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有追求的清穿 >

第139部分

有追求的清穿-第139部分

小说: 有追求的清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历点点头,没办法否认,蒙古人的发饰和衣服和满人以及汉人都太不一样了
“孔府何时有蒙古亲戚了?”朝鲜将军不好糊弄,然后又指着弘历这边的兵丁,“这些兵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你作何解释?”
“不是兵,是下人,下人……”弘历继续掩耳盗铃着。
“下人和兵,本官还是分得清的”朝鲜将军还是很有几分眼力劲的,“你们到底是什么人?还不如实说来”
“真是走亲戚的,”弘历一边说,一边叫侍卫将伪造的文书递给朝鲜将军,“你瞧,我们有文书的。”
你想啊,一个部队的军官,让他去辨别护照的真伪,他能看出个名堂来才怪,这是海关的活好不好……
因此,朝鲜将军只是作势瞅了那么一眼,本想武断的裁定文书是假,但见眼前的队伍的的确确是训练有素的军队,朝鲜将军又有些不敢贸然行事,难道朝廷和大清之间有什么交易需要借助孔府来完成?……
朝鲜将军沉吟了片刻,最后还是指向额尔德木图,“为什么会有蒙古人?”
“四哥,给他们说,是来送子的。”早就爬了起来的德儿依旧站在弘历身后,此时给弘历递点子了。
弘历马上就乐了,自家五弟就是聪明啊,“嗯,是这样的,知道你们大王如今膝下犹虚,我们特意去了趟京城,在京城最有名的送子娘娘庙前祈了一道福,但是主持说了,说你们大王远在朝鲜,送子娘娘不见得能看顾得那么周到,叫我们最好找阿巴亥部落的人一起给你们大王祈福,不不知道,京城的送子娘娘庙在大清可有名了,特灵验……”弘历给送子娘娘庙好好的打了一番广告。
如今朝鲜在位的是英宗李昑,以王弟身份继的位,他哥哥没儿子,他在十多年前倒是生了长子,不过,几年前长子就去世了,如今英宗已经40多岁的人了,生了好几个闺女,但目前也只活了两个,所以,子嗣问题一直是朝鲜大王的心头恨事,这不是什么隐秘的事,弘历他们没费什么劲,就将情况摸清了,德儿当时正巧在,还评价了一句,“就不该先生儿子,瞧九伯,五个闺女后儿子不就源源不断的来了嘛……”
所以,德儿此时便很好的发挥了联想。
朝鲜将军一听,越发不好判断了,难道真是大王的意思?“阿巴亥?大清皇后的娘家?”否则大清皇后的娘家怎么会搭理孔府的亲戚,蒙古人听到孔子的反应,一般都是“不认识”的好不好……
弘历马上不敢大意了,自己一行人可是临时抱佛脚,做了好多功课,才知道如今朝鲜王妃是达城人,而这朝鲜将军竟然能信口而出阿巴亥是大清皇后的娘家,此人不可小视。
弘历一边提高警惕,一边缓缓点着头。
骑在马上的朝鲜将军下一秒就指了指唐烨几个女眷,“她们不是蒙古人。”
弘历心想,难道你还知道阿巴亥洗衣女走俏的消息?当下便笑道:“朝鲜大臣怕也不想外来的女眷生下世子吧?”
朝鲜将军楞了一下,的确,满人强调是满蒙一家,可朝鲜却是清一色的朝鲜族,怎么能允许有外邦血液的世子?当时和多尔衮交好的世子回国后可都给弄得一命呜呼了呢。
于是,朝鲜将军想了一下,便问道,“那是怎么个祈福法?”
弘历道:“这个就不好告诉将军了。”
朝鲜将军正待点头,却突然发觉不对,“你是孔府的什么人?你家长者呢?”然后又指了指德儿和尼满,“为什么还带了小孩子?”
这等大事怎么会派嘴上毛都没长齐的楞头小伙来办
徳儿忙挺直了腰,自己马上就十岁了,不是小孩子了好不好朝鲜短命的世子在十岁的时候就有了世子嫔的呢
“既然是走亲戚,带着小孩子才热闹不是?”弘历轻轻笑着,“我虽然年纪小,但辈分却不低。”对于自己是否姓孔,弘历没承认,也没否认,万事留一点余地,日后才好回旋不是。
朝鲜将军思索了片刻,“你们的刀枪得上缴。”
“不行。”弘历道:“我们请来的是阿巴亥的王子,理藩院再三叮嘱,一定要保护好王子的安全。”
“我派兵护送你们。”朝鲜将军提了个折中方案。
“恕难从命。”弘历道。
“刀枪不上缴,不得前行。”朝鲜将军也很坚持,心中对会宁的守城官好一阵痛骂,蠢货,怎么让他们出的城。
“那我们回去就行了。”弘历耸耸肩膀,以退为进,“将军若不放心,可差人跟着我们,以确认我们是否真的回到了大清。”
朝鲜将军为难了,自己若将这行人给赶走了,大王问罪下来,自己可是吃罪不起,最后只好妥协,抽调了一队兵马护送弘历一行人,要求弘历约束手下,不得亮出刀枪来。
弘历想想,便接受了。
等朝鲜将军走后,弘历等人才开始打听此人底细,才知道,此人是兵曹判书朴世勋,类似于大清的兵部尚书。
弘历和雅朗等人很纳闷,一个兵部尚书怎么对大清的事知道得如此详细?
额尔德木图则是顿足,“我堂堂一王子,成神棍了?阿布不宰了我才怪”
“没事,正好去爪哇逛逛,那的烟草场你们家还有分子呢,你就当巡视产业去了”弘历安慰着。
额尔德木图不干,“我可不会冲着朝鲜大王跳大神”
“我来跳”德儿自告奋勇,又被弘历给按住脑袋朝后扔了。
“你看,你不让德儿干,却让我干,太过分了我是你表哥,亲表哥”额尔德木图跳得更高了。
“那是我弟弟,亲弟弟”弘历白了额尔德木图一眼,额尔德木图气结。
“都说了你是王子了,会让你跳大神嘛?真是的?”雅朗也很鄙视的给了额尔德木图一白眼。
挨了两白眼的额尔德木图醒悟了,不过醒悟得有些过于彻底了,“这么说,我的身份如今是最高的,你们可得对我恭敬些,别让朝鲜人瞧出什么漏洞来来,给我打扇”
弘历和雅朗对看一眼,异口同声道:“尼满,给你更远房的表哥打扇,冷死他”
“来出使过朝鲜的年大人是谁啊?在京不,你们怎么不叫二爷去问问他,将朝鲜的消息让李真带来啊?”唐烨则得了个空,咨询起了雅朗,当然,李真在侧。
“年羹尧啊,如今在广西呢,上哪儿问去”雅朗道。
“年羹尧?”唐烨震惊了,“他出使过朝鲜?”
“他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康熙四十八年出使的朝鲜,他文采不错,当时让朝鲜人很是轰动了一阵子,大家争先要他的文墨。”雅朗解释着,“他是大清第一个进士出身的官员出使朝鲜,所以朝鲜人很激动,一般提年大人,朝鲜人就知道了。”
唐烨不由对年羹尧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人才啊,真正的文武全才啊……
“他对东瀛不熟,所以,你想和东瀛做生意,找他没用”雅朗补充了一句。
“和东瀛做生意不用找他,找王爷你就成了。”唐烨笑道。
“干嘛?要爷去抢丝绸?”雅朗古怪的问道,“爷没兴趣。”雅朗不缺钱花,不乐意为了开拓新的财路去得罪一干人。
“不是,做什么丝绸生意啊,”唐烨笑道,“是想请王爷从太医手中买些美容方子,做些胭脂水粉的,卖到东瀛去。”
雅朗一听,更没兴趣了,“回京再说吧,这能卖几个钱”
唐烨心想,老土了吧,化妆品可是暴利啊弄点好产品,卖个天价出去,哼,抢的人多了
后世不是说西方的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倾销奢侈品嘛,唐烨是厚道人,鸦片太伤天害理了,化妆品又不是罪大恶极的对不?……
要不唐烨总觉得自己许多天没洗过的脸如今很是干燥,于是开始怀念后世的补水面膜,也想不到化妆品生意上去呢……
不过,一切都等回京后再说吧。
然后一路上无事,大家平安的抵达了汉城,望着汉城的城门,唐烨心想,如今总能和李真住个双人间了吧?
这一路上因多了朝鲜护卫,客栈更不好找,弘历又不愿意包两个客栈,因此,唐烨和李真只能继续进行着柏拉图式的爱恋,不知道李真的感想如何,反正,唐烨觉得怪怪的,外带一点心痒……
而唐蜜一路上都没主动和弘历打过招呼,不幸的是,弘历也没主动过问过唐蜜,唐烨看在眼里,愁在心里,寻思着等有了双人间,一定好好和唐蜜说说心里话。
不过,因李真来了,唐烨对方七娘更是多了几分同情,后世不乏单身贵族,但是人家私生活也很丰富的好不好,逼人守寡的确忒不人道了……
因此,唐烨还是偶尔会装作不经意的开导方七娘两句,受封建主义毒害的女子,走出这一步,心里压力想来不小,唐烨可不期望,当费尽心思让一切水到渠成后,方七娘却抑郁了,抑郁症可是会自杀的呢……
但方七娘还是没和唐烨两姐妹热络的交往起来,虽然大家也算是共过患难了。
唐烨估摸着,也许是大家气场不对,所以成不了闺蜜,朋友还是得看缘分,有时候两个优秀的人不见得能成为知己,唐烨自以为自己还是很优秀的,呵呵……
而看着汉城的城门,弘历对额尔德木图道:“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额尔德木图晃着脑袋,“我只管当大爷……”
雅朗道:“爷不当大爷已经好多年了……”
额尔德木图看向弘历,“让他去跳大神如何?我觉得他是干这个的料……”
“我不和五阿哥争……”雅朗也晃起了脑袋。
弘历马上对额尔德木图道:“如今你最大,你说了算……”
城门口,早早得了朴大人通知的孔府也已派人侯在那了,看着一队清人打扮的队伍走来,忙迎了上去……
北京养心殿
敦庆帝漫不经心的敲着桌子,“消息属实?”
太子弘暄道:“是,维他斯?白令在敦庆三年开始在西伯利亚一带晃悠,敦庆六年带船在海上漂了一圈,如今圣彼得堡传来的消息是,好像他又要到北海。”
“北海是咱们的吧?”敦庆帝这个皇帝一点也不专业,连自己拥有那些领土也搞不清。
“以北海为界。”弘暄道。
“洋人在北海转悠啥?”敦庆帝问道。
“好像是想探探北海连着哪儿?”弘暄回答着。
“连着朝鲜东瀛啊,这还需要探?”敦庆帝不解道,“往下就是南海和鞑靼海峡啊。”
这里的北海指的是鄂霍次克海,南海是指日本海,鞑靼海峡指的是东海。
弘暄道:“好像他们没往下走。”
敦庆帝想了想,道:“叫黑龙江将军严密监视。”
“皇阿玛……”弘暄明显有着不同意见。
“让洋人先去折腾,折腾出东西了,咱们再说。”敦庆帝想捡现成的果实。
“如果真发现了什么,咱们再去抢,怕难度会很大。”弘暄道。
“你说洋人怎么就喜欢在海上折腾呢?”敦庆帝很郁闷,南边的海已经够大了,这北边再来,水师可得扩编啊……“如今水师人手紧,还是先缓缓吧。”
“要不辽东水师如今开始招募些旗人”弘暄提议道,“在辽东,没了水土不服,晕船也好克服些。”
如今南边的水师多是汉人,旗人太少了,不管是敦庆帝还是太子,心中都有些不踏实,可旗人去南边折损率稍微有些高,因此,朝廷也没大肆派旗人去南边水师。
敦庆帝同意了,叫弘暄和兵部拟个章程出来,然后叮嘱道:“不能让弘历知道知道这个消息,他要知道了这消息,没准会直接从朝鲜带着船去北海晃悠的,海上风险太大”
弘暄应道:“儿子知道分寸……”

第一百五十五章 蔑视

唐烨本以为,这辈子终于可以享受一下天朝上国的尊荣了,不曾想,到了朝鲜孔府,更多感受到的却是藐视。
是的,孔府的人从骨子里露出一股轻蔑,对待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