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文化帝国 >

第29部分

重生之文化帝国-第29部分

小说: 重生之文化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不过……”

余浦终于说到了今天想要和杨一谈论的真正话题:“既然你对于文史有兴趣,也很精通,那么就应该继续好好钻研才对,为什么又弄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什么漫画小人书?难道你的志趣就止于此了?我记得你在《宋朝》的自序里面,可是说要让一国之民知一国之史的!这些当初连我都被感动了的话,你这就忘记了?”

余浦固然是苦口婆心,不过囿于这个时代和自身身份的桎梏,囿于社会传统观念的限制,对于动漫自然是没有任何好感,对于杨一现在的计划也不免有了些看法:“你有时间折腾一些小人书,就没有时间把《宋朝》的第二卷赶紧完稿出来?真是本末倒置!”

就连在这个问题上性格平和很多薛海清也在一边帮言:“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分一个轻重缓急的。你这个什么……什么漫画,说到底就是个玩乐的东西嘛,嗯,按照现在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娱乐人的东西!这种东西有时间有空闲了玩玩可以,但是可不能当成主业才是啊!”

两位老人的话语带着殷切的期许和让人难以背负的沉重,但越是这样,杨一反而越是觉得有些话不吐不快。

千头万绪汇集在一起,三人同时陷入沉默。

让我按着大纲来好么,亲们你们看这不是开始马上校外发展和校内那啥并重了么

34。且拭目

在前一世中,远比同龄人要晚接触到网络的杨一,在这个神奇的虚拟世界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阅读、查找资料、不断充实自己,以便能更好的写文章发评论赚生活费。

但是在工作完成的闲暇之余,他也会看看原版电影打打轻松休闲的小游戏,又或是偶尔扫一眼各种视屏。

于是就免不了接触到动漫,也许杨一关注的不是动漫本身,而是由这个每个人童年中都无法缺少的东西所引发的各种争议与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杨一不想把自己划分到哪一个派系阵营当中……这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观点部分是非,而是这个话题太复杂根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应当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却更需要有宽容不同意见的大度。

而那些陪伴人的童年的动画和漫画,真的就是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儿。以至让人如此不屑吗?

这不对,因为这个在两位老人口中小人书的娱乐玩意儿,曾经是每个人年少时不可或缺的存在,能够给一个人的童年带来欢欣和快乐的东西,本质上不会是坏东西。

杨一想起了1922年,法国影评家埃利·福尔满含感情的预言:“终有一天动画片会具有纵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层次……会有德拉克洛瓦的心灵、鲁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开朗基罗的活力。一种视觉交响乐,较之最伟大的音乐家创作的有声交响乐更为令人激动。”

美好的东西总是会让人感动,这个道理,对于所有的人都是共通适用的。所以杨一在前世的相关社评中,最多也就勉强承认——动漫也许有国界问题,而从来不涉及到其他。

但是在这一世的今天,在杨一重生并且有了构建文化国度的梦想后,有关动漫,就成了他绕不开的话题。

隔壁的岛国上,开创者手冢治虫的影响力还远没有散去,属于另一位大师宫崎骏的时代却已然被开创,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这位大师就会被世界所承认。而他们赋予了自己作品的,不仅仅是观看之时的快乐和感动,更有看过之后的回味和思索。

而在彼国的对岸,此间,身为教书育人者的两位老校长,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动画不仅仅是小孩子的玩物,其中更是可以蕴含着创造者的思想火花,并藉此影响无数人。

引导一个如白纸一样的小孩子容易,还是潜移默化一个有了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成年人容易,这个二选一问题的答案一眼可知,无需辩论。

所以杨一才有了在《宋朝》成功之后,不仅没有乘胜追击,反而是偃旗息鼓转向动漫阵地的原因。

当然,这里面也有开创《宋朝》此类历史札记的写作手法第一人名号,已经落到杨一头上而别人夺之不去,可是邻近岛国上的动漫创意再不抢先占领就来不及的原因。

比如被改编成《云荒》系列第一部的《海贼王》,现在已经是97年的下半年,如果还不动手,难道就放任这部和自己的重生同时出现,而自己也有条件copy的销量排行榜大作继续给邻国人创造外汇么?

回答只能是不行!

至于两位老先生所关注的,那些纯粹属于文化和历史领域的更深层次思辨,杨一自然也有所考虑和计划,不过单看自己的年纪,重生的作弊者觉得最好还是等到商业化成功以后再考虑其他吧。

“薛老师,余老师,我想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还记得关于自己童年的大致情况吗?”杨一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终于是轻轻开口道:“那个时候的快乐和悲伤,现在能回忆起来么?”

两位老夫子敏感地注意到,杨一这一次所用的称呼是“老师”,这说明了男孩尊重且认真的态度,于是薛海清率先开口:“谁又会记不得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呢?不过我们那个时候困苦和快乐的比例,可是和现在完全相反喽!”

余浦就微微点头,可是目光早已经没有了焦点,深思悠远。

“老余,我记得你55年的时候,好像还整了个矿石收音机?”薛海清越说越来了精神,连带余浦的童年往事都被他翻了出来。

“是啊,那时候我12岁就捣鼓出了这玩意儿,现在的孩子,12岁的时候,还不知道在干嘛呢?”

“余老师,孩子的兴趣是需要培养和引导的,你看薛老师家的令子和藤儿,现在不过10岁,也已经算得上是家学渊源了吧!”

这话两位老人倒是不能不同意。

杨一就点头道:“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物:这是童年的回忆;我们的世界并不是牢房,而是一所虚无的儿童乐园,里面有千百万懵懵懂懂的孩子用积木错误地摆着上帝的名字;孩子变好的最佳方法是给予他们快乐……类似的箴言还有很多,而这些,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并不矛盾!”

“你的意思是,傅雷为培养长子傅聪说过的那段名言——你可以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你会有一个快乐的成年。可以改为如下格式?”余浦就不上当:“改为——你在将来拥有一个快乐成年的前提下,也可以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这和你现在正在搞的那个什么漫画有关系吗?”

“我这个漫画就可以带给人快乐,甚至还有更多!”杨一斩钉截铁道,只因为他坚信美好事物对于人类心灵的强大震撼力和影响力:“很多人一听到漫画不由自主皱起了眉头,我实在是不敢苟同,因为这些光与影的笔触,这些想象力的产物,它最大的作用本来就是娱人娱己!更何况我这个漫画里还有对理想的坚持,还有对友情的赞美,还有对生命的感悟……”

“空口白牙不算!”余浦打断了杨一那虽然算是写实,却也未免有些自卖自夸的话。

杨一信心满满一笑:“等书出来了以后请两位老师过目!要是我夸大其辞一个字,立刻就转回《宋朝》的写作!”

重生男当然可以如此自信的微笑,不过他的自信倒不是因为自己有料,而是托了前世所经历过的,那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的福气。

以及他所“模仿”作品的作者们,他们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对于人类生命中那些终极命题的关注和解析。

而在去掉带有地域性质和民族性质的外壳后,把这些终极命题重新用中华文化包装一下,立刻就把他山之石变成了本我之玉!说得矫情一点,也算自己传播了文化,要是现实一些来看,起码也是在给自己未来的国度添砖加瓦。

“好,就这么说定了!”看到也算是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余浦就不再纠缠细枝末节。

倒是越来越有向杨一亲爷爷方向发展的薛海清,对男孩是怎么看怎么喜爱,渐渐也品出了杨一在言论中,由细枝末节之处所流露出来的志向,就不由好奇,但语气上却故作高深地试探道:“杨一,你在《宋朝》里,说了要让一国之民知一国之史。现在又说自己搞动画是为了潜移默化孩子明白一些道理,这前后一串起来琢磨一下,其志不小啊?”

余浦听到薛海清这么一说,也从对杨一分心课外副业的不满中跳了出来,再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是这样!

于是就正好顺着自己老友的话头,沉吟一番后语重心长地劝诫道:“我原来还以为你想赚钱出名,现在看起来还是误会你了?不过有这份心是好事,学校里面的基本规矩,还是要守一守的。”



是过度章节,也是对前面男主一些选择的补完。几次都想在书评里解释,还是强忍着没有透剧,现在算是勉强填上了。

其实过渡章节自己写的也没劲,加上眼睛都睁不开,困,各位将就看一下吧,至于平静过后是啥,大家都懂的

35。秋天的童话

余浦所谓的守一守基本规矩,也就是上课的时候,不要太明目张胆地翻看一些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显得有些夸张而另类的书籍,比如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小于一》,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还有此时尚被翻译成国文版的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

最后一本书是杨一自己花钱,托了罗戈找专人翻译的,此时的国内,汉译本只此一家。

在高中生活里就开始接触这些书籍,并不是杨一想要装文学青年吸引眼球,事实上他在看书的时候甚至还躲着身边的姜喃,不想让女孩因为好奇或者是讶然而分心。读这些书的目的,只是想要不辜负重新来过的好时光,尽最大的力量来充实自己。

而现阶段高中的知识,对于从后世溯时间之河而上的杨一来说,已经显得过于狭隘和不足。特别是杨一本来就薄弱的理科,既然已经给自己的人生规划出了偏重人文哲史的路线,那么高中里的基础数理化科目,就确实有些味如鸡肋一般。

毕竟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下,这些知识更侧重于应试性的目的,而杨一却恰好需要更加实用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精神世界起到增益作用的东西。

所以他才对高中的课程显得兴趣缺缺,不过在经历了周末和余浦的交底后,杨一还是收敛了不少——有些东西,还是要经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后,方能凸显作用的。

杨一就在学校里平淡却不乏味的过着,而随着日复一日秋光渐凉,十一假期将近,踏出第二步的日子,也即将到来。

……

还有最后一周,就是十一假期,而薛海清的孙子和外孙女儿在老人这里过周末,已经是雷打不动的惯例。

已经进入六年级的两个小孩子,因为薛海清的言传身教,对于动画片的兴趣并不像同龄人那么浓厚,可是这天当宋藤儿无意中换到越州卫视,里面传来一段轻快的笛子演奏,然后忽又转为激越的古筝后,两个小家伙就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原本不怎么关注的电视机。

就连站在餐厅和客厅的过道上,准备来叫两个小家伙吃饭的薛海清,也不由自主被这一曲有些特殊,却又说不出特殊在哪里的曲子所吸引,站在那里眯着老花的眼睛好奇起来。

不是流行,不是通俗,也不全是民族,悠扬婉转中却有让人头皮微微发麻似的过电感,原本准备只是看一眼就算的薛海清,就挪不动步子了。

一个小节的音乐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