
上为细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酒下二十丸,或盐汤下。稍觉过热,用凉剂一二帖以温之。”
《云笈七签》曰:“秋宜冻足冻脑,卧以头向西,有所利益。”
《养生论》曰:“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五脏俞穴皆会于背,或令人扇风,夜露手足,此中风之源也。若觉有疾,便宜服八味地黄丸,大能补理脏腑,御邪。仍忌三白,恐冲药性。”
“秋三月卧时,头要向西,作事利益。”
《本草》曰:“入秋小腹多冷者,用古时砖煮汁热服之。又用热砖熨肚三五度,瘥。”
《书》曰:“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禁早服寒衣。”
“秋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收敛之令,人当收敛身心,勿为发扬驰逞。”
《书》曰:“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又曰:“立秋日勿宜沐浴,令人皮肤粗糙,因生白屑。”
又曰:“八月望后少寒,即用微火暖足,勿令下冷。”
《养生书》曰:“秋谷初成,不宜与老人食之,多发宿疾。”

 秋三月合用药方
  七宝丹
治久患泻痢,疗不瘥者,服之即效。老人反脾泄滑,正宜服此。
附子童便和黄泥炮,五钱 当归一两 干姜五钱 吴茱萸 厚朴姜汁炒 花椒各三钱 舶上硫黄八钱,此物最少,出倭夷海舡上,作灰涂缝者佳。人不多见,俱以市硫有油者用之。舶硫色如蜜黄,中有金红处,如七月石榴皮色,打开俨若水晶,有光,全非松脆,性如石硬者真。
上七味为末,米醋和成两团,以白面和作外衣,裹药在内,如烧饼包糖一般。文武火煅面熟,去面,捣为末,蜜丸,桐子大。诸痢泻,米汤下二十丸,空心日午服。宿食气痛不消,以姜盐汤下。

  摄脾丸 
治秋来脏腑虚冷,泄泻不足。
木香 诃子炮去核 厚朴生姜汁炒 五倍子微炒 白朮土炒,各等分
上为末,炊粟米饭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饮送下。

  葳灵仙丸 
治老壮肺气壅滞,涎嗽间作,胃脘痰塞,痞闷不快。
龙脑薄荷一两 皂角一斤,不蛀肥者,用河水浸洗,去黑皮,置砂器中揉擦作稠水,去渣筋熬成膏,多少取用 葳灵仙洗去土,焙用四两
三味共搜为丸,桐子大。每三十丸,临卧生姜汤下。

  保救丹 
治秋后发嗽,远年冷嗽,遇秋又发,并劳嗽痰壅。
蛤蚧一个,男取雄腰上一截,女用雌腰下一截 地黄熟烂如饴,一钱 皂角不蛀的,酥炙,去黑皮,用二定 杏仁二钱,童便浸一周时,去皮尖,入蜜炒黄 半夏三钱,水煮内不见白 五味子二钱 丁香三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食前一服五丸,姜汤下。

  二仁膏 
治老人膈滞,肺疾痰嗽,又名生姜汤。
杏仁四两,去皮尖 桃仁五钱,去皮 生姜六两,去皮切之 甘草一钱 盐五钱
上以二仁同姜,湿纸裹包研细,入甘草与盐,瓶内收贮,用汤点服。

 太上肘玉经八方
  风后四扇散
〔坤象〕 坤卦西南 风后四扇散
五灵脂三两,延年益命 仙灵皮三两,强筋骨 松脂二两,去风痫 泽泻二两,强肾 白朮二两,益气力 干姜二两,益气 生地黄五两,补髓血 石菖蒲三两,益心神 肉桂二两,补不足 云母粉三两,长肌肥白
上药十物,如法捣洗一万杵,炼蜜为丸,桐子大。日三四十丸。

〔兑象〕 兑卦正西 夏姬杏金丹
杏子六斗,煮水滚三四沸,放下杏子,以手或棍捶摩,令皮去。大煮半晌,漉起放盆中去核,清汁得若干。取铁锅放糠火上,以羊脂油四斤,擦入釜中,擦之不已,尽此四斤脂为止。下杏釜中熬之,糠火细细不断,三四日药成,如金光五彩色。每服一二匙,服之变老成少,颜色美好,夏姬服之上升。

 七月事宜
《孝经纬》曰:“大暑后十五日,斗指坤,为立秋。秋者,摚б玻镉诖硕鴵'敛也。后十五日,斗指申,为处暑,言渎暑将退,伏而潜处也。律夷则,夷者,伤也;则者,法也,言金气始肃,万物于此凋伤,犹被刑戮之法也。”《晋乐志》:“七月为申,申者,身也,言万物身体皆成就也。时为龙火西颓。”《提要》曰:“七月为兰月。”又曰:“首秋、上秋、兰秋,肇秋。”
“是月也,天道东北行,作事出行宜向东北,吉。不宜用申日,犯月建,作事不吉。”
《白云杂忌》曰:“七日取麻勃一升,并人参半升合蒸,气尽令遍,服一刀圭,令人心地聪明。”
《云笈七签》云:“七日曝皮裘,可以避蛀。”
《家塾事亲》曰:“七日取角蒿置毡褥书籍中,可以避蠹。”《法天生意》云:“又可避蛇。收芙蓉叶可以治肿,干为末,醋调一味敷肿上,可消。”
《常氏日录》曰:“七月上甲日,采枸杞花,八月上酉日治,服之。”又云:“立秋日人未起时,汲井水长幼皆少饮之,却病。”
《法天生意》云:“七日取百合根熟捣,新瓦器盛之,挂于屋内阴干百日,拔白以此掺之,可生黑发。”又云:“是日取蜂窠中蜂蛹子一窠,阴干为末,用蜜调涂,可除面皯。”又云:“七日取萤火十四枚,捻白发自黑。”
《常氏日抄》云:“七月采蒺莉子,阴干捣末,食后服,治眼失明。”
《法天生意》曰:“秋三月戊子、己亥、庚子、辛亥,宜炼丹药,宜入山修道。”
《云笈七签》曰:“是月十六日,剪指甲烧灰服之,能灭九虫三尸。”
又曰:“十一日,取枸杞煎汤沐浴,令人不老不病。二十三日沐,令发不白。二十五日沐,令人寿长。”
《千金月令》曰:“七月暑气将伏,宜食稍凉,以为调摄。法用竹叶一把,栀子二个,切碎,用水熬煎,澄清去渣,用淘粳米磨作泔粉服。”
《神仙饵松实法》:“七月,取松卵中仁,去木皮,捣如膏。每服鸡子大一团,日三服。久服身轻,三百日后可行五百里之远。即各山松卵内小子,过七月即暴出无寻矣。非常食北来大松子也。”
“竹叶粥:中暑者宜用。竹叶一握,山栀一枚,煎汤去渣,下米煮粥,候熟,下盐花点之。进一二杯即愈。”
“立秋太阳未升,采楸叶熬膏,搽疮疡,立愈,名楸叶膏。熬法以叶多方稠。”
又曰:“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藕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莲实九分,阴干捣细,炼蜜为丸,服之令人不老。千叶莲服之,令人羽化。”
又曰:“七日取乌鸡血,和三月三日收起之桃花片,为末,涂面,令人莹白如玉。”
又曰:“取赤小豆,男女各吞七粒,令人终岁无病。”
《家塾事亲》曰:“七日取蜘蛛一枚着领中,使人不忘。七日取槐角子熟捣成汁,纳铜钵中晒成膏,捏为鼠屎大,纳肛门内,每日三次,治痔及百疮,大效。”
又曰:“七日取苦瓠白瓤绞汁一合,以醋一升,古钱七个,和匀,以火煎之,令稀稠得所。点入眼眦中,治眼黑暗。”
又“七日采麻花,五月五日收麻叶,捣作炷圆,灸生瘰(病去丙改历)疮上百壮,次烧胡桃松脂研敷即愈。”
《法天生意》曰:“七日采麻花,阴干为末,乌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