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功高权重 >

第92部分

功高权重-第92部分

小说: 功高权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通人交朋友靠的是感情,官员交朋友靠的实力。

    郭拙诚没有在家过年,而是在过年前一周,父亲还没有从省里开会回来,他自己就揣着钱前往夔关市。在那里乘轮船到北楚省的戈汉市,然后在那里再乘火车北上前往京城。

    他上京城不仅仅是去看望外公外婆,向他们通报自己将考上大学的事,更主要的是他要进行更大的布局:着手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红色世家!

    前世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亲戚都是一盘散沙,浪费了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这一世,郭拙诚决定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整合整个家族一起向前发展。

    在戈汉市,郭拙诚见到了已经在那里扎下根的牟小牛。

    通过这段时间的闯荡,牟小袍界开阔了,再也不埋怨郭拙诚将他从一个赚钱的行业赶到这个地方来了。现在的他利用水甸县印刷厂驻戈汉市办事处主任的名义和便利,不计回报地结交官面上的人。

    实际上,他现在花费在这方面的钱并不多。他每次到领导家里去,都不过是揣着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或者一套印刷厂最新出版的《高考复习资料》而已♀些礼物虽然都只值二元多钱,但却受到了那些人家的热情接待,好酒好菜好烟地招待他。他告辞出门前,人家还主动询问有没有帮得上忙的,也有的问他能不能再弄一套书籍或资料来。

    牟小牛现在虽然不是体制内的人,但说出来的话比某些官员的还可靠。当然,作为一个具有商业天赋的人来说,要发现里面的商机很容易,他也曾经跃跃欲试,但每次向郭拙诚汇报的时候,郭拙诚都说不要急,说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认识人,认识结交的官员越多、掌握的商业信息越多,将来的事业就能做的越大、安全性也越大。

    同时郭拙诚很自信地告诉他,将来有的是大生意可做,现在做那些小生意将得不偿失。

    郭拙诚这次之所以舍近求远地到戈汉市来和他见面,就是安排他过年之前再到认识的官员家里提前拜年,等过年之后则到南楚省的省会城浏沙市去,与戈汉市一样建立新的联络网。

    有一个熊癞子的手下是随同郭拙诚一起来的,他们带来了一大堆水甸县的土特产和一堆高考复习资料,专门给牟小牛送礼用的。

    牟小赔次很爽快地听从了郭拙诚的安排,将郭拙诚送上去北京的火车后,他立即和那个随郭拙诚一起来的人开始到那些结交的官员那里逐家逐户地送礼,准备送完礼物后再回家过年。

    郭拙诚的外公外婆现在和舅舅舅妈住在一起。与爷爷奶奶一样,外公外婆也是知识分子,只是外公外婆都不在大学上班:外公在国家计划委员会下属的一个经济研究室工作,外婆在一家半导体研究所工作。

    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不知他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是因为商量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没有让自己的子女学多少知识,他们的子女都是读到高中就不读了,都响应党的号召下乡插队或到工厂参加工作。

    可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他们确认当时的时代不再是知识越多越反、知识分子就是臭九后,他们几乎同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不但时时催逼已经结婚生子的子女加强学习,对孙子辈的学习要求更是严厉。

    前世郭拙诚寒暑假无论是到外公外婆做客,还是到爷爷奶奶家拜年,都得接受他们填鸭似的教育:爷爷教物理、奶奶教数学、外公教英语、外婆教计算机……

    对郭拙诚来说,上爷爷、外公家不是去玩,而是去劳改营,或者说是上刑场。

    外婆郝小秀和奶奶谭冰是复旦大学同学,以前学的都是数学专业。毕业后在嘉江大学教书的爷爷将恋爱多年的谭冰接到身边。而出身富商家的外婆郝小秀则成了战争难民,和无数苦难的中国人一样被日军的炮火和刺刀驱离家园。她几经辗转最后流落到了当时的陪都——夔关市,不久结识并嫁给了归国回来的外公田鸿蒙,直到解放后才一起双双到了京城。

    正是因为外婆和奶奶是同学加闺蜜,两人都有小孩后就将郭拙诚的爸爸妈妈搓合成了夫妻,可以说是亲上加亲,后来也就有了郭拙诚。

    在文化大命革时期,因为有周总理的出面保护,外公外婆一家并没有受到多少冲击,反而比贫苦农家出身的爷爷奶奶一家过得平静祥和。

    郭拙诚的父亲郭知言还是因为外公外婆的关系得到了一个好处:有一个从京城来的领导与外公关系不错,得知郭知言是外公的女婿后就出手帮了他一把,郭知言这才从下放农村的知青当上了公社干部。

    只是因为外公外婆都是知识分子,属于被打倒的臭九,在社会上并不吃香,更没有多大的权力辐射力,当那个来自京城的干部因病过世后,郭知言就只能靠他自己努力了。无论是郭知言后来升到区委书记,还是被人当枪使升到县委副书记,以及鸿运当头升到县委书记,外公外婆都没有插手的机会,完全是郭知言自己在打拼。

    前世的时候,外公外婆也只能看着郭知言从县委副书记的位置灰溜溜地降职到镇里当副镇长,与爷爷奶奶一样唯有叹气而已。

    这一世则是欣喜地看着郭知言稳步高升,也只有祝贺而已。

    郭拙诚的舅舅田维清比郭拙诚的妈妈要小好几岁,刚结婚没多久,还没有小孩。目前和他老婆一起在一家百货商场当职工。

    没人知道的是外公田鸿蒙在国外还有一个红粉知己,她是外公在国外留学读博士时的同学。因为郭拙诚所不知道的原因他们两人分手了,本来准备留在国外的外公一气之下打起行李回到烽火连天的中国,在当时国民党的陪都夔关市以教书维生。

    结识从沪盒随难民一起流落在这里的郝小秀后,两个同病相怜的可怜人相依为命,最后结婚成家,不久有了爱情的结晶,生下田小燕。

    抗战胜利后,国外的女人辗转找到外公的地址,写信告诉外公说他们分手的时候她肚子里已经怀有了他的孩子,并告诉他她现在独自抚养着那个漂亮的儿子。

    外公怀着愧疚的心理将自己已经成家并生育有女儿的事也写信告诉了对方,劝说对方忘记自己,找一个合适的人嫁了。对方这才带着小男孩与另外的男人组成了新的家庭。

    新中国成立、朝鲜战争爆发,特别是文化大命革后,外公田鸿蒙与国外的女人就此中断了联系。直到87年外婆因病死亡后,那个同样死了男人的女人这才与外公重新恢复联系。

    只不过那时候那个女人早已经是闻名世界的著名经济学家。那个儿子——她和外公生的——继承了后面这个丈夫的家族公司,在金融界混的风生水起,赫赫有名。

    计划经济下无法发挥特长的外公一生可以说是默默无闻。虽然被那个女人多次邀请出国,那个女人还亲自登门劝说过外公,劝说外公在国外发挥他的经济学特长和本事,但不知为什么外公一直没有答应,一直守在那套陈旧的房子里没有挪窝。

    外公95年死亡后,那个女人又劝说舅舅一家三口移民美国。舅舅在舅妈和女儿的鼓动下,举家移民,定居美国。

    有了那个女人的帮助,舅舅一家的日子自然过的不错。

    郭拙诚这次就是消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前世默默无闻的外公与那个女人提前联系上,在那个著名经济学家的帮助下,加上自己利用几十年的先知先觉给他指点迷津,想必外公一定能在经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即使成不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但也至少可以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就有机会直通高层。一旦预想成功,外公就会成为他父亲郭知言和自己的一大助力,自己将来利用前世的记忆大把赚钱时,就有一个很好的借口:我的经济知识从我外公那里学到的。他能给国家领导人讲经济课,能不厉害吗?

    看到这里,不得不说郭拙诚这个家伙野心很大,布局也很大。为了实现他的目标,他几乎把能想到的事情都想到了,能计划的都在计划。套用前世的一句话就是: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但他能走到哪一步呢?

 第一五二章 聪明的导演

    下了火车,身体虽然疲倦但内心激动的郭拙诚提着行李包又就上了一辆公共汽车。

    北方的天气贼冷,郭拙诚只感到冷风直往脖子里、袖子里钻,将身体的热气不断地往外扯。看着公共汽车窗户钵上厚厚的冰层,郭拙诚心道:“幸亏没有让外公外婆来接火车,现在路上肯定滑c要摔一跤就麻烦大了。”

    下了公共汽车,郭拙诚扯了扯身上的军大衣,将行李包背在背上,大步朝前面走去。

    突然前面一条巷子里传来一声流里流气的声音:“哎呦,妹子,你好漂亮哦。跟哥哥我几个溜冰去吧!”

    “让开!我不认识你们。”一个女孩大声呵斥着,接着一声惊呼,“啊——,流氓!让开,要不我喊人了?”

    “喊人?喊什么人?我们又没把你怎么的,是你看我长的高大,长得英俊,你自己用手碰我的脸好不好,我还没说你摸了我的脸,调戏我呢?呵呵,哥几个,你们说是不是?”开始那个男声大笑着说道。

    “就是,就是,我们都看见是你用手摸军哥的脸。八成是看上军哥了,呵呵。”另一个声音笑嘻嘻地说道。

    不用猜就知道,肯定是几个年轻男子看见漂亮的姑娘就开始调戏。对于这种口头上的花差花差,只要不闹的太过分,大家一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多几个大爷几个大妈经过时呵斥几句,把那些发骚的年轻人赶走。

    现在的年轻人还没有前世的大胆,现在的市民也比前世充满正气,很多时候一个充满正气的市民能赶走一群混混。

    在这里,作者不得不多说几句。有的读者在书评区发言说:“这个时代没有混混,社会清平得很,大家都有安全感,作者在瞎写。”

    这句话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这个时代的混混反而是历史上最多的时候,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混混虽多,但大多数没有后来的流氓、黑会那么猖獗而已。

    为什么这个时代混混最多?可以说都是因为某些政策造成的。当时没有大学可以上,工厂企业又不多,孩子们高中毕业后就流入社会等待招工。以前的时候国家为了消化这些人,想出了一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歪招,将他们送到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勉强能应付一下。

    等文化大命革一结束,本就不得人心的上山乡活动就此打住。毕业的学生一下没有出处,只能流入街头。

    雪上加霜的是,以前那些已经上山乡的青年开始陆续、打破脑袋地往城里钻,使城市无所事事的队伍更加庞大。他们没有工作、没有书读,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除了混日子就是混日子,偷鸡摸狗打架斗殴比比皆是,让普通市民苦不堪言,他们的父母同样忧心忡忡。

    以至于1979年中央召开了全国城市治安会议,专门针对这些混混制订了应对措施,但社会治安并没有根本的好转,反而变本加厉,导致1981年5月公安部组织了一次严预演,抓捕了一大批流氓,也枪毙了一大批杀人、抢劫、强奸、爆炸、放火和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现行罪分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