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衙内 >

第1723部分

重生之衙内-第1723部分

小说: 重生之衙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龚昭礼猝不及防,脸色微微一红,也跟着鼓掌。
  “昭礼同志,说得好,说得好啊”柳俊一边鼓掌,一边大加赞赏:“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经济城市的当家人,昭礼同志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十分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主席教导我们说,美帝国主义就是纸老虎嘛,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抓住时机,就能击败他们!”
  龚昭礼没想到柳俊会当众表扬他,笑了一笑,谦虚地说道:“柳书记过奖了,我这也就是一个想法,还望柳书记和同志们多多指正。”
  “嗯,这个想法非常好。”
  柳俊再一次予以肯定。他是真的没想到,在此事的应对之上,龚昭礼和他想法如此的吻合。
  “昭礼书记这个想法,果然是很不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南方市委书记赵先觉停止鼓掌,微笑着说道,似乎很是欢喜赞叹。
  南方市与江口市同为副省级城市,经济总量也大致相当,不过论到历史的厚重,江口和南方就全然没有可比性了。下面的干部们开玩笑说江口市是作为正省部级干部的培养基地,而南方市则是D省政府首长的培养基地。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四位D省省长,有三位担任过南方市委书记的职务。尤其是很多外省人,几乎将D省和南方市并称,去南方市和去D省是同一个概念。
  高级领导干部自然没有那么肤浅的攀比心理,不过南方和江口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却是事实,这个很正常。
  赵先觉出人意料的“恭维”龚昭礼,总让人觉得他话里有话。
  “昭礼书记,经济专家们预测欧美国家近期内可能发生金融危机,我不怀疑专家们的预测。要相信专家嘛。我只是担心,我们逐渐撤回资金,转移外贸方向,万一预测错误,怎么办?岂不是要遭受无谓的损失?而且我们的很多企业,多年来均是面向欧美市场出口的,现在转移外贸方向,会不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欧美国家是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他们的经济专家也是很厉害的。我们的专家能够预测得到,难道他们的专家就没有这个能力吗?这些问题,我认为很值得深思啊。”
  果然,赵先觉接下来就开始反驳龚昭礼的意见。而且他的意见比魏宁生还“保守”。魏宁生并不怀疑对欧美国家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的判断,只是在应对的时间上,要求更宽裕一些。赵先觉却是从根本上不相信这个金融危机会爆发。
  赵先觉明着反驳龚昭礼,事实上就是反驳柳俊乃至是反驳中央的决策。
  所有人的目光又都落在龚昭礼脸上,看他如何应对赵先觉的“质问”。
  龚昭礼淡然一笑,不徐不疾地说道:“先觉书记这个担忧很有道理。欧美国家的市场,确实比我们更加成熟一些,他们搞市场经济搞得早嘛。不过,他们的最大问题,也正在于此。那就是经济市场化太彻底了,政府基本上丧失了控制的能力,只能通过一些法律和其他手段,有限的影响市场的运作。众所周知,资本运作是以追求最大盈利为目的的。欧美市场那些垄断资本家们,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可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会自动为国家前途着想。在他们而言,哪怕金融危机在下一刻爆发,这一刻所想的,也是如何赚取最后的一个金币。所以,我认为,他们不是预测不到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是预测到了,也无能为力。他们的政府,管不了资本家。甚至他们的政府,本就是为资本家服务的。大多数资本家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利润最大化,早就将风险置诸脑后了。所以资本主义社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多少年了,这个怪圈都无法打破。这一次,也不例外。”
  赵先觉笑了笑,说道:“昭礼书记所言,固然很有道理。不过作为主政地方的领导干部,我们的每一项施政措施,均应该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单纯凭预测,就做出震动全市的大动作,万一失误,可不是小事啊。我看还是应该慎重。魏省长的方案,我认为就是很稳重的,也十分的妥善,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第2014章 常委会上的勾心斗角(三)
  “预为之所还是必要的。”
  龚昭礼淡淡说道,身子微微往后一靠,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显然没有打算继续就这个话题和赵先觉争论下去。常委会上,也没有必要凡事争个清楚,自己的意见表达过也就行了。最终的决定不是由他来做的。
  组织部长罗良华说道:“我完全赞同海英书记的意见,坚决执行政治局会议的决议,坚决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这个不能含糊。”
  罗良华以前也未曾从事过经济工作,所以没有就具体的经济应对措施发表意见,只是很明白地表明了自己支持柳俊的态度。
  魏宁生便看了罗良华一眼。
  看来罗良华已经正式决定站队了。龚昭礼不会完全靠向柳俊,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为前江口市委黎书记力荐的干部,龚昭礼是明珠系明确培养的后备干部,就算迫于形式,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和柳俊合作,也很有限。况且身为江口市委书记,他也要为江口市的全盘建设负责,和柳俊的判断一致,很好理解。
  省委组织部长理应和省委书记保持一致,这也可以理解,罗良华只是循着惯例做出了选择。而且组织部长在常委会上就具体的经济建设事宜明白支持省长,与书记乃至中央文件唱反调,几乎完全没有可能,罗良华的政治智慧,不至于如此低下。
  省委秘书长王秉和微笑说道:“我也赞成海英书记和良华部长的意见,坚决执行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预作准备。这确实是个机会,搞好了,我们说不定不会遭受损失,还能在某些领域摆脱西方国家的垄断,取得主动权。”
  王秉和特意提出赞同海英书记的意见,态度也就很明确了。
  其实龚昭礼的意见,才是完全和柳俊一致,不过王秉和特意避开了龚昭礼,向柳俊表明心迹的意思非常明显。
  龚昭礼终归不是同一个阵营的干部。
  这一点,亦并未出乎魏宁生的意外。从王秉和的籍贯、任职经历来看,他倒向柳俊,几乎是必然的。
  省军区司令员朱永新一贯不就部队意外的议题发表具体看法,今天也不例外。宣传部长严亚萍、公安厅长黄振安以及统战部长宋树平都微笑着说了几句话,表示拥护中央的决策,执行国务院领导的指示。不过言辞之间,甚是委婉,也尽量避免不去牵涉到魏宁生和省政府。
  严亚萍是女性,而且他们三位的分管领域也很专业,确乎没有必要牵扯到这样的事情之中。
  十三名常委,除了赵先觉明白支持了魏宁生的意见,包括常务副省长刘天明在内,都表示拥护柳俊的决定。
  “嗯,既然大家的意见基本都统一了,我看就是这么办吧。鉴于欧美国家在近期之内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高,我们的应对措施,也必须抓紧,加快速度。省长,我希望省政府那边,能够马上再拿出一份新的方案。”
  柳俊眼望魏宁生,很温和地说道。
  魏宁生微笑点头:“好的,我会尽快。”
  “这个事情,涉及到的范围很广,我认为有必要征求一下地市主要领导干部和省直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的意见。这样吧,我们在近期召开这样一个座谈会,把各路诸侯都请来,共商大计。”
  柳俊随即做出了进一步的决定。
  很显然,柳俊是担心魏宁生“阳奉阴违”,又给他使用“拖字诀”,嘴里答应得好好的,背过身去,迟迟没有反应。
  直接召开中层干部大会,与其说是座谈,征求意见,不如说是柳俊借开会为名,绕过省政府,径直向各地市和省直单位下达命令。由此可见,在这件事情上面,柳俊决心已定,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魏宁生和省政府要是不配合的话,柳俊不介意直接插手行政事务。
  真若如此,魏宁生的威望会被凭空削弱很多。
  魏宁生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个小柳同志,还真是难缠啊!
  “接下来,我们讨论第二个议题。就是有关干部交叉任职和加强理论学习的议题。中央很早就有文件要求,要适当的加大干部交叉任职的范围。中组部容百川部长亲自和我沟通了这个情况。容部长认为,一直以来,D省的干部队伍都比较稳定,这是好事。有一个稳定的干部班子,才能更好的推进各项工作发展。当然了,一味的追求稳定,也不是完全没有弊端。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太长,会产生惰性,容易被经验主义左右,对于加速地方经济发展,是有害无益的。而且毋庸讳言,同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时间太长,也容易腐败。故此,容部长建议我们D省在干部交流工作方面,也能像经济建设方面一样,给全国其他省市做出表率。这个对于我们D省今后的发展,也是很有益处的。干部们动一动,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新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嘛。另外,薛远山同志对我们D省的党校工作,也很关心。薛远山同志认为,党校应该进一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摆脱过去那种比较僵化的模式,开展创新。不但在教学模式上要创新,在培训的范围上也要扩大。省委党校,各县市党校,都要进一步的发挥功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干部。薛远山同志说,如果我们有需要,中央党校会给我们大力支援。我认为,薛远山书记和容百川部长的指示,都是很英明的。这两个工作,如何在我省展开,我想征求一下同志们的意见。希望同志们畅所欲言。”
  柳俊脸带微笑,不徐不疾地说道。
  常委们的神情,便都慎重起来。这个可是比第一个议题更加敏感。第一个议题毕竟是经济领域的,除了魏宁生刘天明龚昭礼赵先觉等几位比较关注之外,其他常委都不是切身相关,只要表明态度就可以了。
  干部交流和党校建设的议题可不一样。这个摆明就是要调整中层干部队伍,而且幅度还不小。据说一共有一百个交流干部的名额和五十个中央党校进修的“指标”。整整涉及到一百五十个正副厅级干部的异动,无论如何都不是小事。
  在座的每一位常委,除了柳俊和娄海英是新任,其他十一位,都在D省工作了较长的时间,谁没有自己的亲信嫡系?一不小心,这些嫡系就有可能上了柳书记的“黑名单”。
  身居高位,没有嫡系支撑,就成了空架子。
  “良华同志,你先谈谈吧。”
  这一回,柳俊没有等待,径直点了罗良华的名。
  干部工作,乃是省委组织部长的正管,罗良华先发言,很是合理。
  罗良华也不客气,清了一下嗓子,说道:“好的。首先,我完全赞同薛远山书记和容百川部长的意见,加强干部交叉任职,尤其是加强领导干部交叉任职的工作,是中央一贯的要求。柳书记说得很有道理,一个干部在同一个地方任职时间太长,会产生惰性,也容易滋生腐败。所以,我认为对部分在同一地区任职时间过长的干部,进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党校的功能也必须进一步的发挥出来……就这两个问题,组织部进行了专门的探讨,整理出了一个基本的施行方案,我在这里,向柳书记和同志们做个汇报。”
  说着,罗良华打开了面前的打开笔记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