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遵生八笺-明-高濂 >

第42部分

遵生八笺-明-高濂-第42部分

小说: 遵生八笺-明-高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修真之道,备尽于斯,圣人之言,其可忘乎?凡胎息用功后,关节开通,毛发疏畅,即但鼻中微微引气,相从四肢百毛孔中出,往而不返也。后气续到,但引之而不吐也。切切于徐徐,虽云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于喉中,微微而散,如此内气亦下流散矣。

  胎息铭解
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高子曰:上《胎息诀》,与后《李真人十六字诀》相同。但此条每于半夜子后,或丑寅时候,冬月恐子时严寒,夏月恐午时太热,故冬以寅时,夏以酉时,亦不为败时。初起如此,习久坐下即是子午,何必因时?初起握固,以脚后跟曲转,顶住玉茎柯根,使精气固定,手趺足盘以行其气。务依此铭,一咽一吐,皆从鼻窍中出入。出声宜细,不令有声闻之于耳。三十六咽数毕,舒伸四肢,鼻引清气,亦勿咽入喉中,只昂头引向遍体四肢,以手足徐徐伸缩而导引之。凡腹中气转哕上,亦勿使之直放口中出,往亦用昂头,徐徐舒伸手足,导而引之,使气遍转四肢。凡行持间忽遇此气转动上达,皆如此以导引之。余则日得空闲,即以唐李真人十六字行之,自然不饥不渴,如常饮食一般,不可厌倦间断。久久行之,功不尽述。

  胎息诗赞
气本延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行气诀,便可作真人。

  唐李真人长生十六字妙诀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上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锭金,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无分于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务,在士商不妨本业,只于二六时中,略得空闲,及行住坐卧,意一到处,便可行之。口中先须嗽及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气既上升,随又似前汩然有声咽下,鼻吸清气,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轻轻提上,与脐相接而上。所谓气气归脐,寿与天齐矣。
凡咽下,口中有液愈妙,无液亦要汩然有声咽之。如是一咽一提,或三五口,或七九,或十二,或二十四口,要行即行,要止即止。只要不忘,作为正事,不使间断,方为精进。如有风疾,见效尤速。久久行之,却病延年,形体变,百疾不作,自然不饥不渴,安健胜常。行之一年,永绝感冒痞积、逆滞不和、痈疽疮毒等疾,耳聪目明,心力强记,宿疾俱瘳,长生可望。如亲房事,欲泄未泄之时,亦能以此提呼咽吸,运而使之归于元海,把牢春汛,不放龙飞,甚有益处。所谓造化吾手,宇宙吾心,妙莫能述。
《修真至要》曰:“精根根而运转,气默默而徘徊,神混混而往来,心澄澄而不动。”又曰:“身外有身,未为奇特。虚空粉碎,方是全真。”可谓至言。

 胎息秘要歌诀
  闭气歌诀
忽然身染疾,非理有损伤。敛意归闲室,脱身卧本床。仰眠兼握固,叩齿与焚香。三十六咽足,丹田气越常。随心连引到,损处最为良。汗出以为度,省求广利方。

  布气与他人攻疾歌诀
修道久专精,身中胎息成。他人凡有疾,脏腑审知名。患儿向王气,澄心意勿轻。传真气令咽,使纳数连并。作念令其损,顿能遣患情。鬼神自逃循,病得解缠萦。

  六气歌诀 【 病瘥即止,不可过,过即败气。】 
一曰呬。呬法最灵应须秘,外属鼻根内关肺。寒热劳闷及肤疮,以斯吐纳无不济。
二曰呵。呵属心王主其舌,口中干涩身烦热。量疾深浅以呵之,焦腑疾病自消灭。
三曰呼。呼属脾神主其土,烦热气胀腹如鼓。四肢壅闷气难通,呼而理之复如故。
四曰嘘。嘘属肝神主其目,赤翳昏昏泪如哭。都缘肝热气上冲,嘘而理病更神速。
五曰吹。吹属肾脏主其耳,腰膝冷多阳道萎。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
六曰嘻。嘻属三焦有疾起,三焦所有不和气。不和之气损三焦,但使嘻嘻而自理。

  调理津液歌诀
人因食五味,壅滞闭三焦。热极苦涩盛,冷多淡水饶。便将元气疗,休更问壶瓢。热随呵自退,冷宜吹始消。口中频漱咽,津液自然调。若得如斯妙,冷热可无交。

  服气饮食所宜歌诀
修道欲得见真的,庖馔之中堪者吃。淡粥朝餐渴自消,油麻润喉足津液。就中粳米饭偏宜,淡面馎饦也相益。好酒饮时勃气消,生椒服之百病息。食前宜咽六七咽,以食为主是准则。饭了须呵三五呵,免教毒气烦胸臆。

  服气饮食杂忌歌诀
密室避风隙,高床免鬼吹。藏精身有益,保气命无亏。喜怒情须戢,利名心可灰。真神兼本属,禽兽及虫鱼。此等血肉食,皆能致食危。荤茹既败气,饥饱也如斯。生硬冷须慎,酸咸辛不宜。雨云风罢作,雷电晚休为。萝卜羹须忌,白汤面勿欺。更兼避热食,瓜果勿委随。陈臭物有损,死生秽无裨。须防咽入腹,服气勿多疑。

  休粮歌诀
千日功夫如不辍,心中渐得尸虫灭。更教充实三丹田,转得坚牢百骨节。只欲思惟断食因,懒将品味加餐啜。腹虚即咽下脐轮,元气便将为休绝。饱即宁心勤守中,饥来闭咽忘言说。如斯励力久成功,方信养生在秘诀。岂并凡常服药人,终朝修炼无休歇。营营药力尽成空,矻矻忍饥守不彻。争似常服太和精,便能精凈生光悦。如贪外美乱正元,百疾临身自尪劣。

  慎守歌诀
精气切须坚慎守,益身保命得长久。人多嗜欲丧形躯,谁肯消除全永寿。未病忧病病难成,已灾去灾灾遣否?临终始解惜危身,不及噬脐身已朽。胎息纵然励力修,欲情不断也殃咎,阴丹体得道方全,如此之人还鲜有。

  九载功变歌诀
气并血脉共肉髓,筋骨发形依次起。欲遣衰老却童华,一年一变九载矣。
先端坐澄定,闭目息气,然后鸣天鼓四八通,以舌掠上唇外九遍,次掠下唇外九遍,又掠上唇里九遍,又掠下唇里九遍。即上唇外为南方,下唇外为北方,上唇里为东方,下唇内为西方,即以舌柱为中方。待津满口,即数努两腮内气二十一遍,微从鼻出些子便咽。咽时须喉中鸣,即汩汩也。想津气入下丹田,如此三遍五遍。又咽时须俟气出便咽也。

  治万病坐功法
凡治诸病,病在喉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心下者,枕高四寸;病在脐下者,去枕。以口出气,鼻纳气者,名曰泻。闭口温气咽之者,名曰补。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脚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俛足十指。欲引去腹中寒热诸所不快者,皆闭气。胀腹欲息者,须以鼻息,已,复为,至愈乃止矣。
一、平坐伸腰、脚、两臂,展手据地,口徐吐气,以鼻纳之。除胸中肺中之痛。咽气令温,闭目行也。
一、端坐伸腰,以鼻纳气闭之,自前后摇头各三十次。除头虚空花,天旋地转之疾。闭目摇之。
一、将左胁侧卧,以口吐气,以鼻纳之。除积聚心下不快之证。
一、端坐伸腰,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持鼻摇,目昏若泪出者,去鼻中息。亦治耳聋,亦除伤寒头痛之疾。皆当以汗出为度。
一、正偃卧,以口徐出气,以鼻纳之。除里急。饱食后小咽,若咽气数至十,令温为度。若气寒者,使人干呕腹痛,可用鼻纳气咽之七,至十至百,则大填腹内,除邪气补正气也。
一、右胁侧卧,以鼻纳气,以口小吐气数至十,两手相摩,热以摩腹,令其气下出之。除两胁皮肤痛闷之疾,愈即止。
一、端坐伸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纳气闭之,自极七息,名曰蜀王台。除胁下积聚之疾。
一、覆卧去枕,?立两足,以鼻纳气四,复以鼻出之四。若气出之极,令微气再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热,及背痛之疾。
一、端坐伸腰,举左手仰其掌,却,右手同。除两臂及背痛之疾,气结积聚之病。
一、端坐,以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二七,或三七,气满则吐,以气通畅为度。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一、端坐伸腰,左右倾侧,闭目,以鼻纳气。除头风。自极七息,止。
一、端坐伸腰,鼻纳气数十为度。除腹中饮食满饱。若快则止,未便者复为之。若腹中有寒气亦为之。
一、端坐,使两手如张弓势,满射数四。可治四肢烦闷背急。每日,或时为之,佳。
一、端坐伸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瘀血阴气等,并皆治之。
一、端坐伸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寒,食不变则愈。
一、两手却据,仰头,自以鼻纳息,因而咽之数十。除热,身中伤死肌肉等,治之而愈。
一、正偃卧,端展足臂,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嗽。
一、偃卧,屈膝,令两膝头内向相对,手翻两足,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痹疼热痛,两髀不遂。
一、平坐,两手抱头宛转上下,名为开胁。身体昏沉不通畅者,并皆治之愈。
一、踞坐,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及拜起髀中痛瘀痹等病,并皆治之。
一、踞坐,伸左足,两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伸,及拜起髀中疼。一本云:除风,并目晦耳聋。
一、正偃卧,直两手捻胞所在,令如油囊裹丹。阴下湿,小便难倾,小腹重不快。若腹中热,但口出气,鼻纳之数十,止。亦不须小咽之。若腹中不热者,行七息,以温气咽之十,止。
一、覆卧,傍视两踵,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及脚酸痛。
一、踞坐,两手抱两膝头,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痛。
一、偃卧,展两髀两手,令两踵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死肌及足髀寒疼之疾。
一、偃卧,展两手、两髀、左膀、两足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中有食不消、苦呕之疾。
一、踞坐伸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向两膝头者。除身痹呕逆之疾。
一、偃卧,展两手两足,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一、偃卧,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厥疾。若人脚错踵不拘拇指,依法行之。
一、偃卧、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周身痹。
一、病若在左,端坐伸腰,右视目,以鼻纳气,极而吐之数十,止。闭目而作。
一、若病在心下积聚者,端坐伸腰,向日仰头,徐以鼻纳气,因而咽之,三十而止。开目而作。
一、若病在右,端坐伸腰,左视目,以鼻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止。
《元阳经》云:“常以鼻纳气,含而漱之,舌撩唇齿咽之,一日夜得千咽者,大佳。当少饮食,多即气逆,逆则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疾病生。”
《太上三尸中经》曰:“人之生也,皆寄形于父母胞胎,饱味于五谷精气。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尸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