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看阴宅 >

第4部分

看阴宅-第4部分

小说: 看阴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星头圆而身直,水星头平而生浪,火星头尖而足阔,土星土平而体秀。用图可表示为:不仅是地形取决于五行,风水术中的所有理论都要以五行为指导。《管氏地理指蒙》说:“推星必由于五行,言天必由于五土,仰佑善之五音。”此书又说:“五行之五位,五方之五色,五性之五神,五正之五德,五象之五兽,此皆不可差而不可易。”为什么风水要如此重视五行?此书论述说:“葬者乃五行之反本还元,归根复命,而教化之达变也。嗣续因之,而盛衰消长。”子孙的祸福,取决于葬者的五行。五行盛,子孙长;五行衰,子孙消。




阴阳宅风水理论基础知识 2
主题词:阴阳宅风水 形势 山水 水之十八格
阴阳宅风水之形势
  形势,相地术指地形和地势。形与势有区别。风水先生认为,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形比势小,势比形大。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形是势之积,势是形之祟。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立于形之先,形成于势之后。形住于内,势位于外。形得应势,势得就形。势居乎粗,形居乎细。势背而形不住,形行而穴不结。势如城郭垣墙,形似楼台门第。形是单座的山头,势是起伏的群峰。认势惟难,观形则易。由大到小,由粗到小,由远到近。来势为本,住形为末。左右前后谓之四势,山水应案谓之三形。
  风水先生是怎样判断形与势的好坏呢?缪希雍《葬经翼》云”:“势来形止,若马之驰,若水之波。形近而势远,形小而势大。审势之法,欲其来,不欲其去。欲其大,不欲其小。欲其强,不欲其弱。欲其异,不欲其常。欲其专,不欲其分。欲其逆,不欲其顺。”对势的要求是:势必欲行,行则远,远则腾。势不欲止,止则来无所从。势欲其来,势不畏露,势必欲圜,圜则顺。对形的要求是:形不欲露,露则气散于飘风。形必欲圜,圜则气聚而有融。而有融。形不欲行,行则或东或西。形必欲方,方则正。 风水先生之所以要这样看待形与势,是因为他们把势作为来龙,只有来龙大、强、异、专、逆,才会带来好运气。来龙如果太小、太弱、太平常、太多分支、太直奔,那就不会造成好形。形,实际是指一隅环境。形由势造成,形又决定了穴的好坏。形要厚实、积聚、藏气,这样才能结得好穴。有好穴,葬者就会安逸,生者就会发达。为了安逸和发达,就要择好形好势,这是相辅相成的。 风水先生的形势观念主要用于看山。山有五势、五势是按方向划分的:
龙北发朝南来为正势。
龙西发、北作穴、南作朝为侧势。
龙逆水上朝、顺水下此为逆势。
龙顺水下朝、逆水上此为顺势。
龙身回顾祖山作朝为回势。
按照山的形状势态,又可分为九龙:
回龙,形势蟠迎,朝宗顾祖,如舐尾之龙、回头之虎。
出洋龙,形势特达,发迹蜿蜒,如出林之兽、过海之船。
降龙,形势耸秀,峭峻高危,如入朝大座、勒马开旗。
生龙,形势拱辅,支节楞层,如蜈蚣槎爪、玉带瓜藤。
飞龙,形势翔集,奋迅悠扬,如雁腾鹰举,两翼开张,凤舞鸾翔,双翅拱抱。
卧龙,形势蹲踞,安稳停蓄,如虎屯象驻、牛眠犀伏。
隐龙,形势磅礴,脉理淹延,如浮排仙掌、展诰铺毡。
腾龙,形势高远,峻险特宽,如仰天壶井、盛露金盘。
领群龙,形势依随,稠众环合,如走鹿驱羊、游鱼飞鸽。
  这样一些类,未免过于烦杂、模糊、笼统。而风水先生正是根据这种分类去择穴,去推测吉凶,这样他们势必堕入唯心论的深渊。 应当看到,风水先生的形势观念采用了有机联系、变化、依存的思维方法,这是朴素的辩证法,是可取的。但他们的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了得到好的地气,用以保佑生者,这就便辩证法被歪曲了,失去了辩证法的实际意义。我们应该看到,只有科学的地质学才能真正地认识我国的地形地势。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为了揭开地壳运动的奥秘,长期致力于地质构造研究,发现不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都存在“山”字型构造。即在南北方向的隆起山脉,在它的南面总有一套东西延伸的弧形山脉,这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受到向南推挤而两端受阻时的构造组合。李四光认为,自然界的地形地势都不是偶然的、孤立地存在,而是一个相互联系、有规律的统一整体。在此基础上,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与之相反,风水先生们由于他们在方法上和思维上的错误,使他们永远不能对地形地势作出科学的解释。 
阴阳宅风水之山水
 山与水的关系,《管氏地理指蒙》是这样说的:“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界其分域,止其逾越,聚其气而施耳。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寒而不理。山如兵,水如城,驻兵之地,非城不营。山如堂,水如墙,高堂之居非墙不防。山如君,水如臣,君臣都俞,风化斯淳。山如主,水如宾,宾主雍容,情味相亲。山为实气,水为虚气。土逾高,其气逾厚。水逾深,其气逾大。土薄则气微,水浅则气弱。然水不能自为浅深,气急而不凝者,实山为之也。山不能自为开拓,使堂气畅而不塞者,是又水以充之也。”
  这就是说,山水相依相存,不能舍山而言水,也不能舍水以言山。山属内气,如丘如堂、如君如主。水属外气,如城如墙,如臣如宾。内外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因此,任何风水先生在相地时都要看山看水,人称山水之士。
   怎样的山水就好呢?据说,山贵于磅礴,水贵于萦迂。萦迂则山与水而气聚,磅礴则水与山而气浮。山高水倾,山短水直,山逼水割,山乱水分,山露水反,这是五凶。池沼无源,田塍短促,坑壕潦涸,滩激喧嘈,洲移诸易,这也是五凶。
   以上这些认识,都是由“气”的观念引伸出来。古人认为气是一种物质形态,气凝而为山,气融而为水,山水都是气。水之所出,必本于山,山之所穷即寄于水,山水是气“虚”“实”的表现,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 以上这些认识,还与古人的审美观有关。有山无水,有水无山,都不会美。山水相连才美。山势磅礴,水势萦迂,这是大自然的美,反之则不美。
  因此,风水术中的山水观念是有可取之处的。它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观和审美观。这种观念,我们是能接受的。试设想;堪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山无水,或者有水无山,那还美么?风水术的山水观念,还为我们提供了辨证统一的思维方法。看问题,不能只看山,也不能只看水。譬如我们研究长江,就不能不看秦岭大别山和南岭,这两座东西走向的大山,构成了长江与黄河、珠江流域的分水岭。长江在这两座山系之间,“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我们的先哲很早就在《考工记》中说过:“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科学的地理考察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我国境内,每隔八度左有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如天山棗阴山、昆仑山棗秦岭、还有南岭。如果我们治理黄河、长江,不考察沿线的 山脉,就不可能控制水源,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水患。
  需要说明的是,风水术中的山水观念反映了先哲几千年对山水的认识,风水先生借用其中一些合理的见解,填充到水理论中,甚至作了许多歪曲,说什么君臣、堂气等,这是对自然界的伦理性解释,也是我们应严加批判的。
阴阳宅风水之十八格
  干水城垣格
  大江大河,或从东南来,或从西南来,中间虽有屈曲坤,并不见回头。环绕如雁之飞,略无回翔之势,断不下止,虽水势滔滔,终非龙脉凝聚之处,岂堪作穴?《经》云:“界水则止。”又云:“界水所以止。”来龙若一、二十里尚不见回头之水,则前之屈曲处乃行龙处也。《经》云:“龙落平阳如展席,一片茫茫难捉摸。平阳只以水为龙,水缠便是龙身泊。”故凡寻龙,须看来水回绕处求之。然水之来路远,其势宽大,中间虽有小回头处,乃直龙脉束结喉之所,尚未结穴,直至大缠大回之处,方始聚气。然到头形势宽大,又难捉摸,必须求支水界割何如,必得支水插腹、界出内堂:砂水包裹、不疏不密、形局完固,方为真穴。若非支水割,则巨大大环绕,终茫茫无可指点。盖势宽则气荡,形大则气散,内无支水,一片顽皮,何以立穴?纵无大害,必难发福矣。
干水散气格
  干水斜行,似有曲折,而非环抱,又无支水以作内气,总不结穴。
支水交界格(一)
  右前一支大江,自有倒左;有后一支大江亦自有趋左,与前倒左水合流,屈曲而去。此名两水合流、一水引脉之局。又云:“两水今出是真龙。”龙从右来,穴倚左局,中龙脉宽大,支要寻支水插腹割界,以作内局,须龙虎俞后左右朝抱,包裹周密,方可立穴。此局腹中插入小水分界,左右重重交锁,三分三合,束气结咽,龙脉至头,员净端严,形势极秀,横来横受。向前面砂水湾抱处立穴。以迎西来之水,其福力甚大。
支水交界格(二)
  此局受水只从后面右边,来绕元武,水虽不回头,却于左边局后屈曲而去,乃真气也。又妙在大水去处插一支水,左向上前,湾抱过右,即收作外包裹。又于左之右插一支水,分作两股,一股向局后界出龙脉,一股向局前聚水成池,砂水双双回头于左。此亦横来而侧结穴也。前有小荡聚水,若对小荡作穴,亦发科甲。
支水交界格(三)
  西南水来送东南来水出东北,却于东北插一支水分界。于左右作龙虎砂,横夹于前后,中间插支水横界于前。左右有金鱼水为之紧拱,横水正受来水护卫,周密三分三合,气脉完固。《经》云,“水要有分有合气方洽。”此局三分三合,而转头向西,委曲活动,略无硬直之杀,自是富贵全美。若东南屈曲而来,龙脉更秀,文翰声名可甲天下也。
支水交界格(四)
  坐下或从东北、或从西北插一支水上南,屈曲一路向左、一路向右割界。左右龙虎交锁,及抱坐下,成龙虎交抱势。
  到头成仙人掌,仰结仰窝穴。若迎来脉立穴,取向则为回受穴。若顺水,主穴取向。则为顺枝穴。如得龙虎砂抱于前,其秀必速。此二法俱可,但看前后朝应如何。如前有远朝,可迎立向为回受穴;如后有曲水远朝,或远山呈秀,作顺枝穴。此势虽缠元武,湾抱如弓,并无分泄,城郭完固,局势周密,主百千子孙朱紫满门。若东北蔌西北一路水分泄面左,其力量便轻矣。
曲水朝堂格(一)
  穴前曲水,不问三曲五曲,周匝整肃,自右过东,就身回抱而去。却于曲水分支割界,作重重龙虎分列左右。只只回头朝顾,如拜如揖。穴后支水分合,三关四峡,重重结咽,束气兜收。得此形势,极为周密,秀水完固,来水屈曲呈秀,来脉尊贵端严,龙虎重重护’卫,主有百子千孙,世出魁元、神童、宰相。若穴前含畜聚水,富堪敌国。若水系左来,于穴前屈曲而去,其福力不减,但官贵无才,传家清白。
曲水朝堂格(二)
  几见曲水当面朝来,横过穴前,须得就身回抱,屈曲而去。坐下要文水割界,兜收龙脉,或一重、二重、三重,叠叠绕于穴之前后,方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