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宝路天行 >

第174部分

宝路天行-第174部分

小说: 宝路天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嘿……都在呢?”今天只顾着沉浸在爱情的甜蜜,吴晨有些心虚,赶紧转移了话题,“怎么样,地方跑出来了?”

“店面倒是有一个,就在街口进来不远,虽说租金要里面的贵个三成,不过那地段真心不错,人流量大,又挨着街口的派出所,安全,而且里古玩店也不算远,同在一条街上。”孔四简单的说了一下今天去踩点的成果。

“嗯,你们觉得好就成。”吴晨点了点头,在张军身边坐了下来,看茶盘泡有热茶,就拿了一杯起来喝,“我的意思是,如果有可能,店面还是要尽量买下来,这种繁华地段的铺面,本身也是一种投资。”

“这个省得!据说某跨国快餐连锁巨头,每到一个城市,必先选定店面,尽量通过购买的方式囤地,这隐形财富都快超过其本身的价值了,只是再天朝,没有土地私有权一说,最多也就是几十年的产权所有而已。

“仓库也有点眉目了,临街那一排铺面后头,也是挨着,各种监控跟安保措施都很先进,除了有专门的保安二十四小时巡查之外,一旦有异常,自动报警系统直接连接到街口的派出所,一两分钟警察就能到达。”

吴晨自然毫无异议,这些哥们办事也太有效率了吧,要知道那可是热门地段,尽管不断有抗不下去要转让的,不过这么赶巧了的倒是不多。

当然如果徐少东出面的话,这些那都不用自己去办,不过徐二少向来就不大喜欢靠关系,这等小事,又何必去欠人人情?

吴晨见周萱他们都不在,一打听才知道,今天周萱并没有跟他们在一起,而是回周记华南心了,说不得总得回去探望下员工,顺带再问问借用加工的师傅的事。而王雨鸢跟他们跑了一天,已经回酒店休息了,

不单周萱,其实大家回到广府,也有门路要去拜访,既然公司的事情都有了眉目,第二天也应该去几位老爷子那里走动走动了。几个人说定,张军明天继续陪着王姐跟进这件事情,他们三人则先去拜会田老,再齐总儿去刘老那里。

……

第二天,吴晨拿上那副在老宅子找到的旧画,还有昨天捡到的小碗,跟着孔四他们前往田老家而去。

两人见他有寻摸了什么宝贝,心里都有些不忿,这家伙,是要逆天啊,自己好歹也在这个行当里混了这些年,就没见到过这样三天两头就往外掏东西的!

进了田家老宅子,只见田老爷子正在泼墨挥毫,看起来起色不错。

“哈哈,几个小崽子,怎么样,古玩店开得如何?”见他们进来,田老放下手里的毛笔,在边上的铜盆里洗了洗手,就招呼他们坐了。

吴晨他们开古玩店的事,田老是早就知道的了,孔四在广府张罗的这阵子,还真没少来请教田老爷子这个从走街串巷,愣是开成博物馆的榜样。

“您老那都OT了,我们现在还准备开珠宝店呢。”孔四走过去,帮他收拾案上的笔墨纸砚。

“哦?”田老擦了擦手,回身在居的太师椅上坐了下来,饶有兴致的看着这几个小家伙,他们去参加阳美公盘的事情,孔四也有在电话里跟他说,特别是最后对赌的盛世,他更是有所耳闻。

自古古玩玉石就是不分家,都在“玩赏”的范畴内,作为南方古玩大家,田老自然跟赌石行业的各位大佬也是相熟的,虽然没有去前往参加大会,却有陆陆续续知道不少这几个小娃子露脸的事迹。

吴晨不知道这老头到底知道多少,就把参加公盘的事情给说了,当然依他的性子,自然是省去不少风光之事,只把过程大略的说了一边,他当公务员几年,别的没落下什么,写汇报材料的本事倒是见涨,言简意赅的就把过程都给说清楚了,各个要点都没落下。

田老爷子边听边点头,心里却是震惊无,人老成精,他虽然没有学过相面之术,但看的人多了,也有些心得。

这人的气质,就是古玩的包浆,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厚薄好坏却是一目了然。

田老爷子第一次见到吴晨这小子,就觉得气度不凡,他日定非池之物。后来的斗宝会,更是越坚定了的想法,天赋非凡呐,那种不学自厉的自表现,只存在于行当的传说人物身上,难得的是心性稳健,胸怀宽大!

自古为人者,德者居其上,小年轻者或许还不太懂得这种品格的伟大之处,总以为在某方面突出的才叫做能力,却须知道天朝传统化,向来追求庸和谐,能够协调阴阳者,方可为相!

作为过来人,他是看得真真儿的,这小子颇具长者之风,可拥有某方面的特长来得厉害!

吴晨说完,见田老呆呆入神,颇有自己的神韵,还好不会读心术,他要知道此刻田老心里把他夸成了一朵花,只怕得恶寒不已。

第274章豇豆红三

“咳、老爷子,咱能不呆么?”

孔四实在看不下去,适时的提醒了一句,这一老一少要起呆劲来,只怕自己跟徐少东要给活活闷死!

“好!”田老回过神来,自失的呵呵一笑,他心里已经有了定见,就问道:“有没有去见过刘老哥?”

徐少东刚才已经给刘老打了电话,说迟点再去探他。田老听完,也不让他们多等,进去换了件衣服,一行人边出门而去,前往刘老居处。

本来吴晨还想让田老给自己先行鉴别一下手里的两件器物,田老说到了刘老哥那里再说吧。

到了尊龙府,依旧是铁老大迎接他们。

经历了这么多,吴晨再看着铁老大那半寸头,就觉得这哥们不一般,上次孔四跟他握手的情景他可还记得,当时心里还暗笑又不是拍电影,至于么。

不过见识过孔四的身手之后,可不敢再这么想,在他印象里,貌似还没有能够跟孔四打个平手的,而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汉子,居然能够让孔四吃了个暗亏,这得是什么的存在。

进去后,刘老正在客厅里等他们,他刚刚打了一套拳,看起来脸色红润,精神不错,哈哈一笑,迎着田老回了座位,几个小辈跟着也一一落座。

寒暄了一阵之后,徐少东也把近况跟刘老做了汇报,他准备在刘老这里呆几天,一来可以跟着刘老学点见识,二来也算一个借口,回头家里老头子问起,也有话应对,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想着找个机会,好好跟刘老说说吴晨的事情,撺掇一番让他收徒,这可是他此行的最大目标。

“好!很好!”刘老听完,笑吟吟的看着他们,他的一个老友刚刚从大会回来,路过广府,跟他畅谈了一番,说了许多新鲜事,其就有不少是关于吴晨和徐家这二小子的,话里话外的,可没少夸奖。

要知道,这位老友虽是女性,却是珠宝协会里数一数二的人物,家里那位更是位高权重,能入她眼的年轻人,可没有几个,更别说这一通卖力的夸奖。

等刘老将上次天圣铜人的事情与她一说,两人更是赞叹连连,都是这个国家的高层,又爱好这个行当,对于吴晨这种义举自然是极为赞赏。

吴晨依然的无知无觉,徐少东在讲述的时候,他就看着这满屋子的摆设,暗暗较跟自己那屋子的不同,待到刘老气十足的说了一声好之后,才醒过神来。

几个人说了一通闲话,刘老就问他们是不是又有什么收获,他早就见吴晨他们带了盒子进来。

徐少东登时夸张的喊了起来,语气很有些不忿,这木头连续的捡漏,还让不让大家活了。说完鼓捣着着让吴晨把东西拿出来,他们也是没有见过呢。

“请两位老爷子给过过眼。”跟这两位老爷子也有些相熟了,吴晨便不矫情,将一碗一画都拿了出来,放到案上。

画是卷着的,众人第一眼就先看到那个小碗,此时外面阳光明媚,屋里也是光线充足,即使是在自然光下,那一抹幽清浅红,匀净细腻的,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近前再看,釉面上又晕散着天然的星星绿色苔点,形成了一种天然变幻的情趣。

“有意思!徐老二,你来说说。”刘老一脸笑容可掬,他对徐少东在瓷器上的功力还是有些信心的,而且也有意替老友磨练磨练这个后生。

“有啥意思,一眼的物件,豇豆红。”徐少东说的心里有点酸溜,赌石神马的,他没想过跟吴晨,但这瓷器可是他的老本行,他可不觉得吴晨眼力就自己好,只是有些哀怨,为啥这木头就总能遇到好物件,而自己却碰不到。不说别的,就是这个小碗,让自己见到了,也不会错过啊。

“你确定就是老朝的?”刘老笑吟吟的看着他,只是笑容有些诡异,有那么一股子小孩子撒了谎,然后等着大人来猜的意味。

吴晨看得心里只偷着乐,这刘老也是满满的童心啊,这是要诈着几个小辈玩呢!他一点都不急,怎么说都是老物件,肯定不会是新仿的,因此打定主意,端坐板凳围观。

徐少东一脸狐疑,转身从侧旁的小房间里,拿出一副手套来,这才上手,上下左右瞧了半天,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倒是让吴晨有点汗颜,貌似自己刚才直接就用手从盒子里抓了出来,说不得上面还留有自己的爪印呢!

小碗、圈足,足脊较窄,胎质细腻光洁,足内施白釉,再看外底,白釉下以青花料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行双行款,这有什么问题?

难道刘老是在诈自己?想到这里,他轻轻放下小碗,回头对着刘老说道,“我看这个碗没有问题。”

“你们怎么看?”刘老侧头望了望吴晨跟孔四,见他们都点了点头,就喟叹了一声,说道,“年轻人,就是不肯下死力气啊,田老弟,你给他们说说吧。”

“一群死娃子!这么低级的错误都犯!”田老一出口可就不客气,吴晨倒也罢了,毕竟刚接触这个行业没多久,可是徐少东跟孔四可是大名鼎鼎的“南田北马”的徒弟!这说出去都丢人!

“你们见过康熙朝豇豆红的碗吗?”田老缓缓的说道,语气逐渐有点严厉起来,“你们谁来说说这豇豆红?”

吴晨跟孔四还没有什么感觉,吴晨是初学者,孔四又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跟着田老瞎混,虽说零零散散也学了不少,但始终没有下过苦功夫,更何况他本来就心脏无强大,笑一笑,就过去了。

但是,这话听在徐少东的耳,却像是打了个天雷,冷汗就出来了,怎么连这个都没注意,这真心是丢脸到姥姥家里!

田老这一语,惊醒了梦人,要知道,豇豆红釉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它郎窑红烧成难度更大,因此无大件器物,最高不过24厘米,而且器形也不到10种,多为房用具或摆设等小件器物,制作工艺精湛。著明的“八大码”有菊瓣瓶,柳叶瓶,莱菔尊,鱕龙盘,洗,太白尊,苹果尊,印盒。

“碗?!”徐少东在脑海搜寻了一番,没有现有关与此的记录,不禁有些尴尬。器型也是判断年代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而且是硬证,如拿着一个太白尊,非说是宋朝瓷器,那就是欺负人了。

当然这个小碗的器型,并非在康熙朝没有,而是在传统的豇豆红器型,从未出现过这种小碗的形制而已。如果是斗彩,那就另说了。

徐少东也不是不知道,只是心情激荡之下,匆匆那么一说,也没细究,现在吃了教训,心里有些自艾,真是阴沟里翻船了,这种低级错误,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话说回来,如果是别的品种,就算没有在册,只要看不出纰漏,还可以争辩一下,毕竟这种器型跟釉彩在那个时代都有,说不定就有那么一批制品呢,只是没有公开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