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南希·克雷丝_谭建华_杨霞] 信息斗士与机器人 >

第1部分

[南希·克雷丝_谭建华_杨霞] 信息斗士与机器人-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8 第8期   … 科幻之窗
南希·克雷丝    谭建华    杨霞
    ·主持人的话·
    这里介绍的是一篇刚在美国杂志刊出不到两个月的作品。如果说,怡雯主持的这个栏目在追求什么变化的话,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们在谋求作品的多样性——多种题材选取、多种写作风格——基础之上,现在对及时性给予更多的考虑,希望对本刊读者迅速掌握国外科幻创作的最新趋势有所助益。
    “科幻之窗”是一个眺望异域风景的好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有关国外科幻创作的信息库。长期阅读的读者,当会更多体会到我们的编辑意旨。
    《信息斗士与机器人》这篇小说,有比较完整的科技内容,但更突出的却是“信息斗士”艾伦·哈勒这个时代弄潮儿,在信息社会中的真实处境。这种真实既体现于外在的描绘,更体现在作品所涉及的内心层面。这点虽然着墨不多,但却传达了更多的信息。
    客机即将降落洛根机场。艾伦·哈勒将他领带下端的尖角翻转过来,看看缝缀在那儿的PID上显示的他亲人的图像。只要图像不是黯淡无光或者一动不动,那就说明亲人们平安无恙,大可放心了。
    “啊哟!瞧瞧,您的这个是什么玩意儿呀?我可以请教一下吗?”邻座的老太太终于抓住机会跟这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搭上话了。艾伦差点儿便要一口回绝。这时,他的手表报告:还有三分钟即将着陆。三分钟,干吗不同这位亲切的老太太谈谈,消磨枯坐的时光呢,也许碰巧还能搞到一点有用的信息。
    “这个叫PID,就是‘个人图像显示器’。这是我的妻子凯瑟,这两个是女儿和儿子,还有两个是我得力的助手。他们的衣服上都分别安装了一种名叫‘个人电场交流器’的设备,用来显示本人身体的电场状态,同时也发射并接收安装了‘个人电场交流器’的其他人的电场状态,显示在PID上。您瞧,我妻子的图像有一种稳定的颤动,她可能正坐在终端屏前翻阅资料。女儿苏瑟蒂的图像振荡得很厉害,表明她正在作高速运动,也许在打网球吧……”
    “您让您的亲人身上成天带电?”
    “没事,这是……”
    “你就像一个老大那样成天监视他们……”
    艾伦一见飞机已经停稳,便不顾老太太瞪着的双眼,拿起他的东西向舱门口走去。艾伦已养成争分夺秒的习惯,乘飞机总要订购能最先下机的座位。当别人还在收拾行李时,他已下到机场,大步向出口走去,同时还接通了他的助手的电话。
    “乔恩,有收获吗?”
    “一个三级机会,让汽车商大有可为啦。一家叫无花果布丁的公司推出了一种名叫‘消息筛选’的新产品,可以根据顾客提示的要点在网络上不停地搜寻,将各种新产品的信息同顾客原来的爱好比较,用统计法替顾客作预选。据他们说,成功率可达93%。”
    “真的吗?太棒了!”
    “值得一干。”对方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无花果布丁”,真叫得怪。这一定是个老头儿的主意。上一代人不是把一种水果的名字用来叫他的计算机吗,还有把一种热饮料的名字用来为一种人机对话语言命名的呢。老家伙们真有一套。对,值得一干。
    “您的汽车在这儿等您啦。”他的手表提醒他并在表面上显示了图像。“谢谢。微型全球定位系统乐于为您效劳。”
    艾伦在人群中左闪右避,不停地向外走去。驾驶员也在用定位系统跟踪着艾伦,已把车门打开。这是乔恩典型的缜密计划安排,体现了最高效率。艾伦不用浪费口舌,坐上车后,便在膝上摊开了他的网形网络。
    网形网络是他的哈勒企业公司即将上市的最新产品,是他的王牌货,用光纤织成的网形布,又轻又软。不用时可以像手巾那样折叠起来,使用时能够像眼下流行的终端那样接收大量信息,能够显示各种各样复杂的图像。终端用他的语音启动,也可用特定的触摸指令启动,又快又准,既可以灵活地与他的PID联结,也可以联结其它资讯设备。网形网络体现了高新科技的最尖端成就,肯定会让一切跟哈勒企业有联系的人发一笔大财。
    艾伦向网络下令:“显示乔恩资料。”网络上立即出现了有关“无花果布丁”的资料:股票收益、年度报告、内部分列报告,还有根据哈勒投资计算法由乔恩作出的评价。在信息领域中,乔恩算是最出色的了。当然,他自己,艾伦,又要胜他一筹。不错,“无花果布丁”的资料看起来好极了。
    他的手表又提醒他了:“五分钟内将抵达计划第一站。”
    电话铃声响起,正值网形网络在使用之中,电话便自动转入网络,凯瑟的影像出现了。
    艾伦发出指令:“凯瑟资料。”
    凯瑟的声音说道:“嗨,亲爱的,计划变动了。”
    艾伦目光依旧审视着无花果布丁的资料,口中回答说:“传过来。”
    “这都是苏瑟蒂闹的。她闯入了丹佛少年溜冰冠军赛半决赛。”
    “好样的。”艾伦心中念叨,妈的,我女儿真了不起,只是查利要差点劲……“我会去电祝贺她。”
    “好的。不过她要乘星期二早上9点20分的航班,那时,我要到阿尔布开克去为达林顿案件出庭。你可以送她上飞机吗?”
    “等一下。”艾伦调来他的经过最新修订的日程安排,“哎呀,不行。帕蒂拟的日程,从星期一晚上到星期二下午在布鲁塞尔,然后到伦敦一家生物工程公司作短暂停留,再从那儿飞回家。”
    “好吧。”凯瑟的口气依旧是愉快的,艾伦就爱她这一点。“我会安排司机去送她上机场,让肯宁太太送她上飞机。只好这样弥补了。嘿,咱俩星期三上街好好吃一顿再狂欢一夜的计划没变吧?”
    “我查一下。好,看来可以。5点钟,芝加哥广场见。
    “我一定来。”凯瑟回答,“你给查利去一个电话,好吗,就在今天。”
    “查利怎么啦?”
    “还是那样。”凯瑟的声音表现出忧郁。
    “没问题。我跟他打电话。别担心。”
    “你现在正要到诺瓦欣去吧?”凯瑟无疑收到了有关他的日程安排,同样他也是了解她的动向的。“诺瓦欣是一家生物机器人制造公司吧?”
    “是的。”艾伦回答道,“帕蒂再三催我去一趟,其实我对激进的技术没有多大的信心。信口开河许愿,说的是月球,送来的实际上是小行星。我没抱多大的希望。”
    “这才是我的男人。鞭策他们吧。我爱你。”
    网形网络上消失了凯瑟的影子。手表提示他:到计划中的第一站还有两分钟。
    尽管没来这儿时,他并没抱多大的期望,但实际看到的情形却把他深深地打动了。
    一走进这幢不惹眼的混凝土大楼,艾伦立即感受到如潮水般汹涌的信息流,令他意识到这儿无疑是处于信息前沿的。
    迎接他的是一位近40岁的印第安血统的女士,上着红衬衣,下着宽松的卡叽长裤,行动敏捷轻灵,一双黑色的大眼显示了她的智慧。“艾伦先生?我是司克卡·古朴塔,诺瓦欣的科技主任。欢迎您光临我们的生物机器人研制组。”
    “谢谢。”艾伦知道她,还了解她的经历,对方也明白。不过惯例的客套还是免不了。
    “您需要一套我们研制工作现状的书面材料吗?”这也是一句客套。他昨天一定已收到了公司发去的资料,也许今天早上还收到了最新进展的补充。她还明白公司发出的正式材料,不过是对方调研工作的一份资料而已。这位老板看的,都是他的助手综合各方面资料,经过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不必了,谢谢。”艾伦微笑着,“不过,我想亲自看看你们研制的成果。”
    “好的,请吧。”司克卡道,“请允许我罗嗦几句基本的东西。您有什么问题,请随时提出来。现在我们正穿过生物实验室,我们就在这儿制造机器人。或者,不如说,让机器人在这儿生长。”
    玻璃墙的那一边,是一排排的无菌工作台,每一个工作台边都有一台自动设备加以监控。整个实验室,只有一位技术员,身上穿着隔离衣,头上戴着面罩,孤单单地坐在角落里工作。艾伦说:“让我检验一下我究竟了解了多少。你们的机器人躯体是大规模定制的圆筒,配上活动的肢体,里面装备着电场通讯系统和遥感装置。”
    “是的,我们就要看到了。看起来,这种机器人像是一些罐底朝天的白铁罐,下面有4条瘦腿,配上两条瘦胳膊,但是其信息处理系统却是彻底创新的。你看这儿每一个透明的匣子里面都装着一块正在不断生长的电路板,首先我们将硅片蚀刻成逻辑电路,然后在其上种植胚胎神经元,放在合成的肽液中培养。胚胎组织往往来自不同的渠道,结果,虽然线路架构是同一的,神经元上却会冒出不同的轴突和树突。由于胎儿的大脑通常长出多余的神经元,不同的电路板上便有不同的神经元出现萎缩,于是便出现了各不相同的电路板,以致装配出来的机器人也就有了一些微妙的差别。”
    艾伦问她:“搞这项研究的不止你们一家吧?”
    “当然不止一家。我们已开发出了很有价值的新品种,对某些订购量大的买主来说很有价值。当然,在你购买之前,那是我们的专利。”她继续说,“我们的技术与众不同之处,您马上就要目睹了。请往这边来,去‘八俊室’”。
    “八骏室?去看骏马?”
    “八俊,是八名机器人俊杰。前面有两间机器人活动室,每一间里有八名机器人,彼此相似,但智力发展程度不同。活动室内仿照原来训练黑猩猩的封闭型森林环境布置成机器人的学习环境。请随我来。”
    他们走出实验室,进入一道没有窗户的长廊。走到一半时,艾伦的领带尖角处的PID响了两次。
    “对不住,司克卡,男洗手间在——”
    “那儿就是,请便。”
    艾伦走了进去,翻转他的领带尖角,查利的图像像定格似的,一动不动。艾伦立即给他打去电话:“查利,你在哪儿?”
    “你说些什么?在哪儿?今天星期五嘛,是吗?我当然在学校里呀。”
    “哪儿的学校?”
    “亚斯本。”
    “干吗不在丹佛呢?”
    “这个星期不在丹佛。爸,忘了吗?”
    家庭教师兼保姆的肯宁太太制订的生活和学习计划很繁琐。艾伦当然可以从网状网络上查看,不过眼下,孩子在哪儿上学并不是问题所在。
    “这会儿你在干什么,孩子?”
    “没事可干。”
    没事干!艾伦不禁担心起来。查利今年12岁,已是一表人才,居然大半天大半天地无事可干,只是呆坐着,双眼瞪着虚空,太不正常了。按他这个年龄,踢足球,逛网络,逗姑娘们,自行车赛,什么不可以干?就是看书也比傻呆着强吧。
    艾伦说:“肯宁太太哪儿去了,她为什么会让你闲呆着呢?我花钱雇她,她就该管事儿呀。”
    “她以为我在写我们去沙漠搞考古发掘的文章呢。”
    “你为什么不写呢?”
    “我会写的。爸,我要出去了。下星期再见。”
    “查利……”对面已挂断了电话,再呼叫他,他多半不会答理的。他究竟怎么啦,把自己封闭起来像个木偶人似的。
    “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