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反转人生 >

第472部分

反转人生-第472部分

小说: 反转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逸帆打算转移话题,毕竟今天邀请杨玉河过来,可不光是为了这个铁厂的事情,还有另外一件事,他也打算给杨玉河提个醒。

“嗯,没错,你也听说了?怎么样,有什么想法没有,我知道你小子,可是挺有想法的一个人的。”

杨玉河笑眯眯的问李逸帆到,李逸帆这小子别看年纪不大,但是胆子不小,而且鬼主意不小,最关键的是眼光特别准,这轻轨建设上,说不定他就有什么其他的具体主意呢。

“呵呵,我能有什么想法啊,这个提议真的是好极了,这样一来可是大大的方便了咱们滨城老百姓的rì常出行,我相信,咱们滨城的老百姓肯定会记住你的功绩的杨叔叔,这个工程可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工程的。”

李逸帆顺手就给杨玉河拍了一记马屁,这一记马屁拍的杨玉河是非常的舒服。

事实上这条轻轨线路,也确实是对滨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因为在没有这条线路之前,滨城的百姓去往银州技术开发区,或者是银沙滩旅游的时候,可是非常的不方便,而且这个年头,私家车也还不像是后世那么盛行,能够自己家买得起车的人家还真是不多。

当初银州开发区成立之后,在滨城市区的不少工业企业,就都搬迁到了那边,这就导致每天上下班的人们不得不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可是这公共交通出行哪有那么方便,那么长的路程,人又多,所以那条公交线路,可以说是被人诟病最多的一条线路。

但是如果这条轻轨线建成之后,那就会大大的缓解市区通往银州开发区的交通状况。

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也会大大的促进银州开发区的经济发展,现在随着银州开发区的发展rì益完善,再加上哪里的地理环境说实话也要比滨城的主城区好得多,所以越来越多的小型开发商,都选择在银州开始建设楼盘。

平整的土地,开阔的环境,比市区还要良好的绿化,再加上超低的房价,这些都构成了极其有利的因素,很多购房者,都会银州开发区的房子很是动心,可是大家却也有着自己的担心。

银州开发区就算开发的再好,比起市区来,还是有些落后,配套资源跟不上,比如小孩上学,和医疗等方面,所以如果把房子买在银州,这样一来将来小孩上学,和就医岂不是非常的不方便?

但是现在有了这条轨道交通,那情况可就是大大的不一样了,这也会直接的导致两地之间的人口的流通。

反正这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对于滨城的发展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而这些好处,对于这条线路的始作俑者杨玉河而言,他哪能不明白,李逸帆也隐隐约约的在席间提起了这些轨道交通所能够带来的好处,每每听到这些,杨玉河都会感觉到非常的得意。

“杨叔叔,既然这条轨道交通线都建了,为什么咱们就不直接把这条轨道交通修到旅港去?做成一条可以直接贯通,咱们滨城整个市区的轨道交通线路,这样岂不是更划算?现在旅港,虽然还没开发起来,但是按照国家 现在这样的发展速度而言,旅港肯定也会大面积的宣布发展建设的,而且旅港的地理环境特殊,那地方没有火车站,出入出了坐船,就只能坐大巴车到咱们市区里,非常的不方便。而现在按照咱们滨城的发展速度而言,将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到这座城市,你也知道,咱们滨城的可用好地并不多,北面现在已经被银州开发区给卡住了口子,所以将来只能是向南发展,而向南最好的地点,无非就是旅港市,咱们现在如果把这条线路给搭建起来的话,那可同样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啊!“李逸帆好像是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却顿时在杨玉河的心里掀起了阵阵的滔天巨*,这小子,真的就是个妖孽啊,这样的事情,他是怎么想到的?

要知道修建这条直通旅港的轨道交通线路,他也琢磨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是却一直没对任何人说过,毕竟修建连同银州和银沙滩的这条轨道交通线路,已经让市里的财政背负上很大的压力了,所以这个项目,他就一直没提出来,可是没想到就是这样,这小子却琢磨出来了意思,而且还把自己的心里给把握的这么精准。

这旅港因为是华国北洋舰队的母港,因为其地理位置敏感,所以在之前一直都没有划归到滨城的辖区之内,一直是一个其他的dú lì单位级别的城市,直到最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座小城才划归到了滨城的管辖范围之内。

但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经济发展的状况一直不是很好,算是滨城下辖区县内一个比较落后的经济体。

甚至可以说这座小城划归到地方管理之后,给滨城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和财政支出,所以滨城市zhèng fǔ里有很多人都在头疼这座小城的发展问题。

现在其他暂且不说,对于滨城的当政者而言,最为头疼的就是这两座城市之间的交通问题,旅港当初之所以被划分为军港,在海港方面有优势,在陆地上又是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可是关键。

这易守难攻的特点,在战争年代是好事,但是在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想要经济发展,就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物流水平,所以如何加强旅港和滨城的交通问题,就一直是让滨城的当政者们头疼的问题。

滨城距离旅港的距离只有三十多公里,可是中间多山,虽然开通了那么几条公路,可是却依旧不是很方便,尤其是对于两地之间的百姓出行而言,每次只能乘坐定点班车,不但价格不便宜,而且乘坐起来也不舒服,这已经是让很多老百姓抱怨的事情了。

如果要是效仿之前的连同银州和银沙滩那样建设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确实是最好的办法,可是这样做来造价却非常的高,这不是目前的滨城市的财政可以承受的起的。

杨玉河看着面前笑眯眯的李逸帆,这小子既然敢和自己这样的提议,而看他现在的表情,就说明他肯定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也对这小子一向是以鬼点子多而著称,那就问问他,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618章 物尽其用

“你这孩子,这点难道你杨叔叔想不到吗?你瞎咋呼什么?”

李立强一看杨玉河让李逸帆说的有点无言的架势,连忙跳出来帮杨玉河解围般的说道。

“诶!大哥,别这么说吗?逸帆之所以这么说也是为我好,其实我也一直在琢磨着这修通连接旅港和滨城之间的轨道交通线路的问题,可是兹事体大,而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的轨道交通造价成本实在是太高,修一条连通北面开发区,保税区,和银沙滩旅游区的轨道交通,已经是咱们滨城市财政所能够承受的极限了,如果直接修这么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干线的话,总长将近一百公里,实在不是咱们现在的市财政所能够承受的,但是今天逸帆和我提起这一茬,看样子好像是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不如就让他说说,说不定他能够给我提个好点子呢。”

杨玉河笑眯眯的对李立强说道,他也知道李逸帆这小子鬼点子多,所以早就等着他呢。

李逸帆倒也没客气,直接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他所说的方法也很简单,在十年之后,宾城市zhèng fǔ就是这么做的,他不过是借鉴了后人的一些经验而已。

“其实杨叔叔,既然这轨道交通造价这么高,咱们想要修建连通旅港的轨道交通,倒也并不一定非得要考虑到现代这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就比如咱们市里现在运行的101有轨电车,是不是可以好好的利用一下呢?”

李逸帆的说法,顿时让杨玉河不由的感觉是眼前一亮,甚至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滨城是一座历史不过短短百来年的城市,这座城市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甚至说不好听一点,还要感谢rì俄两国,正是这两个国家当年为了争夺华国的东北,这才促进了这座城市的开埠。

当年正是这两个国家,承担了这座城市最早些年的建设工作。

当年这座城市的市中心就位于中心广场一带,现在哪里林立的外国洋行大楼,就是这座城市早年的历史。

后来因为商贸的发展,城市的市中心商圈又转移到了兴安街一带,哪里则成了滨城市的第二个重要商圈。

后来为了方便人们出行购物,当时的rì俄zhèng fǔ还专门兴建了这么一个有轨电车,连同中心广场和兴安街一带。

再到后来解放之后,zhèng fǔ也曾经几度的拓展了这条市内有轨电车的线路,将这条有轨电车的线路,向西向南进行了大大的拓展,并且逐渐成为了一条连接这座城市南北的重要通道。

现在这条市内有轨电车的始发站是市内第二繁华的兴安街,而终点则是滨城市西南郊的大平岛地区,而大平岛距离滨城南面的旅港区可就要近得多了,也就只有二十多公里,如果要是从这里开始兴建新的轨道交通,直达旅港区的话,那么将会大大的节省成本。

这样的一个思路,还真是现在的杨玉河以前所没有想到过的。

“嘿!正不愧是老李家的天才,这样的办法你都想得出来,这个想法真是太有启发性了。”

听了李逸帆这么一说,杨玉河哪能不明白他什么意思,可以说是立马就领会了李逸帆的意思,而这一领会之后,杨玉河顿时就兴奋了。

如果能够在他当政期间,打通了贯穿滨城南北的大通道,那绝对就是他在任期间的大功一件,之前滨城的老百姓可是非常怀念,现在的北省省长齐满天的,认为他在位期间,为滨城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办了不少实事。

可是这次,如果自己把这条南北大通道给打通了之后,估计这些老百姓该选择念自己的好了吧|!

如果说成绩,自己在滨城做的这几年,做出来的成绩,可绝对一点都不比那齐满天要差。

一想到这些,杨玉河的心里就是一阵火热,当初他到任滨城的时候,可是顶着莫大的压力过来的,众所周知这滨城是齐满天的起家之地,所以他对这里的经营很是重视,滨城本土帮不好打。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齐满天当年就是在滨城发迹的,那些年他在滨城做出了不少成绩,很多都是被全国的老百姓所称道,并且被全国各地的官员所争相模仿的。

如果不能在滨城破局,冲出齐满天的阴影,那他杨玉河就算干的再出色,也只能被人做是一个后来摘桃子的人。

但是现在自己把滨城打理的这么出色,而且做了很多政绩工程,都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这下子,自己总算是破局了吧?

所以也难怪这时候的杨玉河会这么激动,对面的李立强不知道为啥杨老弟今天会这样的失态,但是李逸帆隐隐约约的有些猜到了他的心思。

其实这个办法很简单,之前杨玉河他们之所以没想到这一点,只不过是因为大家都把最主要的精神,都放在了光鲜亮丽的新时代的轻轨线路上,反而是把那有着将近百年历史的有轨电车的线路给忘记了。

这有轨电车在滨城存在了已经几十年了,几经改制之后,早就已经不再像当年样的蠢笨了,虽然现在有那么几条下路的有轨电车,还保持着了老旧的摸样,为了吸引外地游客搞得一个噱头,但是连同大西南方向的有轨电车,却是早就已经改头换面了。

虽然速度上是根本没法和现在比较流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