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主体的命运 >

第28部分

主体的命运-第28部分

小说: 主体的命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而是由作为间断性的有机结构组成,由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组成,且因素的总体性履行着一个功能。

由于它们的结构之间并且它们的功能之间存在着类推性,

…… 172

第三章 批判人类学主体主义(上)

:人——知识的产物 721

所以基本实在才能相互联系。鉴于对古典时代思想来说,时间只是从外部介入无时间性的结构中,现在,功能观念使时间成为主要的概念,结果,世界的本质实在并不在于它们在一个理想的概念空间中所形成的连续系列中。如果这些有机结构因高度的类推性而彼此邻近,那么这并非由于它们在分类图表中的邻近,而是由于它们在同一时间形成,并且一个紧接着另一个出现在时间序列中RI。历史在现代认识型中所起的基本作用类似于秩序在古典思想中所起的作用。事物成其为事物,并非因为事物在理想分类体系中的地位,而是因为事物在真实历史中的地位。从现在起,现存事物的秩序并不受制于外在于事物的理想本质,而是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历史力量所决定。

相应于新的秩序观,产生了能置换表象之关键作用的新符号观。

古典时代的表象图式在18世纪末开始瓦解,主要标志有:在普通语法中,“反思”的意味取代了“名词”的意味,语言成了研究对象,而非普通语法所说的“话语”

;在自然史中,“特征”的意味为“功能”的意味所取代;在财富分析中,“生产”置换了“财富”本身。与概念和客体的转变相一致,知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凭借共同的表象图式而联系起来的一般分类学设想也随之消失,知识领域成了独立实体。必须说明的是,福柯并不认为现代认识型排除了作为思想功能的表象,其实,表象仍在现代符号观、语言观和知识观中起作用,而是认为表象不再是一个绝对的、自我验证的出发点,不再是一个等同于思想本身的功能。

我们必须在比表象本身更为深刻和宽广的幕后世界中,

…… 173

821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去理解和确立表象。这是因为表象已经无力向种种把其各种因素连系起来的关联提供基础。同一与差别的构成、分解和离析都不能验证表象之间的相互关联。一般的知识域不再是关于同与异、非数量秩序、普遍特征化、一般分类、不可测量的算术等的领域,而是由具有间断性的有机结构所组成的领域。

康德是这种新表象观的主要代表,他并不象古典思想家那样认为所有思想(知识)在本质上是表象的,只认为某些经验形式在本质上是表象的,而反思探究则需要研究精神表象客体的力量的起源和基础。

在表象的正当界限的基础上,康德的批判精神质问了表象,并据此促使知识和思想从表象空间退隐出去。因此,对古典时代来说是必然的思想和实在形式的整个表象体系,则在康德眼里仅仅是一种需要更基本的基础的思想和实在。如果不加批判地接受表象的哲学,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然而,福柯注意到,康德本人也提供了另一种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其目的在于:除了表象以外,还质问了表象的始源。

这是继康德批判哲学后发展起来的19世纪各种生命哲学、意志哲学和词语哲学的根源RJ。与新秩序观和新符号观相适应,产生了现代认识型的新的知识观,即认知领域的分裂,这是表象衰落的结果。对古典时代来说,知识形成了一个同质均匀的整体,数学、哲学和经验科学恰恰是一般秩序科学的特殊形式,认知就是构想同一差别的有序图表。但是,从19世纪开始,由于表象不再是无可置疑的思想和知识形式,认识论领域在不同方向上发生分裂。实际上,知识空间中存在三个特殊向度。一是数学

…… 174

第三章 批判人类学主体主义(上)

:人——知识的产物 921

科学(包括纯数学和数学物理学)

,它构建起能把明显的或已证明了的命题连接起来的演绎体系。二是生物学、经济学和语文学之类的经验科学,它们把经验世界中间断的但类似的因素联系起来,以便揭示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和结构常量。三是哲学反思,它设法对知识的基础和实在的秩序作统一理解。

其中数学科学与经验科学之间的分裂是分析(先天)与综合(后天)

知识间的新区分的结果,当然这并不排除一个向度的方法应用于其他向度的问题的可能性。

福柯认为,在古典时代哲学并不存在。有人会发问:难道福柯无视笛卡尔和洛克等哲学家的存在?其实,在福柯眼里,他们关注的是表象问题,并与那些处理财富、普通语法和生物的人处于同一分析层面上。

而19世纪所说的哲学则与认识论同义,旨在为知识寻求基础。

一、现代经验科学

福柯很少谈及数学科学,但对经济学、生物学和语文学之类的经验科学却作了大量讨论。这大概是因为这些经验科学与现代人文科学关系更为密切,现代认识型在它们当中得到较为清楚的体现。相同于西方认识型的第一次转型(从文艺复兴到古典时代)

,第二次转型(从古典时代到现时代)的发生也不是突然的,而是包括两个特殊阶段。第一阶段大致从175年到1795年,标志是时间观念突然主宰有关生命、劳动和语言的话语。在福柯看来,拉马克的有机结构概念,亚当。斯密的劳动理论以及W。乔内的词变(inflections)

研究都反映了要摧毁古典时代思想的空间图表的新的历史向度。

…… 175

031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但是,由于他们仍用词之序来描述物之序,因而他们仍然停留在基本表象体系内。只是在1795——1825年间的第二阶段,表象才大为削弱了,大卫。李嘉图、G。居维埃和F。博普RK分别使劳动、有机结构和词变概念脱离古典思想结构,并把它们的学科重组为全新的话语。

于是真正的决裂发生了。

生产、生命和语言,这些基本知识样式的构建无疑深埋于厚实的考古学层面中,但是,我们还是能在李嘉图的经济学、居维埃的生物学和博普的语文学中探明它们的一些标记。

(一)经济学在经济领域中,亚当。斯密开创了经济话语的西方认识型转换中的第一个阶段。古典时代的财富分析依据表象来理解价值,这是由于商品的经济价值本质上与交换体系相联系,而交换又是一个表象体系。物只有为货币所表象,才能进行交换。就货币能表象而言,货币具有自身的价值。

亚当。斯密一开始就把财富观念与劳动观念联系在一起,把事物的使用价值同人们的需求联系起来,把事物的交换价值与劳动生产量联系起来,把劳动看成商品在交换体系中所具有的一个绝对价值尺度。人们通常据此认为,亚当。

斯密把劳动概念引入财富分析,并因此建立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然而,福柯指出,实际上,亚当。斯密并不把劳动发明为一个经济概念,也没有赋予它新的作用,因为他也把劳动当作交换价值的尺度。

且劳动早已出现在坎蒂龙(Cantilon)

、奎奈(F。

Quesnay)

、孔狄亚克的著作中了。

因此,尽管亚当。斯密把劳动看成商品交换的尺度,但他仍然认为商品之所以具有价值,只是因为商品与交换的表象体系相联系,甚至

…… 176

第三章 批判人类学主体主义(上)

:人——知识的产物 131

于认为劳动本身也是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所以,我们充其量只能说,斯密的财富分析,为尚未建立的政治经济学(其对象不再是交换,而是生产)指出了实现的可能性。

经济话语的认识型转换中的第二个阶段与大卫。李嘉图密切相联系。他指出,劳动不能作为恒常的尺度,因为劳动受到商品生产的波动的影响,劳动的生产活动本身并非价值的尺度,而是价值的来源。价值不再是平等体系中的一个符号,而是劳动产品。

与亚当。斯密不同,在李嘉图那里,劳动和财富不再相互表象,新的价值理论由此产生。劳动并不表象商品,劳动表象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随历史过程的变化而变化。物具有经济价值,并非因为物能被交易,换取货币,或在交换体系中表象自身的其他商品。物具有价值,乃是因为人们的劳动生产了物。福柯认为,这一基于劳动之上的新价值观对新经济科学来说,产生了三个基本结果。首先,鉴于古典财富分析把经济史仅仅看作事件序列的循环往复(这是因为价值总是相关于交换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价值的变化总是相关于其他价值的相反变化,而交换体系总是只包括有限数量的相关价值,变化只能是循环的)

,李嘉图则把经济史设想为一个线性的因果系列,因为商品价值是由外在于循环的交换体系的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量决定的。而且这种劳动量本身也依赖于使用的工具、劳动分工体系和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量等可获得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本身又由先前的劳动所生产,先前的劳动本身又依赖于先前的生产形式等。

“经济学的存在方式,就其实证性而言,不再与同一和差别的同时性

…… 177

231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空间相联系,而是与连续生产的时间相牵涉。“

R L    其次,有关作为经济角色的人的新想法产生了。由于生产的历史过程创造了经济价值,人因寻求并依赖这些价值而受制于生产力量。

由于他们具有塑成自己所需要或欲求的物之表象的能力,人类在财富分析中的作用也消耗殆尽。现代经济学论及种种导致人们塑成这些表象的因素,如迫使人类劳作的自然的荒芜,以及限制人类生产能力的肉体缺陷和外部威胁。因此,这种看法不同于古典思想,因为古典思想只是要求人充当表象的承担者。而现代经济学则以为,作为有限存在的人正在一个冷漠甚至敌对世界中从事着斗争,因此,现代经济学最终基于人类限定的“人类学”之上,而不是表象的分析之上。第三个结果涉及经济学的新的线性时间与人类限定性的关系。随着人口日益递增和自然资源的日趋匮乏,劳动史就是人类需求不断增加的历史。同时,人类也愈加面对自己的物质局限性,更为强烈地感到自己的限定性的压力,愈来愈接近自己的死亡。针对这一经济现象,存在着两种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理论说明。李嘉图悲观地认为,经济史的最终结果将是人类在永久的匮乏状态中趋于稳定,因为匮乏主宰着经济活动,匮乏成了经济活动的构成因素,历史预示着不幸。而马克思主义则乐观地认为,当人类限定性渐近于穷苦的极点时,即在极端匮乏的情况下,人们会产生一种新意识,即他们所处的凄惨境地并非他们的限定性的不可避免的命运,而恰恰是这个命运的异化形式,通过激进的经济和社会转换就能克服异化RM。这无非是表明,在匮乏社会以后会存在一个富足社会。

…… 178

第三章 批判人类学主体主义(上)

:人——知识的产物 331

然而,福柯坚持认为,无论在李嘉图和马克思之间存在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