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 >

第11部分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第11部分

小说: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序》中说:“白无咎有〔鹦鹉曲〕云:‘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余壬寅岁留上京,有北京伶妇御园秀之属,相从风雪中,恨此曲无续之者。且谓前后多亲炙士大夫,拘于韵度,如第一个‘父’字,便难下语;又‘甚也有安排我处’,‘甚’字必须去声字,‘我’字必须上声字,音律始谐,不然不可歌,此一节又难下语。诸公举酒,索余和之,以汴、吴、上都、天京风景试续之。”今举二首于下:

  故园归计

  重来京国多时住,恰做了白发伧父。十年枕上家山,负我湘烟潇雨。

  〔幺〕断回肠一首《阳关》,早晚马头南去。对吴山结个茅庵,画不尽西湖巧处。

  渔父

  沙鸥滩鹭褵依住,镇日坐钓叟纶父。趁斜阳晒网收竿,又是南风催雨。

  〔幺〕绿杨堤忘系孤桩,白浪打将船去。想明朝月落潮平,在掩映芦花浅处。

  步原作韵“住”“父”“雨”“去”“处”,末句第一字“画”“在”皆去声字;第六字“巧”“浅”皆上声字,确实非常不容易。而且一和四十二首,可以看出冯子振的才华。

  冯子振(1257—1238),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又号瀛洲客。湘乡(今属湖南省)人,一说为攸州(今湖南攸县)人。《冯氏族谱》又载其生于金哀宗宝祐元年(1253)。官至承事郎、集贤待制。为人博闻强记而才气横溢,文思敏捷,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以文章称雄天下。《元史·儒学传》说:“天台陈孚其为诗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凿。攸州冯子振其豪俊与孚略同,而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子振于天下书无所不记。当其为文也,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润笔以俟,子振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虽事料郁,美如簇锦,律之法度,未免乖剌,人亦以此诮之。”所作散曲小令,或写个人闲适生活,或叹世、羡仙,或即景生情、抒怀抱,或登临感兴、吊古伤时,多劲逸而潇爽。今存散曲小令共四十四首,其中三十八首均为〔鹦鹉曲〕。

  冯子振的三十八首〔鹦鹉曲〕,虽然都是步韵和作,但是,内容却十分广泛,有怀古抒情之作,如《赤壁怀古》《夷门怀古》;有写隐士风流之作,如《渔父》《野客》《洞庭钓客》;有写景之作,如《野渡新晴》《燕南八景》《钱塘初夜》《溪山小景》;有感旧抒怀之作,如《都门感旧》《感事》;有悯农之作,如《农夫渴雨》《园父》等。风格也比较多样。比如《农夫渴雨》,写农夫盼天阴下雨的心情,颇为生动: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夫。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后人对冯子振的评价颇高,比如贯云石在《阳春白雪序》中说:“冯海粟豪辣灏烂,不断古今,心事天与,疏翁(卢挚)不可同舌共谈。”评其曲为“豪辣灏烂”,大概是指他直抒胸臆,超脱豪迈,语言豪爽,不事雕琢。但说他远胜卢挚,就有一点点偏执了。

  郑光祖

  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了。

  但是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剧作家,我们仍然是知之甚少。连他的生卒年我们都不知道,只是从《录鬼簿》那一点点记载中,我们知道他字德辉,是平阳襄陵人,以“儒”的身份做过杭州路史的小官,因此到了南方。他为人方直,不会官场那一套吹拍谗谄,所以和那些官吏们也相处得不是太好。和他相处久了,就知道他为人厚道。他后来因病在杭州去世,在灵隐寺火化。

  他一生大概是以诗文词曲自误,创作了许多杂剧,存目的有十七种,流传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七种。其中,《倩女离魂》是元杂剧中的精品,也是为他赢得巨大声誉的作品。他虽然仕途不得意,但是却名满天下,连闺阁妇女都知道他的名字。在梨园行里,只要说“郑老先生”,大家就知道是他。后来贾仲明吊词说:

  乾坤膏馥润肌肤,锦绣文章满肺腑。笔端写出惊人句,翻腾今共古。占词场老将伏输。《翰林风月》《梨园乐府》,端的是曾下功夫。

  郑光祖也是散曲名家,可惜的是他的散曲保存下来的只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其中,〔双调·百字折桂令〕还互见于白贲作品中,也就是说,还不能完全肯定是他所作。

  现在,我们只能从他仅存的几首散曲中,来看一看他散曲的内容和风格。

  他的六首小令,分别是〔正宫·塞鸿秋〕三首和〔双调·蟾宫曲〕三首。三首〔塞鸿秋〕,是表示一种旷达心情之作。这种慕陶渊明,引刘伶、杜甫、王维等人为同调,大言归隐,豪言沉醉,已经成为元人散曲一个共同的主题,穷的这样说,达的也这样说,只不过各人的说法有些不同,表现的手法有些差异而已。我们来看看郑光祖的〔正宫·塞鸿秋〕(三首录一):

  门前五柳侵江路,庄儿紧靠白渡。除彭泽县令无心做,渊明老子识时务,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他的这种旷达,比之前的马致远、卢挚、冯子振等人要理性得多,也要含蓄一些。

  他的另一些散曲,也有题情之作。郑光祖是写情的高手,他的《倩女离魂》,就写得回肠荡气,缠绵悱恻。所以,驾驭一些较小的题材和形式,更是得心应手,比如他的〔南吕·梧桐树〕《题情》,是一个南北合套的套数,描写一位痴心女子对恋人的思恋之情,相思无由达,不免自怨自艾,自伤自怜,

  但最后,又对前景充满了憧憬:

  〔南吕·梧桐树〕(南)

  题情

  相思借酒消,酒醒相思到,月夕花朝,容易怀抱。恹恹病转深,未否他知道。要得重生,除是他医疗,他行自有灵丹药。

  〔骂玉郎(北)〕无端掘下相思窑,那里是蜂蝶阵、燕莺巢。痴心枉作千年调。不札实似风竹摇,无投奔似风絮飘,没出活似风花落。

  〔东瓯令(南)〕情山远,意波遥,咫尺妆楼天样高。月圆苦被阴云罩,偏不把离愁照。玉人何处教吹箫,辜负了这良宵。

  〔感皇恩(北)〕呀,那些个投以木桃,报以琼瑶?我便似日影内捕金乌、月轮中擒玉兔、云端里觅黄鹤。心肠枉费,伎俩徒劳。也是我恩情尽、时运乖、分缘薄。

  〔浣溪沙(南)〕我自招,随人笑,自古今好物难牢。我做了谒浆崔护违前约,采药刘郎没下梢,心懊恼。再休想画堂中、绮筵前,夜将红烛高烧。

  〔采茶歌(北)〕疼热话向谁学?机密事把谁托?那里是浔阳江上不通潮?有一日相逢酬旧好,我把这相思两字细推敲。

  〔尾(南)〕我青春,他年少,玉箫终久遇韦皋,万苦千辛休忘了。

  郑光祖的散曲,是以语言精致见长的,朱权说他“出语不凡,若咳唾落乎九天,临刚巧而珠玉”(《太和正音谱》),这虽然包括了对他的杂剧的评价,但也是对他的散曲的赞美。下面这首〔双调·蟾宫曲〕,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飘飘泊泊船揽定沙汀,悄悄冥冥。江树碧荧荧,半明不灭一点渔灯。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淅留淅零墓雨初晴,皎皎洁洁照橹篷剔留团栾月明,正潇潇飒飒和银筝失留疏剌秋声。见希飏胡都茶客微醒,细寻寻思思双生双生,你可闪下苏卿?

  郑光祖是元代前期散曲家中成就很高的一位,明何良俊甚至把他与马致远、关汉卿、白朴比较,而称他为“第一”,虽然不免过誉,但郑光祖的散曲是元代一流,应该是无可争论的。

  曾瑞

  曾瑞(约1260—1330前),从《录鬼簿》简单的记载中,我们知道他是大兴(今属北京)人。从北方来到钱塘(今浙江杭州),因为喜欢那里人才多、景物秀美,干脆就在那里安家了。他因为“志不屈物”,也就是不愿意低三下四地与人交往,所以也就不愿意做官,甘当普通老百姓。并且给自己取了个很有意思的外号——褐夫。褐,指粗布衣服,也就是普通老百姓穿的衣服。他善诗文,能隐语(商谜一类),而且善画山水。《录鬼簿》说“江淮之达者,岁时馈送不绝,遂得以徜徉卒岁”,大概他是靠卖字画为生。他的散曲也写得很好,在当地算是一个名士。他在〔正宫·醉太平〕中说自己“相邀士夫,笑引奚奴,涌金门外过西湖,写新诗吊古。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醽醁,孤山山下醉林逋,洒梨花暮雨”,就是他在杭州生活的缩影。据说死的时候,到他家去吊唁的有上千人。《录鬼簿》的作者钟嗣成说他是亲自见过曾瑞的,所说应该有据。但我们对曾瑞的生平,知道的也就只有这么一点。

  曾瑞的散曲,现存小令九十首、套数十七,在元代散曲家中,是作品留存较多的。

  从表面上看,曾瑞的不入仕途,是“志不屈物”,但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元代知识分子所受的待遇极差,即使后来的开科取士,对汉人而言也形同虚设,而整个社会极为黑暗。曾瑞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儒家的,他未必没有用世之意,只不过不为时所用。他在〔南吕·四块玉〕《述怀》中说“冠世才,安邦怀,无用空怀土中埋”,也未必不是自伤自怜。说到底,是生不逢时。他在最全面描述自己的思想情怀的套数〔正宫·端正好〕中,就反复说到“百年身隙外白驹过,事无成潘鬓又皤。既生来命与时相挫,去虎狼丛服低捋”(〔幺〕),“时与命道不合,我和他气不和,皆前定无差错”(〔滚绣球〕),“时不遇版筑为活,时不遇荆南落魄,时不遇逾垣而躲,时不遇在陈忍饿”(〔脱布衫〕),所以才会说“既功名不入凌烟阁,放疏狂落落陀陀”(〔幺〕)。可见他的本意,还是不甘“无用空怀土中埋”的。所以他的散曲中,叹世、感怀、讥时、警世的特别多。比如〔中吕·山坡羊〕《叹世》之一:

  虚名休就,眉头休皱,终身更不遭机彀。抱官囚,为谁愁,功名半纸难能够。争如漆园梦叟。常,紧闭口;闲,且袖手。

  仕既不成,就只能隐。他羡慕的是渔樵,隐居的却是市朝,即“朝市得安为大隐”(〔中吕·山坡羊〕)。在他的散曲中,有许多对田园生活、渔樵隐逸的向往,比如〔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渔父》:

  长天远水秋光淡,天连山影相涵。澄波万顷渔舟泛。月满潭,鱼满篮,船着缆。紫蟹黄柑,白酒红蚶,醉魄酣。杯量浅,酒空酝,赖江湖壮胆,仗鱼鳖供馋。睚时暂,同苦甘,共妻男。暮云昙,晓山岚,六合为我一茅庵。富贵荣华难强揽,衣食饱暖更无贪。

  曾瑞的散曲中,写情的作品占了很大一部分,这大概也是元代散曲家人人都不回避的题材。他的这类作品,有写闺情、闺思、闺怨的,有的也写得情真意切,较为感人,如〔中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