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 >

第7部分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第7部分

小说: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宣和书谱》称他的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他的《自叙帖》,是草书艺术中的神品。

怀素传世书迹有《论书帖》《自叙帖》《苦笋帖》等。

李阳冰

小篆自秦李斯以后,虽然代不乏人,但书家们着力多的,还是隶、楷、行、草,当然,篆书也还是要写的,也有名家如曹喜、蔡邕,也有名碑如《袁安碑》《袁敞碑》等,而一般碑碣,也习惯用篆书题额。但却没有超一流的大家,直到唐代李阳冰的出现。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大约与李、杜同时。他是李白的族叔,李白晚年就投靠他,并死在他那里。

李阳冰酷爱书法,特别喜欢篆书。他的篆书成就很高。他曾经很自负地说:“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又说:“斯翁(李斯)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道也。”(李肇《国史补》)他的小篆,确实被大家公认为李斯以后的第一人。

李阳冰小篆,初学李斯《峄山刻石》,后来看到传为孔子所书的《吴季札墓志》,篆法大成。他的篆书,变李斯线条平整为屈曲流动,变结体静止平顺为流动婀娜。对后世影响很大。唐舒元舆《玉筋篆志》说李阳冰的篆书“虫蚀鸟步,铁石陷壁,龙蛇骇解,鳞甲活动”;又说“其格骏,其力猛,其功备,光大于秦斯矣”。

他的传世书迹有《缙云城隍庙碑》《三坟记》《般若台题名》《滑州新驿记》等。[汶Zei8。电子书小说网//。 ]

韩择木

唐代写篆书的人少,以隶名家的也不多,不过唐玄宗、韩择木、李潮、史惟则数人而已。唐代真正的隶书大家,是韩愈的叔父韩择木。

韩择木,生卒年不详。官散骑常侍、工部尚书。他的隶书,名重一时,人比之于东汉蔡邕。唐窦臮《述书赋》说:“韩常侍则八分中兴,伯喈(蔡邕)如在,光和之美,古今迭代。昭刻石而成名,类神都之冠盖。”从现存的韩择木《告华岳府君文》《叶慧明神道碑》《荐福寺临坛大德戒律诗碑》等传世书迹看,他的隶书深得汉隶精粹,而又受蔡邕和时代审美趣味的影响,端整严明之外,又含秀丽流宕。明赵崡《石墨镌华》谓其书“姿字不至峻茂,而严正可畏”,对他的评价很高。

韩择木不仅是隶书大家,隶书为唐代之冠,而且他的楷书也有很高造诣。他的《荥阳王妃朱氏墓志》是楷书作品,端正秀美,受隋代《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和初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影响很大。

传世书迹有《告华岳府君文》《南川县主墓志铭》《叶慧明神道碑》《桐柏观记》《曹子建表》等。

柳公权

晚唐时期,官僚腐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李唐王朝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落。初唐的进取精神丧失殆尽,盛唐的恢宏之气不复存在,中唐的中兴气象也荡然无存。人们的兴趣由高山大河、皇邑通衢转向闺阁庭院,审美理想也一变宏壮开阔为含蓄哀愁。于是,李白、杜甫诗歌的宏博顿挫,变为李贺、李商隐的谲诡缠绵;韩愈、柳宗元奇崛刚劲的散文变为小品文;吴道子大气磅礴的绘画变为张萱、周昉的仕女画;开阔大度的颜书,也被进一步规范化,完成这一变化的是柳公权。

柳公权像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宪宗元和初进士,官至太子宾客、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他是唐代楷书集大成者。《旧唐书·柳公权传》说他“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唐文宗曾与群臣联句,独喜柳公权“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命他书于殿壁,字径五寸。文宗感叹说:“钟、王无以尚矣。”可谓推崇备至。

他的楷书,将二王、欧、褚、颜的书法冶于一炉。吸收颜字的特点,将欧、褚中宫紧密欹侧取势的初唐风貌变得开展大方;他吸收二王及欧、褚的出规入矩的法度,改变了颜书的通俗质朴面貌,使柳书成为一种极劲健、极秀美、完美纯正的贵族气派的风格,将唐代楷书推向极致。宋朱长文《续书断》评其书说:“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而不及颜之体局宽裕也。虽惊鸿避弋,饥鹰下鞲,不足以喻其鸷急。”他的楷书被称为“柳体”,是书法史上四大楷体之一。

唐文宗曾向柳公权请教笔法,柳公权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这是书法史上有名的“笔谏”。他的书法,名重一时,当时大臣家的碑志,如果不是柳书,人以为不孝。

他的传世书迹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般若经》《福林寺戒塔铭》《度人经》《送梨帖题跋》《清净经》《阴符经》《兰亭帖》《李石神道碑》等。

杨凝式

五代战乱,十国纷争,但这一时期的文化却很发达,诗词书画都有极高成就。晚唐的孱弱,几乎没有大书家出现。五代时期,出了个大书家杨凝式。他喜欢题壁,据《宣和书谱》记载,洛阳一带两百多所寺观都有他的题字。没有杨凝式墨迹的寺院,往往会先粉饰其壁,摆放好笔墨、酒肴,专门等杨凝式来题咏。杨“若入院,见壁上光洁可爱,即箕踞顾视,似若发狂,行笔挥洒,且吟且书,笔与神会,书其壁尽方罢,略无倦意之色。”(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黄庭坚到洛阳,遍观僧壁间杨凝式的书迹,以为无一不造微入妙,把它们与吴道子的画相提并论,称为“洛中二绝”。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华阴人,但一直居住在洛阳。唐昭宗天祐二年(905)进士,任秘书郎。唐亡后,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官至少师太保,人称“杨少师”。卒于任上,赠太子太傅。因狂放不羁,人称“杨疯子”。他书法精绝,初学欧阳询、颜真卿,一说以颜、柳入二王,尤工于行草。《宣和书谱》说:“凝式喜作字,尤工颠草,笔迹雄强,与颜真卿行书相上下,自是当时翰墨中豪杰。”他的书法,在宋代声望极高。苏轼《东坡志林》说:“自颜、柳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黄庭坚认为“二王以来,书艺超轶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相望数百年”。并有诗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不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山谷题跋·跋杨凝式帖后》)

他的传世书迹有《韭花帖》《神仙起居帖》《夏热帖》《长寿华严院东壁诗》等。其中,《韭花帖》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五”。

李建中

宋代初年,文化尚在复苏和重建之中,书法也是如此,尚未有大家出现。除徐铉以外,李建中算是佼佼者之一。

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其先京兆人。五代时避乱入蜀,后侍奉母亲,居洛阳。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前后三次掌西京留司御史台,人称“李西台”。自号“严夫民伯”。善书法,尤精行书,草、隶、篆也不错。他的书法学颜真卿,又参以魏、晋书法之韵,在宋初很受人喜爱,黄庭坚说“西台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山谷题跋·跋湘帖群公书》)。明王世贞《法书苑》也说:“建中虽在宋初,其书法去唐未远,犹有唐代余风。”他和徐铉,是唐代书法到宋代书法的过渡人物。

他的传世书迹有《土母帖》《同年帖》《宝宅帖》。《土母帖》被收入《三希堂法帖》。

苏舜钦

怀素的名帖《自叙帖》,据说至宋代前六行已毁,现在看到的足本,前六行是宋苏舜钦补写的。仅此,可以看出苏舜钦书法的水平。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一字倩仲。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举进士,后因事被除名,流寓苏州。他是宋初的著名诗人,与梅尧臣齐名,是欧阳修诗文革新的重要人物。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尤善草书,与其兄苏舜元齐名。明代王世贞把他与黄庭坚相提并论,说:“二公后先俱服膺素师,子美得法而微病疏,山谷取态而病缓;子美劲在笔中,山谷劲在笔外。以此不能无堂庑也。”(《弇州山人稿》)

传世书迹有《留别王原叔古诗帖》《今春帖》等。

蔡襄

北宋中叶,群星璀璨,人才辈出,是宋代最为辉煌、最有生气、文化艺术成就最高的时期。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蔡襄、文彦博、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黄庭坚、米芾、秦观等都生活在这个时代。欧阳修诗文革新、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修《资治通鉴》、苏轼开豪放词派……书法的求新,创立宋代书风,也应该就在这个时候了。

宋代书法,打破唐代对法度的重视,而追求自我意识的张扬,即后人所说的“宋人尚意”。因此形成了宋代个性化的书法格局。

北宋书法,名家辈出,尤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家为最,合称“宋四家”。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显官,仁宗朝知谏院,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又以枢密直学士知福州。英宗朝拜端明殿学士,知杭州。他忠厚正直,有长者之风,常识渊博,不仅止于书法,但以书法的成就最大,贡献也最大。

晚唐五代,书法已经偏离两晋和初、盛唐道路。其间虽然有杨凝式、李建中、苏舜钦等的努力,但尚未扭转颓风。蔡襄书,规摩两晋及初、盛唐,楷取法颜真卿,行、草追摹二王,虽然几乎没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但却是将书法重新引入正途的必须。苏、黄、米、蔡四家中,苏、黄、米三家都自出己意,形成个性特色鲜明的个人风格,唯有蔡襄,规晋摹唐,不离前人窠臼,但连欧阳修都称他“独步当世”,苏轼称他为“国朝第一”,不是没有道理的。

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欧阳文忠公集》)苏轼说:“欧阳文忠公论书云:‘蔡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言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而求其所短,大字为小疏也。天资既高,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近岁论君谟书者,颇有异论,故特明之。”(《东坡题跋·论君谟书》)实事求是地说,蔡襄书法成就不及苏、黄、米三家,但他是两晋盛唐书法过渡到苏、黄、米的桥梁。元郑杓《衍极·至朴篇》说“五代而宋,奔驰崩溃,靡所底止。蔡襄毅然独起,可谓间世豪杰之士也”,就是指此而言的。

蔡襄传世书迹有《二帖》《暑热帖》《离都帖》《谢赐御书诗表》《颜真卿自书告身跋》《万安桥记》等。

苏轼

苏轼像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石苍舒醉墨堂诗》)“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和子由论书》)“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同上)“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事也。”(《评草书》)“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这些话,只有苏轼能说,也只有苏轼敢说。

眉山三苏祠

书法至蔡君谟,已经为宋代书法风格的建立奠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