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都市良人行 >

第66部分

都市良人行-第66部分

小说: 都市良人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小欣高兴的拍了拍手:“咱们可以回去了。”

    我打了个呵欠,赶紧道:“好的,我先送你回家吧。”

    小欣摆了摆手,轻轻说了句什么,我瞌睡正紧,模模糊糊听到她说的话,也没仔细去想,便张嘴答了声好。

    猛地想起她刚才说的话似乎不太对头,心中一急,拉着她的胳膊大声道:“你刚才说什么?”

    她摆了一下胳膊,嘴里哼道:“你用这么大力干什么?”

    看了我一眼,轻声说道:“我今天去你家睡觉。”

    “咣当”一声,我手里的袋子和行李箱便一起掉在了地上。

外篇 两架J10凭什么战胜4架苏27(转载)

    此前,记者在西北某机场目睹了新一代歼—10战斗机叱咤长空的风采。蓝天白云下,两架铁灰色的歼—10战斗机短距滑跑,同时跃起。天空上,它们时而腾跃、俯冲,像鹰隼般迅猛;时而盘旋、翻滚,似飞燕般灵巧。这时,指挥部通报:“敌”4架第三代战机以密集编队突破我防空阵地。一声令下,两架歼—10战斗机风驰电掣直飞截击空域。很快,前方传来捷报:两架歼—10战斗机与“敌”机在长空较量4个回合,均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开火,空战对抗取得全胜战绩。

    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新一代多用途战斗机,分单座、双座两种。为了它的诞生,我国军工战线的科研人员艰苦奋斗,采用了大量新设计、新技术、新工艺,创造了共和国航空史上数十个“第一”。我人民空军试飞员承担了数十项极限试飞任务,对数百个课题、数千个参数,进行上千架次的试飞检验,圆满完成了定型试飞任务,确保歼—10战斗机按时装备部队。

    首批成建制装备歼—10战斗机的我空军航空兵部队,先后组织了战斗特技、对地攻击、单机进攻、双机空战、编队出击、导弹攻击和防御战术机动等多个课题训练,多次参加和组织复杂气象条件下的紧急机动、远程奔袭、空中对抗、海空联合作战以及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全员、全装、全要素、全过程对抗演练,创新出多套克敌制胜的新战法,比原计划缩短一半时间形成实战能力。

    从上述的报道中很多的军迷们都推测是两架J…10战胜了4架的苏27(理由是我们的三代机现役的战斗机只有苏27),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两架J…10凭什么战胜4架苏27?现在我们先看它们的数据:

    一。基本参数对比:

    1。苏27

    su…7家族是是俄罗斯著名的苏霍伊设计局设计的著名机型,从su…27基本型号发展到su…27,su…30,su…33,su35,su…37,各型号又有很多种改进方案,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各型号的气动布局大体一致,在地面时,机头向下探,向后圆滑过渡到机身,机身跟机翼融合(叫翼身融合),进气口在机翼下方,双发动机,后平尾跟双垂尾也基本上一样各型的外形上的区别主要有:su…30是双座;su35有鸭翼(前水平三角翼);su…33也有鸭翼,不过是舰载机型,双主翼可以折叠;su…37外形跟su…35一样,只是发动机的尾喷管是矢量喷管,可以改变喷气方向,所以su…37的机动性最高su27闻名于世是由于它的高机动性,它是世界上第一种飞出“眼镜蛇”特技的飞机,这个特技在战斗机格斗时候很实用,在被敌机在后面追尾的时候,可以突然把机头拉高,超过90度,向后仰,相当于空中刹车,敌机就会从下方经过,然后su…27再把机头拉会水平,就变成是su…27追在敌机后面了苏-37战机,su27家族的最高级别,机长22。18米,机高6。43米,翼展14。7米,机翼面积62平方米。它的最大平飞速度海平面为1400千米/小时,高空中为2500千米/小时,爬升率230米/秒,实用升限1。88万米,最小飞行高度30米,航程(空中加油1次)6500千米

    外界根据资料和设想图判断推测,歼…10是一种单发单垂尾10吨级轻型空中优势多用途战机,采用国际上新一代战机流行的机腹进气、双三角中单翼加三角前翼的近耦合鸭式气动布局,其优点是既能发挥三角翼飞机高空高速的优势,又通过前翼增加升力,保证中低空亚音速格斗的机动性并大幅缩短起降距离。这些推测反映了外界根据资料和设想图判断推测,歼…10是一种单发单垂尾10吨级轻型空中优势多用途战机,采用国际上新一代战机流行的机腹进气、双三角中单翼加三角前翼的近耦合鸭式气动布局,其优点是既能发挥三角翼飞机高空高速的优势,又通过前翼增加升力,保证中低空亚音速格斗的机动性并大幅缩短起降距离。这些推测反映了歼…10的作战任务与“幼狮”有所不同:“幼狮”采用下单翼和固定式进气道,以战场遮断为主,夺取制空权为辅;而歼…10则是中单翼,带中心激波锥的二元可调进气道,强调低空空战格斗性能和高空高速的机动性,并兼有对地攻击性能。而且因为进气口前移,进气道略带S形(涡轮叶片不至于一览无遗,可以降低发动机的雷达反射回波),翼身融合体更加饱满,所以歼…10的隐身性能和内部油箱容量也更佳。推测认为,歼…10前起落架为双轮,考虑了粗暴着陆的需求。主起落架在机身下方,让出了宝贵的机翼下方空间,便于携带更多外挂武器,预计外挂点可达到11个。

    歼…10性能参数估计为:机长14。57米,翼展8。78米,机高:5。3米,后掠角50…52度,翼面积40平方米,垂尾面积8。4平方米,推力122千牛顿,高空的最大速度:2。0马赫,低空最大速度:1。2马赫(1473公里/小时),最大升限18000米,作战半径1100公里,最大航程25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19277公斤,载弹量7000公斤,推重比大于1。1。外挂11个(机身下5个,每侧翼下3个),外挂副油箱最大4100升(1500×2、1100×1)这些数据表明,歼…10除维持正常平飞外,还有足够的推力来满足执行各种机动动作的需要,使水平加速、爬升、盘旋等性能均有较大提升,甚至可以在空中格斗状态下毫不费力地垂直向上爬升。

    二。配备的武器:(因为是空战所以我们只比较空空导弹)

    1。苏27

    R…73、◎R…73及其改进型性能简述

    R…73基本型系列

    弹长2。9米、翼展0。51米、弹径0。17米;发射重量105公斤、弹头重7。3公斤;其最小射程300米,最人射程则为20公里,探测角度±45度,目标对制导头角速率需小于60度/秒,目标高度20…20000米,目标过载需在12g以下,目标速度不大于2500公里/小时,载机过载8g以下,对固定翼飞机一类目标的杀伤率为60%。安装的MK…80全向红外制导头探测距离10…15公里,发射前视野±45度,射后±60度,从制导头锁定目标到发射只需1秒。

    俄制R73空空导弹

    R…73基本型系列包括R…73K、R…73L、R…73E、R…73LE,其差异仅在引信以及使用对象。R…73K是全系列最早的苏联空军自用量产型,采用无线电引信,在安装有激光引信的R…73L问世后就被取代而停产。R…73E与R…73LE分别是R…73K与R…73L的外销型。

    R…73M1(R…73RDMl)型

    其尺寸、射程、制导头视野与基本系列相同,只是技术比较先进,可能采用与R一73M2一样的探测元件。

    R…73M2(R…73RDM2)型

    又称为R…73M,它的问世使R…73家族在欧美同级武器如雨后春笋般问世之际,仍能够傲视群伦。R…73M2的弹长增加到3。2米,冀展缩至0。404米,发射重增至115公斤,采用初期惯性导航,无线电巾途修正加末端红外制导,住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一种超视距攻击的中程导弹。其前向动力射程30公里,保证杀伤射程13公里。制导头发射前视野±60度,发射后±80度。

    R…73M2采用MK…80M红外制导头,用灵敏度更高的中长波探测元件;配备可程式化新型电脑,抗干扰能力更强,对战机的探测距离约15…20公里。MK…80M制导头解析度高,可辨识目标热辐射分布,能在命中前约1毫秒计算出目标的中间部位为命中点,增加杀伤率。

    R…73M2最具震撼力的功能的是它可掉转180度攻击后方目标。使用时,载机先通过资料链引导导弹转向,待完成敌我识别,确认不会误击友机后再启动制导头,这种发射方式已在苏…35上试验成功。据说与机上的雷达告警器配合使用,还可用此方法拦截来袭导弹。其在向后射击最大射程8…12公里,最短射程1公里。

    R…74ME型

    按照俄罗斯/前苏联的空对空导弹命名法(研制中用K开头,定型后用R开头),该型导弹目前应称为K…74ME,它是以R…73为基础发展的新一代空空导弹,弹上的制导、动力系统均进行了大幅度改进,射程增加到40公里,据说制导头视野可达±80…90度。

    ◎领先世界10年

    R…73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四代近程格斗导弹发展的领航员,其基本性能远远超出当时所有的近程格斗导弹。北约国家曾在两德统一后利用德国接收东德的米格…29与F…16进行了空中格斗模拟,更加确信了R…73导弹超群的性能。一般估计当时的R…73比AIM…9领先20年左右。因此西方国家急起直追,存20世纪最后十年间发展出多种性能顶尖的格斗导弹,包括美国的AIM…9X、英国的ASRAAM、德国的IRIS…T,以色列的怪蛇…IV等,R…73也持续推出改型。虽然前述西方导弹局部性能可能比R…73改进型更好(特别是制导头与电子技术),但整体性能却未必比得上R…73,特别是与载机搭配后,R…73的缺点就不再是缺点,这点我们将在最后详述。而且由于R…73改型大都比其同级西方对手早5…10年服役,因此说“R…73领先世界10年左右”并不过

    R…77

    该弹采用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为惯性制导+指令修正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具有“射后不管”和多目标攻击能力。弹重175千克,弹长3。6米,弹径200毫米,前翼展(条状)460毫米,后翼展(网状)730毫米,最大飞行速度4马赫,最大动力射程90千米,迎头攻击最大射程60千米,尾追攻击最大射程20千米,最大过载40g,战斗部为21千克破片杀伤型。

    2.J…10

    PL9

    PL一9C是一种备受瞩目的武器,其原型是大陆为了满足下一代战机高机动作战需求,而研发的第5种空对空导弹。该型导弹由612所和西安东方机械厂合制,1986年由黄秉印总设计师带头研制,1989年投产并服役,1991年首次在巴黎航空展公开。PL…9C的寻标器,基本上沿用从以色列引进生产的PL—8/巨蟒…3上的氟致冷锑化锢(InSb)光学组件,与PL…8雷同,尾翼类似AlM…9L/M,可攻击区域、使用高度以及最大G值等亦与PL…8并无二致,可视为巨蟒3的同门兄弟。PL…9的气动外型与PL一5C相似,双三角翼鸭式舵面位于导弹前部,梯型固定弹翼位于尾部,4片弹翼后缘外侧各有一个横向滚转稳定用的滚转副翼。导弹的结构与PL…7相似,将弹体分为前、后两舱段以便维护,而非一般同类导弹按个不同部件分为多个舱段。

    中国PL…9C空空导弹

    PL…9沿用比例导引方式,综合性能优於PL…7/魔术1,具有较佳的自动搜索截获目标能力、机动和离轴发射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