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荣宝斋 >

第13部分

荣宝斋-第13部分

小说: 荣宝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李氏听着,简直是哭笑不得:“山林啊,不是我说你,这有用吗?你到茂源斋这么一骂,传出去多让人笑话?”
  “我可管不了这么多,要是有人让我不痛快,我就让他这辈子都不痛快。”
  “可你想过没有,潘家为什么不跟咱们做了?难道咱自己就没责任?别的不说,就是老拖欠人家的货款这一条,哪家能老迁就你?山林啊,咱不能总是埋怨别人,也得想想自己哪儿做的不对啊。”
  张山林没觉着松竹斋哪儿对不起潘家,不也就是最近银子紧,拖欠了几次货款吗?这是做买卖常有的事儿啊,难道这百十年来,潘家就没欠过张家的银子?张山林正想着,张李氏打断了他的思路:“松竹斋到了今天的地步,不是庄虎臣和潘家造成的,责任在咱自己。”
  张山林火了:“嫂子,您这么说我就不爱听了,松竹斋戳在那儿有二百多年了,不一直就是这么做下来的吗?张家还是张家,松竹斋还是松竹斋,什么都没变,变的潘家。”
  “不对,”张李氏也强硬起来,“张家也不是过去的张家了,这些年,你在鸟儿、虫儿身上花的工夫比在买卖上多得多,嫂子没说错吧?”
  说起这事儿张山林的委屈还就来了:“嫂子,当这掌柜的有什么好?整天操心不说,还落埋怨……对了,我说嫂子,《西陵圣母帖》的事儿您想好了没有?我可一直等着您的信儿呢。”
  张李氏的语调平缓下来:“山林啊,我反复想了几天,觉得还是不能把《西陵圣母帖》送人,一是我受了咱老爷子的临终嘱托,这两幅家传的字画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出手,俗话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更何况这是咱老爷子的临终嘱托,我当着全家人的面答应了老爷子,这是一辈子的事儿,想拿走这两幅字画,除非等我闭眼之后。”
  “嗯,这是一,还有二呢?”张山林耐着性子问。
  “二是我琢磨着,就算我们把《西陵圣母帖》送给恭亲王,拿回了考试用纸的经营权,也未必能一劳永逸地保证松竹斋不会垮掉,松竹斋之所以不景气,不仅仅是因为某一项业务,而是我们的经营有问题。”
  张山林气急败坏起来:“嫂子,我不是说过了吗?《西陵圣母帖》在您手里,您要是死活不拿出来我也没辙。我知道,在这个家里,我说话就从来不算数儿,我爸我哥在的时候,我听他们的,他们不在了,我得听嫂子的,我张山林都四十好几了,这种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嫂子,今天我跟您交个底,要么拿《西陵圣母帖》来;要么今天咱就谈谈分家的事,既然我在张家说话不算数儿,那咱各过各的行不行?”
  提到分家张李氏就没主意了,她低声下气地说道:“山林啊,咱张家本来人口就少,你是幼林唯一的亲叔叔,要是分了家,我和幼林就真成了孤儿寡母了,要真到了这一步,咱老爷子在九泉之下不会安生。山林啊,你就别逼我了行不行?”
  “不行,嫂子,我这大半辈子都没做过自己的主,今天我想做一回自己的主,咱们还是分家吧。”
  张李氏声泪俱下:“山林,不要分家,我求你了,看在咱老爷子和你死去的哥的份儿上,我求你了,我给你跪下……”张李氏“扑通”一声跪在张山林面前。
  张山林惊慌失措起来:“嫂子,嫂子,您这是干什么呀?起来,快起来!”
  “你要是不答应我,我今天就不起来了!”
  张山林没辙了,口气只好软下来:“嫂子,有事好商量,您先起来成不成?”
  “山林,你答应了,答应不分家了?”张李氏执拗地看着张山林,还是没有站起来。
  “好吧,嫂子既然不愿意分家,那分家的事我就不再提了,这样吧,您不是已经让林满江当掌柜了吗?我不过是个挂名儿掌柜的,得了,我彻底退出,连名儿都甭挂,反正别少了我那份分红就行。”张山林说完了这番话就径自向外走去,张李氏站起来,冲着他的背影高声追问:“这可是你说的啊,是心里话吗?”
  张山林站住,回过身来看着嫂子:“没错儿,是我说的,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随即他跨出了门槛,身影消失在影壁后面。
  张李氏叹了口气,心想这样也好,随他去吧。
  茂源斋的前厅,小伙计走进来,他看看庄虎臣,又看看陈掌柜,犹豫了片刻,来到陈掌柜身边轻声说道:“掌柜的,安徽泾县的赵掌柜来了,他带来一批宣纸,说是想请庄师傅过去验验货。”
  “庄掌柜的,您能抽工夫去看看吗?”陈掌柜阴阳怪气地抬起头来看着庄虎臣。
  “陈掌柜,您别这么说,我担待不起,茂源斋的掌柜永远是您,我庄虎臣就是一伙计。”庄虎臣显得颇为尴尬。
  “不对吧?连张山林来茂源斋兴师问罪都得找庄掌柜的,我这掌柜的,人家都不拿眼夹一下儿。瞧见没有?安徽的赵掌柜来了,也是指名道姓要您去验货,哪儿还有我什么事儿?”陈掌柜的心里很失落。
  庄虎臣近乎是哀求了:“掌柜的,我求您了,别老拿我打镲成不成?我在茂源斋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别人不了解我,您还不了解?”
  “虎臣啊,这么多年了,我还能不了解你?你这个人能干,脑瓜子活泛,办事儿呢,也有礼儿有面儿,别说是我,就是琉璃厂一带的铺子谁不知道你能干?可就是有一样儿,你呀,太精了,精得让人摸不着底儿。”
  “掌柜的,您这是夸我呢,逐是骂我呢?”
  陈掌柜皮笑肉不笑地说:“虎臣哪,这您得自己琢磨呀。”
  庄虎臣甩下一句:“我琢磨不出来,就是觉着浑身别扭。”
  另一个小伙计捧着一张请帖走进前厅:“庄师傅,刑部衙门的王金鹏王大人打发人给您送来一张请帖,说是明天在韩家潭有个堂会,请您过去聚聚。”
  庄虎臣接过请帖:“行,知道了。”
  陈掌柜乜斜着眼睛:“瞅见没有?您是手眼通天呀,连衙门里的官员都关照您,您在茂源斋待着,还真有点儿屈才呀。”
  庄虎臣不再吭声,扭头走了。
  第四章
  从松竹斋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到现在,时间又过去了两年半,张继林和张幼林相继完成了私塾的学业,赋闲在家。张继林还是一如既往地看书练字,张幼林则给自己放了长假。这天上午,张幼林早早地来到了叔儿家的院子里,忙着给鸟儿喂水喂食,乐此不疲。
  张继林站在石桌旁规规矩矩地临帖,他见堂弟根本就没有要读书的意思,于是抬起头教训起来:“幼林,你有完没完?你呀,怎么说你好呢?别净跟我爸学,成天不是玩鸟儿就是养虫儿,那叫什么你知道吗?那叫玩物丧志!”
  张幼林讥讽地回敬他:“哎哟!还玩物丧志?我说哥,我们都丧了什么志了?”
  张继林恨铁不成钢,他搬出了《礼记》,说男子汉大丈夫总要有个志向吧?就像《礼记·大学》里说的,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张幼林一听这话就烦,跟堂哥戗戗起来:“我活得好好的,干吗要治国平天下去?天下人要都去平天下,闹不好就得乱套了,几千年来无数读书人谁没这种抱负?可实际上呢?治国平天下轮得上你吗?从来是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所以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不过是给自己找个台阶儿下。”
  张继林明知道他在胡扯,可又一时语塞,张幼林于是继续阐发:“就说咱俩吧,你好好读书,为的是将来‘兼济天下’;我呢,玩个鸟儿养个虫儿什么的,为的是‘独善其身’,咱们兄弟各有各的志向。”
  张继林赌着气扔下手里的毛笔:“算了,我不跟你说了,道不同不相与谋。”
  张幼林拎起了鸟儿笼子:“继林哥,您慢慢写着,千万别松劲,保不齐哪天张继林的大名儿就上了国子监的进士碑了,不是状元也得闹个榜眼什么的。”
  “你干吗去?”张继林伸着脖子问。
  “我溜达溜达,‘独善其身’去。”张幼林转身走了。他烦透了张继林从私塾先生那儿趸来的这些陈词滥调,心想,有这么个堂兄真是要多没劲有多没劲。
  张幼林拎着鸟儿笼子漫步在街头,他东瞧瞧,西看看,漫无目的地闲逛着。逛到南横街,被无赖王小二和铜六儿盯上了。这两位都是直隶人,和张幼林的年纪不相上下,在京城没有正当的职业,靠坑蒙拐骗混饭吃。铜六儿先是瞧上笼子里那对儿红子了,琢磨着没十两银子拿不下来,再看张幼林的打扮、做派,准是个有钱的少爷。王小二一马当先,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瓷瓶就迎着张幼林走过去了。
  王小二走到张幼林的身边,故意撞了他一下,手里的瓷瓶掉在地上摔碎了。
  王小二一把揪住张幼林:“嘿!这么宽的大街,怎么净往人身上撞?”
  张幼林火了:“明明是你撞的我,怎么反咬一口呀?”
  “我还说是你撞得我呢,得嘞,我这瓷瓶怎么办吧?”
  “怎么办?活该!”张幼林心想,想讹大爷我?门儿也没有。
  看热闹的人群围了上来,铜六儿混迹在其中。王小二给看热闹的人作着揖:“各位老少爷们儿,你们来评评理,有这么欺负人的吗?今儿个我妈病了,没钱抓药,我一咬牙把祖传的宝物拿出来,想送到当铺当点儿银子,谁承想让这位爷把瓶子撞到地上摔碎了,我这可是北宋钧窑的‘海棠红’,就这一瓶子没五百两银子拿不下来,这位爷,您看着办吧。”
  张幼林冷笑着:“哟嗬!还知道钧窑的‘海棠红’?学问还真不浅,你还知道点儿什么?”
  王小二装出委屈的样子:“这位爷,您这是怎么说话呢?光天化日的摔碎了我的‘海棠红’,还想赖账是怎么的?”
  “我看你长得就跟海棠红似的,见过那玩意儿吗?别说是你,就是你爹、你爷爷,你家祖宗八代也不知道钧窑的窑口朝哪边儿开,去去去!一边儿凉快去!跑这儿蒙事儿来了?”张幼林要走,铜六儿凑上前挡住了路:“你这人怎么这么不讲理啊?你把人家宝贝摔了还出口伤人,连我这路过的都看不过去了。”
  王小二一把揪住张幼林:“走!咱去衙门那儿讲理去!”铜六儿跟着煽风点火:“对,告他个兔崽子!”
  张幼林大怒,伸手给了铜六儿一个耳光:“你敢骂人?”
  铜六儿向张幼林扑过来,张幼林灵巧地闪开,铜六儿扑了个空,一头栽倒在路边的台阶石上,脑袋磕出了鲜血,不动了。
  王小二大喊:“不好啦,杀人啦,快来人呀……”
  张幼林惊慌起来,不住地辩解:“不是我打的,是他自己没站稳,大伙儿要给我作证啊……”
  铜六儿满脸是血,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起哄架秧子的好事者吐沫乱飞,在指手画脚地解说,张幼林的鸟笼子也摔坏了,笼子门儿大开着,鸟儿早不知飞到哪儿去了。
  两个捕快很快赶到现场,他们拨开人群,掣着张幼林从人群里往外走,张幼林挣扎着嚷道:“嗨,你们凭什么抓我?又不是我打的,是他自己磕的……”
  “是不是你打的你说了不算,到刑部衙门自然会弄清楚,你老老实实跟我走。”年纪大些的捕快半安慰着。
  张幼林执拗地挣扎着:“我不去!我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