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唐寅在异界 >

第1130部分

唐寅在异界-第1130部分

小说: 唐寅在异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麾下众将的信心不足、斗志全无,白晴也无话可说,就连她这位全军统帅亦是毫无信心,甚至她也认为己方顶住川军三天是不可能的事。
长话短说,数日后,二十万的川军浩浩荡荡的抵达丰阳。不过,随着川军的到来,安军方面欲弃城逃跑的打算也彻底化为泡影。
二十万的川军是环城扎寨,以连营的方式把丰阳城给围了起来,显然,川军根本就打算没给城内安军逃跑的机会,看架势,明显要全歼二十万的安军。
在正常情况下,双方兵力相当的时候,一方选择环城扎寨是近乎于白痴的做法,兵力如此分散,很容易送给对手各个击破的机会,但是,对阵安军,川军的信心太足了,不怕安军主动来攻,就算安军龟缩在城内不出来。
何如水选择环城扎寨的做法,并非他托大,而是他压根就没看得起安军,当然,在安军身上也没什么可让人看得起的地方。
随着川军环城扎寨,丰阳城内的安军将士们皆有大难临头之感,平时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跑路,现在丰阳的四面八方都是川军,他们已无路可跑,此时对安军而言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死战到底,要么全军投降。
白晴的性格里是有安军传统的懦弱那一面,但她同时也是安国的老牌贵族,骨子里流淌着贵族的高傲和尊严,让她去投降,她宁愿选择去死,所以对于她来说,此战已再无别的选择,只有破釜沉舟的拼死一搏了。
可是白晴也很清楚,军中现已蔓延开投降的情绪,想要顶住川军三天,等到援军的到来,就得先让将士们彻底打消投降的念头。这要如何来做呢?
为此,白晴可谓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经过好一番琢磨,她终于想出一条计谋。当天晚上,她找来麾下一位名叫高武的部将,让他率领三千敢死队,打着投降的旗号,于深夜靠近川营,在川军接降的时候,突然发难,搅乱川军的营防,然后她自己再趁机率领全军将士,出城突杀过去,趁川军立足不稳,先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高武接令,回去准备,等到半夜三更的时候,他按照白晴的交代,带领着三千死士,一个个在胳膊上系着白色的带着,打着白色的旗子,悄悄出了丰阳,直奔对面的川营而去。
对于这些深夜出城前来投降的安军,川军方面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这就是安军遇到强敌时的一贯作风。听说前来投降的安军数量还不少,何如水十分重视,亲自出来接降。
结果这批安军死士刚被放进川营之内,便纷纷把暗中偷藏的武器亮了出来,将周围毫无防备的川军杀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川军至少有数百人死伤在安军的偷袭之下。
就在附近的何如水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剿杀这批安军,一个不留。回过神来的川军动作迅猛,调兵遣将,只眨眼工夫就把以高武为首的这三千安军死士团团围住。
接下来,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白刃战。安军死士也着实勇猛,个个都有不怕死的劲头,和川军短兵交接起来并不落下风。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仅仅只有三千人,哪里是数万的川军对手?随着战斗的持续,三千安军死士一个接着一个的被砍倒在地。
双方的战斗打了接近一个时辰,可直到死,高武以及安军死士们也没把白晴和己方的主力大军等来。最终,高武和三千的安军敢死队寡不敌众,被数万人的川军全歼,无一幸存。
余怒未消的何如水还不依不饶的令人把安军将士的头颅全部砍下来,挂于己方的寨墙之上,让对面城内的安军都看清楚,这就是对己方使诈的下场,这就是诈降者的前车之鉴。
等到天色大亮,丰阳城内的守军们看到了对面川营寨墙上挂着长长一排的血淋淋的人头,人们不明白怎么回事,马上跑回城中,向白晴报信。
高武和三千敢死队的阵亡,本就是白晴故意设计的,虽说是在意料之中,但她仍感觉很是痛心。
经过她一番装模作样的‘调查’,最终确认,被川军残忍杀害的那些人正是己方昨晚偷偷出城投降的将士,由此可见,向川军投降就是死路一条,川军根本就没想给己方活路。
消息很快在安军当中散播开来,可以说由上到下的安军将士皆是如丧考妣,跑,业已无路可跑,降,川军方面还不接降,这可如何是好?
白晴以一名部将加上三千死士为代价,成功打消了安军将士们的投降心理,不管人们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接下来,他们只能拼死一战,再无它路。
正如梁启和子缨说的那样,白晴身为一女子,能做到一军统帅的位置上,必有她的过人之处,只不过是没有被*到份上。
现在白晴已再无退路,确实表现出一名优秀统帅的果断与决绝,牺牲一小部分,挽回绝大部分,看似残忍,却行之有效。
川军休整了一天,翌日,正式对丰阳发动强攻。川军的进攻是由四面八方展开,没有哪一边是主攻、哪一天是次攻之分,看其势头,就是要全面攻陷丰阳。
被*上绝路的安军拼死抵抗。对阵最强的川军,安军将士们是害怕,是底气不足,但却无人后退,更无人临阵脱逃,因为此时人们心里都明白,拼死抵抗大不了就是一死,可若是让敌人破城,自己最终还是会死,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多杀几个敌人做垫背的。
在这种心理的促使之下,安军表现得异常顽强,作战勇猛,抵死不退缩半步。
就和梁启、子缨认为的一样,安军将士一旦具备了破釜沉舟的斗志,即便是川军想打败他们也是很艰难的一件事。
安军的军备太精良了,将士们站在城墙上,由下面射上来的箭矢除非是命中他们身上的薄弱处,否认根本伤不到他们,反观他们的还击,却能给城下的川军造成巨大的杀伤。
本以为会是一场十拿十稳的轻松之战,但川军强攻了一上午,硬是未能攻上城头半步,反而还自身伤亡惨重。
等到中午时,进攻的川军开始逐步退去,接下来,轮到重型抛石机上阵,对丰阳的城防展开狂轰乱砸。
抛石机的打击足足进行了半个时辰,退下去的川军又重新上阵,继续强攻。双方激战一个多时辰,川军仍未能突破丰阳城防,再次退下战场,重型抛石机重新展开远程打击。
川军的进攻是打了退,退了打,以此循环,人力和大型军械轮班上阵。
刚开始,安军方面经验不足,被川军的重型抛石机砸得伤亡惨重,后来,安军也掌握了川军的规律,只要看到进攻的川军退去,城头上的安军也立刻退下城墙,躲避到墙根底下,只留小股的兵力在城墙上观察敌军的动向。
双方的攻防战除了比拼双方的战力,其实也是一场斗志斗勇的较量。
被*上绝路的安军上下一心,二十万将士背水一战,倚仗着丰阳坚固的城防,硬是把川军一整天的强攻给顶了下来。
等天色大黑,鏖战一天毫无建树的川军终于被迫退回川营。
回到营寨当中,连何如水都感觉很可笑,双方兵力相当,但己方一天的强攻竟然被安军给顶了下来,堪称史无前例,自己也算开了川军的先河,真乃奇耻大辱啊!
此战对于川军而言是奇耻大辱,但对安军而言,则属鼓舞人心、令人兴奋得快要疯狂的一战。


第596章
自川、安两国交战一来,在双方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安军还从未打败或者战平过川军,甚至在安军兵力占有巨大优势的情况下还常常会被川军打得大败。
丰阳之战的首战,安军并没有打赢,仅仅是顶住了川军的进攻罢了,但这也足够让二十万安军将士们打心眼里兴奋和骄傲的了。
此战不单是拯救了全军将士的性命,而且还打破了双方兵力相当时安军战之必败的魔咒,也让人们看见了希望,并意识到川军其实并没有自己想像中那么可怕。
既然己方能成功顶住敌人一次强攻,那么就可能顶住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
可以说这场战斗对安军而言意义非凡。
安军上下最欠缺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斗志,二是信心,因为白晴设计,安军将士已经具备了死战到底的斗志,而经过今天的这一战,又让安军将士们具备了取胜的信心。
接下来的丰阳之战,以白晴为首的二十万安军可是让何如水和他的二十万川军大吃苦头。
首战的成功,白晴也很激动,但她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对阵安军还从未败过的川军肯定不会接受今日的战果,弄不好晚上就得气急败坏的来偷城。
她安排重兵,埋伏在四城,严防川军趁夜前来偷城。
结果还真被她猜对了。何如水不甘心今日首战的不利,还真的安排了三万之众的川军精锐,悄悄趁夜偷袭。
这三万川军正好被白晴安排的伏兵打了个正着,没占到便宜不说,而且还损兵折将不少,落花流水的败回川营。
何如水对此是又怒又惊,现在,他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面对的这支安军了。
且说驻扎于安阳的玉军,接到唐寅的调令后,三个军团的玉军只留下小股兵力镇守安阳,主力全部回撤,返回风军大营。
不日,撤退回来的玉军与风军汇合一处,两军合兵,主动向川桓两军发动进攻。
薛荣倒也不怯战,指挥川军和桓军,出营迎战。双方于风营和川营之间排兵布阵,列开阵势,准备打一场正面交锋的军团决战。
此时,风军的兵力大约有十二万,玉军的兵力有二十多万,两军合计四十万的兵力,对面的安军也有十多万,桓军有二十万,合计是三十余万的兵力。
就兵力而言,风玉两军占有明显的优势,不过,薛荣对此并不担心,他认为己方所有拥有的大型军械足可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正面击败风玉联军的机会也极大。
同样的,唐寅也认为作正面交战己方不处于劣势,只要玉军能把桓军抵挡住,那么自己统帅风军完全有能力一举击溃川军。
双方皆抱着必胜的心理,大战已一触即发。两军之间的距离只有两里左右,风军对面的是川军,玉军对面的是桓军,战场上气氛凝重,弥漫着大战前夕的肃杀之气。
没等两边的战阵向前推进,玉军的阵营中率先奔出一骑,来到两军中央,向对面的川桓联军讨敌骂阵。
出战的这名玉将正是石宵,他一直对吴广的死耿耿于怀,现在碰上与敌军面对面作战的机会,他想多杀几名敌将,一是鼓舞己方的士气,其二,也是告慰吴广的在天之灵。
很快,桓军那边也冲出来一将,这人身罩青色的灵铠,手持一把长长的灵刀,身材魁梧又高大,坐在马上,如同半截小山在移动似的。
这名桓将来到石宵的近前,上一眼下一眼的打量他片刻,冷笑出声,喝道:“我乃桓国大将余淼,贼将报上名来!”
石宵差点气乐了,哪是自称‘大将’的,桓军怎么派出这么一个愣头青。他安坐于马上,倒提灵枪,说道:“玉国,石宵!”
“石宵?没听说过,无名小卒!你回去,换你国有名的大将出来战我!”名叫余淼的桓将歪着脑袋,斜眼睨着石宵,完全一副没把他放在眼里的姿态。
见状,石宵勃然大怒,他在玉国也是有名的猛将,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奚落。他沉喝一声:“竖子可恶,看枪!”说话之间,他催马前冲,顺势一枪刺出,直取对方的前胸。
余淼大喝一声来得好,挥刀与石宵战到一处。
这位余淼确实是个愣头青,年岁并不大,但一身的灵武所学可堪称精湛,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余淼对阵石宵毫不怯阵,而且有守有功,场面上也不落下风。
他二人走马盘旋,你来我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