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铁腕官途 >

第143部分

铁腕官途-第143部分

小说: 铁腕官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了一下,围绕“三要三不要”将宁树斌过去的讲话整理成了一本乡镇干部基本素养单行本,要求全县乡镇干部人手一本进行认真学习。后来,市委也觉得这个“三要三不要”讲的非常贴切,便在丰源日报上做了专门报道。

    至此,宁树斌便成了一位经常冒雨、冒雪下基层调研的好书记了。年底,丰源市委觉得宁树斌这一年干的也不错,而且汾城经济也比过去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上缴各种税费比去年增加了9个百分点,又在吏治方面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比如敢于起用年轻干部等等,最终便把宁树斌作为丰源的先进向省委推了上去。

    然而黄兆龙的心思终究在陶如轩的身上,跟黄兆龙说了一句,就又开始询问陶如轩集镇的整治情况,又问陶如轩对王显镇今后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陶如轩本来不想抢了黄兆龙的风头,但在这个问题上不说是不行的,一是怕宁树斌人为自己这个从票箱子里跳出来的镇长只会搞阴谋诡计,于发展之要上没什么想法;二是王显镇今后的发展终究离不开县委的支持。

    陶如轩便讲了起来,但尽量简短一些,道:“从王显镇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发展障碍,一是缺水问题,二是交通问题。我查看了一些关于王显镇的文献资料,发现王显镇过去并不是一个缺水的地方,而且可以说是山清水秀,之所以出现现在这种局面,主要有两个原因,滥伐滥砍和私挖乱采。滥伐滥采主要发生在大生产那个年代,为了开荒造田,将王显镇原有的山林几乎全部砍伐殆尽。私挖乱采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改革发展之初,老百姓多少有些急功近利,对东西两山的石灰岩进行了大量不科学的开采,严重破坏了地表及地下水线。由此才造成了王显镇现在的缺水局面。交通方面,本来以王显镇的地理位置,跟驿马市毗邻,基本也就十几公里的路程吧,应该是可以四通八达的,但是缺少一条通往驿马市的路,所以就显得闭塞了。”

    宁树斌一边听着一边不时点点头,一副饶有兴致的样子。然而陶如轩却能感觉他听的并不是那么认真。

    陶如轩讲完了,宁树斌又问道:“那么以你的想法,王显镇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不管宁树斌听的是否认真,陶如轩却必须认真讲。这关系到王显镇今后的发展和老百姓是否能够尽快脱贫致富,便提出两条相应的对策,一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二是开通一条从汾城到驿马市的一级路。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国家早些年就提出的区域环境整治办法,并无新鲜之处,只是执行起来比较困难,要政府足够重视,并坚持不断才能真正完成。贯通一条一级路,却并不是一个乡镇长应该考虑的问题。宁树斌的眉头便不由地皱了起来,用余光在陶如轩的脸上瞟了一眼,还是对陶如轩的说法做了充分肯定。

    接下来便是废旧物质分拣公司了。本来应该是脏污不堪的地方,翟石头却把整理的井井有条,姚东山也早早就侯在了公司门外,两个人身上都落满了雪花,见丰田轿车过来,便招招手。

    陶如轩觉得引荐的事情应该让给黄兆龙,就在下车的时候就缓了缓,等宁树斌和黄兆龙下了车才跟了下去,不过也只站宁树斌身后。

    不想黄兆龙刚要介绍,宁树斌却转身找陶如轩。黄兆龙的手已经伸出去了,不免尴尬,脸上一阵红白。陶如轩不上前就不行了,这才将翟石头和姚东山介绍给了宁树斌,也知道黄兆龙难堪,参观的时候就尽量把黄兆龙能回答的问题让给黄兆龙。

    对于汾城第一家环保企业,宁树斌显得兴致很高,几个车间转了一圈便从国家的环保政策讲了起来,一直讲到废旧物质再利用如何如何的节约能源、利国利民,好像行家里手一样。陶如轩却能看出来他是外行,废旧物质再利用虽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却在废旧物质的拆解、提炼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染气体,加上建厂资金不足,排污设施简陋,其实是利害参半的事情。只是这种话不便说出来,另外对于王显镇这种交通不便,又缺乏水资源的地方,也只能暂时发展这样的企业了。

    调研结束了,雪还在下,依然是飘飘洒洒的,上丰田车后,宁树斌便让陶如轩坐在了自己身边,忽然突兀道:“省委组织部的洪民部长很关心你啊。”

    陶如轩不知道他嘴里的洪民部长是什么人,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便哦哦地应了两声,忽然想起争取这个镇长,最后是托了姐姐的,随即明白姐夫是通过这个叫洪民的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给宁树斌打的招呼,也不多说什么。

    宁树斌显然是想搞清楚这里面的关系,本以为自己起个头,陶如轩肯定就说了,却不料陶如轩并不说,只好说的更明白一些问道:“你跟杜洪民部长是什么关系呢?”

    陶如轩不能说姐姐的事情,便笑了笑扯谎道:“就是一个远房亲戚,论辈分,我叫他表叔公,不过走的倒的挺近的,逢年过节也经常走动走动。而且我三叔现在也在省城,我去三叔那儿的时候,也去看看。他那人就一点好处,没架子,要是换了别人,像我们家这样的亲戚,人家肯定是不会认的。”

    陶如轩尽量把谎言说的圆满一些,听起来便跟真的似得了,因为不知道这位杜洪民的年龄几许,只好用了“表叔公”这个听起来有些含糊的称谓,要是小了就以表叔论,要是大了这个表叔公也说的过去。

    宁树斌便顺着陶如轩的意思,意味深长地点点头道:“是啊,杜部长这个人就没架子,很和善。要是换了别人,我是不会帮这个忙的。”

    宁树斌这话就有些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了。别说是他宁树斌了,就是他叔叔宁振全,也不可能不卖人家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帐。

    本来安排了午饭,却因为下雪的原因,宁树斌就没有吃。陶如轩这才想起朱立安来,宁树斌上车了,陶如轩又跟朱立安握握手道:“朱兄,好不容易来一趟王显镇,你是不能走了。”

    朱立安就望望车上的宁树斌道:“还是改天吧。一块来的,我要是留下来,宁书记万一不高兴了,你老哥我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陶如轩就不好勉强了,又跟他握握手,显得很亲密的样子。

    朱立安竖了一下大拇指,神秘兮兮道:“老弟今天的表现很出色。你提的事我记下了,我尽量找机会跟宁书记提的。”

    陶如轩知道他是指修路的事情,也不说感谢的话,只道:“那就拜托了。”

    汽车启动了,王显镇的干部在车屁股后面不断招手,车拐出了集镇,大家便一哄而散。

    这一早上下来,陶如轩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县委书记的宠爱,对王显镇未来发展的规划,甚至于后来跟朱立安这位交通局局长的亲密交谈,都容易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说明陶如轩这位新当选的镇长比黄兆龙这个党委书记还要走得开。

    。。。

    。。。

 第一百七十九章 困境中的人性

    第一百七十九章困境中的人性

    其实陶如轩并没有刻意要出风头的意思,不过也能感觉到黄兆龙今天一直不太痛快。宁树斌带着县委一般人走后,陶如轩就主动跟了过去,对黄兆龙笑笑道:“其实这种领导调研是最没意思的,咱们辛辛苦苦准备了好几天,领导来了就转一圈,不到两个小时就结束了,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嘛。”

    黄兆龙显然还没缓过神,脸色沉沉的,沉默了一会才道:“也不能这么说,领导能过来看看说明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们今后要加倍努力才是啊。”说完又显得大度一些接着道:“特别是你,陶镇长,宁书记一向非常关心年轻干部,我们这些人已经是日落西山了,你们却是早晨八*九点的太阳,要好好努力。”

    黄兆龙这么说,陶如轩就感觉不那么别扭了,笑了笑玩笑道:“黄书记四十刚过,怎么也不能算日落西山嘛,让我说应该是日当正午,光芒四射才对。”

    陶如轩的话显然打动了黄兆龙,让他心里舒坦了一些,却还是摇摇头道:“马上四十五了嘛,怎么说都是在走下坡路,光芒四射可不敢当了。”又在陶如轩的肩膀上拍拍道:“未来是你们的,世界也是你们的。”

    两个人一边交谈着,一边往食堂走去,就显得亲密了许多。别人怎么也不可能看出来,这是两个心中早已有了芥蒂的人。

    不想正吃着饭,贾清水却突然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说上姚庄几个孩子在岭上玩耍的时候,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山洞里,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问是不是赶紧让派出所的人过去帮忙。

    黄兆龙一听就没好气道:“这也值得让派出所跑一趟吗?孩子掉进了山洞,下去个人弄上来不就完了吗。”

    贾清水道:“黄书记,你可能不太了解具体情况,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上姚村那个山洞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常年四季发出嗡嗡的怪叫声,村里人都说山洞里有巨蛇怪物,所以根本没人敢下去。这些孩子就是好奇这个,才到那儿去玩的。”

    黄兆龙道:“那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贾清水道:“没有具体考察过,所以也说不上到底有没有。不过村里老辈人说,前多年在山上见过有水桶粗细的大蛇。”

    黄兆龙的脸就沉了下来,沉默了一会又问道:“那孩子的父母呢?就算真有巨蛇怪物,他父母总不可能不管吧。”

    贾清水道:“问题就在这里,这孩子的父母都去外地打工了,是两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在照顾。现在两个老人急的跟什么似得,可也没办法,只能坐在山洞口哭。”

    陶如轩就站了起来道:“黄书记,还是我去一趟吧。”

    黄兆龙便点了点头,陶如轩又对身旁的贾清水道:“你马上通知派出所,让他们带上照明工具马上往上姚村赶。”

    王显镇沟壑纵横,以丘陵地为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山,上姚村位于集镇北边,距离集镇并不是很远,大概五六公里的路程,踞岭而建,四面环沟。贾清水说的山洞,陶如轩刚来的时候也听说过,只是觉得传言有些邪乎,并没有去过,位置应该在村外的沟沿旁边,准确地说应该叫地穴才对。因为传言便很少有人靠近,周围也是杂草纵生、绝无路径。这几个孩子要不是好奇贪玩,是绝对不可能掉进去的。

    到了地方,就见地穴旁边已经围满了村民,几个人正用铁锹、镰刀之类的工具开路。村长姚吉见了陶如轩和贾清水,急忙迎了过来道:“陶镇长,贾书记,你们来了。”说着递上一支烟。

    陶如轩没工夫跟他磨叽,直接往洞口走去,边走边问道:“孩子掉下去多长时间了?”

    姚吉道:“已经两个多小时了。”又低声道:“刚开始还听得见哭声,这半天已经没哭声了。恐怕早就没命了。”。

    走近了就见两个老人在那里捶足顿胸地嚎哭,声音已经哭哑了,身旁几个妇女在那里劝解,却也知道根本是无济于事的事情。

    陶如轩从姚吉手里要过来手电筒,往洞里照了一照。是个一溜斜坡地洞,洞口直径大概有两米的样子,越往里越窄,到手电能照到的地方就大概只有一米五的样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