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文化帝国 >

第495部分

重生之文化帝国-第495部分

小说: 重生之文化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这一点上,我们还是不要勉强了。能有当然最好。就算没有,那也不是强求就能有的事情。”

其他人就不由得点点头。除了杨一和乔正元之外,这里其他的人都是坐着重复xing质的工作。而不是创造xing的工作,在这个问题上,也就是乔正元最有发言权。

不过就在他们纷纷点头同意,认为不好勉强杨一的时候,少年忽然灵机一动:“可以啊,我倒是有了另一个有关军旅生活的创意……”尽管在说“创意”这个词的时候,少年的舌头有些打结,声音也不由自主低了那么半个拍子,但最后还是艰难的说出了口:“不过不是抗战片。而是现在军旅生活的故事,如果八一厂有意思的话,我可以在定稿以后,就把故事梗概整理一下,交给乔老师过目。”

还真有?

八一厂的四个人忽然都不说话了,之前他们要来越州的时候,多少也听闻了一些相关的传闻,说是小说《亮剑》的作者是个中学生年纪的少年,而且天生早慧。在写作上根本就是有着旁人难及水准的天才,而且《亮剑》这部小说也是忽然兴起,忽然写就,前前后后加起来的时间还没有两个月。

这种传闻在以讹传讹之下。往往会被传的面目全非神乎其神,再加上军队高层方面,又有消息说是总政某领导强力推荐了这部小说。算得上有军方背景,是以在抵达越州之前。几个人对即将见到的少年作家,也是充满了层出不穷的猜测和期待。不过在真正面见了杨一以后。在看到那个想象中的少年的时候,原本准备了很多种的表情,还是忍不住彻底怔住了,直到坐上谈判桌,确认了只有面前的杨一而不会再有其他人来,几个人才逐渐接受了原本很是复杂的心情。当然,能够这么快就调整好心态,也是和少年的落落大方分不开关系,并不是那种恃才傲物的人,而仿佛是自己身边最常见到的也是最最普通的中学生,只不过这个中学生的知识面的确广阔了一点儿,在为人处世上也显得有礼貌,又不让人觉得老成事故。

但现在,当原本只是一个临时笑谈,就连提出意见的周制片本身,都没有对自己的话抱有什么太大希望的时候,杨一却忽然告诉他们,我能!

这种差异,不啻是只不过抱着凑凑热闹的老百姓,花了一块钱零钱在老板的撺掇下买了一张彩票,其实就连自己都没有报任何希望,只当做是饭后茶余的调剂而已,可当彩票开奖的时候,上面的图样,分明就是主办方所公布的那五颗星星。

实在是太夸张了啊,夸张到让人没办法不对他的话产生将信将疑的情绪,甚至有一些心里的嘀咕这小家伙到底是顺着我们的话在开玩笑呢,还是来真的?如果说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写出《亮剑》这种洋洋洒洒都十分接地气的文字也就罢了,可现在这少年的架势,分明就是要当面证明他的惊人天赋啊!

还可以再夸张一点吗?

“是真的,的确是听了周制片的话,我就忽然又想到了一个点子。”杨一肯定地点点头,然后开始详细讲述起来:“比如说现代军队里面,有这么一个和我们习惯认知没有半分相似的军人当然,他的骨子里,还是最正统最坚定的子弟兵之心,但是从外面看上去,这个士兵很笨,而且很执拗,执拗到了让战友和指战员都为之头疼却又不得不在心里叫好希望他能成为合格士兵的程度,而且他做什么都很认真,让那些天赋远比他强得多的战友们都为之感动和敬佩,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傻乎乎的家伙,却在各种磨砺中成为了一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人民子弟兵……”

听着杨一的讲述,乔正元的眼睛又有些亮了,不过却没有第一次看到《亮剑》时的那种激动和兴奋。

但这只是因为少年现在的讲述,有些流于表面,没办法用细致的描写,来塑造出足以感动听众的人物形象。但事实上,只要这种讲述再具体一些,对于人物的刻画再深刻一些,多几个小动作,多几个细微处见大节的生动刻画,那么少年口中的那个傻乎乎士兵,也就是后世里火爆程度不下《亮剑》的《士兵突击》,绝对会让八一厂众人忘情地拍手叫好。

528。邀请

听着杨一的讲述,乔正元的眼睛又有些亮了,不过却没有第一次看到《亮剑》时的那种激动和兴奋。

但这只是因为少年现在的讲述,有些流于表面,没办法用细致的描写,来塑造出足以感动听众的人物形象。但事实上,只要这种讲述再具体一些,对于人物的刻画再深刻一些,多几个小动作,多几个细微处见大节的生动刻画,那么少年口中的那个傻乎乎士兵,也就是后世里火爆程度不下《亮剑》的《士兵突击》,绝对会让八一厂众人忘情地拍手叫好 ”“ 。

可即便只是这样,乔正元也从杨一的叙述中,品味出来了某些门道,因为很明显,这又是一个非主流颠覆传统的人物形象,只要塑造得当,所引发的的轰动和追捧,绝对不会比《亮剑》中的李云龙要少,而且因为没有了那些过于频繁的粗口,以及一点就着火的暴脾气,杨一口中这个傻乎乎却有着非同寻常坚持的小士兵,一定能比前者引发更广泛的共鸣。

“好,好,你这个本子我要了!”听完了杨一的讲述后,乔正元就立即拍板:“不过我的意思,是你下一部小说,在定稿之前,先拿给我们编剧改编一下,然后小说和电视剧同步播出,这样一来造成的影响力,应该比单纯的小说或者是电视剧来得强吧?”

乔正元的心情杨一可以理解,但这不代表他会就此认同乔正元的看法,少年微微摇头一笑:“这个,我认为乔老师可能有些理想化了。事实上图书市场的营销运作,和影视传媒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两方面同时动作的效果并不大,而且毕竟我是阳一文化的股东。不可能不为自己公司着想。同步放送的可能xing不大,但是我可以保证,只要八一厂有兴趣,我就还是把改编权交给你们。”

见杨一主意已定,其他人也就不好多说,毕竟他们在图书出版的营销上面,确实没有什么发言权,而且对方都已经答应,版权会交给八一厂处理。那么自己要是还有什么想法的话,未免太过贪心不足。

点点头,几个人就都答应下来,但是明知道有好本子,却没办法马上付诸于拍摄,还是让几个人不免有些心里痒痒的慌。

会面进行到现在,影视改编权的转让协议,也算是基本定下了调子,按照李主任和乔正元的说法。筹拍现在就已经开始了,等他们回去以后,电视剧就要进入正式而且紧张的拍摄工作,至于完成后期制作以后上映。差不多是年底的事情,现在也急不来。

既然双方都没有问题,于是在徐鹏翔看过了八一厂制定的合约后。双方就马上签订了协议,不过虽然签订了协议。但根据杨一的要求,或者说明白一点根本就是胖总的要求。八一厂众人还要在越州待上两天,等候后面举办的签约会,也算是给《亮剑》和阳一文化,做一个小小的广告。

不同于其他公司签订涉及到政治以及军队的剧本,换了其他任何一家影视公司,就算是和杨一谈妥条件以后,也还要等待总政方面的审批,只有觉得政治合格以后才能开始拍摄。而八一厂本就是接到了总政方面的指示,这才有了他们南下的行程,所以在审批方面,和八一厂合作是没有任何门槛的,只要双方谈妥条件,那就随时可以展开宣传。

……

第三天,送走了八一厂来人后,杨一就开始了暗无天ri的赶稿生活。

整整一个月,他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早上起来后就趴在电脑前面打字,对着电脑屏幕腻味了以后,就拿出钢笔和文稿纸爬格子,爬格子爬的累了,就下楼走一圈,然后再度回来开始战斗,几乎是足不出户。这一段时间里,就连杨敏,已经不再怎么管束自己儿子的杨敏,也有些看不下去,甚至在最后一个礼拜中,隔三差五就要把杨一赶出屋子,生怕他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落下什么毛病。她甚至还给苏晚打了好些电话,让女孩来和自己一起劝少年,可最后的结果,却是苏晚干脆就把自己的漫画稿拿到杨一这边,也开始了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加班工作。

一个月后。

看着电脑屏幕上,将近五六百k的文档,杨一在疲惫之余,更多的还是兴奋和自豪。

《宋朝那些事儿》第五册,《神农密码》第四册,《士兵突击》,这就是自己一个月的劳动成果,虽然最后一本少不了要全盘照抄,但是想想已经划给腾询而让邱远念叨了两三天的五百万资金,想想马上就要落户魔都以后,即将大把大把撒出去的资金,他还是忍住了这种愧疚。

……

位于洋浦大学城边缘地带的这一条街道上,原本是魔都纺织厂的地盘,不过在改革开放的大cháo中,和很多的原国有老厂一样,这个原本充满了活力,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它们产品的老厂子,也一样没有逃过清算重组的命运,相应的由于魔都现在这一届班子的执政思路,原本可能造成污染的各种轻工企业,也都搬迁去了更远的市郊地区,所以人们对于老纺织厂的印象,也就只能停留在了过去的记忆之中。而新矗立起来的大楼,占据了这条街道最显然的位置,在老魔都半欧式化的土墙灰瓦掩映中,这栋现代化的建筑就显得格外显眼。

而站在建筑物里面,可以透过西北两边的窗户,远远就看到震旦大学的一个校区,在茂密植被的掩盖下,遥遥相望的两者,形成了某种看上去因为反差引起,但实际上内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美感。

杨一就站在大楼最顶层的房间里面,这一个房间并不算大,但因为位于最角落的关系。所以可以看到北面的大学城风景和南面的黄浦江,算是位置最好的一个房间了。

这里就是阳一文化在魔都的新总部大楼。因为没有了底层作为书店的需要,所以这一栋只有九层高的大楼。是魔都现代化进程中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一栋建筑,然而事实上,一些圈子内的人才知道,在这栋大楼里,已经出版发行了1999年开年以来,在国内图书市场上表现最为火爆抢眼的几部小说。用囊括这个词来形容这栋大楼里某个出版机构的战绩,丝毫都不为过。

现在是chun末夏初,一年中最为美好的五月。

完成了接下来要准备的《云荒》漫画脚本,杨一伸了个懒腰。走到窗边远眺外面的风景。如果只看左手边的大学城或者右手边的黄浦江,那都是极好极好的风景,可只要视线一不注意,挪到自己脚下的时候,少年就会很是无奈地摇头皱眉,因为阳一文化新总部的破烂,而感到丧气。

大楼是新建立的,并不破烂,破烂的是整个场地。因为不远处服务器中心项目的破土动工。所以除了移动新总部大楼外,其他被阳一文化跑马圈地所收入囊中的土地,到现在也都是一片荒芜,还没有来得及栽种上绿化树木。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那个正在兴建的项目。

对于大小老板只顾上建立服务器中心项目,而忽略了公司新总部硬件建设的行为,不少人都是颇有微词的。认为办公环境比起越州来,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不过他们也只是嘴上抱怨一下。知道两位老板尤其是杨一,为了公司的未来考虑。已经两个月没有拿走半分收益了截止到五月份为止,原本的畅销书《宋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