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封神归真录 >

第157部分

封神归真录-第157部分

小说: 封神归真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惧留孙、清虚道德真君、广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皆目蕴泪光,向教主背影一揖,惧留孙自回西方,太乙天尊面色青灰,与南极仙翁、云中子等人默默无言,九位真人偕白鹤童子、弟子门人、玉虚散仙,且同上昆仑山,俟元始天尊返驾,不表。
  “师弟,你可看见了?”天外清虚,两位圣人收回目光,老子慢慢道。
  元始不言,转头看南斗自在嬉游于溪水之中,若有所思;老子将头垂下,昏昏然倚拐而眠,清风飒飒而来,吹动松声如涛。
  *****
  “今日并非三月十五,圣人娘娘如何得暇前来?”
  火云宫内,光景幽暗,伏羲皇帝抬起眼皮,言中自有讥嘲之意。
  “文命复生,我故携他来此,请兄长与两位皇爷照拂?”女娲娘娘退开一步,身边少年显出身形,黑发披散,苍白的脸上有着病态的红晕——大势至菩萨神威一击,将蚩尤从他体内驱除,虽有女娲娘娘生生之力护持,不致丧命,于他本体伤损却也着实不小,娘娘虽救了他性命,却不肯额外垂手,疗其伤势,所以至今未能完全痊愈。
  伏羲皇帝撩起头发,细细看这少年形容,忽然仰天哈哈大笑:“却原来又是一个被送进来的么?好,好,好!你叫什么,文命么?来得好,来得好。”将手探出,抓住少年手腕,往身边一拉,少年一个踉跄,坐倒在三位圣皇身旁。
  伏羲转头,看着女娲娘娘,挥手道:“既送来了,你也不必假惺惺多作逗留了,走休!走休!”
  娘娘轻叹一声,又看文命一眼,转身出宫,过得桥来,山重水复,娘娘自还太素天青灵宫去了。
  火云宫内,黑发的少年抬起头来,看向宫外,瞳人深处仿佛有幽幽的火光在燃烧,伏羲皇帝斜眼相睨,脸上似笑非笑,神情莫测高深。
  女娇云裳如霜雪,静静立在太素天外无穷云气之中,一动不动——文命虽然复苏,却又被女娲娘娘携入火云宫去了,此亦是娘娘保全之意。女娇也欲前去,娘娘不允,女娇不舍,故此徘徊太素天外。
  火云宫乃玄虚之境,神而微之,其实未必便在这太素天附近,只是彼境既是女娲娘娘大法化出,那么守在这太素天外,仿佛便离文命近了好些。
  青灵宫内,女娲娘娘端坐云床,暗暗叹息,垂下眼帘,托体太虚,与道同游。
  *****
  绵绵的云光仿佛奔流的泉水,不绝注入燃烧的火海之中。
  猎猎飘舞的火焰间,有一汪碧水,碧水之涯,有一茅草小屋,满山头火光赫赫,熔岩流淌,唯独此处有缕缕寒气如白雾,回旋缭绕碧潭茅屋之上,空中隐隐霜雪凝结。
  太乙天尊青袍玉冠,按下云光,缓步向前,焰焰火舌自然回避,不能近天尊之身,见火海之中,山壁之上,乃“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八个奇形文字,随意恣肆。
  天尊冷笑一声:“今日正要你玉石俱焚。”将掌一击,四面都有青色莲华,花瓣缤纷,飘飘乱坠。
  漫漫莲瓣如雨坠落,随风卷舞,如梦境迷离,昆冈之火渐渐黯淡,清虚道德真君、云中子、灵宝大法师、黄龙真人、赤精子、广成子、道行天尊,连太乙天尊在内,共八位玉虚上仙,自缤纷花雨间现出身形,巍巍如八株奇松,分立八方。
  “陆压,你手执两端,其心叵测,百计千方,离间三教,如今三界天常纷乱,皆汝之过,情实难容?何不速出伏罪?”太乙天尊提气叱喝,金石一般峻峭的声音拔空而起,直冲入无限天穹深处,回旋西昆仑诸峰之间。
  茅屋之中寂寂无声,毫无动静,仿佛并无人在,然而各位真人是何等人物,早看见雾中一点离火之气如小鸟,振翅欲飞。
  太乙天尊又喝一声:“陆压何在?速速出来领罪。”一步踏出,昆仑山为之晃动,满山木叶为下,流水为波。
  茅屋中仍旧毫无声息,灵宝大法师须眉扬起,道:“此等小人,何必与他多言,一举击杀了便是。”当先一拳捣出,只见法师拳出无声,前方空气中却斗然出现一条淡淡的白金色轨迹,箭矢一般笔直,射向茅屋。
  “轰!”茅屋猛然炸裂开来,仿佛一团大火蓦地出现在空中。
  广成子袖袍一甩,一方白玉印玺自袖底滴溜溜飞旋而出,不过三寸高下,两寸见方,向那团大火猛然压下。
  此印体积小巧,威势却煞是惊人,自空中直压而下,空气爆裂之声如须弥山整个崩裂一般,清虚道德真君、黄龙真人、云中子、赤精子、道行天尊同时向前踏步,拍出一掌,六股无俦真力倒卷而出,如水晶壁垒,联接而成,四野弥封。
  只见得番天印下,滚滚火云弥漫,流散开来,陆压道人化实为虚,意欲脱困而走,周遭真力如铁,虚空凝固,那一团火云四处鼓突,番天印在上压将下来,陆压总有神通,怎地逃脱?
  太乙天尊微微掀起长眉,手臂一振,一指向火云中心点出,电光如线,明炽胜日,番天印落,八真围困,四方上下,骤然一合,眼看陆压道人数千年道行不免化为泡影,自此魂飞魄散,世间再无其人。
  上方天穹豁然旋开一个淡青色的空洞,一股光明如玉柱一般,透射虚空,倒垂而下,辉光如金水,所到之处,正在下击的番天印忽然停滞,下方那团火云急速聚拢,呼啦啦如匹练长虹,往下便走,太乙天尊一指方出,手腕微微一抬,电光如矢,疾追而去,投入那道光柱之中,只激得光波微起涟漪,向西昆仑峰顶倒卷而回。
  太乙天尊微微一愕,冷笑道:“好一个玉皇大天尊,终教我等抓住把柄。”将袍袖一拂,青炁散漫,当先追去,清虚道德真君、灵宝大法师、黄龙真人、云中子、赤精子、道行天尊相继跌足,祥光紫气连成一股,随后飞来。
  陆压道人者,乃东君帝鸿收集当年九日残魂羽翼,数百年间以心血灌饲,又用崦嵫山真火煅炼,自虚空中凝聚而成,与东君同出一源,实可称为同胞兄弟,心神相连,于帝俊、羲和,亦不异亲子。
  自商末以来,陆压道人投身三教之争,出入天上人间,专一推波助澜,种种手段,使三界时势,如海上波涛,汹涌不息,陆压道人其身虽微,却不啻一切动乱祸患之源。
  封神之时,阐、截两教弟子尚不知其来历,后来自已知晓,却碍着他与天帝、天后之甚深渊源,又且常住于昆冈之上,离瑶池咫尺之遥,不便大动干戈,陆压道人却更变本加厉,处心积虑,勾连各方,搅得三界风雨不止,天帝、天后借与魔大战之机,将封神台撒手不管,封神台终于被破,白白断送了八万万魔众,泰半俱为大尸盘古同化消融,帝、后可谓稳坐钓台,独得其利。
  桩桩件件,是可忍,孰不可忍?阐教群仙越想越怒,今日再不愿顾忌帝、后二人,太乙天尊与众同门前来,要将陆压道人一举格杀,形神俱灭,断其祸患,帝俊、羲和乃竟公然出手施救,将陆压道人提上瑶池去了。
  太乙天尊见了,且怒且笑,索性是要赶上瑶池,奉请玉虚符诏,逼帝俊、羲和退位,再立三界之主。
  且说八位真人联袂飞上昆仑山头,只听得峰巅金钟响亮,振动云空,阆风巅、天墉城、昆仑宫,凡五楼十二城,处处仙童玉女,神将灵官,俱执幡幢,九光宝盖,跪于各宫各殿之外,烧香散华。
  远看瑶池之上,十亿青莲随风摇举,合璧宫前,瑞气腾腾,仙光摇曳,云霞叆叇,万神麈集,皆向曼陀罗大殿跪拜。
  太乙天尊冷笑道:“这是弄什么玄虚?敢莫是要聚众与我玉虚一战么?”八位上仙飞空而至,往下看时,倒吃了一惊。却是为何?
  只见曼陀罗大殿之前,那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大慈仁者、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的昊天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帝俊,衮冕尽去,着不坏色僧伽梨衣,满头青丝发螺旋而耸,手中持着一串纯青琉璃数珠,坐在曼陀殿前一方蒲团之上,东君帝鸿、陆压道人二人跪在帝俊身前玉陛之下,天后羲和高髻云裳,托着一个玉盘,玉盘中乃上帝冠冕,璀璨生光,射人耳目。
  八代上仙见了此景,一时不明所以,且将云光驻停空中,冷眼观瞧不提。
  只见那上帝端坐蒲团之上,微启金口,口颂一偈:
  “毛头许里乾坤定,大千沙界寸土无。
  万象森罗隐现中,一颗圆明无内外。
  摩诃般若波罗蜜,甚深般若波罗蜜。“
  于是上帝乃举一如意宝珠,遍示殿前大众,只见珠光玲珑,茫茫渺渺,望之无极,内中有苍莽云汉,百千万亿琉璃宝珠重重叠叠,无穷无尽,联成一张青色巨网,包容宇宙,一一宝珠皆映现自他一切宝珠之影,又一一影中亦皆映现自他一切宝珠之影,无量宝珠无限交错反映,重重影现,互显互隐,重重无尽。
  于是上帝徐徐曰:“如是,如是,我今已成佛,佛号清净自然觉皇如来,亦号药师琉璃光王如来,亦号金轮炽盛光王如来。”于是清净自然觉皇如来举六通力,放大光明,遍照诸天,无极梵刹,一切境界,皆大震动,从地自然涌出千重万叶绀青色琉璃宝莲台,那如来高居其上,微笑结印。
  于是曼陀罗殿前十方无极飞天大圣、无极神王、灵童玉女、九千万人,皆五体投地,顶礼清净自然觉皇如来,颂曰:
  “稽首炽盛光明王,普照十方尘刹中。所有日月四天下,一切众生皆蒙益。
  有情无情共一体,同入如来光网中。身心毛孔及微尘,一切洞然无不彻。
  众生梦想颠倒心,尽是如来光明藏。是故七曜及四余,二十八宿各分布。
  共作众生有相身,生死去来皆寂灭。念念常放大光明,能破无始烦恼暗。
  一切妙用悉现前,流入如来大愿海。普使见闻及称扬,尽塌涅盘常乐地。“
  太乙天尊与众同门见了,张目结舌,不知所谓,心中都想:“这帝俊竟不惜身份,拜入西方教主门下了么?”疑思重重。
  只见千重宝莲台上,如来合掌向旁欠身,天后将玉盘递与如来,如来唤东君帝鸿上前:“帝鸿,汝为我子,可继为此三界之主,汝好自为之。”帝鸿长跪于前,如来将一重重冠冕加于帝鸿之顶,加冕已毕,帝鸿起立,天后执帝鸿之手,遍示众人:“上帝在此,汝等何不参拜?”大众又拜,三跪九叩,山呼:“我主亿万斯年!先天太后亿万劫寿!”
  太乙天尊心中恚怒:“好,好,好!好个玉帝,不奉掌教圣人符诏,竟敢轻传大位!”正思想间,那如来正向空中看来,见了八位真人,微微一笑,将手拨动手中数珠,若无其事。
  太乙天尊转念又想:“观他如此形状,十分自在,莫非真的有所依恃不成?真是奸狡小人。”——他不知帝俊乃自剃自度,自称自颂,只道是他又改投西方门下,以抗玉虚,清虚道德真君、云中子、灵宝大法师、黄龙真人、广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七位真人莫不作如是之想。
  彼时周遭山呼之声渐息,如来又唤陆压道人上前,以手摩其顶曰: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断。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将手掌提起,陆压道人满头青丝尽皆化为缕缕火气,消散无余,如来曰:
  “惟日在天,光明朗耀。山川幽谷,无处不照。垢不能浊,晴不能昏。如水中影,似影中痕。心在众生,至神至灵。与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