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苗疆蛊事 >

第292部分

苗疆蛊事-第292部分

小说: 苗疆蛊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中华哈哈大笑,说陆左啊陆左,你倒是想得开,脑袋掉了碗大个疤,确实有一股子豪气。

我们会面的时候是中午,赵中华风尘碌碌,饥肠也辘辘,于是找了一家饭店草草用过饭,然后乘车前往野三关。

路况不错,从县城到镇里差不多花了一个小时。一路上,我们都在听赵中华跟我们侃他师父万三爷的光辉事迹,那架势滔滔不绝,口沫飞溅,颇有一股百家讲坛的气势。

赵中华跟我们说,他自幼生长于民风彪悍的河北沧州,武术世家出身,自幼习得一身好武艺,然而在十一岁那一年,却因为与儿时的伙伴打赌,孤身一人跑到那村外的坟地上蹲守,锻炼胆魄,哪知那里正好有一个蒙了冤屈的孤魂野鬼,心中愤愤不平,不肯归于幽府,因为心智被那阴风洗涤,于是便失了本性,附于他身上,从此体弱多病,缠绵于病榻之上。

万三爷扛着招魂幡,游历过他们村子的时候,见他家宅院黑气腾绕,便摇幡进来,将那恶鬼给勾了去。

赵中华好了之后,便觉得这东西,比他痴迷不已的武术,不知道要神秘多少倍,于是便苦苦地哀求万三爷,收他为徒。

我之前说过,走上修行之路,师父是最为重要的,讲究的便是一个“缘分”二字。

但是赵中华跟万三爷并没有多少缘分,仅仅只是救人与被救的关系。然而拜师这东西要看人来的,有的人意志坚定,绝对不收有缘人,比如我(因为也没有什么可教的);也有的不是,赵中华用死缠烂打这种谈恋爱的招式跟着万三爷,结果这老人家心肠一软,便答应了。

之后赵中华辞别了家中父母老人,与万三爷一同闯荡南北,学得一身本事,后来又加入了有关部门。

赵中华十分敬重万三爷这个领路人,向来都是称呼“恩师”的。

所谓师长,传道授业解惑也,如同再造。

赵中华叹息,说他跟随万三爷十年光景,然而只学到了一些皮毛的东西,本事不及他师父的十分之一,这里面虽然有些门第之见,但是他也已经很满足了。他告诉我们,万三爷有三个徒弟,一个是他小儿子,一个是他侄儿,他赵中华是第三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旁姓弟子,他的幸运也由此可见一斑。

我心中却在感叹:我们这些手艺儿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除了因为末法时代的缘故,更多的,还是因为传承的问题。很多人总是留一手,非血缘不可传,导致很多老东西丢失了,只剩下些传说,供人悼念。

而又有许多乡野俗夫捡了些陈谷子烂芝麻,招摇撞骗,处处败坏名声,最后至如今,相信的人越来越少。

没落了,没落了。

真正的大工业时代即将来临,而我们将要被历史滚滚的车轮给碾压,远远抛到后面去了。

与大敦子镇那样闭塞狭小、人迹寥寥的山中小镇相比,野三关镇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小城了。因为铁路、高速、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它的交通四通八达,枢纽区位突出,主镇区的商铺林立,高楼也有许多,只是街道上车水马龙,略显得拥挤了一些。

三轮麻木车、拖拉机、双排座、轿车、越野车、面的……各种各样的车辆挤在一起,堵得厉害。

我们下了中巴车,并没有在镇区停留,而是直接找了一辆面包车,赵中华说了一个地址,再次前往。

车子启动,驶出了拥挤的镇区,景色就变得豁然开朗起来,被之前那车辆喇叭的鸣笛声弄得头晕脑胀的我们眼前一亮,白云红叶,霜染层林,入目处尽是苍翠的绿色。离镇南二十几分钟的车程处,还有风景迷人的高山湖泊,一湖碧水,如同月亮一般,颇为迷人。

车子往南又行走了十几分钟,接着转入另外一条乡道,最后在路边的一农家大院前停下来。

这农家大院前方有一条水流激涌的河流,而背后则是葱葱郁郁的山林子,群山起伏连绵,看不到边。

就风水而言,这里是一个活水生财的绝佳好去处。

这农家大院左右并没有人户,而是一片单独的建筑,十分具有地方特色,上面挂着农家乐的牌子,有鱼塘,有很大的院落,那里有些水泥柱子立起来,上面攀附着好多干枯的葡萄藤子。

只可惜现在不是季节,不然一串又一串的青色、紫色葡萄,定然十分诱人口涎。

与面包车司机结了帐,赵中华带着我们走进了农家乐的院落里,朝着里面喊了几声,走出一个四五十岁的妇人来。赵中华手中提着提前备着的礼品,见她就叫嫂子。那妇人先是一愣,转念就想起来了,热情地招呼我们在院落里的石凳上落坐,然后与赵中华寒暄。

通过交谈我得知这妇人是万三爷的大儿媳妇,平日里照顾店子里的生意,是个地道的普通人。

至于老爷子,则住在山林后面的一个木屋子里,很少会出来。

得知了我们的来意,万三爷的大儿媳妇摆摆手,说你们来得真不巧啊,老爷子平日里是不出门的,在这山林中隐居,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可是就今天早上,我男人的堂兄过来找他,说小孩子出事了,让老爷子帮忙去看一下,于是早上就去邻村了,现在还没有回来呢?你们急不急,不急的话在这里钓钓鱼,晚上就能够回来了。

赵中华问是什么事?

她回答说也不晓得,老爷子跟那大伯从林中小屋出来后,也没有多说,匆匆忙忙地就赶去了,连回来不回来也说不得准。赵中华问有电话么?答:没有,老爷子最讨厌电子产品了,哪里会用那东西?

赵中华沉吟了一番,回过头来跟我们商量,说要不然我们也过去找一找?

我们点头说是,万三爷的大儿媳往屋子里叫小屁股、小屁股……跑出了一个小屁孩儿过来,是她的外孙女,叫做魏梅梅,让她带着我们去邻村她大伯家。

村子离这里不远,也就几里路,我们便一路前行,跟着这个被唤作小屁股的女孩儿一起走去。

没多久便见到村子了,村前有一大片竹林子,里面有好几个人在那里,我们正愣着,结果那个女孩儿高叫一声“高昂……”,便朝竹林子里跑去。

第十九卷 巴东叙事 感谢单章——先给我最可爱的读者

今天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向来风雨无阻、勤奋可靠的小佛竟然没有准时更新,而且还是没有请假的前提之下。

天啊,怎么回事?

呃……

很不凑巧,小佛今天白天还在外面,并没有在家中,断网断电。

所幸木木发了一个微信告诉我。

然后我的新浪微博收到一位朋友空谷幽兰的私信,告诉我同一个情况。

我立即用手机打开磨铁的网页,发现果然没有更新,这下糗大了。

怎么个情况呢?

我有点迷糊,立即登录作者后台,结果因为后台改版了,而我的恰恰是最后一卷,编辑不了,UC浏览器看不到。

于是我立刻联系编辑,结果发现我根本就没有定时上去,更新章节在电脑底稿上,而没有上传。

啊——

我有些抓狂了。

后来发现手机上正好有,然后立即下载了另一个浏览器,用它开始上传……居然成功了。

整个过程费时2个钟头。

小佛勉强Hold住了场面,然后习惯性的打开回复评论区,结果讶然了。

按照别的书本惯例,这种放鸽子的行为是最不能够容忍的,书评回复区应该是一片骂声才对。可是没有,我看到了各种关系、理解和支持,全部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让我一瞬间,浑身暖洋洋的——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

众所周知,我的书评回复区并没有什么管理,但是在这里,在我的眼中,却是磨铁最干净的地方。我做好了我的事情的同时,幸福地是拥有了你们这一群好读者,好朋友,每一个在回复区出现三次的人,我几乎都认得,而且当做是朋友。

写这文其实很辛苦,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白天没时间,几乎每天都写到深夜,而且这么就来一直坚持,连过年的时候都抱着键盘在敲。每一章,包括构思、理顺、行文、修改、统筹、整理,我几乎会花上3个钟头,这样子才会保证好看、缜密、流畅和没有错别字(虽然还是有……),累不累?真心话,累,实在太累了,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每天睡个好觉。

不过为什么能够坚持呢?

我想说,因为你们是天底下最好的读者。

我特么的真幸福,这满满的幸福感洋溢全身,我简直化身成了内裤外穿的超人,精神百倍。

之前陌陌帮我整理了一个二月捧场名单,那个是给我送鲜花加油的,但是我想说,你们每一位磨铁的读者朋友,都是我最应该感激的对象,不论是发言的,还是默默潜水的,所以,这一章,是情绪激动的小佛,敬给你们每一个人的。

呵呵呵呵呵……

我想说,虽然我在磨铁的成绩不是最好,但是小佛是最幸福的作者,因为有你们。

是的,我想说,让我们一路前行,风雨同舟,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日子。

小佛敬上,Apr。05。2013

第十九卷 巴东叙事 第二章 竹林东,现蛇蛊

我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见小屁股跑到竹林子里,怕会有什么闪失,于是也都跟了进去。

林子里有四个人,两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一个坐着一个站着,有个背着竹篓子的老人家,还有一个正直芳龄的大姑娘。三人正围着那个跌坐在地上哭泣小男孩说着什么,小屁股闷着头就跑到那小男孩旁边,大声叫嚷道:“高昂,高昂,你怎么了?小虎,怎么回事?”

那个站着的男孩儿小虎也哇哇大哭起来,说梅梅姐,高昂哥被一条碧油碧油的小蛇给咬了——那小蛇就是从那里蹿出来的,然后一口钉在了高昂的大腿上面,不放松,我吓坏了,从路边叫来孟爷爷和燕子姐的时候,高昂他已经变成这样子了,怎么办啊?

我们走到近前来,只见那个坐在竹叶上的小孩子满脸青紫,也不说话,眼睛直愣愣的,瞳孔扩散,往下漂移。那个孟爷爷和燕子显然也是刚刚赶到这里,他们用本地话商量了一下,准备把孩子给送到村里去。他们开始准备抬起那个叫做高昂的小孩时,我心中一动,伸手过去阻拦,说且慢。

大家齐刷刷地看着我,问怎么了?

我蹲下身来,卷起小孩的裤脚,只见这隔着两层秋裤的肌肤上面,并没有见到明显的咬痕,按在小虎给我指的位置上,轻轻一触碰,如同呆子一般的高昂便开始哇哇大叫,鼻涕口水一齐流了下来。我神情凝重地站了起来,那个被小孩唤作孟爷爷的老汉凑过头来问:“后生仔,你懂医?”

我说懂一点,你们这村子,有没有人平日里深居简出,也不和人交往,独门独户地住着,去家里面一瞧,房梁屋顶、犄角旮旯里都很干净?

孟老汉紧了一紧肩上的背篓,盯着我瞧了一会儿,说后生仔,你是想问我们这里,有谁养蛊么?

我一愣,这老汉倒是个明白人,一点也不糊涂,于是便也隐瞒,点了点头,说是的。据我观察,这小孩子腿无明伤,形如虫蜇而无形,内有阴气蚀动,遍身游走,应该是被谁家放养的蛇蛊给咬了。而且,这蛇蛊已成气候,此时他不可由旁人来搬动,若让蛊毒顺着气血上涌,数日之后蛊化为形,或为蛇、或为肉鳖,在身内各处乱咬,若无解,活不过七日。

孟老汉朝我抱拳鞠躬,说小哥倒有一双厉害的眼招子,不错,巴东汉朝立郡,本村便一直有此术流传,乃荆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