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反贪局专案 >

第36部分

反贪局专案-第36部分

小说: 反贪局专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该为富豪警察的孤魂“买单”
  今年54岁的林福久,从1993年4月开始,历任鞍山市人民检察院税务检察处处长、鞍山市税警机构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鞍山市公安局税侦分局局长和鞍山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局长等职务。在鞍山市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中,林福久被指控犯有受贿、贪污和重婚3项罪名,其中受贿事实47项、贪污事实3项。由于指控事实很多,公诉人花了将近半个小时才读完起诉书。
  2004年5月27日,辽宁省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林福久受贿、贪污、重婚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贪污罪和重婚罪数罪并罚,判处林福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并追缴其犯罪所得704万余元。一审宣判后,林福久要求上诉。
  2004年7月27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在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大法庭,依法对林福久受贿、贪污、重婚上诉案公开宣判:驳回林福久上诉,维持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
  2004年12月24日上午9时,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公判大会,宣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对犯有受贿、贪污和重婚罪的鞍山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原局长林福久执行死刑的刑事裁定和执行死刑命令。公判大会结束后,林福久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令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媒体公布了“林福久案”一审和二审的消息后,情妇王歆精神失常了。她经常疯疯癫癫地说:“林福久可把我坑了,他口口声声说我是他最爱的女人,原来跟他一起犯重婚罪的不是我呀!”
  而这位如此身价的警察,在中国警界恐怕无人能比。他因为拥有不法来源巨额财富,被讥讽为“中国第一大款警察”,大款警察、富翁警察、霸王警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令全中国都关注的人物,离开人间时是悄悄地走的,没有一点声响,他是被执行注射死刑走的!走得连新闻媒体都感到太迅速了,纷纷惊呼:他咋这么走了!岂能一死了之?
  综观他的人生,他生于农村,深受传统教育影响,骨子里就要出人头地,就要拿钱比别人多,就要位置比别人高,就要好汉占九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做到了。然而,成也萧何、毁也萧何。他毁于贪官的流行病——贪财贪色,成为这一流行病的又一“牺牲品”。
  2005年1月10日,他所在家乡的一张报纸,以“中国第一大款警察赃物筹拍”为题,低调报道了此消息,并声称:“铁笼”内陈列的2000余件物品,将变成资金上缴国库。于是,林福久的名字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使人们那还没有平静的心,再一次掀起狂涛。我想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那些珠宝玉器,而更多的是深深的思索。
  该报道称,这些物品是“中国第一大款警察”林福久所得赃物,鞍山市恒托拍卖行将对其进行公开拍卖。这是辽宁省继“慕马案”赃物拍卖后,第二次大规模公开拍卖罚没物品。林福久确实有附庸风雅的癖好,正是因为这样,这里每一件玉器、瓷器、字画、名表、象牙雕等背后,都可能有一个或惊人、或动人的故事。无疑,这里每一件古玩都渗透与耗费着他那千方百计、不择手段的心血与智慧。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今天这些心爱之物却成为他作为中国警界最大腐败分子的有力罪证。
  据说为陈列这些赃物,从2003年秋开始,有关部门已经在鞍山市辽南古玩市场建造“铁笼”。
  鞍山市辽南古玩市场位于鞍山闹市区。该市场二楼有一块铁丝网焊成的“特殊领地”。这里便是被新闻媒体称成陈列林福久赃物的仓库“铁笼”。仓库戒备森严,大门锁着三道大锁,“闲人免进”四个大字,在公安战士四周守护下,显得格外醒目。据说从仓库建成时起,相关部门开始往里面运送各种赃物,这个运输的过程一直持续了近两个月,直到2004年春节才基本全部入库。
  “很多瓷器、玉器都易碎,运输不是很方便,而大的玉器搬运起来更为困难,要好几个人一点点挪才能放进去。”古玩市场内一位业主见证了整个搬运过程。
  因为无法靠近,只得从铁丝网向里望,场景惊人地壮观:近300米的大厅内,各种古玩玉器、没有开封的书画、瓷器、象牙雕等,可谓琳琅满目夺人心魂。物品陈列非常有序,在仓库的左侧,陈列架上摆满了古玩玉器,中间摆放着的全是巨大的玉雕,正对着大门醒目的“一帆风顺”玉雕足有两米长……一位玉器店老板说,这些玉器价值千万,许多老玉价值连城。而据专业人员保守估计:仅古玩珠宝足可以开18家古玩店。
  “一个人能有这么多东西?那房子得多大啊!不可能。”
  “他弄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啊,往哪摆啊。”古玩市场内的顾客看到这些赃物时,都不敢相信这竟是一个人的赃物。
  此次公开拍卖的赃物中,主要包括玉器、瓷器、象牙雕、字画等几大类,共有2000余件物品。据介绍,其中瓷器、玉器较多,字画类物品所占比例较小,除了有当代画家范曾的人物画作品外,还包含了林福久本人的绘画作品。
  “中国第一大款警察”林福久,10年来聚敛钱财5000余万元,日均捞进一万多,巧取豪夺,强买强卖,无所不用其极。其斑斑劣迹无情地亵渎了“人民警察”的崇高名誉,足以让中国的执法战线蒙羞,是执法队伍的奇耻大辱!
  林福久案极大地震惊了中国的老百姓,也为公安队伍出现如此败类感到酸楚和茫然。人们不禁要问:是谁成就了大款警察?是谁慷慨地给了大款警察生存空间?他给国家和人民造成这么大经济损失,究竟谁该为林福久案买单?
  这已经不仅仅是司法机关无法破译的疑问,也是新闻媒体极其关注的话题。
  记者从鞍山市有关方面了解到,1998年,林福久之所以能当上税侦分局局长,是因为“一直有人在背后帮他”。当时大家都反对林福久当税侦分局局长,可“到了第二天下午,他还是被宣布出任税侦分局局长”。一位了解内情的人说,“当时打算让林福久到内保分局,可有人打电话不同意!”如果没人在背后支撑,他能发展到今天如此地步吗?难道他是游离于整个公安队伍之外的“独行侠”?是谁使他“带病”一路飙升?又是谁为他的腐败大开绿灯?
  林福久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恶棍、强盗,却能在鞍山这块地盘上,长期占据着检察院税检处处长、公安局税侦分局局长、公安局内保分局局长这些要害部门的要害岗位,这该是谁的责任?这不等于把硕鼠放进了米仓,把强盗迎入了银行吗?
  在2000年政府机关103个处级行风评比时,他任局长的税侦分局全市倒数第一,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领导干部,没有不对林福久有意见的。“可他为什么依然能够稳坐泰山呢”?一个普通警察“如果没人在背后支撑,他能发展到今天如此地步吗”?
  可怕的事实是,这些不仅没有给林福久带来丝毫“麻烦”,他还成了一些人心目中有魄力的好干部?
  公安历来是双重领导,对林福久这种坏人的任用,有关地方党委和上级公安机关,是无意失察?还是故意放纵?当初提议和拍板重用林福久的人,如今要负什么责任?总不能让那些本该选贤任能、造福社会的人,却滥用职权、重用作奸犯科之徒,而不付出必要的代价。
  林福久在鞍山市横行数年,恶贯满盈,臭名昭著,怨声载道。“林福久太黑”、“林福久是酷吏”、“是霸王警察”、“富豪警察”、“流氓警察”,在鞍山市几乎路人皆知,到处疯传,民众早就多有揭发举报。有关部门为何充耳不闻、不及时作为?是麻木不仁、渎职,还是其中另有隐情?
  据新华社消息,此案由于中纪委的直接介入,才势如破竹、真相大白。这又是为什么?按我国行政序列级别论,鞍山是地级市,该市的公安局是副市级或县处级而已,而公安分局的局长,按常理则是名副其实的科级干部。以上推测倘若成立的话,林福久官位再大,充其量不过一个副处级。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副七品芝麻官”,一个小小的“腐败麻雀”,竟有劳中纪委的“大驾”,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是否因为涉罪案值巨大?还是关系网错综复杂?如果中纪委没有插手,或者说至今仍袖手旁观,那么林福久会怎么样?能不能依然逍遥法外?对此,当地有关方面要负什么责任?
  还有一个现象在这起案件中更值得注意:那就是当地有关单位,一直对新闻媒体封锁消息。是的!清水衙门出了一个“富和尚”!鞍山的法律部门出了一个震惊中外的大贪官!这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我们理解鞍山的纪检司法人员,都有强烈的荣辱感,家丑不愿意外扬。鉴于案情重大,牵扯面太宽,怕案情传到社会上去,会影响正常办案;每位专案人员都有很强责任感,有严明的纪律,怕新闻媒体惹是生非,帮倒忙,一直守口如瓶。反正整个案件在爆发那一天起,一直是在严格保密、严格纪律的状态里进行的。直至今天被告人的律师,还不愿意提供判决书。其高度保密的程度就可见一斑。
  还好,我们的新闻媒体,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千方百计把案件的进程,尽快地报道出去。在全国各大报纸发表了近万条消息,在各大网站也贴出了几千条新闻。无疑,这些对案件的进展,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为此,我们再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的新闻单位没有声音,网上没有消息,那么,这个案件能不能这么快结案呢?
  林福久本该是人民的卫士,正义的化身,却异化为明火执仗的强盗,其种种方便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是谁提供的?我们不能因为林福久被绳之以法,就淡化和模糊了有关人员的责任。
  在我们侦破的所有贪污腐化的大案要案中,都有一个铁的规律,那就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林福久案却很神奇地成为孤立的惟一。难道这正常么?这可能么?总之,应当有人为林福久案“买单”,或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或绳之以法。我想总不该叫林福久寂寞地唱独角戏吧!
  副部长走向被告席
  海剑
  李纪周案发时近58岁,是副总监级警衔的高级警官,同一级别的警官全国仅10人左右,相当于军队的中将级军衔。他被定罪,成为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被定罪的最高级别执法人员及纪律部队官员。李纪周案件,被誉为中国公安反腐第一大案。
  中纪委和监察部在通报李纪周案件时,还透露了李纪周为赖昌星干的其他事,诸如:帮助远华公司办理香港、内地两用汽车牌证,指示福建公安部门要为远华走私的汽车上牌照等等。据称,李纪周在回答有关方面询问赖昌星所给的钱是否属于贿赂的时候,显得很无奈,几次说的都一样:“按照中国法律,算吧。”
  李纪周当公安部治安局局长的时候,月工资七八百块钱,是当时中国警察中局长的最高标准。任公安部部长助理后,月薪一千元左右。当了公安部副部长,薪水又涨了三四百元人民币。
  就这样的收入标准,李纪周却拥有至少数百万的财富。他的妻子的工资比他还低,李纪周的财富从何而来?
  方工为首的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