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经销商管理 >

第5部分

经销商管理-第5部分

小说: 经销商管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d、 问一下该市和临近县、市的其他批发商,该客户有无恶性欠款历史。 
经销商选择标准三:市场能力 
说明:考证经销商的市场能力,如同考证新员工的实工作能力,在以往企业的业绩表现。 
动作分解: 
1、了解经销商下线网络和批发阶次 
名词解释: 
经销商将货分销到终端售点,中间要经过几次通路商的分销中转,是谓批发阶次。(如:经销商有直营终端零售店的能力,则可谓该经销商的批发阶次短。反之则可谓经销商批发阶次长)。 
分析: 
批发阶次到底是“长”些好,还是“短”些好?其实各有利弊:批发阶次短(经销商可直营零店),则公司推新产品铺货率比较容易增长;批发阶次长(经销商在二、三批市场里有固定的下线客户网络),则通过对成熟产品在二、三批通路的促销可以迅速起销量。经销商如果只有短网络,则代理的区域市场越大越容易丢失销量(经销商直营能力无法覆盖整个市场);相反经销商如果只有长网络,则只能做成熟产品,无法推新品,而且容易出现二、三批砸价现象。因此选择较大区域(地级以上城市)经销商,最好是批发阶次长短结合,既能直营零店,迅速提升铺货率推新品,又在二、三批市场有较高的威信可以做通路促销促使成熟产品尽快上量。 
具体动作: 
可通过查看经销商的客户名单、跟踪经销商的送货车、向经销商员工询问,以及向批市终端客户询问等方法了解。 
2、了解经销商现在经销的品牌业绩&市场表现 
具体动作: 
a、了解经销商目前正在代理的主要品牌,选定样本品牌。 
b、 走访终端;调查该品牌产品的终端铺货率和生动化情况——验证经销商的终端掌控能力。 
c、走访各级批发商;调查该品牌的各阶价格是否稳定(是否出现恶性乱价、砸价现象)——验证经销商对下线客户的价格掌控能力。 
(注意:冲货乱价是营销“顽症”。截止目前,尚无一个营销专家能根治这个问题,但不少业代和经销商却说“别的市场都乱砸价,就我这里砸的少”。——经销商是一个区域市场的管理者,如果他跟进及时,对下线客户管理手段到位,砸价自然少得多。换言之,如果一个市场价格极为混乱,也说明该区代理商的无能。) 
d、了解该品牌厂家最近期推出的新产品是什么?用同样方法观察经销商有没有把这个新产品做起来? 
(注意:可口可乐的铺货率高大多不是经销商的功劳——成熟产品拉力太强,铺货率不可能低。看一个经销商对某品牌的市场运作效果一定不要忘了看看他有没有把这个品牌的新产品铺货率做起来,价格掌控好。) 
3、查验经销商与当地KA的客情 
说明: 
何为KA?当地市场销量最大、形象最好的售点(如:大卖场)。KA一般都有较高的门槛(如:卖场费用)。如果新选的经销商和KA一直有密切的生意往来,则厂家就可“借壳上市”,减少成本(快速进超市,少交甚至不交进店费,同时利用经销商客情取得陈列、促销方面的优惠条件)。 
具体动作: 
走访KA店,了解经销商现经营产品是否在KA销售,在KA店中的销量和终端表现、以及是否被KA重视等。 
经销商选择标准四:管理能力 
说明: 
在第二节“厂商关系剖析”中讲过,经销商实际上是企业在当地的销售经理(当地市场的销量实现和市场管理是靠经销商来完成),调查经销商的管理能力就如同调查新招销售经理的“管理工作经验”。 
常见到不少经销商虽然“身价千万”,但其管理能力仍停留在“练摊”的水平; 
例: 
1、 物流管理没有库存统计、没有分类码放、没有先进先出。有一天把库房门打开一看,“哎呀!仓库空了一半!”于是开车去省城进货,进什么货、进多少货他只是凭感觉(因为库房里到底有什么货、有多少件他没有报表统计),进货回来往库房堆放,也不做先进先出,然后突然一声惨叫“哎呀!怎么仓库里最里边还有300箱前年的果汁——已经过期了!糟了,某方便面已经断货了,怎么这次又忘了进货?!” 
2、 资金管理没有基本帐目,没有收支两线,只管卖货收钱扔进抽屉,日常用度、进货资金都从中开支,甚至老婆、孩子用钱自己去抽屉拿,当月算不出来自己是否盈利。 
3、 人员管理没有基本制度,两个业务员一个是侄子一个是外甥,迟到、早退、顶嘴、磨洋工、动辄跟客户吵架已是家常便饭,“侄子、外甥”偷“舅舅”的货换烟抽,更是天经地义。 
4、 信息管理:客户资料或者没有,或者写在墙上一张旧年画的边上,好一点的可能有个小本子记着客户明细。而对下线客户的实力、面积、进货量等详细资料。全记在老板脑子。应收账款更是一大堆白条,一团乱帐根本,没有建立欠款明细,帐龄分析。 
分析: 
经销商大多数是个体经营,搞得太正规反而会成为成本包袱,但有些基本的管理不跟上,会直接造成损失和危害。(如:一般的经销商每年因为库存管理不当货物丢失、破损、过期、断货造成几万元损失,可能他们根本感觉不到),一个经销商如果连自己的“鸡毛小店”都管的一塌糊涂,他也不可能担负起开发&管理市场的重任。 
动作分解: 
检查经销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现状,要求至少拥有以下基本管理能力; 
1、 库房产品分品项码放,便于库存清点,库存数字至少每周盘点一次 
2、 人员有明确分工,业务人员职责和业绩考核方法确定 
3、 应收账款有明细登记 
4、 有基本的每日营业流水账,支出帐,最好能实行收支两线制度 
5、 有相对正规完整的客户明细资料 

经销商选择标准五:口碑 
说明: 
招聘新员工时企业要了解他在原单位的表现,因何从原公司离职。选择经销商时也要了解该经销商在同行(其他批发户)同业(其他合作厂家)中的口碑,从而了解经销商的商业道德水准。 
动作分解: 
1、 了解同行口碑:去该城市(及附近市、县)的其他批发商处询问,你们以前跟张老板合作过吗?信誉怎么样?也许你会听到这样的评论:“这家伙不能共事,这边给我们35元箱放货,转过身他自己34元箱砸价,甚至带头经销假冒产品……”。 
2、 了解同业口碑:尤其是你了解到这个经销商曾经跟某知名厂家合作然后又分手。就一定要下功夫弄清楚他们分手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厂家市场精耕将正他常更换?还是厂家发现他砸价、窜货、市场业绩不佳将之淘汰?拟或是因为他截流促销资源、拖欠货款、导致厂商交恶乃至决裂?…… 
3、 特别提示:不仅要了解经销商本人的口碑,还要了解他的合伙人的口碑。(所谓经销商合伙人就是指对他的店内产品经营、促销、货款结算等问题能发生重大影响的人,而这个人往往就是经销商的老婆)。很多时候你跟经销商接触觉得各方面都不错,一旦合作开始你才发现经销商大多时间在外拓展业务,厂家进货、送货、收款、促销、市场服务都要和这个合伙人打交道,如果这个合伙人在市场上“恶名远播”,那么也要慎重考虑该经销商是否可以合作。 
经销商选择标准六:合作意愿 
说明: 
让一个硕士生去做直销员肯定做不长久,他对企业提供的环境根本不感兴趣。同样,经销商要对企业提供的代理权感兴趣才会真心实意的配合厂家的市场工作。合作意愿不佳的经销商,实力、网络在雄厚也不能为厂家所用。 
动作分解: 
1、 看经销商对厂家人员是否热情接待! 
并不是想要吃经销商请的一顿饭,想抽他敬的一支烟(经销商的饭最好少吃,吃两餐饭之后往往非份要求就接踵而来),但是如果在跟经销商几次磋商都准备签协议发货了,这家伙依然对厂家的业代态度冷冷冰冰,说明他根本不把这个代理权放在心上,当然也不会对这个产品的铺货、市场开发投入太多关注,这样的经销商一定不选。 
2、 看经销商在经销合同细节问题上是否和你讨价还价: 
挑剔的才是真买主,真正有合作意愿的经销商一方面会对厂方业务人员热情接待,另一方面会在价格、折扣、返利等问题上跟你反复讨价还价。如果经销商一味豪爽对厂家开出的条件毫不犹豫满口答应,则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厂家是赊销制,经销商根本无合作诚意,只想骗一笔货不还货款。 
?产品是旺销大路货,经销商想拿你这个产品低价甩货,迅速套现,在去做别的生意。 
?经销商正在代理你的竞品(而且竞品利润较高),他无条件服从要拿你的代理权,是怕你找别人代理这个产品将来跟他抢市场,接下来他会霸着你的经销权然后更加专注的卖竞品,你的产品只能被压在库房最里面。 
下节内容预告; 
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厂商关系、经销商选择的思路、标准、和动作,但大多数业务人员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一下市场还是不由自主地按思维定势找一个大户回来,人的思维有惯性,“知不等于行”,如何给业务人员进一步指导,纠正他们的行为,下节《经销商选择注意事项和新经销商评估工具》祥述。
上篇主要内容回顾 
通过上两节的内容,我们学习了经销商选择的思路、标准、和动作。主要内容如下: 
经销商选择标准一:实力认证(细分为考察经销商店面规模、仓储规模、运力、网络知名度等系列动作) 
经销商选择标准二:行销意识认证(细分为对经销商的“三句问话、两小时观察”等系列动作) 
经销商选择标准三:市场能力认证(细分为了解经销商现经营品牌表现、KA业务、批发阶次等系列动作) 
经销商选择标准四:口碑调查(细分为了解同行、同业口碑,经销商及其合伙人口碑等系列动作) 
经销商选择标准五:管理能力(细分为了解经销商人流、物流、资金流管理现状,要求经销商建立基本管 
理程序等系列动作) 
经销商选择标准六:合作意愿(细分为观察经销商是否热情、是否在合同细节问题讨价还价等动作) 
本节将讲述经销商选择、定的其他注意事项 
实战动作培训:经销商选择注意事项
 
一、 经销商选择的六大标准应该如何排序? 
如果一定要对六大标准做排序的话,建议遵守以下思路。 
合作意愿最重要!不管经销商的实力、行销意识等条件再优秀,如果他表现出对这个品牌不是很有信心和兴趣,那么他就不会对这个品牌的推广投入太多精力和资源。经销商的一切优势都不能为厂家所用。需要注意的是经销商的合作意愿是可控的,厂方完全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激发经销商的合作意愿(具体方法见下期内容)。 
对有合作意愿的经销商候选人,要注意调查其口碑,有砸价、冲货、截流货款恶名者不能录用。与其找一个“劣迹斑斑”的经销商合作,然后再对他严加监控、斗智斗勇,不如趁早不要用他。不要幻想这个客户在和你合作之后其经营理念和风气会自动完善。 
在上两条标准都能通过的前提之下,经销商的行销意识、管理能力、市场能力越强要好。 
实力不是越大越好,恰恰相反,在经销商的实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