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 >

第7部分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第7部分

小说: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畹迷雷嫘湃魏拖舶跣矶嘀匾牡湔轮贫龋汲鲎粤醣业氖直省

  刘秉忠是诗人,有《藏春集》六卷;也是散曲家,有散曲十二首流传下来。其中,以〔南吕·干荷叶〕八首最为有名。今录二首于下: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其六)

  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其八)

  第六首,是以干荷叶为喻,感叹自己失意落寞的心情。第八首,则是对宋高宗辛辛苦苦地建立起的南宋王朝必然灭亡的命运表示遗憾。

  刘秉忠还有〔双调·蟾宫曲〕四首,分咏春、夏、秋、冬。这本是元人散曲中非常习见的题材,四曲分别以“杜甫游春,散诞逍遥”;“右军观鹅,散诞逍遥”;“赏菊陶潜,散诞逍遥”;“浩然踏雪,散诞逍遥”作结。今举一首:

  梧桐一叶初凋,菊绽东篱,佳节登高。金风飒飒,寒雁呀呀,促织叨叨。满目黄花衰草,一川红叶飘飘,秋景萧萧。赏菊陶潜,散诞逍遥。

  虽然写的是秋景,“满目黄花衰草”,“秋景萧萧”,但是一点都没有悲凉的情绪,而是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尽情地享受着这大好的秋光。在元代汉族文人中,刘秉中是很好地解决了与蒙古政权的关系、很好地解决了仕与隐的关系的少数人之一,也是仕途比较畅达的人之一。所以,他不像那些宋、金遗老那样愤嫉,也不像那些欲仕进而无门的失意文人那样满腹牢骚。

  刘秉忠的这一类散曲,比前面所引的〔干荷叶〕要雅一些,更接近于词,但是又比词通俗些,语言也要平实得多。这些散曲,都为后人所欣赏,对它们评价很高。

  商道

  商道(1194—1264后),字政叔(一作正叔)。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其先本姓殷,避宋宣祖赵弘殷讳,改姓商。他是金末元初的著名散曲家,但生平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是元好问的好朋友,大概在晚年才入翰林国史院,所以钟嗣成《录鬼簿》称之为“学士”。

  他的散曲,在当时享有盛名,又曾经写过诸宫调《双渐小卿》,当时有名妓赵真真、杨玉娥即以善唱此调而闻名,可惜已经失传了。他的散曲,现在仅存小令四首、套数八、残套一。

  商道的小令,仅存〔越调·天净沙〕四首,是一组咏梅词。写得比较雅,还没有完全脱出词的影响,如:

  寒梅清秀谁知,霜禽翠羽同期。潇洒寒塘月淡,暗香幽意,一枝雪里偏宜。

  不仅语言较雅,也是文人雅士孤芳自赏的情怀。

  但是他的套数就不同了。

  他的套数八首,全是以青楼妓女的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在曲中,很真实地记载了妓女的生活和痛苦的心情,既描述了她们的悲惨命运和屈辱的人生,也描述了她们对自由、对幸福婚姻的向往。比如〔南吕·一枝花〕《叹秀英》:

  钗横金凤偏,鬓乱香云亸,早是身是名染沉疴。自想前缘,结下何因果。生遭折磨,流落在娼门,一旦把身躯点污。

  〔梁州第七〕生把俺殃及做顶老,为妓路地波波。忍耻包羞排场上坐。念诗执板,打和开呵。随高逐下,送故迎新。身心受尽摧挫,奈恶业姻缘好家风俏无些个。纣撅丁走踢飞拳,老妖精缚手缠脚,拣挣勤到下锹镬。甚娘,过活。每朝分外说不尽无廉耻,颠狂相爱左。应有的私房贴了汉子,恣意淫讹。

  〔赚煞〕禽唇撮口由闲可,殴面枭头甚罪过,圣长里厮搽抹。倒把人看舌头斯缴络,气杀人呵。唱道晓夜评薄,待嫁人时要财定囫囵课,惊心碎唬胆破。只为你没情肠五奴虔婆,毒害相扶持得残病了我。

  商道是站在受欺压、受凌辱的妓女的立场来描写的,对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生最惨痛的青楼女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商挺

  商挺,字孟卿,一作梦卿,晚年自号左山老人。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他的父亲是散曲家商道的哥哥,名衡,字平叔,金崇庆进士,正大末官秦蓝总帅府经历,后被元兵劫持劝降,不屈而死。商挺金末曾北上依附赵天锡,与元好问、杨奂交游。严实居东平,聘他为几个儿子的老师,后辟经历,出为曹州判官。杨惟中宣抚关中,商挺跟从他,为郎中。第二年,升宣抚副使。中统元年(1260)为陕西、四川宣抚副使。元世祖忽必烈闻其名,征召为京兆宣抚使郎中,至元元年(1264),入拜参知政事。六年(1269),同佥枢密院事,累迁枢密副使。后因事系狱,不久放出。二十五年(1288)卒,年八十。《元史》有传。

  商挺工诗善书,尤长隶书。有诗千余篇。所作散曲今存小令十首,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商挺的散曲,有一部分仍保持了词的韵味,语言比较典雅,套用前人陈句不少,但却没有多少新意,这是金末元初文人写作散曲的通病。比如〔双调·潘妃曲〕咏春、夏、秋、冬,就有此病:

  绿柳青青和风荡,桃李争先放。紫燕忙,队队衔泥戏雕梁。柳丝黄,堪画在帏屏上。(咏春)

  散曲不应该是这样的风格的,它的语言应该更接近民间,更为通俗,甚至“鄙俚”。元初的散曲作家也都在努力学习这种风格。商挺的另一首〔双调·潘妃曲〕就在意趣和语言上就都表现出了元散曲的“本色”:

  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恨不该,止不过泪满旱莲腮。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

  商挺的散曲作品中,像这样的还有好几首。这种世俗化的生活场景和口语化的语言,说明了商挺散曲的成功。

  白朴

  在元代文人中,白朴的名气是非常大的,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但这里所说的“元曲”,指的是杂剧。白朴的杂剧《梧桐雨》《墙头马上》都是元杂剧中的精品。

  在元代,杂剧作家无一例外地也是散曲家,因为杂剧中的唱段,实际上就是散曲中的套数。但散曲家不一定是杂剧作家。

  白朴(1226—1306后),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白华在金朝官至枢密院判,和著名文人元好问是通家之好。

  白朴很小的时候,就遇到了蒙古人和金的战争。蒙古大军包围汴梁,父亲不得已抛下家人,随金哀宗北走归德。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汴梁被蒙古大军攻破,白朴姐弟和母亲失散,幸好元好问尚在城中,收留了白朴姐弟,带着他们流寓聊城。有一次,白朴染了瘟疫,命在旦夕。元好问把他抱在怀里六日六夜,终于把他从死神手中夺回来。元好问还亲自教白朴读书,使他受到极为良好的教育。

  白朴的父亲先投了南宋,南宋亡后北投元朝,依附于镇守真定的史天泽。元好问路过真定,将白朴姐弟送还白华,父子失散多年,得以团聚。此后,元好问为修金史,经常到大都,也就到真定看望和教导白朴,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

  白朴自小受蒙古人之害,母亲也因此散失,这是白朴心灵上难以平复的创伤,所以他对元朝没有多大好感,更不愿意在元朝为官,一生以亡国遗民自居。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白朴三十六岁。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准备任用。史天泽推荐了白朴,但白朴谢绝了,并在这一年弃家南游。

  他先到汉口,再入九江,四十一岁时曾北返真定,路经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一路所见,都是昔日的繁华之地,如今的伤心之处,兵火洗劫,暴力统治,更激起他对元朝统治者的怨恨。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他在金陵定居下来,“从诸遗老放情山水间,日以诗酒优游,用示雅态,以忘天下。诗词篇翰,在在有之”(王博文《天籁集·序》)。从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八十一岁时,还重游扬州。此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白朴交游甚广,与游者大多是当世名流,其中就有著名的散曲家杨果、胡祗遹、曹光辅、卢挚等。他与歌妓的关系也不错,他的《风流子》词说:“花月少年场,嬉游伴底事不能忘。杨柳送歌,暗分春色;夭桃凝笑,烂赏天香。绮筵上,酒杯金潋滟,诗卷墨淋浪。闲袅玉鞭,管弦珂里,醉携红袖,灯火夜行。”所以贾仲明在《挽词》中说他“拈花摘叶风诗性,得青楼薄倖名”。这是当时文人的生活,更是杂剧作家的生活。

  白朴是著名的杂剧作家,他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和《裴少俊墙头马上》是元杂剧中的精品。他的诗词文章都写得很好,有《天籁集》传世。同时,他又是著名的散曲家。他的散曲,今存小令三十七首、套数四,在元散曲家中,算是多的了。他的散曲,大致有三方面的内容:述志、题情、游赏。且看他的〔仙吕·寄生草〕:

  饮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长醉不醒,糟腌功名,醅淹兴亡,曲埋志向,所谓“但愿长醉不愿醒”,引陶渊明为同调。这首词,大概可以看作是白朴思想的总倾向。

  再看他的〔双调·庆东原〕: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说得就更加直白了。

  他还有几首题情曲,如〔中吕·阳春曲〕《题情》六首(录二):

  慵拈粉扇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音信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相思,刻画得非常形象。白朴最著名的两个杂剧《梧桐雨》和《墙头马上》,都是以爱情为题材的,都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魄,写这样的小词,对他来说,自然是游刃有余的。

  白朴一生优游林泉,对山水自然有一份很深的感情,大自然的美景也被他融入笔端。他有一组〔越调·天净沙〕,一共八首,写春、夏、秋、冬四时景色。比如《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马致远著名的〔越调·天净沙〕应该是受了他的影响的。

  白朴还有套数四套。他是杂剧名家,写套数应该是轻车熟路,不仅结构完整,而且语言华美。比如〔仙吕·点绛唇〕中的〔混江龙〕:

  断人肠处,天边残照水边霞。枯荷宿鹭,远树栖鸦。败叶纷纷拥砌石,修竹珊珊扫窗纱。黄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

  白朴的散曲,风格多样,是元初期散曲作家中的佼佼者。

  胡祗遹

  胡祗遹(1227—1295),字绍开,一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