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蒙哥马利传 >

第14部分

蒙哥马利传-第14部分

小说: 蒙哥马利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平衡。像戈特那种人物,飞黄腾达,却没有真正精通本行学识;像富勒那 样的坎伯利参谋学院的伎使英才,却变成了法西斯主义者;像利德尔·哈特
那样妄自尊大的军事理论家,却被赶出了军队;像帕特里克·霍巴特那样的 坦克兵团先驱,却因顽固、暴躁和不听命令,在战争前夕惨遭撤职。蒙哥马
利却能始终抑制自己的野心,使其雄心壮志总是在目前任务范围内发挥作 用,而不一味盲目地追求自己的最后目标;在漫长而又枯燥无味的和平年代,
面对现实,认清环境,对自己本职工作的每一方面都狠下苦功,不断地充实
自己,坚定地迈向成功的未来。 在坎伯利,蒙哥马利对资深教官、研究室主任艾伦·布鲁克佩服得五
体投地。
布鲁克比蒙哥马利大三岁,大战结束时是个荣誉(准)上校,曾获两 枚优异服务勋章,是转移炮兵弹幕的专家。他思维敏锐,头脑灵活,能谋善
断,眼光远大,常使蒙哥马利感到相形见细。由于布鲁克似乎总觉得他的部 属庸碌无能,这更使蒙哥马利自惭形秽。不过,布鲁克亦独具慧眼,认为蒙
哥马利在许多方面都是未来帝国参谋总长的材料,所以在各方面都尽可能地 给他帮助。
虽然蒙哥马利被研究室主任所震慑,但他对自己的演讲能力仍充满信 心。在坎伯利,他成了沙盘的高手和想象力丰富的战术问题发言人。演讲时,
他两眼注视着听众,极其清晰地阐明复杂的问题。他具有抓住问题并明确指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本领。凡是听过他演讲的人,都会承认他讲话的精确性。 从 1926
年开始当教官起,他的声誉便如日东升,越来越高。
1926 年底,蒙哥马利再次到瑞士伦科旅行。同行的有爱德华·克劳爵 士及其一家和朋友们。卡弗太太和她的两个儿子又在那里。由于他们的父亲
在战争中阵亡,两个男孩也就憎恨战争,憎恨一切与军人有关的事情。但这 一次蒙哥马利对卡弗有了更多的了解,以致假期结束时,他已坠入情网。
贝蒂·卡弗原姓霍巴特,她的父亲罗伯特·霍巴特是南爱尔兰人,年 轻时在印度任公务员,40 多岁事业有成时,与 17岁的北爱尔兰女郎珍纳达·斯
坦利结婚。长于查尔斯到印度任公务员,次子法兰克加入海军,三子珀特里 克和四子斯坦利成为陆军军官,分别于 1919 年和 1920 年入坎伯利参谋学院
深造。
贝蒂·霍巴特在中学与爱丽生·卡弗相识,后通过爱丽生与其哥哥瓦 尔多·卡弗相识。瓦尔多·卡弗是位英俊而机敏的孩子,入剑桥大学时才开 始操舟,4
年后竟能代表国家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贝蒂·霍巴特貌不惊人, 但她的为人弥补了外表的不足。她和瓦尔多很快就双双坠入爱河。瓦尔多的
父亲是富甲一方的棉花大王,但贝蒂的父亲却反对这桩婚事,认为那是贬低 了霍巴特家的身份,因为当时盛行一种偏见,即“职业家庭的人决不嫁作商
人妇”。最后,贝蒂的父亲勉强同意,但坚持以卡弗家负担“最庞大的结婚 费用”为条件。贝蒂与瓦尔多的婚姻是幸福的,瓦尔多死后,她过了很长时 间才恢复过来。
当格温·霍巴特家的人得知贝蒂与蒙哥马利的恋爱关系时,颇感惊奇。 他们认为:蒙哥马利一点也不出众,就算在军中已小有名气,但在外界却仍
是无名小辈,既无丰富的学识,又羞怯拘谨,不能落落大方;贝蒂愿意与他 结婚,也许是因为她感到孤单寂寞,并需要一个人来帮助她抚养那两个十来 岁的孩子。
然而,贝蒂却较霍巴特家的人更能观察入微。从这位沉默寡言、貌不 惊人、说话声音比别人高几度、习惯于用手扯自己耳朵的少校身上,她看到
一种较她自己、甚至较她哥哥珀特里克更高一等的天才。若干年前,贝蒂写 过一句话:“女人不过是个让男人将他丰富的创造力灌注进去的敏感透明体
而已。”对贝蒂来说,一个女人所有的创造性成就,都不过是她从男人身上 所吸取的创造力的一种反映和翻版。
蒙哥马利正是她所指望的那种男人。 不错,贝蒂与蒙哥马利的爱情与贝蒂和瓦尔多的爱情截然不同,但对
她却是同样重要。现在,贝蒂已经历过婚姻和生离死别,所以她的爱可能更 深沉、更丰富。
如果她的朋友私下觉得蒙哥马利配不上她,那似乎一点也不能阻止她。 她的本能和直觉告诉她,她找对了人:这个男人的禀赋,在军队以外,只有
她的慧眼才看得出来。尽管他的态度有点专横,但她仍可以爱他,而已可以 像母亲般地照顾他。
从 1927 年春开始,贝蒂和蒙哥马利频频见面,但却一直没有提起婚事。 贝蒂的哥哥逼她催促蒙哥马利表明意图,但贝蒂羞于启口,蒙哥马利却仿佛 浑然不觉。
4 月中旬,蒙哥马利带着弟弟布赖恩和皇家沃里克郡团第 l 营的 3 个少
尉,前往一战战场作一次十分勇敢的自行车旅行。4 月 27 日,旅行结束。 回到坎伯利后,蒙哥马利又继续与贝蒂交往。
蒙哥马利就这样追求贝蒂,可是却一直不谈及婚事。那么,蒙哥马利 为什么不提出求婚?是因为害羞?是不愿冒第二次被打击的危险?还是他没
有把握能否负得起一个寡妇和两个十来岁孩子的责任?这些我们都不得而 知。
1927 年复活节那天,贝蒂提议与他一道去看看她儿子约翰的学校。蒙 哥马利欣然同意。当走近手球场时,贝蒂让约翰和迪克到别处玩,随后便对
蒙哥马利说,也许人们已开始对他们俩窃窃私语,因此提议暂时停止见面。 蒙哥马利不同意,同她争辩,但贝蒂坚持不再见面。蒙哥马利一听急了,马
上对她说:“别傻,贝蒂,我爱你。”贝蒂哭了,蒙哥马利紧张地松了一口气,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当孩子们冲进手球场时,迪克首先听到他们订婚的消息,但他觉得很 不是滋味,急于要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一直把蒙哥马利看作朋友,
而不是父亲,从未想到他们俩会结婚。
也许是为了这个缘故,贝蒂要求蒙哥马利不要急于宣布他们订婚的消 息。他们通知了蒙哥马利的家人,又等两个孩子都回到了学校,才于 1927 年 6 月 25
日在《泰晤士报》上刊登了一则正式的结婚启事:
“坎伯利参谋学院的师作训参谋伯纳德·蒙哥马利中校与伦敦 W 四区奇 斯维克林荫大道滨河第 2 号的卡弗太太订于 7 月 27 日在伦敦举行结婚仪
式。”
1927 年 7 月 27 日。伯纳德·蒙哥马科与贝蒂·卡弗在奇斯维克教区教 堂举行婚礼,喜结伉俪。正是。不惑之年迎喜事,刚升官职又娶妻。欲知蒙
哥马利婚后生活如何,请看下章分解。

第六章 驻防海外

年过四十得贵子,编撰教范手法奇; 驻防亚非无奇功,再任教官坐首席。
话说伯纳德·蒙哥马利在 1927 年 7 月 27 日的婚礼结束之后,等不及 结婚酒宴,便带着贝蒂匆匆与家人道别,驾车而去。
蒙哥马利带着贝蒂风驰电掣般地驶向什罗浦郡的斯特雷顿教堂,并在 什罗浦郡开始了他们幸福的蜜月生活。白天,他们一起玩高尔夫球,一起游
山玩水;晚上,他们一起读詹姆斯·史蒂芬的《黄金罐》,一起欣赏音乐。 几天之后,他们回到伦敦,看看两个孩子是否得到妥善的照顾,然后前往他
们的罗曼史发祥地—一瑞士,继续他们甜美的蜜月生活。
结婚时,蒙哥马利曾答应抚养贝蒂与前夫所生的两个儿子。从度完蜜 月归来的时刻起,一个新的蒙哥马利家庭便诞生了。父母的婚姻‘震撼”一
消退,两个孩子便发现他们的假日生活与从前大不相同。以前贝蒂管家时那 种杂乱无章的情形已不复存在,蒙哥马利的整洁与规律主宰一切。
蒙哥马利把新娘子视如至宝,把自认为是压在贝蒂身上的一切负担承
担起来。 每天早餐后,他让家里的全体工作人员排好队站着,听他给每一个人
下达有关食物卫生等每一件事情的命令,但他的妻子却不参与,因为他要让 她有充分的时间去绘画,做她所爱做的事情,而不让家务琐事给她增加负担。
他认为,他们家有一个专门负责膳食和清扫的“机构”,而且他又善于利用 它,为什么还要再麻烦她呢!他按照军事准则和军队的规矩管理全家事务,
任何事情都必须按他的意思好好地做、有效地做,否则,他便不能忍受。 贝蒂本来是个无拘无束和富有浪漫气质的艺术家,对家庭琐事乐得由
他去管。 于是在表面上对他的“军事统治”处处让步,但在真正重要的问题上,
却并非如此。 当着众人的面,蒙哥马利可能对她说“不”,可随后贝蒂就私下和他争
论,结果多半是贝蒂占上风,最后如愿以偿。 他们俩的性格完全相反,但这种相反的性格却相互吸引着对方。贝蒂
那种无拘无束和玩世不恭的性格深处藏着一种对规律的需要,而蒙哥马利那 种完全自律的性格深处也暗藏着一种对不规律和赤裸裸的情感的需要。这种
需要使他们彼此吸引、相互尊重、同时又相互迁就。结果,他俩形影不离, 如胶似漆。
两个孩子以前被母亲宠坏了,根本没有纪律可言。因此,他们对蒙哥 马利治家的专制和霸道颇感不快,并多少有些反抗,但后来都慢慢地适应了。
蒙哥马利很关心他们,经常安排他们去军校骑马,到湖里划船,到游泳池游 泳。此外,参谋学院附近还有一片树林可供他们去骑自行车或散步。他们的
环境比以前好多了,生活也更有情趣,并且有更多的时间和母亲在一起。
1927 年圣诞节,蒙哥马利不再是独自一人跑到瑞士去的寂寞光棍汉, 而是率领妻儿前往的一家之长。一路上,贝蒂恶心呕吐,但这次不是晕车晕
船,而是有喜在身。蒙哥马利像母鸡护卫小鸡似地护卫着贝蒂,因为她已 40 岁了,不得不处处小心。
1928 年 8 月 18 日,贝蒂在坎伯利他们的平房里,在一大群医生和护士 的照顾下,生下一个男孩。他们给孩子起名戴维·蒙哥马利,并请了一位保
姆照顾他。自从生了戴维后,贝蒂的身体大不如往常,但她却总是精神饱满, 心情愉快,从不生病。
蒙哥马利虽然有了自己的儿子,但却没有减少对继子的关心和爱护。
1928 年圣诞节来临时,为了保持和提高他们的滑雪技术,他留下贝蒂照顾 戴维,又带着约翰和迪克去伦科旅行。他们 3 人住一间屋子,三张床排在一
条线上,但他要求孩子们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同时处处注意让他们玩得痛 快。
这次假期使孩子们终生难忘,也使蒙哥马利有机会冷静地考虑自己的 前途,因为到 1929 年 1 月,他在参谋学院的 3 年任期就将届满。经过认真
的考虑,他同意回皇家沃里克郡团去工作。当时皇家沃里克郡团第 1 营已从 肖恩克利夫调往英克曼营房,由他的旧同僚和朋友克莱门特·托姆斯指挥。
1928 年 1 月,伯纳德·蒙哥马利晋升准中校。1929 年 1 月 21 日,他在坎伯 利参谋学院的任职正式结束。休假 1 个月后,他于 1929
年 2 月 21 日回到沃 里克郡团第 1 营报到。不幸的是,营里只有一个本部连没有连长。本部连仅
管理鼓乐队、通信兵和文书人员。给他一个本部连指挥,托姆斯营长感到很
不好意思,但蒙哥马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