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

第7部分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第7部分

小说: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代宫室的建筑,渠道的开凿,潜运的通穿,屯田的经营,都需要大量
劳动者的劳役。更由于这种公共事业的大群劳动组织,反过来又巩固了乡村
自治体的基础。特殊的家客式的组织,是和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形式相连的。
农客的家族血缘,更巩固了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领客”、“宾
客”、“宗部”和“部曲”,就是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作为纽带,而又束缚于
土地的。中国劳动力的丰厚源泉,既然以这种家族制为基础,那么我们就知
道统治阶级为什么把“孝悌”与“力田”相互关联起来了。然而,正如扬雄
长杨赋说:“强秦封豕共上,窫窳其民。”温情脉脉的外表,骨子里是农民
的身分的奴役或依附。贯串秦汉的历史,是一幅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史。
在农民暴动的初期阶段,就寻常表现出有“名数”的劳动户口,脱离户籍,
成为“流民”而大量逃亡。不管统治阶级怎样在农村“礼三老”,表彰淑行,
然而农民所要求的却是生活权以及起码的身分权。从墨家家法传留下来的“杀
人者死”这一反映民众的普遍言语,连汉高祖都拾起来做了欺骗人民的口号
(约法三章之第一项)。谁都知道,秦汉的法律是残酷的,“族诛”并没有威
胁倒农民,招来的反而是起于“闾左”的圣族起义。统治阶级利用了农村公
社以加强统治权,然而农民也利用了这种组织,动员了广大的群众来推翻了
汉代政权。恩格斯论公社有利于农民起义的论断,也适合于中国的历史实陈。
第六节 汉代统治阶级支配思想的表现形式
明白了汉代社会的阶级集团的地位和矛盾,我们再进而研究汉代统治阶
级的支配思想,这应以武帝的“定于一尊”为完成的形态。为了全面了解汉
代的正宗思想,这里,首先把汉代年号的创义及统治阶级天道天命的宗教思
想,列表整理如下:
西汉帝名改元说明
高帝
惠帝
文帝十七年改元曰“后元”。史记言得玉杯,刻曰:“人主
延寿”,于是天子更始为元年。
班固题为“后元”,一说十六
年日再中,以为吉祥。
景帝八年曰“中元”,十四年曰
“后元”。
武帝“建元”; 师古曰:自古帝王档有年号,
始起于此。
“元光”;。臣瓒曰:以长星见,故为元光
“元朔”; 应劭曰:朔,苏也,言万民品物大繁息也。师古曰:朔,
犹始也,言更为初始也。
“元狩”; 冬十月获白麟,应瑞改元。赵翼云:正式改元,自此始。
“元鼎”; 夏王月得宝鼎,应瑞改元。
“元封”; 始封仄山,故改元。诏曰:“腾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
惟德菲薄,不时于祀东,故用事八神(天主、地主、兵主、
阴主、阳主、日主、月主、四时主),遭天地况施(言天
地神灵乃赐我瑞应),著见景象突然如有闻;震于怪物,
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与士大夫更始。”
“太初”; 初用夏正,以正月为岁首。
“天汉”; 应劭曰:时频年苦时,故改元为天汉,以祈甘雨。师古
引云汉诗意,以周宣王遇时修德致雨为证。
“太始”; 应劭曰:“言洗涤天下,与民更始。
“征和“(汉
简作延和);
应劭曰:言征服四夷,而天下和平,此说似有疑,自天
汉已有内乱,和之义不仅对外而已。
“后元”(五
十四年,改
元十一次)。
沿文景故事,复为后元。
昭帝“始元”; 更始之义。
“元凤”; 汉书支:“七月已亥晦,日有蚀之,既八月,改始元为
元凤。”应劭曰:始元三胩凤皇集东海,于是以冠元焉。
“元平”(十
三年,改元
三次)。
似与民休息之义,晨有流星西行。
宣帝“本始”; 诏曰:“谨牧养民而风德化。”亦与民更始之义。
“地节”; 崩应劭曰:“以先者地震山水出,于是改元曰地节,欲
令地得其节。”
“元康”; 诏曰:“腾末能章先帝休烈,协宁百姓,承天顺
地,调四时,获蒙喜瑞,赐芘祉福。”元康者盖
祈天赐瑞,神人交畅之义。
“神爵”; 元康四年,神爵(雀)五采以万数,集于长东宫,
以瑞应改元。
“五凤”; 神爵四年,凤皇五至,因以改元。
“甘露”; 诏曰:者凤皇甘露降集“,祯祥之应。
“苏龙”(二
十五年,改元
七次)。
汉注云:此年二月,苏经见广汉郡。
元帝“初元”; 诏曰:“阴阳不调,黎民饥寒,无以保治。”初
元亦与民更始之义。
“永光”; 上年诏曰:“元元失望,上感皇天,阴阳为娈。:
本年诏曰:”今治者,咎在腾之不明。“永光盖
与民更光之谓。
“建昭”; 上年“颍川水出,流杀人民”,本年“白蛾群飞
日”,建昭自新。
“竟宁”(十
六年,改元四
次)
边事千宁,诏曰:“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
为竟宁。”
成帝“建始”; 诏曰:“火灾降于祖庙,有星孛于东方,始正而,
咎孰大焉!??其大赦天下,使得自新。”
“河平”; 诏曰:“河决东郡,流漂二州。??堤塞辄平,
其改元为河平。”诏曰:“阴阳错谬,寒暑失序,
日月不光,百姓蒙辜”,因以鸿嘉祈天佑嘉应也。
“永始”; 诏有改过自新,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又谓重新
作起。
“元延”; 日蚀星陨,无云有雷,谪见于天,大异重仍。
“绥和”(二
十六年,
改元诏曰:“德不能绥理宇内,百姓怨望者
六次)。众,不蒙天祜。”
哀帝“建平”; 日月亡光,王星失行,郡国比比动地,此天翻地
覆之世,因号建平。
“太初”(改而复
发);
有方士识语,汉将中衰,当再授命。诏曰:“基
事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其以建平二年为太初
元年,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后因末获嘉应,
又悔边经背古,取消前诏。
“元寿”;(六年,
改元三次)。
诏有安民延祚之义,以阴阳不调,元元不瞻为虑。
平帝“元始”(五年,
末及改元)。
诏曰:“与天下更始,诚欲令百姓改行契已,全
其性命也。”
东汉
帝名
光武“建武”; 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门野,四七
之际火为主。群臣奏曰:受命之符,为应为大。
皇天大命。不可留,敢不敬承,于是建元为建武。
“中元”(三十二
年,末二年始改
元)。
信文景故事,仅二年。
明帝“永平”(十八年,
末再改元)。
永保中兴之祚。
章帝“建初”; “灾异仍见,与政相应”,兢业更始之谓。
“元和”; 京师及郡国螟诏曰:“腾道化不德,更政失和,
元元末认,抵罪天下,寇争心不息,边野邑屋不
修。??中心悠悠,将何以寄?期改建初九年元
和元年。;”
“章和” (十二年,改元三次)诏谓有瑞应,因改元章和。
和帝“永元”; 外患为虑,“其案旧典,告类荐功,以章
休烈。”
元兴”(十七年,改
元二次)。
殇帝“延平”(一年)。天降灾戾,应政而至,祈普遍嘉瑞降临。
安帝“永初”; 大凤蝗虫地震日食,“正月早子改元元初”。
“永宁”; 天灾不减,加以民变。立皇太子改元永宁。
按永宁仅一年。
“建光”; 雨风水震灾异甚多。惟鲜卑降。三公备陈灾
异得失,因改元。仅一年。
“延光”(十六年,
改元五次)。
以灾异更甚,因改元。
顺帝“永建”; “奸慝缘间,人庶怨识,上干和气,疫疠为
灾,朕奉承大业,??改元永和。”
“建康”(十八年,
改元五次)。
地震百八十次,场徐盗攻烧城寺,杀略吏民,
因之改元。
冲帝“永嘉”(一年)。
(汉碑作“永熹”)
群盗更识,诏曰:“瑞以和降,异因逆感”,
敬始为要。
桓帝“建和”; “雨不沾,密云复散”,盗仍误用,祈降休
祥。
“和平”; “朕政失中,灾告边仍,三光不明,阴阳错
序”,“四方盗窃颇有末静,故假
延临政,以须安宁。”
“元嘉”; 京师疾疫,改元元嘉。
“永兴”; 白鹿见,增鸿当局,因而改元。
“永寿”; 灾异饥馑,民变井至,大赦天下,改元永寿。
“延熹”; 日有蚀之,京师蝗改元延熹。
“永康”(二十年,
改元七次)
京师脸上党地裂,江贼起。以天时咎身长,悉
除党锢,改元永康。
灵帝“建宁”; 童谣怨望,天下不安。
“熹平”; 灾异高强度,济南曲起,改元熹平。
“光和”; 灾异降,内乱外患甚殷,置鸿都门学生,改元
光和。
“中平”(二十年,
改元四次)。
苏由真心我,远近响应。大赦天下,改元中平。
皇子

“光熹”,“昭宁”,
“永汉”。
中平六年,灵帝崩,皇子辩即位,一件三易元,
当年董卓越事政,义似安内。
献帝“初平” 割据之局已成,董卓传政,义似安内。
“兴平”; 因灾异改元。
“建安”(三十一
年,改元三次)。
郊袂上帝于安邑,改元建安。
上表是汉代从武帝以来七十五次改元的大略。我们再由上表所表现的内
容,说明如下:
(一)封建制之完成,以武帝的“法度”为代表,改元之制,严格讲来也
始自武帝,这里就集中表现了正宗儒学“经义断事”的统治意识。按改元等
大事的诏命多出尚书之手,比之于北斗,称为天之喉舌,间亦有天子自作而
为儒臣润色的(参看廿二史札记卷四)。
(二)汉代的鬼神世界观,是封建社会宗教的颠倒意识。凡鬼神世界必须
有迷信的信仰,而信仰之表现为教条,主要为祸福的形式,汉代年号就是这
种形式(参看上书卷二,汉儒言灾异、汉重日重二条)。
(三)统计七十五次年号,“元”字有二十个,“初”“始”二字有十四
个,“永”字有十二个,“建”字有十二个,“和”“平”二字有十六个,
“安”“康”宁”三字有八个,“光”字有四个,“嘉”字有四个,其余“寿”
“熹”“兴”“汉”诸字次之。这些语彙,都好像是在五经中有根据的,三
公博士要用千言万言,训诂得成为名号,条陈得失,以符徵验。
(四)凡目的论的迷信教条,都以意志神为依据,但到了不合目的之时,
结果与目的相背,怎样办呢?于是汉代年号,大量出现“元”、“始”、“初”
等字,所谓“与民更始”,就是说从头重来一次,不合目的者不算了,更始
就要都合目的了,然而一次一次的更始,无异是一次一次的讽刺,越到后来
改元越频仍,甚至一年中三次更始,使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这样,
说明了一个矛盾,即目的论的主观形式与非目的的客观形势,发生背离,且
越到末世表现得越发厉害起来。
(五)经常十儿个字,反复排列,所谓“更始”,就是形式上的教条在主
观意识中的简单的循环,好像来复日的周而复始,更始并非新的,而是最旧
的重降,在这世界,所谓“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了。
(六)但从年号的顺序里,也可以发现封建制的规律,即形式的教条不形
成则已,一形成反而是全无内容。例如“初始”一出现,不但表示出没有初
始,而且感觉到寿终末日;“和平”一出现,不但表示出没有和平,而且大
受农民暴动的威胁,故在客观的现实历史上看来,年号教条的形式与内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