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心灵太极 >

第15部分

心灵太极-第15部分

小说: 心灵太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太去请教禅师。禅师听了老太太的烦恼,教给她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让老太太以后每到晴天就为卖鞋的女儿高兴,因为一定会有许多人买鞋;到了雨天就要为卖伞的女儿高兴,因为下雨的时候一定有许多人需要雨伞。这样,无论是晴天雨天都会高高兴兴的。老太太听了禅师的话,从此天天快乐,没过多久,她身上的病也好了。 
  这就是改变认知对人生的作用。 
  不同的认知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成功的人士之所以成功,往往因为他们在一些重大人生问题上有比一般人更正确的认知。 
  注【4】 心理学有一种“行为疗法”,通过各种行为来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第十三式:两厢情愿(1)   
  亿万富翁为何不敢坐电梯 
  一位老总因事业引发焦虑,症状严重时连电梯都不敢上。 
  一分析,自然是因为工作压力。于是,用心灵太极“釜底抽薪”、“轻装上阵”等招式帮他清理“忙累帐”,实施减压。每次减压后都有成效,但过段时间似乎又有点反复。再一分析,都根源于他“野心”太大。他的摊子无论怎么收,总是越铺越大。连他妻子也说他的野心是“见风就长”。 
  我对他说:咱们还要从根本上想办法。 
  他问:还有什么更根本的方法? 
  我说:你还该清理自己的愿望【1】。 
  他稍有些意外:清理愿望? 
  我说:没错,我们的很多失败与烦恼都源于愿望的问题。 
  譬如谈恋爱,你的愿望是和某某谈,但对方根本不看好你,结果你枉投了很多心力财力,最后肯定是失败和烦恼。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位老总回答:一厢情愿。 
  我说:没错。你想做一个项目,想和另一方合作,这同谈恋爱一样,你和对方依然是一种双边关系。如果你只顾自己的想法,不顾对方的想法,这又是一厢情愿,结果肯定白费了力,最后还是失败加烦恼。 
  老总点头说:做任何事都不能一厢情愿,要考虑另一方。 
  我说:天下最根本的双边关系是什么,你说说看。 
  老总思索着没有回答。 
  我说:我们每个人面对的最根本的双边关系,是我们和现实的关系。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在和现实合作。如果只考虑自己的愿望,对现实考虑不周,那么我们就是在犯一厢情愿的错误。有多少一厢情愿,就会有多少失败和烦恼。 
  当愿望属于一厢情愿时,你和现实已经处在了矛盾分歧中。 
  那么,你再努力,也无法成功。 
  这位老总问我结论是什么? 
  我说:结论一,当我们失败后,不要总在方法上找原因,还应回过头去审查审查愿望;结论二,有了烦恼,也经常要从我们的愿望上寻找根源,愿望错了,一错百错。 
  这位老总想了想:谁会想到审查自己的愿望呢? 
  我说:我们常常最容易忽略对愿望的审查。 
  清理“忙累帐”容易做。 
  清理“愿望帐”则是人们大多从来不做的。 
  我们习惯把愿望当做自己既定的出发点,譬如你想做什么项目,想如何发达,绝不轻易丢下,但孰不知,和谈恋爱一样,当我们选择了一个根本谈不成的对象时,已经给自己酿下了失败的苦果。 
  想在人生中获取最大成功又最少烦恼,首先不是当方法大师,而要当愿望大师【2】。 
  最聪明的人,首先要使自己的愿望“英明”。 
  老总听明白了:人们事与愿违时,总是埋怨事情,从没想过是否是“愿与事违”。 
  这样,我们就推出了心灵太极第十三式“两厢情愿”。 
  它的宗旨就是使我们避免犯“愿与事违”的错误【3】。 
  要“愿与事合”。要使得我们的愿望和现实真正达成成功的双边合作。 
  “两厢情愿”这一式具体操作,就是如何清理我们的“愿望帐”。 
  老总问:清理愿望,包括理想在内吗? 
  我说:每个人都想活得更好,更成功,这种根本欲望以及相连的理想,都不在清理范围之内。 
  我们要清理的是那些与行动有关联的具体愿望。 
  当一个愿望表现为我们想做什么,对其有什么期望时,就进入我们的清理范围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清理的是那些直接影响我们行动的愿望,诸如计划打算之类。 
  老总明白了:空想哪怕是上太阳涮火锅,并没有损失。具体想做什么项目,就关乎成本了。 
  我接着讲述了清理愿望的具体步骤: 
  一、把你目前的愿望一一罗列出来。 
  有的愿望很明显,譬如你已经打算做的事。有的愿望潜在着,可能不久就要做,或者你对某件事已经有一种期待。无论何种,都要一一罗列出来。 
  二、将所有的愿望按其“合理性”排列。 
  这是从合理性方面审查愿望。 
  所谓合理性,就是指现实可能性。最合理最具备现实可能性的排第一位,其次排第二位。无论多少项,顺序排下来。然后,从末位开始审查。如果其完全不合理,将其删掉。还有不合理,再删掉。这样逐次末位淘汰,将不合理的项目删除。 
  剩下都是“合理性”高的容易做成的项目。 
  三、将剩下的项目按“重要性”排列。 
  最重要的排第一位,顺序排列下来。然后,审视最末位。如果没有太重要的意义,就可以删去。末二位末三位如果还可能删,则再删去。   
  第十三式:两厢情愿(2)   
  剩下的都是最重要和比较重要的项目。 
  四、把两次“审计”剩下的项目按“合理性”与“重要性”双重标准做一次排列。 
  最重要、最合理的排第一位,接着顺序下来。 
  若重要性与合理性有所矛盾,兼顾着考虑。 
  最后,再审查一下末位可否淘汰。 
  淘汰完了,眼前的愿望就是我们目前行动的出发点。 
  五、对已经删定排列好的愿望做高下适度的调整。 
  这些愿望既“合理”又“重要”,是我们要去付之实践的。但是,最后还可以对这一项项愿望往高或往低调一下,以更合适。愿望高,动力就大,但失败的可能性也会加大。 
  总之,愿望及相关联的目的、打算、计划之类,其最佳表现就是发挥自己诸方资源的最大优势。 
  “两厢情愿”这一式给了这位老总很大帮助。 
  也希望它为所有努力开拓生活的朋友带来更广的思路。当你有一天成为自如掌握自己愿望的大师时,你的人生就会进入随心所欲的自由状态。 
  这一式的操作要领十分明确,就是从根本上变“一厢情愿”的思维为“两厢情愿”的思维。 
  “两厢情愿”也有它更直截了当的名字:清理愿望帐。 
  注【1】 愿望是人人具有的根本欲望的具体化。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无限扩张的欲望,它们表现为对食色这样基本的生命追求,还有对安全感、归属感、自尊、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无止境追求。 
  人本能地希望占有更多的生存资源与空间。然而,落实到现实中,每个人的欲望都受到现实的界定,而不可能无限扩张。这时,它就转变为各种具体的愿望。 
  愿望是欲望的具体化。 
  欲望变为具体的愿望,其一个中介就是人的认知。 
  人是根据对客观条件以及主观能力的认知,才将自己的根本欲望变为一个个具体的愿望的。 
  愿望一旦形成,就是行为的出发点。 
  人有了愿望,首先便有期待。 
  人有了愿望,就会进一步形成各种目的与计划。 
  注【2】 研究人类社会,我们会发现,一切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战略家、科学家、艺术家等成功人士,都善于审视和把握自己的愿望与目的。 
  能够使自己的愿望与目的最大限度地符合现实,是天才的表现。 
  愿望与目的是行动的出发点,如何形成不高不低恰如其分的愿望与目的,是融会各种客观、主观资源,调动自身最大能力去行动的重要保证。 
  正确的愿望与目的,可以给我们带来力所能及的最佳成果。 
  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个团体,甚至一个国家,合适的愿望与目的体系可以说是进步与发展的首要条件之一。 
  愿望与目的保守了,无疑会扼制我们的创造发挥。 
  愿望高了冒进了,又可能造成各种损失,甚至毁灭。 
  两种错误中后一种往往更常见。 
  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等方面,数不清的失败都源于愿望与计划超越了现实可能。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中国上世纪50年代的所谓“大跃进”就是典型例子。 
  一些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常常毁于盲目扩大发展,也是同样性质。 
  注【3】 要善于审视自己的愿望与目的,使它尽可能符合现实。 
  这种说法或许不那么动人。然而,如果不这样做,就等于将自己继续囚禁在愿望与现实冲突的牢房中受罪。我们会徒劳无益地烦恼,会耗费更多的精力。我们将把原本可以利用的机会丢掉,将原本可以实现的愿望丧失。结果,因为不明智而毁了自己。   
  第十四式:晨钟暮鼓(1)   
  坚决“跳槽”到休息 
  第十二式“四大法门”告诉我们,“行为”会有力地调整我们情绪从而减压。 
  我们现在要说,“系统的行为”将更有力地调整我们状态甚至改变我们性格。 
  一位从事公司管理的朋友告诉我,他最大的毛病是急躁,因为急躁这些年吃了不少亏。说话、走路、办事全都透着个急字。他看过很多书,也听过很多忠告,却始终没能克服掉急躁的毛病。他说,不是没方法,方法很多,就是不知如何下手。 
  我告诉他:嵌入每日作息中。 
  他问什么意思? 
  我说:你每天早晨都要起床吧?那你在每日睁开眼面对的墙壁上挂一个条幅,上写三个字“慢半拍”,这样,从一天的开头就没漏掉自我提示。然后,你早晨起床后要刷牙吧,你按照现在的牙科卫生要求耐耐心心刷牙三分钟,这样,又磨了你的性子。然后,你要出门上班吧?从今天起,你规定自己用从容的步伐走路。然后,你来到办公室,办公桌上要有一句自我提示的话,或者写在台历上,或者存在电脑屏上。在它的提示下,你开始上班的第一个程序。 
  有几个或十几个程序嵌在每日作息中,一切就落实了。 
  几天后,这个年轻人高兴地告诉我,“嵌入法”解决了大问题。 
  这样,我们就顺理成章推出了心灵太极第十四式,“晨钟暮鼓”。 
  我们知道,古人用晨钟告示一天劳作的开始,用暮鼓告示一天劳作的结束。晨钟暮鼓的醒示作用可想而知。 
  如果将晨钟暮鼓推而广之,就成了我们的嵌入法。 
  如果我们想保证自己每日都是好状态,并重新塑造自己,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嵌入”一些行为程序。 
  这些有警示作用的程序嵌入每日作息中,会像晨钟暮鼓一样按时指引我们,使得我们想调整自我的善良愿望得到“制度”的保证。 
  我们设计的“晨钟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