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天香 >

第169部分

天香-第169部分

小说: 天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皇帝忽然如此提议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呢?
站在男人的角度和立场,她觉得很可能是由于自己以前的身份,让皇帝觉得得到了自己,便有种成就感,因为历史上不乏有这样的皇帝,乐于接受前朝皇帝的妃子或女儿,对方未必如何美貌,然而对于男人而言,却能从中得到征服的快感。
当然,夏侯礼也未必当真想要将她纳入后宫,有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或者出言试探。
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尤其是在摸不清对方心思的情况下。
回答太过强硬,可能会使皇帝恼羞成怒,回答太过软弱,有可能会令其觉得是在欲迎还拒。
如何拿捏好分寸,则显得十分重要。
从方才皇帝与其他人的对话里,顾香生发觉夏侯礼果然如同夏侯渝形容的那样,专横多疑,但也不乏容人之量,考虑事情多从大局出发,如果不是因为私心而做错事,他一般不会多加苛责,反过来,如果不够坦诚,被他发现了小心思,他却很有可能让你吃不完兜着走。
短短一瞬间,顾香生脑海里转过许多念头,但在别人看来,她的脸色仅仅是微微变了一下,旋即恢复平静。
“陛下龙章凤姿,容色英伟,我甚仰慕之。陛下垂爱,以我区区平庸之姿,更不该拒绝,只是在邵州四年,我已习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受不得半点拘束,若是到了后宫,一来是怕自己失了规矩,令陛下蒙羞,二来则是自己嫁娶之心已淡,若是为妃为嫔,难免力有不逮,反令陛下不快,三来,惟愿以微薄之力,开一蒙学,令更多读不起书的穷苦百姓孩童知书达理,还请陛下成全。”
徐澈屏住呼吸,强忍住扭头去看顾香生的念头,心口怦怦直跳。
他不知道对方在说这番话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但徐澈自己却替她捏了好一把冷汗。
进齐君后宫当然不是一个好去处,徐澈很明白,若是顾香生想当这个贵妃,当初又何必离开魏国,绕这么一大圈,她那时候宁肯离国远走,现在自然也不可能应承齐君。
但这样直截了当的拒绝,不会令齐君恼羞成怒吗?
皇帝呵呵两声,没有就她入不入后宫的事情继续讨论,反而问道:“你不是魏国人么,开蒙学,教的却是齐国的孩子,等他们知书达理了,将来长大从军为官,带兵去打魏国,你岂非成了魏国的千古罪人?你于心何安?”
这个问题竟比入宫为妃还要尖锐百倍,连于蒙额头上都沁出一点冷汗。
顾香生会怎么回答?
他没有徐澈那么沉得住气,当即就忍不住微微转头,拿眼角余光去瞥顾香生。
后者微垂着头,面色清淡,好像在思考要如何回答,好像也被问得愣住了。
这皇帝该不是看魏国不顺眼,见了顾香生就故意刁难罢?于蒙想道。
片刻之后,他们听见顾香生道:“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古至今莫不如此。前朝灭亡至今数十年有余,各国分而久之,吴越、南平既灭,天下一统是迟早的事情,区别只在于谁能来做这件事。可无论兴衰起伏,无论谁坐稳皇位,黎民百姓方才是江山的根基。百姓便是百姓,如何有南北之分,难道陛下将吴越、南平纳入版图,那些百姓也要区别对待?”
“教他们知书识礼,是让他们将来能明是非懂道理,知道要孝悌父母,友爱亲人,知道如何依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而非等灾荒来临时只能坐等官府赈济,与其等事到临头再行之教诲,不如自幼苗初长便开始栽培,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代代下去,何愁百姓不贤?陛下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为安天下,正合一代明君之风范,必然也能明白民重于社稷的道理。”
“退一万步说,莫道我没有逆势而行的想法和能力,区区草芥之身,仅是想开个蒙学安闲度日罢了,更不值得陛下如此看重。”
一语既毕,内殿之中无人说话应声,几乎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徐澈与于蒙心中忐忑,即使他们觉得顾香生这番话回答得很好,却还忍不住担心皇帝会忽然暴起发难。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对方是有容人之量的君王也就罢了,若是没有,对方想无理取闹,他们同样是半点办法也没有。
为今之计,只能寄望于皇帝像夏侯渝说的那样,不是一个小气之人。
“好一个百姓不分南北!”皇帝却笑了起来,“先前听说焦娘子在邵州首倡修史,首倡建藏书楼,朕还当传言有所夸大,如今看来,却反倒是朕有些浅薄了。这么说,你是宁愿在宫外过清苦日子,也不愿入宫享福了?”
在宫外便是清苦,在宫里便是享福么?顾香生觉得未必,她这辈子生于富贵之家,更差点成了皇后,什么荣华富贵都已见过,到头来最可贵的,反倒还是能够自己作主的生活。
不过对皇帝,尤其是一个极度自信的皇帝,自然不能这么说。
她想了想,道:“请陛下赐笔墨纸砚。”
皇帝:“依她所言。”
乐正自然马上去办了,不一会儿文房四宝便都摆在顾香生面前,一应俱全。
她不慌不忙,提笔蘸墨,直到狼毫吸足了墨汁,方才在宣纸上下笔。
大家不知道她想写什么,连皇帝都有几分好奇,目光停住在那里。
顾香生写下两行字,纸墨未干,夏侯礼对乐正道:“拿过来。”
乐正与年轻内侍走过去,一人拎起一边,拿到皇帝面前,将横幅竖了起来。
皇帝原还以为顾香生在写诗,此时才发现是一幅对联。
伏羲女娲,功业何分男女?
秦皇汉武,一统不辨先后。
对联的意思很好理解,伏羲结绳记事,占卜八卦,自不必说,女娲造人补天,同样功盖千秋,都是庇佑后人的老祖宗,功业自然没有男女之分。秦皇汉武都曾一统天下,更没有必要分辨谁先谁后。
溜须拍马也是分能力的,最低等的,话语直白,阿谀奉承不要钱地倒出来,也许有人会喜欢,但帝王每日早已听惯了好话,寻常马屁根本无法令其动容,尤其是夏侯礼这种精明的皇帝更是如此。
顾香生这幅对联,妙就妙在,她不仅把夏侯礼和秦皇汉武相提并论,暗示他将来有可能一统天下,而且还以女娲伏羲来作对比,表明自己的意向,也提醒皇帝:不要因为我是女人,就用平时对待女子的态度来对待我,那将会是你的损失,也不符合你的明君风范。
夏侯礼终于哈哈大笑起来。
这世间最高明的马屁就是,你明明知道对方在拍马屁,可你还得承这份情,还会被拍得通体舒畅。
顾香生下拜道:“黑纸白字不值钱,但陛下富有四海,我也想不出应该送什么,只能以此联聊表心意,还望陛下笑纳。”
夏侯礼龙颜大悦:“这礼送得极好,对子更好,就是字太过端整了,狂气不足,依朕看,该用草书来写会更好。”
顾香生:“从前未曾练过草书,倒让陛下见笑了,还请陛下另择一名家书写此联罢。”
夏侯礼:“那倒不必了,这样即可。乐正,你去让人裱起来,以后藏书楼建成,便以此为联,挂于两边。”
顾香生忙道:“陛下厚爱,愧不敢当!”
夏侯礼:“朕说你当得起,你便当得起,世间芸芸女子,也就出了一个顾香生,巾帼国士,又如何能委身后宫?朕原想封你为济宁县主,不过现在想想,县主这个爵位,怕是与你不甚相衬。”
徐澈等人不知他想说什么,难免又将心提到嗓子眼。
夏侯礼:“济宁伯如何?”
顾香生一愣。
女子封号,无非是公主县主,男子封爵却是公侯伯子男,自古从来就没有男爵女授,女爵男授的道理,夏侯礼做事不走寻常路,却偏偏要将一个男人的封爵给她,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只能说此人手段实在出其不意,已经到了旁人没法循迹猜测的地步。
不单是顾香生,连旁边的乐正也露出意外神色,显然并没有料到皇帝会提出这种建议。
夏侯礼又道:“济宁县主为从二品,济宁伯却仅是四品,朕可以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你想要哪个爵位?”
顾香生道:“我的所作所为,不足以令陛下有如此封赏。”
夏侯礼笑了,笑容竟然还有点恶作剧的意味:“那不行,君王一言九鼎,断断没有收回去的道理,你必须选一个。”
顾香生暗暗叹了口气:“从二品县主委实过于尊贵,臣愿为济宁伯。”
夏侯礼点点头:“那好。”
他又看向徐澈于蒙:“你等二人携邵州归附,同样理应有所封赏,爵位相关稍后自有旨意,若无要事,就先退下罢。”
……
直至回到驿馆的那一路上,众人还有些回不过神,徐澈于蒙等人表情空白茫然,不知是神游物外,还是不知道要说什么。
顾香生看不过眼,只得先开口:“其实今日也算圆满,没有咱们担心的那些事情发生。”
徐澈轻轻叹了一声。
他是希望能够远离朝政的,但现在看来仍旧不能如愿,翰林院待诏听着自由许多,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离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理想相差甚远。
于蒙倒是得其所愿,只是不知道当他去上任那天,看见自己和夏侯淳还是同僚,会作何感想。
顾香生得了个爵位,可也没有喜出望外,她在默默想着皇帝今日的用意,这样一个本该落在男子头上的爵位,如今却给了她一个女子,传出去还不知道会引来多少风波,夏侯礼那样一个皇帝,行事总不可能是心血来潮一时兴起。
别看平日里朝廷官僚拖拖拉拉,但当皇帝想办一件事的时候,效率自然会很高,等他们一行回到驿馆时,旨意也随之而来。
徐澈携邵州官民归附,封宣德侯。
于蒙献练兵要略,封武定伯。
顾香生封济宁伯。
三道旨意,里面颇多溢美之词,自然不止这寥寥几句,但提炼出来,无非也就这么个意思,徐澈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做,但他官位本来就比于蒙顾香生高,邵州坐镇大局的也是他,封侯理所应当。
只是顾香生身为女子,却得了个男性爵位,不单念旨时,旁边驿馆小吏听着吃惊,这消息传出去之后,还不知道要惊掉多少人的下巴。
古往今来,便是再厉害的女子,也没有授予男子爵位的道理,皇帝若真喜欢她,直接将人纳入后宫便是,何必如此麻烦,这事儿传出去,齐国还不得沦为天下人的笑柄么?
但顾香生先前想不通的问题,伴随着那道旨意,却有些明白了。
今日面圣时,皇帝压根没有提到万人敌的事情,事后却将这份功劳也算在她头上,说她献顾氏火弹有功。
而且她明明说过她想当焦芫,旨意里说的却还是顾香生,这说明皇帝压根没有打算让她隐姓埋名,相反,大有让她以原来的姓名扬名之意。
甭管是不是同名,那些熟悉顾香生的故人,听见这个名字,总会联想到曾经那位淮南王妃身上去。
魏临自然也会知道。
当他知道自己曾经的妻子,如今却成了齐国降臣,还被齐国皇帝授予爵位,名扬天下,这心里头的滋味,不用想也知道一定非常精彩。
假若夏侯礼将顾香生纳入后宫也就罢了,一个后妃是不可能时时出来露面的,更不可能为世人熟知,魏国那边眼不见为净,大家相安无事,如今顾香生非但没有入后宫,反而成了济宁伯,不管旁人猎奇惊诧也罢,嘲笑讥讽也罢,这就注定她的名字以后时时会被人提起,时时会有消息传到魏国那边,魏临想装作不知道都难。
对他而言,这必然不可能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顾香生想想就不由苦笑。
当时在金殿上,她还为自己逃过一劫而沾沾自喜,实际上自己的反应也早就被皇帝料到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