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天劫炼仙录 >

第70部分

天劫炼仙录-第70部分

小说: 天劫炼仙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涓饔幸豢槭煽淼目掌海ド下ハ氯送吩芏饶址欠病

莘校尉看见陶勋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洋洋得意地介绍道:“这就是巡城指挥院官署大营,里面驻扎着五十万将士。”

陶勋吓了一跳:“五十万?”

“不错,这里每一栋大楼里可住五千人,这样的大楼总共一百栋。除了宿舍之外,在还有食堂、讲武堂、练身房等等,我们现在的位置是校场。”

“这么高的楼,你们是怎么建起来的?”

“这是地藏上皇,也就是阳界的人所说的地藏王菩萨,发明的,以本界特有的玄冥铁为筋扎为框架,炼石为泥,拌以水、沙等物,倒入框架筋骨当中,待其凝固,坚逾铁石,只有酆都蓬城的城墙和这里才用这种材料修筑。”

“为什么你们总要在酆都后面加蓬城两个字呢?”

“幽冥界所有的城都叫蓬城,这是为了纪念地藏上皇开创幽冥界的功劳。上皇的名讳中就有个蓬字。”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到了酆都蓬城巡城指挥院衙门,门口站着一个将领模样的人,对莘校尉道:“辛苦了,大王有令,让你一个人带着人犯去大殿。”

莘校尉领命,将手下的士兵交给来人带领,带着陶勋进入大门。

大门内也有一座照壁,两人从照壁穿过去来到一座宫殿里。这座宫殿修得很气派,陶勋曾进过皇宫,光从大殿来讲远远不如这里高大和威严。

令陶勋稍感意外的是,整个大殿里除了阎王之外再无其他人。莘校尉带领陶勋走了几十步便停下来,冲着前方高高的御座下跪叩拜:“臣酆都蓬城巡城指挥院丙午道第三百十号巡城指挥使、丙午校尉莘潜叩见大王。”

御座上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你平身吧,退到一旁。”顿了顿对陶勋道:“你就是陶勋吗?”

陶勋恭敬地行跪拜大礼:“外臣阳界新科进士、翰林院编修陶勋,叩见幽冥界阎王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赐你平身、抬头。”阎王出乎意料的客气。

陶勋抬起头来,前方的御座足有一丈高,顶上的御椅上坐着一个穿红袍的人,五十几岁年纪,慈眉善目,俊雅不凡。陶勋一见之下不禁呆住了。

阎王笑道:“怎么啦,陶大人,是不是很意外?以为阎王应当面相凶恶、丑陋、恐怖无比呢?”

陶勋连忙拜伏在地:“外臣不敢,请陛下宽恕。”

阎王拈须笑道:“嗯,你这人倒也诚实,平身吧。赐座。”他手一挥,陶勋身后出现一张大椅子,等陶勋坐下后,阎王对莘潜道:“莘校尉,你执行军令的经过朕都已经知道了,你有什么要解释的吗?”

莘潜跪拜道:“大王,臣有几点要申诉:第一,当时见陶勋突然之间功力大涨,尤其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令臣及手下将士骨酥筋软无再战之力,料定此战必无胜理,若再勉强战下去只会让手下士兵白白增加伤亡,故下令停战;第二,陶大人在功力大增、占据优势之后主动弃刀,表明他并不是真的想跟官家为敌,故臣放弃武力拘捕;第三,陶大人不受孤阴的影响,明显不是死后进幽冥界,臣以为他的确系误入,应当酌情宽宥。由此三点,故臣擅作主张,丢了官家的面子,请大王处罚。”

阎王点了点头:“你力战在先,以致于失去了座骑;后来明知不敌,能够爱惜士卒、减少伤亡;能根据现场的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最终完成任务,说明你懂得权宜机变,从这几点来讲,也有可取之处。可是,领军之将奉令出征,不能誓死捍卫官家的威严,大失体统,要是战场之上人人都如你这般临机决断,官家的军队迟早沦为笑柄、摆设。你申诉的理由,朕不做定论,你留着跟都判院的人去解释吧,如果都判院要听取朕的意见,朕会如实将这几点意见告诉他们的。你先退下。”

等莘潜从原路退出大殿之后,阎王才对陶勋道:“陶大人,你是怎么来我幽冥界的呢?”

陶勋将前因后果仔细地讲述一遍,最后道:“祈陛下送外臣回到阳界。”

阎王笑道:“呵呵,你上当了。襄山的那个阴阳界传送门朕是知道的。八百年前,一个阳界仙道邪教高手不知从哪里偷学到《幽冥宝录》上的法术,在幽州境内建起个阴阳城,自称阴阳法王,私自劫掠亡人的魂魄供其采炼邪物,扰乱阴阳两界秩序。

后来有个名叫司道象的散仙在一个鬼魂的帮助下约朕见面,朕早已知道阴阳法王的恶行,碍于幽冥界的法律不能亲自到阳界铲除此贼,正好可借司道象之手,所以就答应了,选择的地点就在襄山,那个传送门便是朕求上皇修建。

除掉阴阳法王以后,朕本要拆毁那个传送阵,司道象力劝保留,说万一再有阴阳两界互相干预的事发生可由此门互通讯息以免无辜百姓受苦。朕见他说得恳切,经上皇同意,就答应了他。

后来阴阳两界一直相安无事,日子久了,朕也就淡忘了,没想到竟然被人误传成了司道象渡劫飞升的洞府。”

“那跟在外臣身后进来的乾亓道长也到了幽冥界吗?”

“不错,他早就到了,他可没有你这么凶悍,被一个农夫抓住,比你早六个时辰送到这里。”

“陛下,乾亓道长也是误信传言,才误入幽冥界,请陛下不要怪罪他。”

“你大闹幽冥界,令官家颜面扫地,算起来他就是罪魁祸首,对他的处罚自会按本界法律判决。”

“跟官家动手的是罪臣,与乾亓道长无关,要罚就罚罪臣吧。”

“你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那个乾亓骗你进门本来就没安好心,摆明就是利用你做探路石,你被他所利用还要护着他吗?圣人云: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亏得你还是个读书人,怎么这么不晓事理?”

“这……乾亓道长虽然利用了罪臣,毕竟并没有真正地伤害到罪臣。况且幽冥界只有他和罪臣两人是阳世人,罪臣不免物伤其类。更何况罪臣当时也是自愿进来的,自己不察,怨不得他,求陛下法外开恩。”

“你们这些阳界的人,动不动就是讲人情、讲法外施恩,朕这幽冥界法律如山,法不容情,一切事情皆由法律定夺,犯了法就要受罚,朕刚才跟莘潜的谈话你也听见了,莘潜犯了法,自有都判院定他的罪,朕虽然理解他,却无权干预,道亓的罪也自有都判院定罪,你难道要朕做出违法的事吗?”

陶勋翻身伏倒在地上:“罪臣不敢。”

阎王挥了挥手:“算了,朕不跟你计较。上皇传谕要见你,你想回阳界也只有上皇才能够办得到,你从后边的门通过去就会到达上皇居所。你跪安吧。”

第十章 地藏老人

陶勋不好再多言,只得依旧行跪拜礼后按照指示走过一张大门。

穿过大门,到了一个院子,一个穿着便服的老人等候在房门口,看见陶勋出现后笑呵呵地迎上来:“贵客终于到来,老夫倒屐相迎。”

陶勋明白对方必是正主,忙赶前几步欲行跪拜大礼,被一股大力托住。

老人笑道:“我又不是官家的人,你不必拘礼。”

“您不是上皇吗?”陶勋讶道。

“呵呵,我是地藏老人蓬老人,上皇是小子们对我的称呼,我并不喜欢这个名称,还是老蓬头听着亲切些,跟我的身份样貌也般配。”

“弟子听说上皇开创了这个幽冥界,功劳至大,莫说上皇,就是更尊贵的尊号也不为过。”

“呵呵,你别听他们胡说。咱们进屋再谈吧。”地藏老人浑没在意,热情地邀他入内。

屋内布置十分简朴,只有一张床、两个蒲团、一柄拂尘,再无其他东西。地藏老人招呼陶勋在右边的蒲团上落坐,陶勋不敢逾越推辞半天,实在拗不过,只好坐下,又不敢全坐,只坐了一半。

地藏老人盯着陶勋看了一会,笑道:“嗯,果然如此,你的《洞元太清奉道天册》已经练完炼神篇了吧?”

这下语出惊人,陶勋惊得站起身,揖礼道:“敢问上皇如何得知?”

“呵呵,坐下,坐下,叫我地藏老人或者老蓬头就行了,这么多繁文缛节,累不累呀。”地藏老人示意他坐下,然后问:“你知道我的身份来历吗?”

陶勋自然不会傻得将佛教里的地藏老人王菩萨的来历跟地藏老人的来历划上等号,所以摇摇头。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见世间空无一物,毅然将身躯化成了天地间万物,填满一切空隙,这个你该知道吧?”

“这个弟子听说过。”

“我是盘古散落的一丁点阴魂凝结化成。”地藏老人语出惊人。

“啊!您是远古神祗盘古?”陶勋被惊呆,下巴好半天都回不了位。

地藏老人等陶勋稍稍缓过一点,继续道:“确切的说是他的亿万化身之一,所以凡是天地之间发生的事,只要我愿意,我就能知道。你学《洞元太清奉道天册》的事我知道,你的身世来历我也知道。”

陶勋被彻底惊呆,心里难以遏止地激动,困惑了他二十年的身世之谜终于有解开的机会,结结巴巴地道:“望……望老前辈赐告弟子的身世。”

“我不能告诉你,你的身世之谜需要你自己去寻找答案,这跟你今后在世上的所作所为息息相关。”地藏老人十分干脆地拒绝了陶勋。

陶勋刚刚升起的希望之火顿时被浇灭,再努力几次均被很干脆地拒绝,看看地藏老人的表情,知道自己无论怎样也不可能从他那里得到答案,不由得垂头丧气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不能告诉你你的身世,不能告诉你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也不能告诉你大多数已经发生的事,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与幽冥界有关的事。我想你肯定有很多疑问想要问我吧?”地藏老人的声音里充满着柔和的力量,让他的心情迅速平复下来。

陶勋是个经过炼神的人,被地藏老人的话惊醒后,马上将满脑的负面情绪抛到一旁,恭敬地道:“弟子想知道《洞元太清奉道天册》的情况。”

地藏老人点了点头:“果然是经过炼神的人,心神就是恢复得快。你看过天册玉匣里袁天罡留下的书评,他将天册的来历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部天册的确是上三天紫极天尊传到凡间的。”

“为何此功问世以来数千年从无人能修炼成功?”

“要弄明白原因,就要先弄明白天册修炼的原理。从混沌未辟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未有天地之时,虚无之里,寂寞无表,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日无月,无晶无光,无柔无刚,无生无亡,百亿变化,浩浩荡荡,自然空玄,穷之难极,高下自然,此乃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故曰始气,又名混元气。

盘古自混沌中孕育,集混元气而生,生而有慧,举斧开天。天地开辟之初,二仪犹未远离,溟涬濛鸿,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祖,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湛湛空成,乃气之元,故名元气。

后来天地越分越远,两仪区分,阴阳立判,元气自然分为阴阳,阴阳交泰,化育万物,玄之又玄,故名玄气。

自女娲补天之后,世间逐渐出现了以凡人之躯修炼仙道的方法,所用的方法大都基于玄气,通过采集天地玄气修补自身的不足,最终摆脱生死的限制。这种从玄气入手的修炼方法因为所需的时间短、见效快,渐渐成为世间修道的主流。

不过从玄气入手有个很大的遗症,玄气远不如元气精纯,因此修炼过程中积累的杂质最终会对修炼者造成损害,很容易半途走火入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