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饮马流花河 >

第5部分

饮马流花河-第5部分

小说: 饮马流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瞧瞧他那副神儿,红着脸、咧着嘴,嘻得跟什么似的,来不及站好了,便自扯开了喉咙,大声嚷了起来:“解冻啦!解冻啦!化冰啦!”
  这一声嚷嚷可不要紧,唏哩哗啦,座头儿上的客人,全都站起来了。
  正在抽着旱烟的孙二掌柜的也为之一愣,挤巴着一对红眼:“不可能吧!流花河解冻啦?”
  “可不,那还假得了?您还不信?”
  曹七嘻着一张大嘴,两条腿直打颤,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简直没地方搁,乐得想就地拿大鼎。
  这可是一件大事。岂止是凉州城一个地方?整个河西四郡,都当得上是个天大的消息。
  想想也是,冰封了长久的流花河水,一旦化冰了,解冻了,那还得了!
  孙二掌柜的偏偏不信这个邪,“不能够,这才多早晚?往年可不是这个时候啊……”
  有信的,有不信的,一时七嘴八舌地都嚷嚷了起来。
  这当口儿,门外传进来一阵子当当的锣声,有人用着沙哑的嗓子大声地叱喝起来:“化冰罗!解冻啦……快瞧瞧去吧……化啦!化啦!流花河解了冻罗!”
  一听就知道是钱大户家张二拐子的声音,这老小子是地方上的“包打听”,在河监上多领了一份粮,打更、报喜啥都来。一听是他的嗓子,那还错得了?
  一时间,整个“流花酒坊”都闹喧开了,喝酒的放下酒盅,吃饭的放下了筷子,大家伙一阵子起哄,一古脑儿地往外就窜。
  “这这……”孙二掌柜的可傻了眼了:“各位……各位的酒钱、饭钱哪!喂……”
  谁还顾得了这码子事?一起哄,全跑光了。孙二掌柜的气急败坏地直跺脚。
  曹七偏不识趣地也跟着往外跑,孙二掌柜的赶上去一把抓了个结实:“你他娘个小舅子的……”没啥好说的,抡圆了一个大嘴巴子,差点儿没把曹七给打晕了。
  “咦!二掌柜的,你……怎么打人……”
  “打人!我……我开你小子的膛!”二掌柜的脸都气青了:“你他娘赔我的酒钱!化冰……化冰,化你奶奶个熊!”
  等着瞧吧!这会子可热闹啦!锣声、鼓声、小喇叭儿,大海螺……反正能出声音的全都搬了出来。大姑娘,小媳妇儿,老奶奶……有腿的可全没剩下,一古脑儿全都出来了。
  流花河岸万紫千红,可是少有的热闹场面,黑压压满是人群,红男绿女,熙熙攘攘,就是年初的赶庙会,也没这个热闹劲儿。
  往上瞧,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往下瞧,桃花烂醉,无限芳菲。和熙春风,恁自多情,却将那红白花瓣儿,颤颤吹落,悉数飘散人群,沾在人发上、脸上、脖颈儿上,香香地、软软地,却也怪痒痒的。
  张家老奶奶说得好:“这是仙女散花啊!花散尽了,接下来可就是蟠桃大会,接下来流花河神、河奶奶就要显灵了,今年冰化得早,庄稼一定丰收。”
  老奶奶这么一说,大家伙可乐开了。
  骑在扳凳上临场卖字,给人写对联的赵举人,每年这个时候,临场助兴,都能发上一笔小财。
  这会子,他的生意不恶,刚刚写好了一副对子:
  “大造无私处处桃花频迭暖;
  三阳有旧年年春色去还来。”
  大家伙人人叫好,却有个娇滴滴的声音道:“好是好,只是太俗了点儿,这是过年的春联,不合今天此刻的景儿!总要想个新鲜点儿的才好。”
  赵举人一抬头,看见了说话的这个姑娘,登时愣了一愣,那样子简直是有点儿受宠若惊,“敢情是春大小姐来啦!失敬,失敬……”
  一面拱着手,赵举人笑得眼睛成了两道缝,“大小姐说得不错,来,我就再来一副新鲜的吧!”
  经他这么一奉承,大家伙才忽然惊觉到,敢情春家的大小姐也来了,一下子挤过来好些子人,争睹着这个有“流花河岸第一美人”之称的春大小姐。
  其实“春大小姐”这四个字,还不及她的另一名号“春小太岁”要来得响。人们意识里,春大小姐性子最野,骑马打猎、玩刀弄剑,男人不敢做的事她都敢,争强斗狠她比谁都能,才自博得了这么一个连男人也不敢当的“太岁”外号。像今天这么秀雅的举止,可真少见,莫怪乎人人耸动,啧啧称奇了。
  赵举人抖擞精神,写下另一副对子:
  “花迎喜气皆如笑;  鸟识欢声亦解歌。”
  “献丑!献丑!大小姐您多指教!”赵举人一面连连打拱,却是自鸣得意得紧。一双好色的桃花眼,直直地看向对方,简直像要脱眶滚落的样子。
  “比上一副是好了点儿,只是……还是太……牵强了点儿。”
  “是是是……大小姐高才!说得是,说得是!”嘴里这么说着,心里未免不是味儿:哼哼,你一个妇道人家,也能知道这些吗?
  脑子一转,他便上前一步,双手奉上手中狼毫,赔上一脸的笑:“大小姐这么一说,足见是难得的高才了,晚生斗胆请小姐赐下一副墨宝,也好开开眼,以广见识,请!”双手奉笔,一举齐眉。
  春大小姐抿着唇儿没有吭声,她身边的俏丽丫鬟“冰儿”竟自嗔道:“谁说要给你写字啦?我们小姐可没这个工夫!看你那副贼眉贼眼的德行……”
  偏偏春大小姐今儿个兴致很高,居然不以为然,冰儿的话还没有说完,她已经举起柔荑,自对方手上接过了笔来,敢情是要写字了。
  四下里人,“轰”地耸动起来。可是件新鲜事儿,都知道“春小太岁”骑马舞剑,一身好本事,可不知道她还会舞文弄墨,这倒要瞧瞧,她是怎么一个写法儿。
  冰儿接过笔来,把墨润好了。众目睽睽之下,春大小姐老实不客气地,在红纸上写下了诗句。
  那是一笔秀丽的隶书,写的是:
  “春风正好分流花;  瑞日遥临丽凉州。”
  敢情词意俱佳,难能的是把“流花河”与“凉州”都嵌入对联,对仗工整又不着痕迹,端的是好文采。
  目睹的人,一时都叫起了好来。
  赵举人原本心存自负,目睹及此,亦由不住打心眼里折服,径自鼓掌叫起好来。
  他这么一叫好,大家伙更喝起了彩,一时七嘴八舌赞叹起来。
  春大小姐放下了笔,脸上带着微笑,可也不免有些儿害臊,眼角向着一旁的冰儿瞟了瞟:“咱们走吧!”
  一听说大小姐要走,赵举人可着了慌,忙自横身拦阻,一面赔笑道:“大小姐你可别慌着走,再来一副吧!留驾!留驾!”
  “不啦!我不耽搁了,请你让开!”
  “不行,不行!”赵举人涎着脸,嘻笑道:“大小姐你是真人不露相,这么吧!再来一副,请大小姐你落个款儿,我拿回去叫人给裱上,挂在客厅里风光风光,这叫奇文共赏,大小姐你就赏个面子吧!”
  一听说要她留名落款,春大小姐可是打心眼儿里不乐意,眉毛皱了皱,可就寒下了脸儿。四下里的闲人再一起哄,她可就老大的更不开心:“你这个人……油嘴滑舌,谁要理你,快给我闪开!”
  说着,那张清水脸儿一下子可就凉了下来,较诸先前的面若春花,真个不可同日而语。”
  偏偏这个赵举人,老大不小的了,还没能讨上一门媳妇儿,目惊奇艳,色授魂销。看不出对方小姐的喜憎好恶,犹自死吃赖脸地缠个不休,说什么也不要她走,硬缠着春大小姐给他写字,竟自忘了对方这个大美人儿,也正是鼎鼎大名的“春小太岁”,一个招翻了,可叫他吃不了兜着走。
  春小姐寒着脸往后退了一步,小丫环冰儿一扬手上的马鞭子,老实不客气地可就往对方脸上抽下去。
  赵举人吓得“唉哟”了一声,慌不迭一个快闪,差一点没抽着,这才知道厉害,连吓带气,脸都白了。
  四下里人群一看大小姐打人了,轰然大笑,更自舍不得离开。
  大伙正自起哄热闹的当儿,忽地全数俱都静了下来,敢情是听见了什么……
  那是一阵子婉转的笛音,间以击鼓之声,由远而近。
  一听见这个声音,大家心里俱都有数,知道是谁来了。
  “君探花……”有人叫着:“君探花来了!”
  随着众人触目之处,果然看见一行人载歌载舞,来到了近前。走在最前头,一手横笛,一手揭衣,翩翩起舞的,正是此间迩来最称热门话题、脍炙人口的那个“君探花”。
  像是个孩子头,身后率领着众家儿郎,有人持鼓,有人横笛,配着一定的舞步,春阳照射里,交织出一片和熙温暖,那是一种无言的“爱”……其感受非任何言语所能形容。
  春大小姐原本薄愁的脸,忽然开朗了,身边的冰儿更是喜得跳了起来。
  “小姐,小姐……快看,那就是君探花……那个走在最头里的人就是他……”
  “君探花……”
  “君探花来了……”
  多少人只听传闻,从来也没有见过,乍然听见唱歌的“探花郎”来了,着了魔似地一拥而上,纷纷争睹着来人的风采。
  春大小姐身不由己也跟了过去。“君探花”这个人,她早就听说过了,可还是头一回看见,正因为这个人有许多离奇传说,才引逗了她的好奇,自不容轻易错过。
  在她的印象里,“君探花”这个人一定是疯疯癫癫,一脸的邋遢相,事实上眼前所看见的这个人,却不是这么回事。那一头黑黑的散发,高颀的个头,俊朗的脸……这一切融化在状似疯癫的舞步里,也似乎只有春大小姐这等别具慧心,具有高深内涵的人,才能有所体会,也就自然有了不同的评价。
  一霎间,她的眼睛里绽出了异样的光彩。
  “小姐,这个人真滑稽……”冰儿笑得嘴都合不拢来:“人家都说他是个疯子呢。”
  春大小姐微微地摇了一下头,大大不以为然。自一开始,她的那双眼睛,就没有放过他,就连紧紧偎依在他左右的两个散发童子也没有放过。
  二童一人击鼓,一人吹笛,踏出的步子,配合着翩翩舞姿,煞是好看。
  有人叫着:“那不是山神庙里住的‘小琉璃’么?这小子也来啦!”
  身后众家儿郎,既是本地人家,自不无相识之人,妙在这群顽童,一经归入姓君的行列,俱都聪明伶俐,能歌善舞,望之天真烂漫。
  阳春白雪,景致原己入画,再自叠入眼前歌舞行列,恍然令人有置身梦境之感。
  一行人载歌载舞,转瞬间已至眼前。歌声燎亮,清晰入耳,唱的是: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日,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踏着一定节拍,调寄清平。原来这一首歌词取句于李白的“醉起花间言志”,原为唐代乐章,向为乐府宫筵所歌,应有一定的格调,平仄押韵极严。此刻出自君探花与众儿之口,却是前所未闻的新声,众儿潇洒,一径歌来,闻者只觉得悦耳好听,却是道不出那曲牌调名来。
  听着、望着,春大小姐像是着了迷。
  冰儿笑眯眯道:“这调子可真是好听,就是不知道名字。”
  春大小姐轻轻一叹,正待解说,却听得身边一人大声道:“这是李白的花间言志,倒是久不听人唱起了,只可惜这个君探花,不学无术,一派胡唱,糟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