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心灵太极 >

第2部分

心灵太极-第2部分

小说: 心灵太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善于没有额外支出地工作,要善于消除多余焦虑地工作,要善于全面减压地工作,要善于日理万机井然有序地工作,要善于事半功倍高效率地工作,要善于拿得起放得下在工作与休息间随意跳槽地工作,要善于天才灵感创意不断地工作。 
  怎么做啊?柯云路又说,我们来做一次心灵的体操吧,好比打一回中国人亲切而熟悉的24式太极拳。太极拳的开放兼容能力极强,它综合了东方传统智慧,也吸收了近代西方文化的精粹,蕴涵了我们民族的生存之术、生命之道。“心灵太极”由此而来。你在它的一招一式中就会明白:如何让工作漾出游戏的欢乐,如何不昏沉散乱陷入僵局,如何迁移烦恼沉着应对,如何心气内敛灵感勃发。 
  在松静自如、有浅入深的叙述节奏里,柯云路借着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拈来我们司空见惯的心理案例,阐释现代减压解困的真谛本质,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操作步骤。 
  宇宙无限,生而有涯,怎能不成功?怎能不自在?自在者才成功,成功者才自在。 
  《心灵太极》收在完整如一的“好状态”里。柯云路以他聪慧练达的文字告诉我们,当我们真正会工作,真正知道如何活在当下时,我们就能身心愉悦,就能获得赤足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般的欢乐。   
  柯云路再次“变脸” 《心灵太极》   
  东方早报记者 陈佳 
  柯云路算得上文坛中最善“变脸”的作家,几乎每一次亮相,都令人有陌生之感。近日,一本书名看似“恶俗”的《心灵太极———现代工作革命》成为他的最新作品,看来柯云路的最新角色又一次变成了励志大师。昨日他在接受早报专访时却表示,创作此类图书绝不是为了跟风,相反这是一本被“逼出来的书”。 
  频换题材非刻意“变脸” 
  从最初以《新星》、《孤岛》等小说引发极大关注后,柯云路逐渐开始涉足多个领域,1989年之后,转而关注“生命科学研究”,后因写书推荐胡万林,成为科学界讨伐的对象。“我之所以让人意外,是因为人们总是拿我过去的作品来界定我。”柯云路说,2004年他写了一本像《童话人格》这样的心理学著作,很多人就以为他又要在这块领域长期徘徊,可不久他又写出一本像《温情马俊仁》这样的研究运动训练学的书。 
  柯云路表示,他之所以总在出人意料地转换题材,并不是刻意想“变脸”,仅仅因为他有很多爱好,涉及领域也比较广,可能某个时期内在这个领域内活动,下个时期内在下个领域内活动。“当然我活动的最主要领域,或者说第一领域,大概还是文学。今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长篇小说《父亲嫌疑人》,刻画了一个男孩在其成长过程中,既卑微又高傲、既渴望承认又处处叛逆的复杂感受。目前我也正在构思一部长篇小说。” 
  被“逼”出来的励志书 
  据记者了解,本书研究的是现代人在生存压力下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状态,应对生存危机的问题,可以说是本不折不扣的励志减压书。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各类心灵慰语式、心理剖析式、成功经历式励志图书一度整体性占据畅销书排行榜,发展至今已成泛滥之势,柯云路在此时推出这本《心灵太极———现代工作革命》未免难逃跟风之嫌。 
  接受采访时柯云路强调,恰恰相反,这本书不是他想跟风跟出来的,而是被社会的需求,被各界各领域朋友的推动“逼”出来的。“这些年我一直重视人生方法论的问题,而且和我交流的各个领域的人都有,各个层次的人都有,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他们到生存压力超限紧张时就与我交流,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觉得这种人生方法论对他们有帮助。所以,最近这几年来,一直有一大批朋友们推动我写这本书。” 
  谈到此书与其他励志类图书相比的特点,他表示,这本书集中解决的是人们与工作的关系问题,现代人的全部生存困扰和人生问题最突出地集中在这里。如果不能解决人和工作的关系问题,那么其他的,譬如婚恋问题、子女问题等,都难以解决。他认为紧紧抓住这个问题,同时将禅的智慧、禅的趣味与现代心理学这两种东西方文化贯通起来,用两种文化来突破它,就是其与众不同之处。   
  《心灵太极》的奥妙   
  如今,“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已经离职场越来越远,加班加点已经成了职场的潜规则,尤其在一些职业中,8小时已经是名存实亡,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对抗压力呢?柯云路为此写了《心灵太极》。他建议我们来做一次心灵的体操,好比打一回中国人亲切而熟悉的24式太极拳。 
  24式心灵太极主张在松静自然的状态下,对每一种来自工作的压迫,均用柔韧的心态应付之,千斤重负不知不觉消匿无痕。作者说,应该从查“忙累账”开始,把正在做的所有事情排排队,最重要的排第一位,顺序下来从最后一项逐一删除。这个方法看起来简单,难以割舍;踌躇之间就被“贪心”蒙蔽了。 (田)   
  柯云路耍耍“心灵太极”   
  也许是当年《新星》、“京城三部曲”过于名动江湖,柯云路的身份在公众眼里铁定就成了小说家,但是,柯云路本人却一再表白哲学、心理学、文学在他这里是三驾齐驱,甚至对前两者更有兴致和心得。他不仅这么说而且做给大家看。结果,给自己赢得了变脸作家的雅号。当代文坛,没有哪一个作家像柯云路这样备受争议。你可以指斥他荒谬当诛,也可以褒奖他睿智当崇,但无论他的笔穿梭到哪里,我们总是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他对世道人心、宇宙生命的热切关注。这一点,只要你不失公允,就不能怀疑。众声喧哗中,柯云路继续他的思考,洋洋洒洒地写,自自在在地活,状态好得惹人羡。《心灵太极》里柯云路以他聪慧练达的文字告诉我们,当我们真正会工作,真正知道如何活在当下时,我们就能身心愉悦,就能获得赤足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般的欢乐。   
  柯云路玩起“心灵太极”   
  先是《大长今》挂上“感动你我的励志传奇故事”之名,结合韩国传统文化来励志。接着柯云路本周刚刚上市的新书《心灵太极——现代工作革命》,将中国传统的太极拳始终贯穿全书。这是否意味着结合传统文化的励志书将成为励志书发展新的趋势?传统文化遇上励志书,无疑为已经大热的励志书再添了一把火。 
  书作者柯云路: 
  “没人能像我这样写” 
  在素有风向标之称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前推出《心灵太极——现代工作革命》,对柯云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前日,记者就此专访了他。 
  不是转型是转换题材 
  记者:你以前写的小说《新星》在全国引起轰动,大家一直把你看作小说家,而现在这本新书是教人怎么减压的,这能否看作你的转型之作? 
  柯云路:这个问题这么多年来我老是被记者问到,这不能叫转型,只是转换题材,每个时期我的创作重点不同而已。我的爱好很多,哲学、心理学、文学,在我这里是三驾齐驱。在几个爱好之间,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做一个转移,隔一段时间我又会写小说了。 
  记者:有人说你写这样的书是因为你江郎才尽了。 
  柯云路:哈哈,我有好多不同类型的书要写呢,就是苦于没有时间。我写作25年了,写了40多本书,要才尽早就才尽了。 
  “没人能像我这样写” 
  记者:为什么你涉足减压励志类的书? 
  柯云路:这其实是一本计划外的书,本来我的计划是写一本小说的。我周围的朋友遇到压力和烦恼时总喜欢找我倾诉,我在开导他们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论,受益匪浅的朋友们都鼓励、催促我把我的心得写成这本书。我也希望把我几十年的感悟和大家分享,帮助更多忙碌的人解决问题。 
  记者:你是不是觉得这类的书特别受读者欢迎才写的? 
  柯云路:当然是因为受读者欢迎我才写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我在接受你采访前去北京新闻台做节目,那里的员工每人买了一本我的书。这本书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面市当天就卖出20多本,非常火爆。 
  记者:你觉得你写这样的书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柯云路:没有人会像我这样写,市场上的减压书都是教人怎么休息、教大家听音乐这些很平常的减压方法。只是谁不知道要休息啊,人们不休息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了,使劲干活还觉得自己干得少了。我这本书就是要解决大家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焦虑,这样事半功倍了,自然有时间精力休息,休息好,才能更好地工作。 
  加入传统元素更亲切 
  记者:你为什么会想从“太极”的角度写新书? 
  柯云路:这是我最早的思路。我希望深入浅出地写实际操作性强的关于工作革命的书,书中有一套方法论,我给这个方法论起了个名字,就叫“心灵太极”,它能够解决心灵和生存、工作关系的问题,它一点都不复杂,人们一拿到书马上就能运用到实际中。 
  记者:是不是还有一个原因,感觉励志书加入中国传统的元素会更受欢迎? 
  柯云路:当然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本书最大的特点,这样读者更熟悉亲切,也更容易接受。书中用24式太极拳贯穿全书,读者打完这24式太极拳,也就掌握了轻松工作的方法。太极拳的开放兼容能力极强,它综合了东方传统智慧,也吸收了近代西方文化的精粹,蕴含了我们民族的生存之术、生命之道。读者在它的一招一式中就会明白:如何让工作漾出游戏的欢乐,如何不昏沉散乱陷入僵局,如何迁移烦恼沉着应对,如何心气内敛灵感勃发。 
  出版界黎波: 
  励志书需求大好书少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是出版界的大腕,他在策划出版《心灵太极——现代工作革命》之前,就做了个市场调查,发现市场上减压励志类的书有100多种,三大类,一类是完全从国外引进的教人如何放松的;一类是学术味道很浓的,从理论上讲压力是怎么回事的;还有一类是中国人自己写的,举例说明遇到什么问题该怎么做的。“像《心灵太极——现代工作革命》这样结合传统文化,由浅入深的,有一套方法论的书在市场上是第一本,也是我们看好它的最大原因。”黎波说。 
  一眼就觉得是好书 
  黎波把柯云路的新书归为减压励志类,“其实新华书店是把它放在减压心理学一类的。这类的书在西方有《心灵鸡汤》,中国却一直没有特别好的书。”第一次看到柯云路新书的书稿,黎波感觉这是一本能让读者很快进入状态,容易接受的减压励志书,尤其将传统文化与励志方法结合得特别好,“肯定会有市场。” 
  事实证明了黎波的想法,该书在上市前先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朗诵了书的内容,本来只计划播15天的,没想到听众的反响特别热烈,电台又延长播出了一个星期。那时候书还没有上市,大家买不到书特别着急,纷纷打电话到出版社询问,“出版社的电话都要被打爆了。”新书本周一上市就登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