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文化帝国 >

第854部分

重生之文化帝国-第854部分

小说: 重生之文化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国的崩塌》尚未问世,就得到了远超预期的关注。

随后作品正式出版以后,和那些之前就关注它的人们,所预测的结果一样,这部作品虽然更加偏向于传统题材,并不具备十分明确切浓厚的商业味道。但却依旧在花旗国图书市场上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相当多的读者们在试读之后。都愿意为这部作品掏钱消费,而且在图书问世的一周之内。就让其累积销量,达到了十万册之巨。这个数字在华夏,已经是超级畅销书的苗子,虽然花旗国这边的版权法规更加严格一些,盗版出版物几乎没有太多的容身之地,但十万册也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数字。

一部本就更加偏向于人文关怀,更加倾向于表达xing和作者思想的作品,能够取得不少商业化畅销书都没办法取得的市场成绩,就已经说明很多问题了。总而言之兰登书屋方面的高层,都破天荒专门在集团内部,好好通报表扬了矮脚鸡集团和孔雀出版公司,另外还有肖恩个人,也受到了上层的嘉奖。

但当《帝国的崩塌》在图书市场上大有斩获的时候,却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这一次,倒不是什么某些人种沙文主义,或者欧美右翼倾向势力,因为男生的华夏人身份。而跳出来说三道四,而是当兰登书屋准备为《帝国的崩塌》造势,希望能够让这部作品获得今年的普利策奖时,遇到了这个奖项设立伊始时的一项传统——这个奖项分为两类。新闻界和创作界,新闻界的获奖者可以是任何国籍,但是获奖条目必需在花旗国周报(或ri报)中发表的。而创作界获得者则必须是花旗国公民。唯一例外的是历史奖,只要是关于花旗国历史的书都可获奖。作者倒不用非要是花旗国人。

就是这一点,让《帝国的崩塌》几乎很难被提名。因为这部作品的作者,正好不是花旗国身份的作家。

就因为这个问题,这部作品也是在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成绩以后,在业界引发了相当范围内的广泛讨论,和兰登书屋一向有着合作关系的《钮约时报》,甚至都在文艺板块上刊登了一则读者调查——《帝国的崩塌》的读者们,你们认为这部作品,有资格获得普利策奖的提名吗?

就在非常显眼的作品调查提问后面,还紧跟着一条谁都能第一时间看到的备注——这部作品的作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华夏人,并非什么在花旗国求学或者生活过的游客,也没有华裔身份,但就作品本身而言,我们需要你的看法。

这条问卷调查在刊登出来以后,就马上收到了相当多读者们的电话反馈,而或许是因为男生对这部作品的“拷贝”,很是详尽,几乎到了以假乱真原作的地步,所以绝大部分看到了报纸调查问卷的读者,几乎都是众口一词表示,《帝国的崩塌》,绝对有资格参加普利策奖的角逐。

但读者的意见,在很多时候其实也仅仅只能代表民意本身而已,对于他们所关注的事务,是没有丝毫帮助的。就仿佛这一次的情况,尽管男生的作品已经取得了让人侧目的销售成绩,而且读者的反馈,也是让很多花旗国的作者都要眼红艳羡,从口碑这方面来看,这部小说无论如何都算是一部优秀作品,然而普利策奖的评审委员会,却一直都没有对媒体以及公众们的呼吁,做出哪怕丝毫反应。

对于这一点,在只要不涉及政治底线时,言论相对随xing一些的花旗国那边,很多人就忍不住开始忿忿然起来,尤其是一些相当喜爱这部作品,而且也拥有一定话语权的界人士,都开始对普利策奖评审方发起了声讨。

杨一参加魔都作协年会期间,矮脚鸡集团那头,正好把眼下的情况稍微汇总了一下,告知了男生,但很明显对方也没有准备就这么算了,而是已经开始动用自己的舆论影响力,从各个渠道对普利策评审方——哥伦比亚大学以及该奖项的奖金基金管理会,进行了施压。

男生自然知道对方这么做的原因,兰登书屋或许是个有口碑的出版集团,但这种由基本来主导的企业xing质集团,是不会还跟自己一样,有着什么梦的说法,个人情怀永远抵不过一个利益集团的根本诉求,这一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全都一个道理,杨一作为重生者,自然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兰登书屋这么做,并非因为《帝国的崩塌》实在是写得太好,他们不去努力让普利策奖花落男生脑袋上,就对不起这么好的作品,而是因为杨一如果能够以一介外国作家的身份,最终获得设立仪式就规定不颁发给外国作家的花旗国奖项,那么整个事件本身,就是一桩上佳的炒作话题,能够让兰登书屋的收获比杨一还要多。

而男生最终折得桂冠的受益者,说起来还不仅仅只有他自己以及兰登书屋方面,就连身为舆论阵地的《钮约时报》,也会因为这一桩新闻的持续报道,而获益匪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算杨一自己告诉对方,他不在乎自己能不能获奖,可兰登书屋以及不少相关媒体,在自身利益驱使下,也是决计不会停下手中动作的。

有了这种明悟,杨一对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虽然也十分关注,但比起之前相对来说比较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反正就算是他自己不去关心,也有人帮着关心,而且他在最终能否获奖的问题上也没有决定权,就也乐得在一旁看好戏了。

于是整个事件在兰登书屋那边有目的的推动下,也开始愈发富有争议起来,先是兰登书屋旗下的知名评论人,以及和兰登书屋有过合作的作者,先后都出面为《帝国的崩塌》抱不平,似乎这部作品的影响力,已经大到了让整个花旗国界都无法无视的程度。而兰登书屋的这种做法,也引发了不少哥伦比亚大学那一方业内人士的不满,这些人有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校友,有的则是以前获奖的作家作者,对于这个奖项完全本土化的做法非常认可,所以在看到了不少人站出来发表意见后,自然也忍不住开口,为哥伦比亚大学和普利策奖评审会说话了。

甚至到了现在,都已经出现了不少在媒体上面打嘴仗的人,双方争执的焦点,最开始也不过全部集中在一个华夏作者,是否有资格让普利策奖违背传统,为《帝国的崩塌》破例一次的话题上,然而到了后来,这种隔空嘴仗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直接到了普利策奖是不是还有必要坚守传统,仅仅只用来表彰花旗国身份的创作界人士。

麦凯丽是《钮约时报》的du li撰稿人,在报纸上面有着自己的专栏,不过因为她并非《钮约时报》的员工,而是在很多新闻焦点问题上,有着自己的立场,所以才营造了一定的口碑,让她的专栏一向都是《钮约时报》上比较受欢迎的板块——毕竟对于一个专栏作者,和自己发表公共见解的阵地经常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进而在报纸上争论,也是不少《钮约时报》读者们喜闻乐见的场面,这一次当普利策奖的规定,是否有些不合时宜的争论甫一出现,麦凯丽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绝对的合时宜,倒是钮约时报的某些观点,会让这个纯粹的,带有花旗国jing神的奖项,变得不再纯粹起来。

而她隔空叫阵的对象,恰好就是《钮约时报》负责社会文艺板块的一位著名编辑,对方在读完《帝国的崩塌》以后,就变成了这部作品的“脑残粉”一样,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对男生这部作品进行了鼓吹和宣传,所以两人交上手以后,场面也是颇为激烈的。

952。酸胖子

“我实在是不能相信,什么时候《钮约时报》的编辑们,会如同一条柯基犬般,对于自己喜欢的事务如此疯狂着迷,以至于让我都忍不住产生了这些家伙完全是在对他人献媚的错觉。   尽在   的确,我要承认,《帝国的崩塌》是一部好的作品,但也仅止于此了不是吗?难道在这部作品问世之前,国外就没有更好的作品,够得上普利策奖的获奖资格?显然并不是这样,很多作品无论是阅读上的美好体验,还是其本身所具备的意义以及社会意义,都不比《帝国的崩塌》要差,但为什么一些人对其他的优秀作品视而不见,可看到这部小说以后,却跟打了鸡血的某类动物一样?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麦凯丽在她时事专栏上的毒舌表现,一向都是《钮约时报》的一个卖点所在,作为舆论阵地上的名人,这位女作家和评论家,在花旗国那边的粉丝数量可不少,甚至很多高中以及大学院校里的女生,就是为了读这位女作者的专栏,才特意订购的《钮约时报》。

所以这一次,当麦凯丽把《帝国的崩塌》作为自己的评论对象以后,所造成的间接影响,就是在《钮约时报》覆盖的大型城市以及西海岸线沿线区域里,《帝国的崩塌》的销量,居然不降反升,整体拉高了这部小说在第二周的全美销量。

当然,仅仅只是麦凯丽一个人自说自话,那决计是不够带动一部作品销量的,这位女xing评论人的对手。《钮约时报》周ri版文艺事务编辑达尼尔,就旗帜鲜明地发表了反对意见:“我们可爱而又可敬的麦凯丽女士。显然在用一种诡辩的手段,来试图证明她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的观点——因为没有提名之前出现过的、和《帝国的崩塌》写作境况类似的作品。所以《帝国的崩塌》就也不应该获得提名。在从麦凯丽女士的言论中,总结出来以上这种观点以后,我只能对她如此偏颇的意见持保留态度了,难道尊敬的女士,你认为我们已经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事务,做出了很多不算公正的评选,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这种不公正就应该继续延续下去?”

“而且真的想要找出一些和《帝国的崩塌》类似的作品,例如由一个外国作者书写著作。作品内容所涉及到的,却又是典型的花旗国题材,这种类型的作品,本身就不多见了,更不要说足以称之为优秀的作品。如果麦凯丽女士有不同意见,那么尽可以举出一些比较具体的例子,而不是仅仅只用虚幻的‘某些’、‘那些’、‘很多’来代指,要知道相当多的读者,可并不清楚您嘴里所说的。‘某些’、‘那些’、‘很多’、‘其他’类似作品,到底都是些什么。如果真有能够和《帝国的崩塌》一书相提并论的作品,我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有兴趣去深入了解……”

这一场嘴仗开始仅仅是两个互相看不对眼的人,习惯xing的叫阵而已。但到了后来,甚至都引发了彼此阵线的全面讨论和嘴炮。

和《钮约时报》一样,在花旗国拥有差不多影响力的《华生顿ri报》。也很快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有关那位华夏作者在花旗国所引发的话题,很多读者现在都非常关注。然而我们要说的是,尊重传统和感受的美好。这并不互相对立。普利策奖项里面针对创作界的规定,旨在鼓励本国作家更用心的写作,而非是担负发掘所有好的组品的任务如果不能弄清楚这一点,那么我想那些呼吁把类别里的普利策小说奖颁发给《帝国的崩塌》的那些人,应该再好好体会一下约瑟夫。普利策先生设定这个奖项的初衷。”

而和《华生顿ri报》同在一个城市,但影响力更胜一筹的《华生顿邮报》,则不出意料的表达了不同意见:“或许我们在呼吁哥伦比亚大学的普利策奖评审会接纳大众意见之前,的确应该好好思考一下,约瑟夫先生设立奖项的本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