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

第6部分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第6部分

小说: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惠及他人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成功人士的专访。在谈论他的成功之道时,这位在本市出类拔萃在全国也小有名气的中年人平淡地说:“也没什么,我小时候,看到父母辛苦,就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父母见了邻里就对我赞不绝口,我因而更加懂事;上了学,我又尽我所能地帮助别的同学,别的同学自然对我回以爱戴;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大学,我成了学生会会长,并赢得了锻炼的机会;走入社会以后,我非常尊重单位里的新老同事,从而我又赢得了别人的认可——可以说,我就是在这种极好的氛围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最后,他说:“有了一撇一捺,才能铸就一个相互支撑的‘人’字。有的人天生聪慧,可以独立为自己铸造那‘一撇一捺’;而有的人,生下来就只是‘一撇’,那就需要别人给他‘一捺’。我,就属于后者。”
  这不禁让我想起很久以前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位著名动物学家讲述的关于大雁的趣闻。
  大雁列队飞行,通常排成“人”字,因为这样,列队飞行时,大雁的双翅不停地扇动,可以形成一股巨大的气流,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推力与浮力。这样靠着自己为同伴提供的气流,同时借用同伴产生的气流,每只大雁都可以更加轻松而快速地向前飞行。
  大雁让我更深地懂得了那位成功人士的话语,也使我明白:能让人生更好地飞翔的不一定是一双最有力量的翅膀,更多的时候却是你飞翔时别忘了提供惠及他人的气流。

  给自己打造一把自信的“钥匙”

  一连两天,我为在那家公司吃了闭门羹而耿耿于怀。败兴而归的失落不仅仅是因为乘兴而去却一无所获所造成的心灵落差,而是办公室里几位先生小姐鄙视的目光与搪塞刺痛了我。
  想了一个晚上,我做出一个决定,不见到老总誓不罢休,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
  那天半夜下了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我起了一个大早,整装出发。进了大院,办公大楼在风雪中如一个蛮横的村夫,不需大打出手,只一把锁就把我拒绝在风雪中。
  我竖起单薄的衣领,决定就此一搏。
  最先从我面前走过的,是一个50多岁的老头,他面容癯黑如铁,身板却挺直如笔管。朝我憨憨一笑,说:“进来等吧。”再没别的话,我感激地报以微笑。接下来,一张张冷漠得比这个冬天还要冰冷的脸孔在我被雪盖了一层的身体上停留片段,就走进了大楼。
  身上的雪抖落了,很快就又落了一层。幸好,我终于看到了老总的轿车在大院里划了道弧线停在大楼的门口。我等他走上了台阶,进了大门,然后追了上去。
  他最多听我讲了一分钟,就不耐烦地说:“年轻人,你别把秘书这份工作想得太好,它可不是你会写上几篇文章就能应付得了的。上一位秘书辞职不干的原因你知道是什么吗?”没等我回答,他又自顾自地说:“因为他除了干好分内的事外还要把一整层的楼梯楼道打扫干净,扶手要抹得纤尘不染……他吓跑了。”
  我当然不会吓跑,因为我是一个自信的人。于是,我理理思绪,说:“我想,能为老板创造一个幽雅干净的办公环境是每一个秘书义不容辞的任务。”见我振振有词,他一时语塞,踱步走去,我跟在他身后。他显得有些不耐烦,我仍一遍一遍地说我行的肯定行的,因为我真的需要这份工作。他回过头说:“那好,你明天来上班吧。”然后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份工作就这样唾手而得。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兴奋地朝门口走去。这时我又碰到了那个帮我开门的老头,我兴奋地告诉他我被录用了,明天就上班。说完我就急不可待地冲向风雪中,我有一种想拥抱每一片雪花的冲动。老头在身后喊了我一声,我回头朝他点点头,再一次露出感激的微笑。
  次日,我起得更早,我要给老总留一个好印象。天蒙蒙亮的时候,我披着一身雪花进了公司的大院。可大楼的门还没有开,我走上台阶等在门口,却发现门开了一条缝,我推开那扇落地玻璃大门时,那个老头在身后叫住我,走近了对我说:“办公室没开门,今天……”他欲言又止。我赶忙说:“没关系,我先打扫楼道,你有拖把和抹布吗?”
  我干得一丝不苟,直到把整层楼道都打扫了,却还没看见一个人上班。那时已9点多钟,我百思不解,便下楼找那个给我开门的老头。他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今天是周末,还说昨天他喊我就是想告诉我这些。在得知我打扫了一层楼时,他又告诉我那是他每天的工作。我这才如梦初醒,一种被人捉弄与欺骗的感觉灼痛了我的心。
  我愣在那里,半晌说不出话。我在想,如果不是那位老人早早起来为我开门,也许此时我仍在风雪里傻等或是无奈地转身而去,被人愚弄的耻辱会成为我敏感的心灵无法承受之重。
  那天上午,我一遍一遍地感谢老人起那么早为我开门。老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他的儿子大学刚毕业去一家公司谋职时总是第一个到公司,可每次他都被关在门外,等公司里的人来上班后又不冷不热地对待他,他忍受不了,退缩了,而那份工作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但他永远地被拒绝之门外了。
  我的心悚然一惊。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中都会遇到一扇扇紧闭且冰冷的大门,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豪情,而是一把钥匙,那样一把钥匙应该熔铸了自信与坚强,忍耐与坚持。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你有幸,也许别人会送你一把,更多的时候,这把钥匙还要靠我们自己去打造。我不知道最终是否会被留用,但星期一我还是第一个走进公司的人,我不再担心办公大楼的门冷冰冰地锁着,因为,我已拥有了一把“钥匙”,在那个风雪肆虐的早晨一位善良的老人给我的。

  阳光不锈

  在我家楼后面,有一排排农村里常见的那种瓦房。那年春节前,我刚失业,一个人在屋里呆着,时常听见楼下“咣咣”的劈柴声。起初,我还没有太在意。在随后的几天里,那声音开始很无情地折磨着我。有时实在被吵得心烦意乱,我就索性站在窗口,看那个老人劈柴。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老人身边的木柴却不见多。很显然,她是在为自己准备过冬的柴火。可新年马上就来到了,这个时候还在做着劈柴的事怎么说也有点“不合时宜”。
  父亲和母亲都在为过年做着准备,街上也是一片喜庆的样子。可我却不可自拔地陷入一种对理想与前途迷惘的困境中。
  有一天早晨,父亲叫上我一起跑步。我懒懒地跟了去。跑到离家不远的一座小山上时,太阳才探出头来,淡淡的雾把太阳围了起来,像一圈斑斑的锈。我触景生情,感叹了一番。父亲拍拍我的肩膀,说:“送你四个字——阳光不锈!不知你有何感想,这是我刚看到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多余的话,父亲没有说。回到家,我伫立窗前,一直在想着父亲意味深长的话。像往常一样,耳边响起了“咣咣”的劈柴声。楼下的老妇人还不厌其烦地做着她的“工作”,阳光洒在身上,她似乎并没太在意,或许她能悟出“阳光不锈”的韵味吧,所以才如此眷恋着阳光下的劳作。
  多日来潮湿的心竟忽然被“阳光不锈”和劈柴妇人的动作引发的思考烘暖了。老妇人用她单一的动作为生命押上的韵角——这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吧,每天都做一点,才能把生命中那些平淡的日子串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哪怕寒冬在即,也不该忘记准备过冬的柴火。虽然准备的过程中会有丝丝的寒意袭上心头,可只有准备了,生命才会在寒冷里尽享暖意——而且永远不要觉得晚,不要因为冬天已来临,就以为接受寒冷才是唯一的命运,更不要让属于自己的阳光生了“锈”。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漫天的雪花飞舞时,我看见老人家的烟囱上正飘着一缕白烟,她的屋子此刻一定充满暖意吧!而我心中也正温暖如春。因为我知道,阳光不锈,明媚的阳光会永远照耀着我的每一天。

  我只不过多走了一段路

  去一家服装进出口公司面试,我抱定了必胜的信念。那天面试的人很多,在经理室门口排了一条长长的队伍。周围的人都持有本科文凭,而只读过中专的我则显得有些黯然失色。我告诉自己不能坐以待毙,思前想后,我从队伍中走了出来,径直走向经理室。保卫科的人立刻拦住了我,我便同他理论起来,可能因为声音过大惊动了经理,他出来问发生了什么事。一切在我的预料中,我不卑不亢地说:“我们的时间都是宝贵的,我不想耽误自己的时间,更不愿意浪费您的时间。我想在这段‘拥挤’的时间里证明我是一个注重行动的人。”“你有把握?”经理出奇地温和。“我没有太大的把握,但今天如果我能成功,只因为我比别人多走了一段路,那只不过是一段十几个人排成的队伍。”
  我最终成功了。公司总共招聘了5个人,我和另外两个人分在业务部。业务部经理姓蓝,一脸严肃,在召见我们的时候说:“业务部现在只需要一个人,你们中有两位只能到下属工厂实习了。”
  那天之后,我便和章浩去了翔飞制衣厂。我先在技术科待了两个月。那里的师傅都有着过硬的技术,我有意拜他们为师,但他们总是让我自己看书,显然不肯授艺。章浩也懒得去理睬他们,时常一个人呆坐在桌子旁发愣。这样几天过去了,我觉得不能这样下去,自己应该主动出击!
  有一次王组长对张师傅说,板纸快用完了,抽时间去仓库领一卷来。我接言道:“王组长,我去领吧。”当我把20多斤重的一卷纸扛进设计室,章浩小声讥讽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跑那么多路图个什么?”我没有回答。每天早晨我照例去得最早,打扫卫生,倒垃圾。垃圾要倒在厂子外很远的一个垃圾箱里,这是设计室里几个人最不愿干的活,但这恰恰是我的机会。我每天不辞劳苦地干,渐渐地打动了他们,这使我赢得了学习的机会。
  这期间,我无意间得知,没有和我们一同下来实习的孙刚高中还没毕业,倚仗老子的权势便轻而易举地进了公司。孙刚有时会到工厂办事,我们时常见面,他不冷不热的话语中透着一丝鄙夷。在他眼里,我们中专生大学生也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比他多走了好多冤枉路而已。我没有像章浩那样愤愤不平,因为,我相信自己。
  我的命运出现转机是在一个星期天。那天,技术科长让小刘去复印材料,我没事便跟着去了。本来从厂子可以直接到复印社,但那天我突然心血来潮想绕一段路从公司门口走过。也许命运就是这样的不可预知,却又犹如早有安排一样。在公司门口我竟然碰到总经理,他看见我时眼睛里分明有一种发亮的东西,我跟他进了办公室。
  原来有一个韩国客户需要一些材料,而公司休息日没人招待,只好赶鸭子上架把我给用上了。最后韩国客户很满意我的接待。
  第三天,我被通知回了公司。蓝经理对我简单地考核了一番仍不信任似的让我暂且坐在一个办公桌旁。两天后,他扔给我一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