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天劫炼仙录 >

第153部分

天劫炼仙录-第153部分

小说: 天劫炼仙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东翁,他们这么做得到的粮食可全部都是你的呀!”

“什么?”陶勋震惊了,呆得说不出话来。

一旁的丁柔也忍不住说道:“夫子,这是怎么回事?老爷什么时候做过这样的安排?”

“东翁是没有这样安排过,但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衙门的惯例。请问东翁一年俸禄几何?”

“折成纹银四十五两。”

“再请问学生和青云兄的束修一年几何?”

“两位总共六百两。”

“以东翁一年俸禄尚不够付我们二人一月薪水,还有一衙官吏、数百衙役,东翁如何养活?”

“啊?这……我……”陶勋呐呐说不出话来。

“学生也知道东翁家里有钱,但衙门的开销加上种种上宪的摊差花费,数目可是个无底洞,令尊大人再有钱,财力亦不免有时竭,长此以往再大的生意也会被拖垮。难道东翁想居己以清名而陷父于不肖吗?”

陶勋和丁柔都木然呆立,说不出话来。

潘达飞转身向已经停下来的官吏衙役道:“你们继续吧,老爷已经没事了。”

“且慢!”陶勋反应过来连忙出声阻止,他对有些不快的潘达飞道:“潘夫子的好意勋心领了,然学生断断做不出这样违拗本心意志的事情。衙中用度钱粮的事情夫子不用担心,学生已经有了办法,稍晚一些就会和你商量,不用这样取民膏脂的办法也有办法筹到足够的钱粮。”

说完这些,陶勋走到官吏衙役面前,十分坚决地说道:“本官知道这是衙门的规矩,不过有我陶勋在此一日,便一日不可再如此。刚才多收的粮食全部退还原家。胆敢背着本官再这样做的人,本官要叫他尝尝板子和大牢的滋味。”

官吏和衙役们惊讶万分,而下面的老百姓则欢呼起来,许多人纷纷给陶勋下拜,他们每年交粮都要受官府如此盘剥,最多的时候占到应缴粮额的七成多,即使历任知县中最清廉的也都默认官吏的这种做法。他们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知县一下子就免去了他们的损耗负担,立即赢得了他们的好感。

潘达飞面色不善地随陶勋回到内衙,一进门就拱手向他说道:“东翁,学生才疏学浅,不堪重托,请放我回家去吧。”

“夫子生我的气啦?”陶勋这下有点着急了。幕友和东家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来去自由,如果没有师爷的帮助他一个人不可能应付县衙的公务。

丁柔劝道:“夫子不要生我相公的气,他也是一心想做个好官,不想让百姓受苦呀。”

潘达飞听了丁柔一句话,心肠不由自主地软下来,叹道:“东翁何苦如此固执呢?搏一清廉虚名,反害自家家道。”

“夫子放心,我已经有了打算,等会儿奉告。你先替我解说解说,刚才那叫什么?衙门还有其他的敛财方式是什么?”

“原因我就不说了,刚才那叫做淋尖踢斛,踢出的部分就是所谓粮食运输中的损耗,这部分就成为县衙的合法收入。这是衙门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之一,还有一种叫做折色火耗,朝廷规定交赋税可用实物,如谷物、丝绢等,也用银、钞、钱代输,用银的时候统一要使用细纹官银,百姓手中的银多是散碎杂银,成色不足,故而要将由官府重新熔锻,熔煅碎银时候可能会有损耗,官府就用这个名义来征收多余的银两,这些多征的赋税就称为火耗。

除了这两项外,主要还有杂税和杂项。每个州县的杂税都有一定的上缴定额,一般不过几十两或上百两左右。理论上定额以外的杂税收入也应该作为盈余上缴朝廷,不过多交没有好处,多交了以后就成为该地的一项必须上缴的定额。况且杂税在考核时并不作为一项政绩,还不如略在帐目上动些手脚,化公为私入腰包。比如田房契税:朝廷规定凡是土地、房屋买卖或出典,都要缴纳契税,并持契约到州县衙门加盖官印。契税税率为契价的两厘。但土地有“千年田、八百主”之说,土地转移频繁,一个州县每年的土地交易总有几百起,总的契价可达几万两之多,契税收入就可以有上千两,而上缴的定额不过一二百两而已,其余的就可以设法转到内衙。

杂项是过去州县确定要上贡朝廷的土特产、或特定为某项政务提供的物资,后来逐渐大多折银征收,折价的数额并不高,很少超过百两,多征部分可以由州县长官支配。”

“原来如此,怪不得学生在看以前的案卷帐册的时候有很多都弄不大明白。常言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来都是这样来的。”

“可惜东翁这个清知县也做得太清了,不是得那十万雪花银,反而要赔进去十万雪花银。”

“呵呵,不会的。”陶勋笑呵呵地解释说:“晚生早就向父亲写了信,请他派熟悉经商的人过来,还要从他那里借十万两银子。父亲已经回信答应了。”

“东翁要做什么?难道要在本县经商?”

“呵呵,与民争利的事晚生怎么会做?就算晚生想做,御史言官也不肯呀。晚生是要请人来在本县成立一个商号,通过它来周转资金,以钱生钱。”

“请东翁说得更细一些。”

“比如说,学生通过这次查勘地界掌握一些人欺隐田粮、荒芜田地、买卖田地不过割粮差的情况,如果拿到证据,那些人的田产就要没公。但这样田也可以标价卖出去。我自然不能自己买下来,但商行可以买下来。”

“原来东翁是想在本县置田产呀。”

“非也,非也。买下来的田还可以转手卖出去。”

“可是商行购进的时候如果价钱低了,要受人诟病,价钱高了又会亏本。”

“学生自有办法令田地升值,所以购进的时候可以按市价。卖出去之前租出去耕种,收入可由学生支配。就算没人买,学生也有数种奇花异果可以种植,收获之得百倍于粮食。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办法远远不止这些。

学生听说本县境内藜龙山有一种龙筋草,十分坚韧,山民常采之编鞋、袋、筐等物,令商行收之,贩之于外,可获利数倍。本县官仓之内陈腐粮甚多,已经不能再食用,学生恰好知道一种方法可用陈腐粮酿出佳酿,其味堪称仙酿,这酒可用水路运到京杭等地,即使算上运费成本也比别处的低,而获利可是他们的数十倍呀。晚生有一个熟悉山川地理的朋友,他在藜龙山里发现一个上等玉矿,若能开发,延请名师雕琢,贩于京杭等地,其利万倍。内子一个朋友熟谙纺织印染之术,织出来的布匹天下无双。

其实赚钱的方法还有很多,晚生只是碍于朝廷命官的身份不得亲身施为,请人代做个东家,固然晚生所得之钱颇丰,县衙亦可向它专收杂税补充用度所需,还可通过工坊招工增加百姓收入,一举三得呀。”

“话虽如此,学生虽不懂得经商,却也知道低进高出才能赚到钱,本县的物产并无多大特殊的地方,纵有特产其值也贱,东翁的计划真要实施起来,风险不小哩。”

“哈哈哈,夫子请放宽心,晚生有成算在胸,你的束修一文钱也不会少的。”

“学生只为东翁担心。这样做法终归不是正途,必遭言官弹劾。”

“只要晚生没有违法,他们抓不住我的把柄。再说学生赚的钱自会用于打点上宪,做官也是做人,这些人情世故我知,他们亦知。”

解释了半天,潘达飞依旧忧心忡忡,陶勋知道光凭嘴皮说是没多大用的,只有等商行办起来有了效果,才能让他放心。

第十二章 仙府炼器

在陶勋出巡的这些天,丁柔基本上呆在道缘仙府里入定修炼。那夜她说出自己仙基进步的情况后,陶勋就劝她马上到天地元气充沛道缘仙府修炼巩固成果,用仙术以木偶变成她的模样掩人耳目。

由于她的仙基扩展太快,身体经络、元气供给都不能适应新的需要,这个时候就需要停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修炼,固本培元,才能根基扎实,减少下一步修炼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机率。

道缘仙府的天地元气十分充沛,再经过陶勋的大肆改造以后产生了功效倍增的效果,在其中进行修炼最大能达到平常的三倍。而丁柔更由陶勋亲手用玉简加了一套仙阵,因此几天下来固本培元的成果十分惊人,身体经络、元神丹气、吐纳能力都达到了新仙基的全部要求,而且上中下三丹田处渐渐有了金丹凝聚的征兆。

按陶勋原先的估计达到这一步至少需要五年,而丁柔从开始修炼天册到如今也不过短短的三个多月时间,这简直是个奇迹了,但是她还是很不满意,因为她比较的标准是陶勋。

不但丁柔在道缘仙府修炼,孙思正和玉虎也都来此处。

孙思正得到新的天青诀后迫不及待地进行修炼,每天倒有一半的时间泡在仙府打坐吐纳、炼化阴阳元气。而玉虎更是干脆搬到道缘仙府居住,担负起守卫洞府的重责。

他们两个躲到道缘仙府潜心修炼,太平寨里的事务全部交给欧野明打理,但孙思正对于陶勋交待的改编太平寨的事丝毫不敢放松,每天白天总要拿出相当部分的精力在这上面。

因为有三个活神仙押阵,太平寨的改编工作十分顺利,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了寨主的新安排,他们背井离乡逃到太平寨落脚无非因为在家乡食不裹腹、衣不蔽体,俗谓“故土难离”,既然寨主拿出好多银钱给他们做本钱,他们当然愿意风风光光地回家乡。

也有因为在老家犯了罪的人和不愿受官府管束的人坚持留下来,孙思正并不勉强,但这部分人就要被强制加入新成立的太平门组织。

太平门的成员都是从各个年龄层中挑出来的意志坚定的人和绝大部分儿童组成,并已经针对他们开始了集训,在集训中再进行甄别,挑选出精英分子。

从宝盒丹房挑出来的丹药暂时只给极少数的人服用,效果非常好,一颗丹药多的能增加二十年功力,少的也有十年,不过重复服用没有效果。

孙思正利用往景云府送信的机会,暗中谋划布局,轻松地抓住了混在太平寨的几个奸细,顺藤摸瓜将奸细党一锅端掉,对这些人全部羁押起来。

分遣寨民回乡的工作将在年底前陆续开始,到那个时候第一批训练已经完成,同时陶勋计划中的商行也已经建立。

陶勋巡境回来,听完孙思正的汇报后,道:“对那些混进来的奸细不要客气,坚决不能让太平寨、太平门的消息泄露一丝儿出去,这对我们非常重要。老孙,你可以对他们使用搜魂术,或者让他们服下忘魂丹忘掉最近几年的事情,然后才可放他们回去。”

孙思正苦着脸道:“老爷,我现在也算是正道的修真,似这样对一个凡人下手,会不会增加日后的天劫呀?”

“好个老滑头,以前你在四神教的时候做下那么多恶事,难道就不怕天劫了吗?现在追随相公,你脱胎换骨、仙基纯正之后反倒提出这事来。”

“嘿嘿,夫人息怒,我做正道就要有正道的样子,不然也要辱没老爷和夫人的威名。老爷的吩咐老奴拼了性命不要也要坚决办到,只不过希望老爷能颁赐两件好一些的仙器,老奴万一遇到天劫时也好多几分逃生的机会。”

丁柔没好气地骂道:“要仙器就直说,拐弯没角,倒好似相公欠了你的。”

“老孙放心,你现在的仙剑品次太低,我和夫人炼剑的时候顺便给你和玉虎也炼一把,等我完成这个仙府的布置之后一定专门为你们炼制几件品级高、有大用的仙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