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有追求的清穿 >

第166部分

有追求的清穿-第166部分

小说: 有追求的清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不是你挑剔,而是她们本来就不行!”敦庆帝很武断。
“选儿媳自然是要挑剔的,”安安笑道,“当额娘的,都这样,何况弟弟们还这么能干呢,不管是谁,皇额娘肯定都觉得委屈了弟弟们,不过,等她们进了门,皇额娘肯定又会怎么瞧怎么觉得她们好了……”
“也是,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是好的,”皇后笑道,“爷,算了,就依着孩子们吧,是好是坏,总之都是他们自己选的,他们也是大人了,应该知道对自己负责了,咱们也不能给他们操一辈子的心,由着他们吧,儿孙自有儿孙福……”
“这哪是他们自己选的,明明是……”敦庆帝欲言又止。
“可咱们不也将话挑明了嘛?”皇后道,“他们是能反悔的,可他们不啊……”
“他们都是有担当的,都到这份上了,你让他们怎么反悔?”敦庆帝有些生气。
“爷,换个角度想想吧,”皇后劝道,“也许他们就是觉得方氏和唐氏与他们平日见到的闺女不一样呢?”
“你不也觉得她们配不上嘛?”敦庆帝恼怒道。
“是啊,我是有些挑剔,”皇后道,“可又不是我和她们要过一辈子……”
“这帮臭小子,不娶媳妇让人操心,要娶媳妇,还是让人操心,咱们什么时候才能省心呢?”敦庆帝郁闷极了……
“算了,儿大不由娘,”皇后劝道,“反正我们知道这两个儿媳妇的不足在哪儿,平日多提点帮衬就是了,再说了,就算日后夫妻不和,咱们儿子也可以纳妾的,算来算去,亏不了咱们儿子……”
而这边厢,唐蜜已经顺利出宫了,没遇到任何阻碍,也没听到任何闲话,庄亲王福晋自然是亲自将蜜儿送回了家,又客气的冲唐王氏交代了两句才启程回府。
唐王氏细细问过蜜儿在储秀宫面见皇后的经过后,便急急去找唐烨,“叶子,你说皇后会不会嫌蜜儿啥都不出挑啊?皇上好像也不怎么喜欢蜜儿啊,都没问蜜儿呢……”
唐烨则在纳闷了,“什么事都没发生,那为什么五阿哥会传这种消息出来?”
“叶子,你说句话啊。”见唐烨久久沉默不语,唐王氏急了,又问了一遍。
“娘,就算皇上不喜欢,就算皇后瞧不上蜜儿,咱们也没法子补救,为今之计,还是静候消息吧。”唐烨劝慰道,“如果蜜儿只是庶福晋,皇上皇后大概不会太强烈的反对……”
 
第一百七十六章 懿旨

唐蜜进宫拜见皇后之后,一切又复归平静,五天过去了,没一丝消息传出。

雅郎和四爷仿似凭空消失了一般,没一点音信。

唐家人天天都绷着神经,唐高林和唐王氏嘴上安慰着唐蜜,但神情却透露出他们内心的焦躁和不安,唐蜜也装不出一张强笑的脸,唐烨也没法淡定,消息严重不对称,想勉强乐观委实有些难为人。

但是,唐烨依旧在为了唐蜜的嫁妆忙碌着,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虽然每个准信。

唐家如今缺的是现银,因为蜜儿基本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首饰,也没什么绫罗绸缎,要从头置到脚,所费不费,但是,兰州的地要换成银子,时间耽搁得有些久,来来回回递信就得耽搁好多时间,而京城李真名下的房产和田庄又是十四王爷送的,因此,也不好变卖,所以,唐烨和李真商量后,便打算将蔬菜铺子转卖了。

“我要不将那一万两白银全买了货物就好了。”唐烨很是懊恼。

要是手头有一万两白银,怎么面临如此窘况。

“谁知道蜜儿会有这福气啊?”李真倒也实事求是,安慰着唐烨,“咱们家谁能想到会需要那么多现银啊……你这么想吧,等过个一年半载,货物出手了,咱们没准会赚一千两呢,蜜儿日后用钱的地方多,能多一千两总是好的……?”

因此,唐烨和李真合计半天后,只想出一个法子,转卖蔬菜铺子。

但这转卖还不能大张旗鼓,做生意的人突然变卖公司,那信誉可就危险了,就等着大家一窝蜂的拿着账单要求立即马上兑现银吧……

而且,唐烨也得做好最坏的打算,那就是蜜儿没当成庶福晋,以非常低的身份进阿哥所,那么,蔬菜铺可就不需要马上换成现银了。

因此,这笔买卖不好做,谁见过有人吆喝着卖东西,但又加个附加条件,说,如果怎么怎么样,我就不卖了,你不能算我违约……

因此,这些天,唐烨一直在寻找着好说话的潜在客户……

第六天中午时分,唐烨拜访完一最具有潜力的客户后,有些疲惫的返回了蔬菜铺子,这是迄今为止,唐烨认为最有可能与之达成协议的客户了,也许就将目标定在这家?……

就在唐烨沉思时,雅郎的侍卫找了过来:“宫里马上就有旨意发出,赶紧回家等消息……” 唐烨一听,立马将蔬菜铺扔到脑后,一边急急朝家里赶,一边打发伙计去同志唐高林和李真回家。

雅郎的消息大概送的比较早,反正,当唐家众人聚齐了,全换了拿得出手的衣服后,打赏的红包也准备好了,热水也烧好了,好茶也放在茶杯里了,宫里传旨的太监还没到。

唐高林和李真坐不住,在院子里来回丈量着庭院面基,院门自然是大大打开的,唐高林和李真不时还会跑到胡同口去打探一番,唐家三位女性则在蜜儿的房间里坐下又站起,站起又坐下……

“对了,接圣旨是不是要设香案啊?”唐烨突然想起了这个严重问题。

唐王氏急忙出去问唐高林。

唐高林和李真面面相觑,戏文里是这么说的,可是现实到底该如何,两人都不知道,半晌后,李真才道:“不会是圣旨吧?大概应该是皇后的懿旨?”

那么懿旨该怎么接?

唐高林和李真还是不知道。

“香案咋设啊?”唐王氏决定有备无患总是好的,“家里有香呢,去年祭灶王菩萨的时候买的香……”

虽然有了香,但唐高林和李真还是不知道,这香案该不该设,到底怎么设……

最后唐高林和李真决定先将吃饭桌抬到院子里来,唐王氏将香炉和香准备好,一旦真的需要,不至于乱了方寸。

就在唐高林和李真朝院子抬饭桌的时候,穿着崭新皇子服的德儿出现在了院门口,“你们在干嘛?”德儿身后跟着几个侍卫,安巴也在列。

唐高林不认识德儿,但却认得德儿腰间的黄带子,紧张加激动中,手便不由自主的松开了,措不及防的李真自然狼狈了那么一下下。

“官爷,请,请。”唐高林顾不得李真,冲德儿笑得满脸都是皱纹。

李真这厢也处理好了突发状况,赶了过来:“五阿哥吉祥。”

“五阿哥,五阿哥吉祥。”唐高林更是心潮澎湃了。

德儿笑道:“都起来吧,小爷今儿可是来传旨的,先办正事,家里女眷都出来吧……”

不用人喊,早就躲在房门口偷听的唐家三女眷齐齐走了出来,站在了唐高林和李真身后。

“给五阿哥……”三人同时开口。

“不忙,不忙,先接旨。”德儿笑眯眯道。

唐家人也顾不上是不是该摆什么香案了,扑通全一溜烟的跪下了。

德儿从一侍卫手中接过一明黄的卷轴,推开后,清了清喉咙,“皇后懿旨,四川唐高林之次女唐氏,年芳十六,贤德端良,柔顺因心,幽闲表质……为皇四子嫡福晋,钦此。”

唐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嫡福晋?而且还是以唐家女儿的身份?

不光唐烨不敢相信,唐家其他人也不敢相信真的有这等好事,天啊,嫡福晋啊,祖上不知道少了多高的香啊……

一时间没人磕头谢恩,全愣在那了。

德儿咳嗽了一声,“还不接旨谢恩?”

“谢皇上……”

“谢皇后……”

不光谢恩声音参差不齐,就是谢恩内容也不大一样。

德儿倒也不以为意,等唐家人一通乱忙的可完头后,便笑道:“旨传完了,你们起来吧。”然后便双手将皇后的懿旨交给了唐高林。

唐高林小心翼翼的双手捧着懿旨,手还有些微微发抖,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接旨啊:“五阿哥,请屋里坐。”

德儿笑道:“你们不用招呼爷,先将懿旨放好吧。”

唐高林不迭道:“是,是,”有对李真道,“真娃子,好生招待五阿哥……”

“恭喜,恭喜了,”德儿则不等李真开口,就笑着对唐蜜道,“四嫂,我可是特意抢了这差事呢……”

唐蜜羞红了脸,低声道:“五阿哥……”

李真忙插话道:“五阿哥,请屋里坐,喝杯茶……”

唐烨则急忙朝蜜儿的房间走,拿红包出来发……好在红包准备够了的,就是里面的赏银大概少了点,没想到是嫡福晋啊,可仓促间身边也没那么多现银,只好将就了。

“不了,不了,”唐烨拿着红包走到院外就听见德儿说,“我今儿可传了两道懿旨呢,时间不早了,眼下得回宫复旨去了……”

唐烨急忙将红包发了出去,没好给德儿,德儿却将手一伸,“小爷的那份怎么能没有呢?” 唐烨只好送了两个荷包出去。

等李真等人送走德儿回到堂屋时,发现,唐高林还双手捧着懿旨在寻放置的地方呢……

内务府

如今的内务府是由七王爷管着,七王爷此时正在挠腮。

储秀宫今儿发了两道懿旨。

一道是朝鲜公主指婚二阿哥弘参为嫡福晋,另一道就是四川唐氏次女指婚四阿哥弘历为嫡福晋,婚礼的筹备工作自然得由内务府负责。

七王爷一看,晕了,朝鲜公主倒好说,四川唐氏是谁?怎么没说抬旗的事啊?

于是,七王爷一面派人去吏部查探四川籍官员,一面往养心殿交请见折子,抬旗一事怎么能忘了呢?

就此,吏部的满汉两尚书自然也就知道了,歪着脑子想了好几个可疑候选人……

然后,朝中几位重臣也渐渐知道了,然后,这消息慢慢扩散了出去,这是喜事啊,大家传播起来没一点压力,不多久,中高级官员基本上都知道了,底层官员也隐约听到点风声,这都是同一天发生的事。

就在大家懵懂时,确切消息传来,一道懿旨去了外城的一家小院,不多久,更详细的资料也汇总了,那家家主以前是卖肥肠的,现在还没放手卖肥肠的营生……

宗室王爷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最后目光全聚乂集在宗令简亲王雅尔江阿。

雅尔江阿被大家盯得发毛,便邀请大家一起去畅春园谒见太上皇……

宗室王爷遂作鸟兽散,是啊,太上皇还在呢,哪轮得到大家跳起来当炮灰啊,傻啊…… 

满朝文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张了张嘴,又闭上了,目光全扫向御史,御史们挺起胸膛,神色坚定的对众大臣颔首……

虽然敦庆帝很讨厌御史,但是,为了不当偏听的昏君,还是忍住内伤点了些不知变通的坚持原则的读书人为御史,大实话也就是有些天真的人,因此,虽然宗室老油条们缩起了头,等着康熙挑大梁,但御史们却义无反顾的重载了最前面……

第二天早朝时,御史们全跳了出来。

暂时没宗室压力的敦庆帝很牛哄,“汉景帝的王皇后是再嫁女,汉武帝的卫皇后是歌女,朕向他们学习,哪里错了?朕错了?行,先将汉景帝和汉武帝批判了再说……”

有御史说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朝廷可有八旗选秀制度呢,帝王的责任是维护制度,而不是带头破坏制度……

“满汉一家,满汉一家,”敦庆帝道,“不能光动嘴皮子吧?”

御史一听,这是要满汉通婚了?书呆子们是天真,但并不傻,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