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半辈子 >

第5部分

半辈子-第5部分

小说: 半辈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聊的等待把刚进城的喜悦心情渐渐的冲淡了,不仅他们,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开始焦躁不安,许多学生连说话都懒的说,有的学生干脆就坐在马路牙子上发呆。
  终于轮到他们了,美丽老师和镇中学的老师组织入场,首先是大合唱,完了是中学的女生独唱。可能是各单位的领导鼓掌都鼓累了,所以掌声也不是很热烈。
  他和李里积极的准备着,要说不紧张那是撒谎。一出场,也就忘了,他和李里就象两只穿梭的蝴蝶,在舞台上尽情的表演。也许是领导们听革命歌曲过多,也许是他俩的表演真的很好,演出结束后掌声很是热烈,后排的还有人叫好。
  任务终于完成了,他和李里都有些激动,下后台的时候王光的腿都有些发软。他偷偷的问李里:“害怕吗?”李里这次没有和他抬杠点点头。
  他们在后台把服装换了,美丽老师把服装收了就带他们往出走,出来的时候就碰见来找他的三姐。和老师打了招呼,三姐就把他领走了。
  看着那些依然在等待的学生们,王光心不由的一阵悲哀。他相信,那个学校的准备时间都不会短,可就为了那十几分钟或几分钟,几百人就得等待,而且还不能有怨言。这种情形王光再看见的时候就是高考了,那些父母顶着烈日一站就站几个小时,竟然没有人中暑,也算是个奇迹。
  三姐家住税务的家属楼,后来叫老税务家属楼,是县城当时是为数不多的家属楼。晚上的时候老姐也来了。第二天,三姐领着他们俩,出去到一百货,给他买了套新衣服。下午的时候把他送上回家的客车,又给了我20员钱,把他感动坏了。
  到家已经是四点多了,他感觉到很疲倦,就先睡了会。六点多一点,老太君做好了饭叫他,他洗了把脸就去吃饭。
  老头子已经开吃了,见我来了就问我:“昨天演出怎么样?”
  “还行,就是人太多了,挺乱的。”我回答。老头子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吃完饭,我想起来作业还没有写,就回自己的房间开始奋笔疾书去了。
  第二天到学校,班级里去县城的同学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从兴奋里缓过来,几个牛皮分子还不停的吹牛:“吃过冷面吗,知道什么是冷面吗?”还真有人在入神的听。
  间操的时候,学校破天荒的没有做间操,几个领导也上了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情。没想到一宣布,原来是他和李里的《对花》得了节目的特等奖,县里宣传部表扬了镇政府,教育局表扬了学校,学校今天是专门给我俩班奖的。不明白我们会为什么得奖,也不明白我们得奖和政府有什么关系。稀里糊涂的上台领了奖,在全校师生的掌声里我还真有了一点飘飘然的感觉。
  这还真不是件小事,他和李里真的就成了名人。走到那都有人问这事,刚开始还好,能满足一下虚荣心。渐渐的王光就有点烦了,没完没了,有什么大不了的,怎么还没完了。一直到暑假他们升上初中,人们才把这件事情淡忘了。
  不过这件事情严重的影响了王光和李里的关系,现在基本上是不说话了,没事的时候王光基本躲她远远的。咳,当名人难那!
  这年夏天对与王光家来说很热闹,四姐毕业,基本是定下来去县财政了。老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虽然好象这其中有父亲那个曾经照顾过的老领导的儿子的功劳,因为他儿子就在那所学校任职,但实实在在的是给他们王家挣了个大面子。
  接下来的日子,老师天天说升学考试,好象是决定他们命运似的。对于这些王光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要是不能进全镇的前五名那就怪了。
  还真准,升学的时候他就是以全镇的第三名进入镇中学六中的。转眼假期就结束了,他也要到新的学校去读书了,地点没有太大变化,不过距离远了点。中学在靠近街东大的地方,严格来说是镇郊了。不过对他来说就是增加了不到400米的路程而已。
  那时,什么都不多,就孩子多。学校设了六个班,每个班都四十多人。班级是按成绩分的,第一的一班,第二的二班,以此类推。他被分到了三班,班主任姓郑,叫郑富,据说是六中杀手级的老师,也就是说那家伙爆打学生是出了名的。
  那个年代,对老师的考评就是你能不能镇的住学生,也就是说你的“武功”好不好,至于教学质量,其实都差不多。不过李里没有和他分到一起,被分到五班了,因为她考了第五。强子倒是被分到他们班了,不过他是最后一个轮次才分进来的,估计几个班主任还推让了半天。
  这时候的强子已经不是当年和他拼架时候的体格了,不仅比同龄的孩子高,双肩比一般的孩子都宽阔,而且还有胸大肌,露在短袖外面的两条小臂肌肉一条一条地暴起来,衬以他那干农活晒的略微黑色的皮肤皮肤,给人一种铁蛋般的力量感;一双大手,指关节明显突出,看得出来,这是一双经过长期力量锻炼的手。这一切都归功于他那个“变态”的邻居——一个退役的“特务”。他这个邻居据说是一个出色的特种兵,因为在执行一次任务的时候出现了意外被部队清退了。
  那家伙,简直就是个“变态”,王光亲眼看见他螺了五个大麻袋,每个都接近100公斤,他一拳头就能把中间的打飞出去。20块豆饼400斤压到他背上,这家伙楞能拱起来,而且豆饼还不掉。一次喝多了,和别人打赌五斤月饼,说自己一能把自己的胳膊摘环(脱臼),还能接上。只见他拿胳膊轮,真就把胳膊轮掉环了,之后又脱着小臂把胳膊接上了,所以我叫他“变态”。
  强子最近几年就和他混了,那家伙特喜欢强子。征求了他父母的同意后,那变态就带着强子每天早早就起来围着他们的村子跑十圈,完了再做一系列的锻炼,基本上做到了风雨不误。而且还给强子做了跑步用的腿部沙袋,还有一个背着的沙袋,说是负重拉练。最恐怖的是在家院子里还给强子吊了个练拳脚的沙袋。现在看来,那家伙是以他们特种兵的训练方式在训练强子。强子更“变态”,那个腿部的沙袋上学还带着。初三的时候有一次和王光炫耀,一掌就把俩块砖劈开了,这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太恐怖了。
  王光要有时间也跑那和他们混,“变态”问他学什么,他就说学打人的。不过王光没有强子敬业,总是断断续续的练,而且多是一些擒拿之类的,也不太懂。要说王光体格已经可以了,且打架的实力也是上流水平,可跟强子一比,就不是小巫大巫的问题,基本上是不入流。
  初中和小学是完全不一样的,一是学习的强度增加了,知识面也阔宽了,同时开了几门的新课;二是忽然觉得自己也大了;三是环境变化了,尤其是生活环境,许多的同学都是来自乡下的大队,以前跟本不认识。这样就形成了这一个团伙,那一个团伙的。中心小学是传统的强者,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镇里的精英。原来王光是不理我们小学时候二班的同学的,现在不一样了,要一致对外。所以围绕在强子他俩周围就成了一个大的圈子。当然强子那弱智只是个当打手的料,老大自然是王光。不过王光的风格是要他们叫他:六哥。
  就是现在回老家,偶尔就会有一个大叔模样的人和他打招呼:“六哥,你还记的我吗?我是……”王光真的不记得了。人家就说:“当年我们初中是一届的,你和那张克强没少打我们呀!”
  同学?是呀,他是什么样的生活,而他们是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已经被生活折磨的没有年龄了,一过三十就和五十没有什么区别了。王光连忙说:“记的,记的,那能忘呀!老同学吗……”其实他什么都不记得,感到的是一阵阵的心酸。
  第六章 春心萌动
  王光学习依然很好,架也没少打,挨老头子的打是越来越少,挨老师的打是不记其数。这期间他和李里一起又参加了几次县里的文艺演出,还参加了几次智力竞赛。
  初三一个学期不到,王光就转到县里上学去了。那时,老师对所谓的升学率还没有现在这么重视,教学只是他们的一个生存手段。不过几个姐姐都认为镇里的教学环境不好,尤其是三姐和四姐。
  这时四姐已经在县财政工作了两年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年四姐的单位盖家属楼,他家顶四姐的名买了房。三室一厅的房间,实实在在是比镇里的家好多了。老头子的意思是让他和母亲过去,于是他没有任何留恋的就转学了。
  不过有一件事情王光是记得的,就是和强子的结拜。他离开的前一天,他俩都很激动,于是就买了瓶白酒,带着盒人参烟跑到了孤山顶上,还真把它喝完了。激动之余,他们决定结拜,叉了三只烟,王光都不记得叨咕的是什么了,他们跪在那里,冲山顶的那块大石头磕了三个响头,强子比较认真,把脑袋楞磕了个大包。想一想那时侯真的很是值得怀念。
  真的转学到了十一中,望就后悔了,很不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又没有熟悉的同学,他终于有了当年那些其他大队的学生,刚到镇中学读书的感受了。总觉得自己是个外人,想融进去却怎么也融不进去,一部分是别人的原因,一部分是自己的原因。
  他就努力学习,要不就在一中(县高中)附近的黄金书屋租小说看,有好长一段时间,他沉默寡言。他忽然觉得自己很想六中的同学,中间他回去了几次,但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好在,后来还是认识了刘威,这才慢慢的习惯了。
  这里不得不提他的一个朋友——刘威。这小子的家庭状况不是一般的好,据说八十年代初人家就住自己的二层小别墅了,王光和他能认识全因为他俩都是那时的烟民。
  十一中东侧就是县体育场,不知道谁把东边的墙掏了个豁口,几个为数不多的烟民就经常跳出去在运动场吸烟。那时他俩都是初三,王光转来时候在二班,刘威在三班。本来就挨着,所以跳墙出去的时候经常是一前一后。
  刚开始的时候还不说话,有一次刘威忘记带火了,就和王光对烟,从此他俩就成了战友。那时候的刘威不怎么参于打架,但不等于他不打架,一是他从来不惹事,二是那家伙出手太恨,据说初二的时候就把一个学校附近的小地痞给扎了,他家为此花了不少钱。不过刘威不怎么合群,也没有几个朋友,经常独来独往。整个王光在的那个初三的学期,他也没有见到几个人和刘威玩。王光更是没有朋友,他俩就有时一起跳出去吸烟,有时也一起逃课,不过王光吸的烟都没有刘威的好。但这并不影响他俩的感情,初中毕业他俩就好的象一个人似的了。
  昏昏恶恶的把初三的下学期混了过去,中考过一中的分数线,王光没有任何问题,顺利的就考入了高中。
  一中是Y县的最高学府,Y县的大部分大人物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应该算是Y县人才摇篮。一中这样的学校,大镇也就能考上个20几个,所以象强子那样的学生是不可能来一中,王光想要不是因为义务教育,可能连初中都不会有人要他。
  但那时的升学率很低,一中考大学的几率也就40%,所以不等于考上了一中就前途无忧了。但就是如此的升学率,还是有人趋之若骛。八个班,每班64人的标准全部满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