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巴尔扎克传 >

第63部分

巴尔扎克传-第63部分

小说: 巴尔扎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尔扎克不得不与“魔鬼”书商签订“卖身契”,他必须在很源的时间内完
成书商交给他的任务,写出那些能够赚钱,能够迎合读者市场的乌七八糟的
所谓的畅销书。而且,这些书上都没有署上巴尔扎克这个名字,而他一直希
望能将“德·巴尔扎克”这个高贵的名字署到一本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作品集
的扉页上去。直到《驴皮记》的出版,才开始使用“德·巴尔扎克·奥瑙利”
这个姓名,而在这以前的艰苦岁月里,他却穷困潦倒、债台高筑。他曾第一
次投身于僧院式,乃至像屈拉比教派那样严格的隐居生活——终其一生,他
总是在工作紧张的时候严守这样的隐居生活。他经常三四天不离开屋子,没
日没夜地在案头笔耕。如果出门的话,那也只是给他过度疲劳的神经补充一
点刺激——买些咖啡。。冬天,他在没有火炉、四壁透风的顶楼上写作,对
气候敏感的手指几乎要冻麻木了,但他的意志却丝毫没有退却。他坐在桌前,

腿上盖着父亲的旧毛毯,从妹妹那儿讨来的“旧披肩”裹在肩头,还央求母
亲织了顶帽子。他能一连几天不下床,不停地写作。现实在折磨着巴尔扎克。
写作的巴尔扎克必须为着肉体的巴尔扎克挣钱糊口,这是缓兵之计,也只有
这样,写作的巴尔扎克才能将自己想于的事等待一个时机延续下去。

巴尔扎克在痛苦的现实中竭力挣扎着。他像一个奴隶似的拼命地工作。
他平均每天能写二十页、三十页、四十页,甚至一天写一章。他写作之情形,
就像一个被迫捕者在上气不接下气地喘息。。“奥瑙利就像一个野人在拚
命,假如他继续这样子下去,他准会象一个肺结核病人那样被养活了。”但
巴尔扎克一旦迈开了步伐,就会愈来愈快了。现实的折磨是他永恒的动力。

正如巴尔扎克所创作的小说所用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一样,他是个现实
主义者。巴尔扎克对荣誉、金钱以及社会地位的追求是明显的,他期待着这
些东西改变他的困境。在他未成名之前,他就渴望着使用“德”·巴尔扎克
这个高贵的姓氏,但事实上他并非出自名门贵族。当他在法国文坛成为一颗
耀眼的新星升起来的时候,他穿着不合体的豪华时装出入各种社交场所,与
社会名流打成一片。他还参加过市参议员的竞选。甚至到了晚年他愈发不能
自己地迫切需要女性。。这一切都能表明巴尔扎克对他那困境之外的另一个
世界充满了期望和渴慕。因为他在困境中苦苦挣扎过,所以有一种从困境中
走出来的迫切需要,这就象他的创作充满了饥渴一样。

现实主义的巴尔扎克还有他奇思怪想的一面,但这对于一个天才作家而
言并不为奇。巴尔扎克的童年受到了家庭的束缚和学校的压制,导致了他对
自由的渴望,对人格独立建树的向往,所以他把那些荒谬的想法带入到他的
生活中来。他从事过商业生涯,但他失败了。最终,折磨他的上帝又让他回
到他的创作中来。直至在他生命的尾声里,他的双目完全失明,他在给妻子
的信中勉强而潦草地写道:“我已不能阅读和写作了。”

巴尔扎克的一生似乎都在与上帝施加给他的恶作剧相抗衡,他在命运的
迷宫中周旋人生。但是,直至生命快要结束时,悲剧还在他身上表演。。巴
尔扎克曾经说过:“没有天才是干不下去的。”勿庸置疑,巴尔扎克用他劳
累、拚搏和艰苦卓绝的一生向世人,也向折磨他的上帝证明,他是那个时代
法国作家中的典范,是个永不磨灭的伟大的天才。他用越来越浓的咖啡刺激
他疲惫的大脑,他用他神奇的大脑再现了一部法国十九世纪的历史。现实中
约束他的定律永远没有对他松懈,但是,他在现实中没有获取的东西,在作
品中却表达得淋漓尽致。

斯堪的纳维亚的《奥丹的文字》一诗中曾写道:“没有人给我面包,也
没有人给我一滴牛角水喝。我看着下面,我注意到了古代字母。我一边哭泣,
一边记住了它们。然后,从树上下来。”巴尔扎克没有向困苦的环境妥协,
他以坚强而独立的人格来到这个悲剧世界上,来到他孜孜不已的作品之
中。。现在,我们依然能够穿过那些缤纷的文字,看到巴尔扎克不息的灵魂
在文字之中闪耀光华,在创作之途上不断前行。

一个金属般光芒四溢的巴尔扎克!

“一个天才,一个象巴尔扎克这样的天才。。”

编译者

一九九五年一月

【由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