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永乐风云 >

第158部分

永乐风云-第158部分

小说: 永乐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蠹叶祭刍盗耍欢嗍保≌蛏峡毡阆炱鹨黄

“轰!轰……”

就在万籁俱静间,忽然一串炮声震天响起,把明军从睡梦中惊醒。众人慌慌张张地聚到一起,朝两旁高山上一看,不禁大惊失色:只见连绵山脉上已冒出无数支火把!火光衬映下,万千黑影闪烁其间,竟是有大军埋伏!

“中伏!保护陈王!”薛嵓最先反应过来,他一声大呼,忙站到陈天平身前,几个亲兵也惊慌失措地抽出了刀。

就在明营一片鸡飞狗跳之际,鼓噪之声震动山谷,伏兵已是呼啸而下。片刻后,左边山上传来一阵呼喊声:“交出陈天平,否则死路一条!”。

“放屁!”黄中大怒,骑上马便对吕毅道:“走!随老子杀出条血路!”

薛嵓急忙大叫:“将军且慢!保护陈王要紧!啊……”

众人一回头,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不经意间,本是胡一元派来迎接陈天平的安南陪臣黄晦卿不知什么时候冒了出来,正将一支锋利的匕首横在薛嵓颈间。身旁,另几个安南使臣也一涌而上,把陈天平牢牢挟持住。

“谁都不要动!”黄晦卿用汉语厉声叫道,“我安南本不敢犯大明王师,唯取陈天平一人!但你等若敢妄为,便恕在下无礼!”

“奸贼!”吕毅一声怒骂,当即提刀向前,要救天平与薛嵓出来。

“嗬……嗬……”就在明将与黄晦卿对峙的当口,前方道路上冲来一支骑兵。只见他们飞驰而过,道上明军尚未成阵,根本无法抵挡,只得四下散开。

安南骑兵也不杀明军,只直冲到阵中。就在黄、吕二将惊愕的当口,骑士们已将陈天平及安南使臣提至马上。黄晦卿见大功告成,也将薛嵓向前一推,翻身上马,众人随即调转马头,呼啸而去,只留下一众明朝文武,目瞪口呆地立在当场……

片刻后,芹站左侧山岗上,陈天平狼狈不堪地被两个力士拖到一员安南武将跟前。

安南武将对着陈天平仔细端详一阵,放声大笑道:“不错,正是此儿!总算落到老子手里了!”

陈天平惊惧交加,大声骂道:“胡杜!原来是尔这狗贼!昔我陈氏待尔不薄,尔竟这般狼心狗肺!”

“住口!”胡杜狞着脸叫道,“臭小子,死到临头还敢胡言乱语,看本帅将你斩成两段!”

此时陈天平已从惊惶中恢复过来。他放眼四顾,漫山遍野全是胡氏士卒,数千明军已被压制在芹站内动弹不得。天平自知不免,遂咬牙冷笑道:“尔也莫高兴太早!今尔袭扰王师,截杀本王,已犯下滔天大罪!天子得知,必兴大军来伐!尔与黎家父子就等着受死吧!”

“哼!”胡杜怒哼一声道,“王师不王师,自有咱大虞皇帝去操心。反正本帅今日,就要取你的狗头!”说完,胡杜手起刀落,只见寒光一闪,陈天平的大好头颅便滚到了地上。

胡杜擦了擦刀上血迹,将陈天平的头颅提起,递给一名偏将收好,随即又向山下瞅了一眼,遂哈哈大笑道:“大事已了,撤兵,放明人回去喽!”

待安南军离去,黄中忙遣军士上山搜寻。不一会儿,陈天平的尸身便抬到众人跟前。望着已没了脑袋的天平尸身,众人面面相觑,半天作声不得。过了好一阵,黄中方对薛嵓呐呐道:“薛少卿!陈王已死,您看接下来该如何处置!”

“如何处置?”薛嵓满腔悲愤地瞪了黄中一眼,忽然仰面朝天,放声狂笑,其声凄惨无比,黄中等人听得俱是心中发毛。

忽然间,薛嵓的笑声戛然而止。只见他哑着嗓子道:“事已至此,唯有上疏朝廷,请皇上定夺!”

“那……还请少卿写个奏本……”

“写奏本?”薛嵓惨笑道,“仆奉皇上之命,护送陈王归国,不想被奸人挟持,竟误了陈王性命。我还有何面目回南京?”说完,薛嵓倏地上前,抽出黄中腰间宝剑,横于颈间一划,只见血光飞溅,薛嵓倒地气绝。

“薛大人……”黄中失声一唤,径直愣在当场。过了半晌,他方反应过来。又望着薛嵓怔了半天,他终一声哀叹,垂头丧气地对身边亲兵摆摆手道:“将薛大人与陈王尸身收好,全军北返归国……”



“狗贼,竟敢欺辱朝廷、骗杀陈王!朕必将其碎尸万段……”武英殿内,永乐愤怒的咆哮声震天作响,黄中和吕毅的奏本已被他撕成万千碎片,撒得满地都是。

“蕞尔小夷,屡屡作恶在先,今又袭击王师,掠杀陈王,其罪罄竹难书!请陛下明旨讨伐,臣愿为军前先锋,誓擒胡一元父子以献阙下!”说话的是新近升封的新城侯张辅。张辅今年三十二岁,天生一副国字脸,身材魁梧,像极了其父——靖难中战殁的燕藩大将张玉。张辅是燕藩嫡系、名将之后,靖难中也屡立战功,加之其年纪尚轻,永乐对他可谓是青眼有加,有意将其栽培成一代名将。此次安南杀陈王的消息入京,永乐勃然大怒,立即召心腹重臣来武英殿商议对策,张辅虽然资历尚浅,但也被永乐召了过来。

“什么胡一元?是黎季犛!一个狗蛮夷,也敢自诩虞舜之后?”永乐忿忿骂了一阵,又喘了几口气,方使心境平缓了些。想到张辅说兴兵讨伐,他略一思忖,又红着眼睛问同在殿中的金忠、朱能、还有内阁阁臣杨荣道:“尔等以为如何?”

“自当讨伐!”朱能果断做答。朱能今年不过三十七岁,按理说正是当打之年。只是进入永乐朝以来,他屡次犯病,身子骨已大不如前,看上去竟比大他十岁的永乐还要老上几分。不过朱能虽身体多病,雄心壮志却是丝毫未泯,见永乐问起,他顿毫不犹豫地表明态度。

“臣亦赞同两位将军之见!”金忠略一思忖,也给出了答案,“安南之罪罄竹难书,若不讨伐,朝廷威严何存?而且眼下郑和正出使西洋,若朝廷在此事上头无所作为,海上番国得知,还有谁会敬慕中华?”

“恩……”金忠的想法与永乐不谋而合。满意地点了点头,永乐又问站在金忠身旁的杨荣道:“杨爱卿,尔意下如何?”

杨荣在阁臣中素有知兵之名,故永乐也特将他召来。见皇帝发问,杨荣想想,道:“讨伐自无不可。但眼下朝廷正在筹备营建北京,加上下西洋,开支已然不小。故此番出兵,必须速战速决,否则国库恐有不支。”

“恩,确是此理!”见四位心腹大臣都赞同出征,永乐顿也下定了决心。但随之而来的一件事,却让他犯了难——谁来当总兵?

去年应对撒马尔罕东侵,朝廷在大军主帅人选上就一度犯难。此番出征安南,兵力怎么着也该在十万以上。这样一支大军,总兵一职当然又得大将担纲。朝中能让永乐放心的大将唯有朱能,可他又是个病夫,虽然眼下看似病愈,但气色已差了许多,要把他派到安南那个瘴疠之地去,永乐心中有些犹疑。

“陛下!”似乎从永乐的犹疑中窥得了些端倪,朱能心中一急,忙拱手道,“臣愿领军十万,三月踏平安南!”

“士弘……”永乐脸上露出一丝犹豫,道,“你大病初愈,这身子……”

“臣已经大好了!”朱能一挺胸膛,大声道,“这几年养病,已把臣憋得浑身不自在,早就想出兵放马,痛快痛快了!”说到这里,朱能唯恐永乐不答应,忙又坚声道:“臣是武人,干的就是刀尖上舔血的营生,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陛下切勿为臣担心。”

朱能这么说,本是想坚定永乐心志,但永乐听在耳里,却愈发觉得不吉利。沉默再三,他又转问金忠他们三个道:“以士弘为帅,尔等以为如何。”

金忠的心中飘过一丝犹豫。金忠与朱能关系不错,对他的身体状况也十分了解。眼下的朱能,经连番大病,已经伤了元气,身子可以说是十分虚弱。这种情况,最需要的就是静养。领兵出征,很有可能激化病症,导致不治。从这个层面上说,金忠不希望朱能领兵。

但是很快,金忠又意识到另一个严重的问题:眼下朝中无大将,朱能若不能出马,那下一个总兵人选很可能就是汉王朱高煦!最近两年汉王在国政上头颇有长进,深得永乐赏识,风头之劲已渐在太子高炽之上。再让他领兵南征,一旦得胜,那威望更是不得了。而且让高煦领军,他岂能不在其中安插亲信,大肆培植自家势力?一旦他在这十几万大军中树立权威,那高炽恐怕连做梦都不得安宁。犹豫了老半天,金忠仍拿不定主意。

“臣以为成国公乃不二人选!”就在金忠犹豫间,一个沉着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杨荣首先站出来支持朱能。

听得杨荣之言,朱能顿时大喜,而金忠心中却是一惊。他侧眼瞧向杨荣,正巧杨荣也瞄过来,四目相对,金忠从杨荣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坚毅。一瞬间,金忠便已猜到,这位兼着东宫詹事府官职的内阁阁臣与自己的想法一样。但与自己的犹豫不决不同,杨荣很快做出了决定——支持朱能,以遏制汉王!

见杨荣做出了决定,金忠的心顿也开始倾向于支持朱能。毕竟,从全局考量,遏制汉王无疑更为重要。虽然朱能身体堪忧,但值此之际,也只有让他冒一次险了。想到这里,金忠也拱手道:“臣亦赞同成国公领兵!”

永乐又将目光投向张辅。张辅并未参与皇子之间的纷争,也没有金、杨二人之顾虑。他深知朱能现在是外强中干,不宜领军,故想出言反对;但他也明白,朱能为人一向好强,秉性亦颇坚毅,他既已主动请战,其心志之坚绝非轻易可以撼动。正两相为难间,朱能忽然猛一扭头,对着自己狠狠一瞪。张辅见状,唯有苦笑一声,拱手道:“回陛下,臣愿追随成国公,誓擒安南黎酋!”

“好吧!”既然朱能竭力请战,三位重臣也都表态支持,那永乐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点头道,“既然如此,此次出征,便以士弘为帅。”想着张辅方才的回答中也自请出征,永乐遂又道:“文弼文武双全,乃我大明明日栋梁,此番正好随士弘历练!”

“遵旨!”朱能与张辅双双大喜,忙跪下领命。

“安南也是天南大国,此番出征不可草率!”永乐思忖一番,又对二将补充道,“依朕之见,王师可分为东、西两路。东路为主军,从京师、两广、湖广等地抽调精锐卫所组成,士弘与文弼分为主、副帅;西路则用滇、川二省及贵州都司部属,以西平侯沐晟为帅。沐家世镇云南,滇军亦常年与南蛮作战,派他们攻伐安南,更加轻车熟路。尔二路分从滇、桂二省出兵,在安南境内汇合,然后齐力攻其东、西两都。方才解缙也说了,此次南征,必须速战速决,尔等需一往直前,切不可携带拖延。军略大致如此,其余具体谋划及属将、参军人选,尔二人可与世忠一起斟酌妥当,再报由朕定夺!”

“阿!”二将与金忠齐声答应。

……

第二日,永乐诏告天下,痛斥安南黎氏恶行。随即,一道道圣旨和兵部行文自南京发出,整个南中国都被调动起来,无数军马沿着水、陆通道,浩浩荡荡地朝与安南交界的广西凭祥进发。五月,南征将帅任命颁下: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总领南征军事;西平侯沐晟佩征夷副将军印,任左副将军,统领西路军马;新城侯张辅为右副将军,随朱能于东路出征;丰城侯李彬、云阳伯陈旭为左、右参将;清远伯王友、都指挥同知程宽、罗文,佥事朱贵为神机将军;都指挥同知毛八丹、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