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心灵太极 >

第11部分

心灵太极-第11部分

小说: 心灵太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暖,结果把孩子捂得感冒。总怕孩子不安全,结果孩子缺乏锻炼,更不安全。想明白了,心态放松一点,自己累少了,孩子状态也比过去好了。   
  第四式:分门别类(2)   
  第二就是对待父母,我也心理十分脆弱。 
  父母年纪大了,在老家,我这边儿工作住房的情况也接纳不了他们。父母身体不太好,我就担心特别多。手机一响,只要一看是他们打来的,心中就紧张,有时心脏都跟着难受。后来想明白了,这种心理支出没必要。第一,该做的事要做到,哪怕多做点。譬如,每年争取回去两趟看看父母,把老人生活尽可能安排好。第二,心里得达观,生老病死谁也不能抗拒。你越达观,老人心态越好。听他们咳嗽一声就担心他们得肺炎,反而对老人不好。 
  晓林说到这儿指了指这几页纸:详细的您看书面的吧。我现在有件重要事要对您说呢。 
  晓林说,两年前,她肝上长了囊肿,医生建议手术。她一直怕切出来是癌,不敢去,总觉得自己活不长了。现在看来,很可能是因为情绪紧张造成的。这几个月因为不断给自己去额外,也想通了,该切就切吧。结果再去医院检查,发现肝囊肿消失了。 
  她说:我想是因为这几个月减去了额外支出,心情好,也有时间爬山游泳锻炼了,可能就把肝囊肿消化了。医生说这种情况是有的。那天去医院查完老公拿着单子过来告我,我一开始不相信以为他哄我,后来就抱着老公哭开了。晓林说到这里,不好意思地掏出手绢擦了擦眼睛:真没想到,一个发现额外,一个分门别类,把我整个解放了出来。 
  我特意问她:将额外支出分门别类清理后,有什么好处? 
  晓林说:就像一个人有毛病,注意了就能克服。现在我知道自己都有哪些额外支出,一到那时就提醒自己注意了,额外支出就自然而然少了。 
  她说得很对。 
  晓林的例子很典型地注释了心灵太极第四式“分门别类”。 
  希望朋友们发现了自己的额外支出后,紧接着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的清理。 
  在前面几式中,我们讲到了清查“忙累账”。 
  现在,我们要清理“苦累账”。 
  忙累账相对来讲比较好清理,每日忙什么明摆着。 
  苦累账的清理则要难一些,苦累账在心中。 
  “分门别类”的操作要领: 
  一、分门别类清理额外支出时,要充分依据自己的特点。 
  二、每一门的多类额外支出,既要求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三、清理的结果要一目了然,使自己每临额外支出时便自觉。 
  对额外支出分门别类,本身就是有效地减少额外支出。 
  每当我们有额外支出时,自觉意识到了,就能减少一半。 
  “分门别类”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名字:细化额外支出。 
  注【1】 分门别类有很多方法。 
  “做保险的晓林”按工作、人际关系、家庭与感情三门划分是最简单的,完全可以有更多的门与类。     
  心灵太极 第二部分   
  第五式 真相大白(1)   
  哀莫大于心不死 
  “水落石出”,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额外支出。 
  “分门别类”,我们理清了额外支出在工作、社交、家庭等方面的分布。 
  往下,我们要问一个问题,这些支出都是些什么支出呢? 
  朋友们可能稍有些愣,再稍一想可能就会说,都是心理支出呗。 
  这个看来笼统的回答却让我们接近正确的探寻。 
  我们这就开始心灵太极的第五式,“真相大白”。 
  我们将逐层深入地探究,我们的额外支出是什么成分? 
  第一,正如朋友们刚才回答的,额外支出都是心理的支出,而不是生理的支出。 
  额外支出是我们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心中多的累。 
  这一点每个人稍想一下就会明白。 
  当然,“心累”最终造成身心两方面都累,那是后话。 
  第二,我们进一步探究,额外支出属于什么样的心理支出? 
  人的心理活动各种各样,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会支出我们的心力体力。譬如我们的理智思维,逻辑、判断、计算、推理等,这就要支出。无论是编程,还是写作,还是策划,动脑筋都会累。然而,只要仔细一想,我们的额外支出大多不属于这样的理智思维。 
  理智思维常常是我们做事的必要支出。 
  而额外支出常常是非理智的,更具体说是情绪的。 
  譬如,做保险的晓林被老总训斥后,像霜打的秧子一样疲惫不堪,那就是情绪作怪,是心理郁闷,而非在脑子里作什么过多的计算。又比如女儿病了,虽然有丈夫送去医院,晓林还是百般不安,这又是情绪的折磨。 
  朋友们只要想一想自己的各种额外支出,就能发现,额外支出都是情绪支出。 
  第三,我们接着探究,额外支出主要是什么样的情绪支出? 
  情绪有很多种,好情绪如欣喜、快乐,肯定不会添你的额外支出。坏情绪如沮丧、悲伤、痛苦、恐惧、忧虑、怨恨、冤屈、不安、惭愧、歉疚、苦闷等,都可能很让人支出。 
  那么,什么情绪在我们的额外支出中首当其冲呢? 
  有一位电视台女主持人回答:烦恼。 
  我告诉她,烦恼是一种广而概之的名称。 
  我们通常所说的沮丧、痛苦、愤怒、不安等坏情绪,都可以称为烦恼。佛教讲的断除烦恼,就是指一切让人苦累的情绪。所以,说烦恼等于没有回答问题。 
  那么,到底是哪种情绪呢? 
  朋友们这时就会发现,我们常常可能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 
  明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在被各种各样的额外支出侵害,居然很少想一想,我们的额外支出是什么? 
  这样,我们现在就要说出结论:我们的额外支出不仅是心理的,是情绪的,而且就情绪而言,首要是焦虑。 
  譬如,做保险的晓林等单子等了一天没等到结果,累得楼梯都爬不动了。其实,那一天她什么活儿都没干,折磨她的主要是焦虑。她挨了上司训斥萎靡不振,表面看来是委屈,是难过,是怨恨,其实更深刻折磨她的,是她在焦虑自己和上司的关系如何处理,焦虑自己在公司的处境。 
  我们只要想一想每天心头最累的情绪是什么,就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你求职,必然有求职的焦虑。你工作,无论是业务本身,还是上下级关系,都可能产生令你焦虑的因素。你养家糊口,买房买车,钱不够花,又会焦虑。和爱人、和父母、和孩子产生了矛盾,你依然焦虑……个人命运中布满了各种焦虑。 
  焦虑常常是我们心头的第一累。 
  第四,我们继续探究,焦虑是属于过去时、现在时,还是将来时的? 
  我们可以从心理学得到直截了当的结论: 
  焦虑大多是指向未来的,是将来时的。 
  譬如,求职失败了,很难受,有受挫感,这是针对已经“过去”的事情。这种难受和受挫感虽然可能很强烈,但是假以时日总会过去。而一种更强烈的焦虑情绪却可能更持久有力地折磨你:往下如何继续求职?如果反复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找到工作又不适合于自己怎么办?如此等等。这种情绪就是指向明天、指向未来的了。 
  又譬如,你损失了一笔钱,很沮丧,沮丧的情绪是指向已经“过去的”损失,但是接着,你会为“未来的”钱不够花而焦虑,如此等等。 
  第五,那么,我们就要探究,焦虑到底是必要的,还是不必要的? 
  那位电视台女主持人为了避免不良情绪伤害自己,曾经在墙上挂过一个条幅:“不焦虑”。 
  我对她说,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难点,毫不焦虑,吊儿郎当,你有可能调动起自己全部能力解决问题吗?她很惊讶,问我什么意思?我接着说,如果一只兔子对洞穴外的狐狸毫无焦虑,随随便便想出洞就出洞,想进洞就进洞,它的生命安全还有保障吗?   
  第五式 真相大白(2)   
  女主持人说,你的意思是不要不焦虑,要焦虑? 
  我说,我的结论是,该要的要,不该要的不要。 
  我接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明了焦虑的必要性和不必要性。 
  焦虑在一定限度内是必要的。一只野兔对洞穴外的狐狸要有一定的焦虑,这才知道提高警惕避免危险。如果一点焦虑都没有,这只兔子必然会被狐狸吃掉。 
  然而,如果焦虑过分,些微的风吹草动都吓得要死,别的兔子三番五次出去觅食,都能安全回来,它却因为过分恐惧狐狸,宁肯饿着也不敢外出,这种过分的焦虑无疑是不必要的,多余的,最后只能导致饿死。 
  这样,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浮现出来: 
  我们的额外支出,说到底主要是“多余的焦虑”。 
  第六,我们已经“真相大白”,发现了额外支出主要是多余的焦虑。 
  我们再清理额外支出,主要便是清理多余的焦虑。 
  我们知道,在生存中不可能完全不焦虑,因为有些焦虑如同兔子面对狐狸的危险,是必要的。但是要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焦虑。 
  我对电视台女主持人说,把“不焦虑”改一个字,改成“少焦虑”,就可以。 
  “少焦虑”应该是现代人必可不少的座右铭。 
  生活中过度的焦虑比比皆是。坐飞机有风险吗?有一点,微乎其微,坐飞机时稍有一丝焦虑可以理解。倘若还没坐上去就吓得半死,甚至终生不敢坐飞机,影响了很大一片发展机会,这无疑太夸张了。而实际上,类似的情况每个人差不多都有。 
  “杞人忧天”讲的是古代杞地有一人,每日担心天塌下来而忧心忡忡,这就是焦虑过分的典型。 
  我们绝不要做忧天的杞人。 
  要把心头多余的焦虑像清除石头一样一块块清除掉。 
  “真相大白”的操作要领有三: 
  一、尽早对自己各方面的多余焦虑进行一番审计清理。 
  二、这种审计清理并非一劳永逸,而应隔段时间就进行一次。 
  三、确实把“少焦虑”三个字作为座右铭。 
  只要我们有了减少多余焦虑的自觉意识,那么,多余的焦虑就会逐渐减少。 
  在别开生面的新招式亮出之前,我们照例要说明,心灵太极第五式“真相大白”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原来是杞人忧天。   
  第六式:减床去屋(1)   
  微软工程师的“最多余”焦虑 
  通过上一式的操练,我们已将多余的焦虑作了一番盘点。 
  如何进一步消减多余的焦虑,自然还有方法。 
  这样,我们就推出了心灵太极第六式,“减床去屋”。 
  为什么叫这个奇怪的名字,往下很快就会知道。 
  现在只需说明,消减多余焦虑的秘诀,是从拿掉“最多余的焦虑”开始。 
  一定要注意这个“最”字。 
  这是消减多余焦虑的关键程序。 
  什么是最多余的焦虑? 
  就是最不合理的焦虑,最容易拿掉的焦虑。 
  它分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最远的焦虑”。 
  一位中年女性心头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焦虑,整日忧心忡忡,近乎焦虑症。她对什么事都焦虑,如果让她罗列一下,她对工作焦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