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医学生涯 >

第5部分

医学生涯-第5部分

小说: 医学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导都住干部病房,什么都优待什么都优先真正解决问题的好干部不多。

外一科诊区人员不多医生八个,护士十六个,但是床位就六十多个,加上加床就七八十个。

除去夜班和休息的,还有上手术的,正常运行一名医生要管三十多病人,超负荷的在工作可是我们的天使们依旧坚持,没办法只能下班走晚点吧。

护士高圆圆和刘小菲值班叙述着昨夜的情况,她们运气不好,昨夜有个手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折腾了一夜加上别的病人。

高圆圆叙述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精神,虽然她有一双迷人的双眼加上白皙的皮肤,此刻也像霜打得茄子一样蔫。

刘小菲平时就像个男人婆,说话声音大,所以大家老拿她当男人,而且由于性格在加上体型胖一直没有男朋友。

可是人家不在乎,你看这刘小菲平时叽叽喳喳,可是一上夜班一蔫个半截,在医院一般人都不愿意上夜班,太累!

护士讲完,就是医生们讲述了,那个胖子刘俊就诉说那个十二床,刚手术治疗结束晚上高烧不退,加上术后疼痛,折腾的他和护士都别轻,别的没什么,其他都正常。

新入院的六个病人,今天李立峰是主班,当然也就有三个,另外的三个分给其他医生了,加上昨天择期到今天的共五台手术,都是简单的手术,并不复杂的两台兰尾手术,三台胆囊手术。

在关中平原一带,由于水质和饮食习惯,这里是这些手术都是高发区。

手术虽不大但是对于任何人来说也都是创伤。

由于这些原因这里近两年卖矿泉水的扩大扩大,行业迅猛发展,什么娃哈哈,康师傅等等也都产业不断壮大,收入也年年翻翻。

前面的四台手术顺利完成,没有出现找不的的兰尾,也没有兰尾穿孔胆囊的糜烂。

在兰尾手术中最怕的是穿孔和找不到兰尾,光那几厘米长的一节盲肠头,一但穿孔可以要人命,而一切正常时它的六个位置也偶有难住外科医生们。

尤其是后位往往找个个把小时还找不到的大有人在,别管你是教授还是专家,可今天一切都正常。

其实第四台手术结束已经12半了,是吃饭时间了,可李立峰问问其他人也都有完成这台后就歇着了的意思,李立峰正好也有这个意思,也就连续了这台胆囊手术。

洗手换衣服,麻醉也刚刚进入状态,他娴熟而又认真的消毒盖好洞巾。

手术刀在患者的皮肤轻轻的划过一道约五公分的口子,血液迅速的渗出,他的学生助手的电凝刀快速的接触到出血的部位,皮肤划开了皮下组织也划开了。

在往下见李立峰不在用刀,换了把止血钳,钳子在轻轻的一点一点的拨开接近脏器的肌层。

技术在高的人到了这一步也会改刀换钳,要不划破内脏那可不是闹着玩。

他那带着橡胶手套的手从刀口进入身体找到了胆囊,李立峰没有急于处理,而是继续顺着胆囊往上摸检查看看胆管看看没有异常才在接近肝脏的地方夹住了第一把止血钳。

在接近胆囊端让出1厘米在夹住第二把钳子,他的学生赶紧在两点处都打了结,似呼都很顺利。

李立峰拿起剪刀在钳子间去剪下胆囊,在胆囊落在手里就基本完成了手术,可就在这瞬间意外发生了。

心电监护仪上患者的心跳突然没有了,锯齿状波动的突然间成了一条直线,所以手术中的人一下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了。

而李立峰脑海里闪出和大家一样的念头,胆心综合症,也就是说像这样的情况手术中也就万分之一。文人小说下载

可是今天遇见了,也许只有书本里面有,也许有的外科医生一生的见不到。

而今天发生了,在切除胆囊的瞬间,由于胆囊和心脏之间的一条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使心跳的节律突然停止,这就是胆心综合症。

怎么可能就这么巧,他们遇见了,在这千均一发之际,李立峰迅速的指挥着抢救使大家回过了神。

“肾上腺素5mg地赛米松5mg!快!”他喊着。

喊话的同时他揭起了洞巾沾了生理盐水。

“闪开!”除颤仪调到150焦耳,他双手持除颤仪激向患者的心脏部位。

患者被电极打得叭的一声,身体也发出了跳动了一下,在这瞬间巡回护士也急忙把刚才配好的急救药直接注射进输液器的滴壶内。

说时迟那是快,去的快也来的快,当李立峰准备再次电击患者时,心电监护仪的心跳声音又恢复正常了,直线又变回了锯齿状,短短的几秒,就几秒。

患者在生死线上徘徊了一次,这只有书中记载的东西却真正的出现了。

李立峰用自己过硬的本领把患者从生死线上抢回来了,看看李立峰是镇定的,其实在内心他比谁都紧张,可他是主刀医生啊。

在看看麻醉师和其他人的脸上有些虚汗,麻醉师小张震说:

“哎呀我的妈呀,吓死我了!”

李立峰深深的吸了口气,说“没事了!”

他定了定神,处理伤口,认真的缝合好最后一针,完成了这台本不该着急而来做的手术。

换衣服时他的后背全湿了,或许是累的,但不能说和刚才的惊吓没关。

他在更衣室的长登上睡了一会,不知道过了多久感觉自己的有些饿了才出了手术室的门。

一台简单的手术不仅仅是体现医生的医术,也同时在于书本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如果你没有当然不会有今天手术中那紧急情况了的镇定,虽然他李立峰现在想想还有些害,但是只要医生们,不随意,认真对待每一例患者,一些不必要的事故自然是可以避免。

第五章 回 家 祭 祖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清明,树上新发的芽已经慢慢变绿,不再是光秃秃的样子,人们的心情随着气温的回升也变得阳光了许多,冬日严寒的衰败之气亦不复存在。

爷爷那个曾经救治过一片乡当的老中医,那个一直以来都是李立峰心目中的英雄的职业前辈。

去世已三年,每每想起爷爷李立峰就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比起那个靠两条腿踏变了整个北原上的山山,越过了山山之间的沟壑,不知多少次穿越在风里,不知多少次跋涉在雨中,可是就是心中的信念,肩上的职责,让他坚持了一辈子,无怨无悔。

清明节的前一天李立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手里的患者都处理完毕后,没什么重要的事他请了假,清明当天李立峰早早的就来到那人山人海的汽车站,不到7点可是排队的人已是头不见尾。

此时此刻想起介子推是何等的伟大,不是他怎么会有今天的清明节或者叫素食节,想想当年的他真的伟大取自己身上的肉给晋文公吃,后来死后被祭奠时至今日至少人们会永远记住他死去的日子。

当然现在清明节都祭奠的是自己的亲人和故人,不管自己多么忙每年清明李立峰都会去在爷爷和奶奶的坟墓前磕上头点上香,和他们聊聊家常说说自己的心声,他知道爷爷奶奶会在天堂保佑自己,会在天堂鼓励支持自己。

在蚂蚁挪窝似的一步一步的挪到了汽车上,李立峰的心情是激动的,熟悉的场景,熟悉的过程,熟悉的路。

一切都是和自己上学至后来工作,每次回家的心情都是激动,不管是在外多久,回家的感觉真好。

虽然每年都会回去好几次,可这条路太熟悉,让他不能忘记,这条路让大山里的孩子通向远方,通向那霓虹闪烁的都市,通向他理想的彼岸。

熟悉的道边白杨树每一次看见都是那么的笔直挺拔,汽车(‘文’)驶过后它们(‘人’)都会像李(‘书’)立峰行瞩目(‘屋’)礼,一颗两颗无数颗,只有有心得人才会懂得白杨会和自己说话,知道白杨因为有了解自己的人而欢悦。

三个小时后李立峰达到了县城换上了那在山里独有的蹦蹦车(也就是机动三轮车)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再加上它机动灵活所以大家就给他起了这名。

蹦蹦车在农村既是农业生产工具,又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虽然不安全偶有事故,但是它确实给农民带来了方便。

经过近四十分砂石路钟的颠簸,他李立峰来到自己熟悉的小山村,大地泥土的气息和自己离开时一样味道直入心肺。

走过熟悉的村道,碰见村里的老乡他都会客气的打招呼,村里人都知道李立峰是个好医生,也是自己村里人的骄傲。

在李立峰之前唯一的大学生,他同时也是善良的不管谁去省城有困难只要找他他都会尽自己能力帮助,哪怕不认识自己的人,其实这几年在医院他救助的人连他自己的数不清了,看见可怜的患者没钱吃饭或者治疗时他都会帮,更何况是自己的老乡。

李立峰走进那青石磊起的院子,父亲在院子里那块李立峰小时候玩耍时的大石桌旁剥玉米棒子,这是父亲每每闲暇时的主要农活,是而今的父亲比起当年苍老许多。

“爸,我回来了!”他看见李立峰高兴的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也露出了那缺失的说话漏气的牙。

“快回屋,你妈在屋里。”他说着也起身跟在李立峰后面进了那不大的厢房。

家里没钱盖楼房楼,在加上李立峰弟兄三人上学,结婚两位老人为他们在土里刨了一辈子没舍得自己花钱盖房,攒的钱还想为儿女们减轻点负担。

每次回家李立峰都很心酸,可是当李立峰要说起盖房子时老人总是反对,母亲说他们老了盖不盖都没关系,你们回来有个窝就行,我不想给你们添麻烦。

你们好好安心工作我们就放心了,每次听到这些都心口难受,像有个东西在憋着。

在自己买了房子后妻子也坚持要老两口来城里可是被拒绝了,他们说城里面地方小,又谁都不认识没人说话。

其实他知道老人怕给自己添麻烦,人只有当上父母才会体会自己的父母我自己的心,儿女任何时候在自己父母的眼里都是最好的,只要自己能办到的儿女要什么父母都会皆心尽力。

父母都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不愿意离开,他们习惯了这样朝而起,西而归的生活。

母亲那弯曲的身材比以前更弯了,看着儿子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老人看见自己的儿子比什么都开心。

“我峰回来啦,快坐妈给你弄吃的。”说话间就赶忙给儿子倒上水,不管儿在外怎么母亲都怕儿饿着。

李立峰站起身来:“妈啊,我现在不饿,过会和你们一起吃。”

在农村一般不忙时都吃两顿,不像城里都三次,其实李立峰不是不饿,他不愿意让母亲在为自己在忙。

“你们身体最近怎么样?”

“还可以,今年天不冷,我和你爸都没事,身体都可以”母亲回答。

他和父母聊着家常,母亲说着家里的长短,父亲告诉李立峰村里村外发生的事。

还不到吃饭时间,母亲还是做起了他小时候爱吃的手杆面,在上学那会,自己可是一顿能吃两大碗,按现在的量可以吃一天还多,也许是那会长身体吧,不知道那会怎么那么能吃。

饭后走向对面的山的那条扬长小道,那是一座村里人称虎头山的小山,山随不高可却极为灵秀,满山苍松,一年四季的绿油油的。

那是自己还没离开时那些松树还都是才被值树工人种下的,而如今颗颗都是参天大树。

踏着当年自己还曾放学后和同学放牛的路,又一次的勾起儿时的场景。

在这条曾经是自己走了无数次的山野小径,儿时的自己怎么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