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荣宝斋 >

第22部分

荣宝斋-第22部分

小说: 荣宝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万愤怒起来:“我是原告,凭什么要我行贿?这办不到!”
  王金鹏心里说,这洋生瓜蛋子怎么就这么不开窍呢?他坐回到椅子上:“那就只当您没见过我,我也没见过您,咱们还是公事公办吧。”
  伊万站起身:“对,王大人,公事公办,我就不信打不赢这场官司!”伊万气愤地离开了刑部衙门。
  第六章
  张幼林在院子里东张西望了一番,无法判断母亲是否在家,于是他从东屋拿出本书来,嘴里振振有词装做背书,眼睛却在四处观察。用人李妈要出去买菜,张幼林立即叫住她:“李妈,您看见我妈了吗?”
  “太太早上就出去了,说是看个亲戚。”
  “噢。”张幼林喜上心头,他等李妈出了院子,鬼鬼祟祟地溜进了母亲的卧室。
  张幼林先是东翻西翻,想找到钥匙,结果没有找到,他又蹲在装书画的柜子前,仔细琢磨着怎样才能把铜锁打开,他使劲拽了拽,无济于事。张幼林拉开抽屉,在里面乱翻着,终于,他找到一根缝鞋用的粗针,把粗针插进锁孔里来回捅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捅开。张幼林急了,他气急败坏地冲出了母亲的卧室,直奔厨房找了把斧子来,毫不犹豫地向铜锁砸去。“当、当、当”,铜锁终于被砸开了,张幼林拉开柜门,取出装书画的樟木盒子打开,他把两个卷轴打开铺在桌子上,比较了一下,他犹豫着先是拿起《西陵圣母帖》,想想又放下,然后下了决心,将《柳鹆图》卷起,用一块包袱皮裹好,把《西陵圣母帖》放回柜子里,提着包袱匆匆离去。
  三郎带着白折沮丧地回到了京城,刘一鸣约了原在松竹斋学徒的得子,三人一起在酒馆里会面。
  “哎,得子,松竹斋关了你去哪儿了?”刘一鸣给得子倒上酒。
  “松竹斋关了,边儿上又开了一家新的南纸店,掌柜的瞧得起我,把我带过去了。”
  “得子,松竹斋虽说关张了,总还有点儿货底子吧?”刘一鸣试探着问,三郎赶紧接上话:“能不能想办法再进点儿松竹斋的纸?不然我回去没法交待!”
  得子摇着头:“这恐怕不好办,货底子都盘清了,松竹斋已经连店带货抵给华俄银行了。”
  三郎的脑袋又耷拉下去了,刘一鸣央求着:“我这兄弟为这事儿都急病了,带不回松竹斋的白折儿,他回去没法交待,得子,你得想个法子。”
  得子一脸的无奈:“我哪儿有什么好法子啊?”
  “那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们从济源昌那儿弄几箱白折儿,你给验验货,再找些松竹斋的封条往箱子上这么一封,齐活!你是松竹斋出来的人,经你验过的货,他们家大人保管挑不出毛病来。”
  得子犹豫着:“可是……松竹斋都关张了。”
  “我说你怎么这么死心眼儿啊?像你这么学徒,哪辈子才能当上掌柜的?”刘一鸣有点儿急了,得子还是无动于衷。刘一鸣一咬牙:“得子,我兄弟出的是官差,他不会让你白干的,你琢磨琢磨,济源昌的纸什么价儿?松竹斋的纸什么价儿?这里的差价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就看你要不要了。”这番话还是颇具诱惑力的,得子立刻就来了精神:“要!凭什么不要?”三人又商量了一下具体的细节,这件事就算搞定了。
  张幼林来到了琉璃厂往南不远处的虎坊桥,走进了以典当古玩字画闻名的恒泰当铺。他踮起脚将包袱扔到高高的柜台上:“给我当个满价儿!”当铺的二掌柜打开卷轴一看,先是哆嗦了一下,然后睁大眼睛从上到下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还用放大镜照了照印章和题款,什么也没说,进到里面叫出了掌柜孙伯年。孙伯年五十开外,在典当行里混了三十多年,人称“独眼儿孙”——不是他只有一只眼睛,而是同行赞誉他眼光独到。孙伯年先端详了一番张幼林,又把《柳鹆图》仔细看了一遍,心里有了数,这才开口:“敢问这位小爷,您是哪家的公子?”
  张幼林早等得不耐烦了:“你这个人好奇怪,我当东西你收货,两相情愿,做的是公平买卖,你打听我家干什么?”
  孙伯年显出一副谦卑的样子:“是是是,小爷您教训的是,我是不该多问,可您这幅画儿吓着我啦,好家伙,宋徽宗的手迹,”他迅速盘算了一下,“这要是真迹,当个一千两银子不成问题。”张幼林一下子蹦了起来:“一千两?不成,我需要两千两,少一两不干。”
  孙伯年心想,你一小毛孩子懂个屁?他把画搁一边了:“您一进门儿就喊‘当个满价儿’,满价儿是多少?您满世界打听一下,京城的当铺有规矩,撑死了也就是一千两。再者说了,这幅《柳鹆图》的真伪还不好说,玩字画儿的都知道,宋徽宗的手迹虽说传世不少,可他办的翰林图画局里有不少高人,经常为圣上代笔染写,这种‘院体’作品和徽宗本人的‘宣和体’混在一起,令后人真假难辨,即使是鉴赏大家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更何况我这个俗人?”
  “掌柜的,我本来也没拿您当鉴赏大家,不过,您既然干这一行,至少也应该了解个大概,我问您,依您的经验看,这幅画是否可以确定为北宋时期的作品?”孙伯年一听这话,知道眼前这孩子不好糊弄,于是点点头:“可以确定,这点儿把握我还有。”
  张幼林进一步说:“书画行里有个说法,就宋徽宗的作品而言,无论是他亲笔染绘还是别人代御染写,都可以视同赵佶手迹,难道您没听说过?”
  孙伯午不吭声了,又拿起放大镜仔细看起来。
  “掌柜的,您痛快点儿,我当两千两,您干不干?”张幼林催促着。
  孙伯年咬咬牙:“小爷,我也豁出去了,这幅画儿不管真的假的,我认了,我给一千两。”
  “我说过,我急等着用银子,需要两千两,少一两不行。”张幼林没有讨价还价的意思。孙伯年想了想:“那这样吧,我让一步,一千一百两,如何?”
  张幼林伸出手来:“掌柜的,麻烦您把画儿给我,我再到别的当铺去转转,您慢慢候着,保不齐哪天您用十两银子把武则天的凤冠收来。”
  眼瞧着这笔买卖要黄,孙伯年赶紧往回找:“别价,小爷,咱不是正商量嘛,这么着,一千五百两。”
  “您这人怎么这么黏糊呀?我不当了成不成?把画儿给我。”
  “得嘞,两千两就两千两,”孙伯年把画卷起来,“您别急,我马上给您开银票。”
  张幼林拿着银票就奔了盛昌杂货铺,他把银票往桌上一拍:“马掌柜,银子我筹来了,下一步怎么办,您多帮忙,我只要霍大叔早点儿出来。”
  马掌柜吃惊地看着银票:“幼林少爷,你哪来的这么多银子?”
  “这您放心,不是偷的也不是抢的,我……把家里的画儿给当了。”
  “老天爷,什么画儿能当这么多银子?你家里知道吗?”马掌柜担起心来。
  一提这个,张幼林心里也犯憷,他犹豫了一下说:“我妈要是知道了,非扒了我的皮,所以您得快点儿把银票送出去,把生米做成熟饭,谁来了也没辙。
  “幼林少爷,这……你怎么跟你妈交待呀,这么贵重的东西……”马掌柜还在郡儿嘀咕,张幼林已经扭头走了。
  傍晚时分,张李氏疲惫地回到家中,她先去了客厅。李妈送上茶来,张李氏问:
  “少爷呢?”
  “少爷出去半天了。”
  “没说去哪儿了吗?”
  李妈摇摇头:“没说。”
  “从牢里出来刚消停几天,这又开始了,没出息的东西。”张李氏站起身,“李妈,我有点儿累了,先去躺一会儿,少爷回来了马上叫我。”张李氏走进卧室,坐在床边正要躺下,她突然发现了地上的斧头和被砸坏的铜锁,不觉惊叫:“李妈,李妈……”
  李妈小跑着进来:“我在呢。”
  “这斧子是怎么回事?是谁砸的锁?”
  李妈慌张起来:“太太,今天我还没进过这间屋子,这斧子……噢,好像是少爷向厨子老赵借的,谁……谁砸的锁,我可不知道。”
  张李氏突然想起了什么,她扑到柜子前打开柜门,取出樟木盒打开一看,里面只剩下了一个卷轴,她像遭了雷击,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幼林哪,你这不孝的东西啊,你这是要了你妈的命啊……”
  张幼林回来后,母亲让他跪在祖宗的牌位前供出画的下落,张幼林低着头不吭声,张李氏倒拿着鸡毛掸子,咬着牙往他背上抽:“说!你把画儿拿到哪儿去啦?说!你说不说?”
  张幼林忍住疼还是不吭声。
  李妈在一旁劝阻:“太太,您别生气,回头气坏了身子不值得……”
  张李氏边抽边哭:“列祖列宗啊,公公啊,我对不起你们,我养了个不孝的儿子……他才多大呀,就知道偷家里的东西啦……家贼难防啊,为了这书画儿,我谁都防着呀,什么都想到了……唯独没想到自己这不争气的儿子啊……”
  张山林和张继林匆匆赶来,张李氏哭着对张山林说:“他叔儿啊,你来管管你侄子吧,我是没辙啦,这日子没法过啦!”
  “嫂子,您别着急,我来问问,就算他把这幅画儿给卖了,也总得有个去处吧?”
  张山林走到侄子身旁:“幼林,你说吧,你到底把画儿拿哪去了?”
  张继林也拽拽他的衣裳:“幼林,你这就不对了,怎么能偷家里的东西呢?事已至此,你不说话也不成啊。”
  张幼林仍然不吭声,张山林又说:“幼林啊,你应该知道,这两幅书画是张家的家宝,你爷爷留下过话,再穷也不许卖这两件宝贝,当时你也听见了。现在咱就不你爷爷的遗嘱了,就说这两幅字画儿吧,这字画儿可是属于张家的,不光是属于你妈,所有张家的后人都有份儿,就算你把它卖了,也该把银子拿回来大家分啊,你这么干,不是吃独食吗?”
  张幼林终于开口了:“妈,叔儿,画儿是我拿了,我有急用,你们放心,我会把它拿回来,别的你们就别问了,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告诉你们。”
  “不行,你一定要说出来,到底把画儿拿到哪儿去了?”张李氏逼问着。
  “是啊,你不说可不行,这画儿到底在哪儿?如果被你卖了,卖了多少银子?银子在哪儿?哪儿能一句话就糊弄过去?”张山林这一连串的问话使张幼林颇为恼怒,他抬起头来:“我说了,这不能告诉你们,你们就是再逼我也没用!”
  张李氏气急了,指着他的鼻子:“好,你不说是不是?现在你就给我滚出这个家,我只当没养你这个儿子,你给我滚!”
  张幼林的眼圈红了,他给母亲磕了个头:“妈,您多保重!我走了……”张幼林站起来,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张山林、张继林在后面大声喊着:“幼林,你站住……”
  “别管他,让他走……”张李氏急火攻心,一口气没上来,她颓然倒下,张家立刻乱成了一团。
  离天亮还有半个时辰,三郎赶着马车来到了荣宝斋的大门前。不一会儿,得子从荣宝斋的大门里探出脑袋来,往左右瞧了瞧,见街上除了三郎没有其他人,就搬出了几个封着松竹斋封条的箱子装上了马车。
  “这下儿额大人可就没得挑了,得子,谢谢啦!”三郎面带笑容,压低了声音说。
  “甭客气,赶紧走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