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异界生活助理神 >

第293部分

异界生活助理神-第293部分

小说: 异界生活助理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不随机选择呢?那样可以更百花齐放,更多姿多彩嘛!
    事实是。不具备相应分量的人,没有被选择权。平等?你只能在与你相同情况的人中寻求平等。
    就像奴隶社会。除了极少数奴隶之外,大部分的奴隶们之间,也都是人人平等的嘛!人类社会越发展,那“人人平等”的覆盖率,说不定反而是越低。
    因此,在方天来的那时代。如果你说我们zì yóu度比你们要大得多了,奴隶们会集体羡慕,但如果你说我们人人平等,那奴隶们就都笑了。
    而zì yóu度大小。实在和人xìng什么的没有一毛钱关系。
    那是社会发展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利用程度提高了,人类获得的整体资源水涨船高。于是,人类就从天时不济时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变成了天公作美时的“佃农家也蓄了几筐”。
    这种情况下,某些东西就被隐藏了,阳光下,显得处处美好。
    然而,只是隐藏。
    ——从未消失,从未改变。
    这一次锻炼计划,其实也是一个试探。一个是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的对欧文的安排。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站到高处。
    地位越高,越是风急浪大,越需要立得定根脚。
    前世的一本叫做《菜根谭》的清言小品中有一句话,“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这话说得,实在是大实话。
    所以宋时的苏东坡这个废柴就在感叹着:“高处不胜寒。”
    不擅权力斗争,却又因为才名满天下而走到了超出其自身分量的高位。于是被一群同位但是明显更具分量的对手们打得找不着北,于是这位仁兄只能苦逼地借诗词以遣怀。
    但是你既然这么弱,却又这么有才,让谁看着,都实在是忍不住踩一下啊。
    世上的人有两种,一种不好踩,一种好踩但是踩起来没有什么成就感。但有时候有的人偏偏能奇迹地将两种情况集为一身,成为一个让人既好踩,踩起来又分外带感的人。
    苏大学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于是这位仁兄不可避免地成了国宝,受到众人的一致宠爱和抚摸,就连他的朋友们,也是如此。
    “我穷旧交绝。”这位阁下在一首诗中这么说着。
    这里的“穷”不是指没有钱,而是穷途末路。——当然,一般而言,穷途末路的时候也未必有多少钱就是了。
    前世的时候,方天读到这首诗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那个学富五车才气冲天不可一世的苏大学士,有朝一rì,居然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但是这一世,方天明白了。
    在提炼出立世、游世、经世这个人类活动体系的时候,就明白了。
    学富五车也罢,才气冲天也罢,苏国宝之能,下不涉立世,上不及经世,他的领域,只在游世。但是很遗憾,他踏错了圈子,或者说那个时代,还没有发展出一个足够大的让他从容遨游自在畅泳的圈子。
    于是只能进入一个本来并不适合他的圈子中,然后被这个圈子中的居民们聚众围观。
    这位阁下有一次拍着自己的大肚子说:“我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按,此本为其侍妾朝云语。)
    其实他不是不合时宜,而是踏错了圈子。如果不换圈子,那么把他放到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合时宜。
    这是不擅登高者,登到了高处的杯具。
    方天既已明白此中道理,自不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将欧文就这么地推出去,让他“更有分量”。
    分量大小或许是衡量人生是否成功和华丽的标准,但绝不是衡量人生是否得意、舒适与幸福之类的标准。
    方天前世有位朋友。
    爷爷林业局,外公电力局,两个舅舅,一个在电信,一个在邮政,两个姑姑,一个在工商联,一个开了家小超市,父亲和母亲,一个县中学教员,一个县医院主治医师。而他自己,在医药公司。
    都在一个县里。
    都不是所在单位的执权柄者。或者说“具相当分量”者。
    这么一家,这么一个只是在偏僻且落后的小县城中生根发展的一个小家族。别说放在省里市里了,就在这个县中。都不怎么起眼,至少这个县里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不知道他们。
    他们很有钱吗?不是。
    他们很有权吗?不是。
    这里,也很难称得上是什么他们的领域。
    但是在这里,他们如鱼得水,大事小事。总是可以左右逢源,当这些关系全部扭合到一起的时候,织起来的网络,足以让他们至少十代以内。无虞“立世”之事。既无虞立世,那游世的心,自然便来了。
    得意、舒适什么的,不需言表,而自在其中。
    亿万富豪有他们幸福吗?
    地方大员有他们幸福吗?
    很难说。
    所以在方天看来,枫林佣兵团有两条路。
    若是欧文可堪造就,并且团里也有不少英锐挺拔的兄弟,那就将其发展成大树,树大树高了,固然招风招忌。但是同样也能吸纳到更多的阳光雨露,活得更加纵意自在。
    若是欧文不堪造就,那就让枫林就这么地下去,不向高处发展,而向纵深延伸,成长为盘根错节的灌木丛,一点都不招风,但是绝对稳固。
    就像许多高山或者沙漠植物一样。
    其长在地面上、呈现在众人视线中的部分,很是矮小不起眼。但是深挖下去,才会发现,它们的地下部分,足是它们地上部分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长。
    这么地,身在下游,不动声不动sè实际却又悠闲自在地过着衣食无忧的小rì子,也未必不是一种选择。——虽然这种选择,有着极大的先天不足。
    方天的前世,便是这样。
    这一世,开始时虽是迫不得已,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但是已经领略了这条道路上某些滋味的方天,就算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也不会再走前世的那一条路了。
    什么滋味?
    不是万众瞩目,不是权柄在握。
    而是在一步步前进的过程中,一点点彻底掌握自身的心灵,又一点点彻底向世界开放自己的心灵。
    既dú lì着,又开放着。
    dú lì的时候,我即一圆满之小天地,开放的时候,我与外界之大天地融和不二。
    这点,是前世的那条道路,不能带给他的。
    这个时候,方天又想起了一句话。
    一句来源于前世的,他在这个世界说过,并给他带来了一段奇遇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北宋一个叫张载的人说过的话。
    前世时,方天先是知道了这句话,然后才知道了张载这个人,并由这句话而敬佩着这个人。
    这一世,具体地说,现在,方天仍然敬佩着这个人。
    但在这个人和这句话的关系上,却已然有了一个新的看法。
    什么看法呢?
    一句话,四个字。——大而无当!
    再明白点说,这句话虽是由张载所言,但是他这个人撑不起这句话,他没有将这句话“立”起来的那个分量。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点,他做到了哪一点?
    退一步讲,他提出了哪一个具体的不与世而移的丰足体系和设想?
    没有!
    一个都没有!
    所以,这句话只是这句话,而这个人,也只是这个人。人与话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
    张载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但那种程度的了不起,与这句话的了不起,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如同天堑般的鸿沟。细究此人与此话,不过是,天地有至理,经此人之手而出,此人只是一个中转,如此而已。
    或者说得好听点:天地有至理,偶借贤人出。理可曰至大,人只是中贤。
    中国古代有云,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何为不朽?
    不因世而废,却又能与世而移。
    以方天现在的眼光看去,在他有所了解的前世几千年华夏人物里面,能称得上“立”的,老子算得一个,孔子算得一个;蜀相算得一个;秦皇算得一个,某位被方天在此世篡改过词作的大BOSS算得一个。
    还有一个,不,最后这只能算得半个,那就是衰到了相当程度的杨二。
    按前世某些小说中的说法,杨二就是个典型的“以力证道”的人物。
    然而很遗憾,此君开天未成,结果灰灰了。
    但是他的“道”,被继承了一下。
    所以算得并只能算得半个。
    ……
    夜风送爽,夜露送凉。
    似乎是受到这风露的吹拂和滋润,方天脑海中,那如无边苇絮的思绪渐渐凝聚,终又是形成一滴清露,滴落在方天心思。
    我有一个贯穿一生的目标;
    我对这个目标有着深心里的认同、向往和自豪;
    我将始终在通向这个目标的道路上行走着,哪怕速度很慢,哪怕永远也到不了。
    这便是那滴清露。(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四章 那一步!晋入法师
    万般思绪此凝聚,一点清露落心思。
    方天抬头,望向夜空。
    这一天,是九月十二rì,这一夜,月微星满,点缀棋盘。——天为棋盘星作子啊!
    方天忽然想起了这句话。
    夜空中,那看起来再璀璨的星星,也只是散发着微不足道的清光。
    只是,来自前世,站在那个世界的文明高度上,方天已经知道,跨过那漫长遥远以不知道多少光年计的距离,每一颗星子,都是一个浩大的太阳,向外肆意地散发着光和热量。
    不止星辰是如此。
    其实,哪怕只是一粒再渺小不过的尘埃,在高倍显微镜之下,也都作着类似的呈现,如同一个小小的太阳。
    宇宙造物,就是这么的张扬,就是这么的浩荡。
    惟有我辈,身而为人,身为生灵中之超拔者,身为可cāo可控这天地万物的存在,却多是曲屈着自身的心灵。
    方天想着前世时人类的历史。
    往古之时,人要与天争,与地争,与群兽争,披荆斩棘,沥血伏杀。一步步艰难走过,热血浸染着荆棘,荆棘开放出鲜花,戴上了荆棘鲜花之冠后,人类这才成为了大地上的王者,成为了大地上唯一的主角。
    那时的人,也是后世的一般模样?
    人类的发展,从什么时候起,让这一类之下的成员们,许多的。失去了那种仰观四极、俯瞰八荒的格局,失去了那种传承自宇宙本身的造化?
    这一时。方天想起了前世时的宋朝。
    发动了陈桥兵变的那个人,登上了王座之后。为了禁断别人再从己路,便想出了种种办法,偃武修文,渐渐地,那个名为大宋的朝代,发展出了足以光耀千秋的文明文化。
    只是。接下来如何呢?
    一百年后,北客南来,十万铁骑践踏下,一切文明尽成渣。其时。文明何在?文化何在?风流何在?大国之体何在?
    都不在了,只有生灵涂炭,只有江山血染。
    为什么会如此?
    只因为,那样的文明文化,空有着端庄华丽的外表,却失了那最为根本的造化。
    可叹直到现在,他才明白此理。
    纵然逢浩然,纵然对至大,此情可以仰,此心不可曲。
    步可迈蹒跚。心当持无量。
    这一刻,方天心头通透,五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