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宝路天行 >

第210部分

宝路天行-第210部分

小说: 宝路天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觉之间,眼光渗入纸张,现里面竟然另有乾坤!一层薄薄的宣纸之下,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映入眼,就一眼,吴晨脑就像过了电一样,被闪了一下。

他不敢多看,把视线收了回来,只觉得耳畔只有一个声音在响,拿下来!一定要拿下来!冷静下来之后,他就有些烦恼,生怕白荷又来跟着自己起哄,看她样子,刚才几件都没有出手,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憋着劲,要跟自己死扛呢!

所以他按耐着内心的冲动,迟迟不肯说话,一直等到大家都不耐烦的时候,才装作也是一脸的不耐烦,终于拿到了手里。

交割完成之后,吴晨才放下心啦,他也没空去理会老刘拿出的下一件物件是什么来,低头闭着眼睛,回想起刚才所见到的画面,就那么一眼,却是印象深刻!

回想起来,这幅旧画,内容倒是跟传说的《女史箴图》某个片段有几分相似,只是画面模糊,画人物的神态举止,都显得画工粗糙。

而且,用纸也是一个大问题,用的是字画不常用的熟纸,稍微入门的行内人都知道,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

熟宣纸是用矾水加工制过的,水墨不易渗透,遇水不化开,但和其它纸张的效果也不一样;可作整细致的描绘,可反复渲染上色,适于画青绿重彩的工笔山水。

生宣纸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特点是吸水性和渗水性强,遇水即化开,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能收到水晕墨章、浑厚化滋的艺术效果,多用于写意山水画。

熟宣用画容易掌握,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渗透迅速,不易掌握。故画山水一般喜欢用半生半熟宣纸。半生熟宣纸遇水慢慢化开,既有墨韵变化,又不过分渗透,皴、擦、点、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现丰富的笔情墨趣。

这作画之人,可能是为了模仿顾恺之的笔法,因此用上了熟宣,可惜功力不够,整体看起来人物表情呆滞,转折之间笔触生硬。归总起来看,这就是一个三流画师的随意之作,难怪看过的人都是大摇其头。

但是,吴晨的异能之下,却能看到,在表面这张薄薄的宣纸之下,却是另外一张完全并非宣纸材质的画作,竟是绢本,那股子喷薄的宝光,就是从这张设色的绢本画上透出的。

画画?

第330章黑市拍卖(十三)

如果真的是画画,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表层要用熟宣了,因为熟宣的纸张较厚,也较为致密,这样就有利于盖住下面的那张设色的绢本画。

当然,除此之外,裱画之人也是高手,经过处理之后,两层画面重叠,看起来竟然没有一点违和感,这得是多高超的技艺。这也反衬出表面这种宣纸画,是刻意而为之。目的就是为了掩藏里面这幅真迹。

这种事情也并非没有过,战乱或者动荡年代,很多时候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掩藏贵重之物,远的不说,就是几十年前大动荡年代里,多少业内高手为了保存名贵字画不被付之一炬,而采用了这种手法。

天追的,也不知道是谁藏了这幅画,今日遇到自己,也算是要让它重见天日了!吴晨强压住猛烈的心跳,又回忆了一下那张绢本上的内容。

大致有五六个人物,从服装上看,有点汉代风格,左侧是两个拿着长矛在捕猎的侍官,往间是一个女子,抬着手,貌似在说话,右边则是居坐着一个男人,从头上顶冠看,应该是个君王,在他边上站着两个女史……

整个画面内容颇多,人物各异,但是作画之人,却准确的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画面里的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

女史们那下摆宽大的衣裙修长婀娜,配以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飘带,显现出飘飘欲仙,雍容华贵的气派。

吴晨在字画上并不在行,也是属于填鸭子式的囫囵吞枣,但就是这样,却也能一瞬间就记得住,整个画图上,都以细线勾勒,只是在头,裙边或飘带等处敷染颜色,稍加点缀,显得柔软而****,就像是蚕丝一样细密流畅。而配景所画的山石、树木均勾勒无皴,与人物的例则大小不称,画风格外古朴,色泽非常鲜艳。

从风格上看,竟然真有几分顾恺之“春蚕吐丝”的神韵!只是年代稍有偏差,而且《女史箴图》的画册他也仔细看过,现存的九段之并没有这一段。

不论如何,总算是捡到宝了,而且也不花费什么功夫,吴晨内心狂喜之下,嘴角不免就有些咧开了,准备等回去之后,再仔细把玩研究一番!

场上又拍了五六件东西出去,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心情都有些急迫,几乎没有多大停留,老刘也再没有那么歇斯底里的。

“木头,醒醒,天亮啦!”大牙见吴晨低头闭目的,一个人也不知道在傻乐什么,根本就顾不上场上的厮杀,剩下大牙一个人干着急啊,完全就是睁眼瞎,这些玩意看着都像真的,也像假的,。

“去,我在想事情呢!”吴晨还沉浸在那副绢画之,脑海里一个一个细节的过着,越想越觉得有意境,已经昏昏沉沉陷入混沌之,被大牙这么一打岔,就像早上还在迷糊,就被人给撬醒一样,不禁有些“起床气”。

“不会还在想你那副破画吧?得了,也就一万块,扔了就扔了,回头别挂出来就行。人要往前看,我跟你说,就这会,好东西还是不少,咱们手头还有点现金,别浪费。”

“你看着就成,有什么好玩意你就拍呗。”

“屁话,我要能看,还用叫你!”

感情这大牙这货也有自知之明,虽然看着眼馋,不过也知道自己眼力不行,没有吴晨过眼,还真不敢叫价。一听吴晨这么不负责任的话都说得出口,心里大为不满。

吴晨呵呵一笑,招了招手,跟边上的大汉要了一杯饮品,边跟大牙磨嘴,边看着上面走马灯似的转。

这个局,准备的还是很充分,除了大件的木器外,各种宝贝都有,陆陆续续的又拍出了几件,有一个青瓷刻画单柄壶,吴晨看着挺有眼缘的,也参与了竞价,只是几番下来就放弃了。

此外就是一件青铜亮斑戈,也让大牙眼神一亮,无奈品相实在惨淡,锈蚀得太厉害,连纹路都已经看不到了,甚至戈身上还有一些地方已经穿洞。

其实这种戈头,也不是什么兵器,更应该算是礼器。看得出来大牙很是郁闷,吴晨便安慰他道,回头再给他寻摸一把好刀!当然了,想跟孔四的太阿,那是不可能的,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刀嘛!不过话说回来,要想找到西瓜刀好的,那还是较容易的。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压轴的,竟然是刚过世没几年的启功老先生的一副书法。提起这启功老先生,玩古玩这一行的,没有人不知道,在世的时候,就连马老都不时要上门请教,吴晨还记得当初遇到孔四的时候,孔四给他的名片上,用的字就是从启功老先生的书帖里剪贴下来做成的。

这位雍正爷的嫡传子孙,说是这个时代的泰斗一点不为过,在世的时候,育人无数,身后荣誉等身,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献学家、书画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等等,无一不在标榜着这位老人的人生历程。

老先生在书法上的造诣极深,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被称为“启体”。书法界评论道:“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因为刘老跟老先生是好友,家里也有不少的真迹,所以吴晨对此并不陌生,只是惊讶于这伙人所张罗的物件还真是无所不有,也不知道这副字画是从哪里弄来的,竖向横排,连款在内,满满的足有百字之多。

像这一类字画的价格、市面上基本都是有定论的,按字按尺算,只是这里是黑市,又有点来路不明,最后吴晨花了六十多万买了下来,准备回头挂到格古斋去,现在斋里,正需要这些物件来撑门面。

“好了,最后一件拍品,没有起拍价,大家自行报价吧!”

老刘交割完毕之后,拍了拍手,用有点嘶哑的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

第331章黑市拍卖(十四)

几个小时下来,二十多件拍品,分别被大家揽入囊,现在还两手空空的人并不多,各有所好,也大都有了收获,所以现场气氛还是不错的。拍卖已经到了尾声,心态都很放松,见老刘弄得这么神秘,不少人就调侃起来。

这次却是没有将物品放到桌子上面,老刘挥了挥手,站在后面的小伙子,便用将最后一个大木箱上的盖子给拿了起来,又将侧面的木条板给撬开,将里面塞满一团的干草清理干净之后,露出一个物件来,顶上还蒙着不少的碎草,不过也掩不住在灯光下,闪亮着反射的光华。

“这啥玩意?”

因为没有放到桌面上,所以坐在后面的人,并看不到,见前面的人都伸着脖子,干脆站了起来。

“是玉雕!”

“不就是个玉件么,搞得这么神秘,还不能放上来给大家看?”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蒋氏兄弟已经走上前去,蹲下来看了看,又扭头向老刘征询了一下意见后,蒋大便从屁股后头的兜里,摸出一副白手套,直接就上手了。

“喂,老蒋,到底啥玩意?”余矮子见他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直接就问出了许多人的疑惑。

“佛顶!”蒋大没说话,反倒是边上的蒋二闷声应道。

“啥?!”余矮子一时没听清,不过靠前的几排已经哗的一声轰响,不少人站了起来!

“他们在激动什么?”大牙有点后知后觉的问道。

吴晨也站了起来,却现上面已经被围成了一团,别说人挤进去,就是眼光想找条缝隙钻进去,都不可得。不过从那些人的嘴里传出来的信息,已经足够他获得一些信息。

他们嘴里的佛顶,其实就是指佛头,将佛像的头颅单凿下来,这种缺德事,在以往是没有人干的,毕竟国人向来是不怕得罪人,哪怕你是皇帝老子,照样有人敢豁出去拉下马来,但是得罪神仙这种事,却没人敢干!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期,随着大量的外国人涌入,打着各种科考的名义,开始大量搜刮天朝的物,并且对壁画跟佛像等,有着极大的兴趣,这断头凿壁的买卖,才算是兴旺了起来,形成了第一波收割佛头的浪潮,很多知名的佛像都遭此厄运,幸运能够存留下来的,也在几十年前那场大浩劫,被破坏殆尽,许多地方的佛像,实际上都是后来陆续补上去的。

搞这一行的人,多少都有些迷信,因此向来都称呼佛头为佛顶。“佛头”这个词,在行内反倒经常指的是念珠里的大珠,也代表佛陀。

在座的大都沉浸此行多年,虽说佛顶这种物件很少流通,但也应该是见得不少,何至于对于这个佛头这么激动,难道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也是大牙所疑惑之处。

不过吴晨很快就让他知道,为什么这些人都有点兴奋,因为这是一个玉雕佛顶!

三十多公分高的一个雕件,就算是一个全身佛像,已经是很不容易见到的了,更何况这里仅仅是一个佛顶,按照佛像的例,这玉佛全身像那得是多大的一尊!

“这又有什么稀的?说不定就有人喜欢只雕个佛顶呢!根本就没有身体其它部分!”大牙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他脑子转得快,马上就想到了其它合理的解释。

“得了吧,一看就知道没化!”吴晨白了他一眼,佛像不想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