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反转人生 >

第905部分

反转人生-第905部分

小说: 反转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李逸帆和周元超提起cvt变速器的时候,周元超立马就是滔滔不绝的开始说起了自己对这款产品的见解。
    因为cvt变速器,早在上世纪之初,就被德国人搞过,现在将近百年的时间过去了,所以根本不存在专利这一说。
    大家搞cvt变速器的话,结构就都那样,只不过是在一些细节上有所调整,比如在传送皮带方面,已经换成了各种各样的钢制链条。
    还有在主动和从动轮方面也做了细小的微调,总之就是各自都有一手各自的绝活。
    现在在欧美,也就是德国大众还有奥迪,还在玩cvt变速器,前些时候奥迪才有一款车,使用的就是cvt变速器,当然传动的链条是有卢克提供的。
    而日本的富士重工,也用的是卢克提供的链条。
    不过日产在这方面却是另辟蹊径,现在的情况是奥迪用的cvt要比他们的好,可是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进行一次技术升级,他们会把传动的链条改成钢片。
    以前cvt的传动模式是主动轮转动,带动链条,然后拉动从动轮,从而达到传动的目的。
    可是他们这一改,之后就变成了主动轮转动,推动钢片链条,然后推动从动轮。
    可不要小看了这简单的拉动,和推动,光是这么一个微笑的变化,就让cvt变速器,在耐用性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且在传送效率上也有了大大的提升,以前cvt变速器,不能承受大扭矩,等等问题,靠着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变化,更是改进了最少三步。
    所以当李逸帆把他的想法告诉周元超的时候,这周元超更是听得一拍大腿。
    他之前想搞cvt,主要就是因为最近两年,日产推出的cvt产品的车型,在市场上是越卖越火,甚至是有点星星之火,势要燎原的味道。
    所以他才想效仿日产,毕竟和液压变速器比起来,cvt看起来更容易搞。
    而李逸帆的这个想法提出来,对他而言,简直就是有一种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的感觉。
    毕竟这年头日产都还没有这样的概念,他们真正的把cvt做到第七代,那是几年之后的事情,现在他们不过是刚刚被奥迪推出的钢链式cvt搞得有点恼火而已。
    “老板,你这样的想法很好,不过这样的想法,对于钢片材质的要求很高吧?毕竟这钢片要在那样高温的环境下工作,要保障寿命,要保证传递效率,这对材质的要求可不一般。”
    周元超不愧是这个行当里的专家,一句话就问道点子上了。
    日产方面之所以要等到几年之后,才把那款第七代的cvt拿出来,就是因为材质的问题,不是因为没材质,而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样的材料最合适。
    所以在不断地实验当中是浪费了无数的时间,不过这个问题,对于现在的李逸帆来说,完全不是个事儿。
    “就用全淬透型的高碳铬钢,这种钢材,我设立在美国的实验室里有验证,非常耐磨,抗造,在高温,高腐蚀的环境下,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不成问题。用来做我说的那种钢片的话,开上二十万公里都不成问题。。。”
    李逸帆顺口就胡吹大气,反正周元超他们是不可能真正的了解他的背景的,他的背景在这些人的眼里看来一贯神秘。
    这么年轻,还这么有钱,在美国搞一家实验室玩玩,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更何况人家连特殊金属冶炼公司偶读有,这可是实打实的,这个总不会是在吹牛吧?
    周元超没有见过李逸帆说的那种全淬透型的高碳铬钢,不过听起来应该是很牛b的东西,而且光是从名字上就可以听出来,这种材质的钢材,肯定是需要特殊的冶炼模式,而且还需要各种元素的加入,肯定是属于高等级的特种钢。
    关于这种特殊钢,原来李逸帆也不知道,可是十几年后,日产倒也算是有点良心,他们在华国的某城市,成立了一家变速器工厂,所以这种材料他倒是知道,尽管当时这种材料国内还不能生产,只能靠从日本进口成型的产品,回来组装。
    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却难不倒他,只要知道那种金属的材质,以他现在的能力,即便在国内,他也完全能搞得出来。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使用推动钢片作为传导主体的话,那钢带的松弛,紧张度,如何 调节?”
    周元超果然老辣,既然李逸帆已经解决了材料的问题,就不再纠缠。
    但是却很快想到了另外一个关键,以前使用是是拉动的模式,无需担心钢链的松紧度的问题,可是如果用推动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毕竟主动和从动轮的配合方式和原来的不一样,所以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微调,可是整个变速机构内部的运作方式,却都需要改。
    李逸帆 这时候坏坏一笑:“你在这个部位加上一套换挡的幅机构,也就是加上一套行星齿轮,配合原来的cvt工作,从而可以加大变速器的变速比范围,还可以减小变速箱的体积,让它的工作更加有效。。。”
    李逸帆随便一点拨,顿时就让周元超双眼放光,我靠,这么简单的一个办法,之前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对了,有着这么一个幅机构,这不就解决了很多问题了吗?我靠,这个想法也太妙了吧。
    周元超的双眼里一阵狂喜,对于他这样的技术宅来说,李逸帆的点播,简直就好比是灵丹妙药,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妙用。(未完待续。。)

1159。 细化四缸机
    眼前的周元超,就好比是老僧入定一般的看着,李逸帆手里拿着的简化图。
    这些简化图,都是李逸帆根据自己对上辈子日产变速箱的记忆,手描出来的,那时候他也开过日产的车子,所以自己对日产的车子也做过相应的了解。
    再加上日产在粤东的变速器工厂成立之后,他曾经化装成采购人员,到工厂里做过打探,所以对日产的一些技术也有一些记忆。
    这辈子自己搞了一个车厂,日产的技术是不用白不用。
    虽然他自己是个不太懂行的半桶水,但是他无需干什么都亲自上阵,只要把自己的大概想法说出来,然后让手下的研发人员去搞就好了。
    毕竟这些东西都是经过日本人千锤百炼证道过的好东西,自己如果不直接拿过来,来个拿来主义,那简直都对不起自己的重生这一趟了。
    周元超在自己面前发呆,这说明他是真的懂了,并且琢磨进去了。
    以他的能力,再加上他团队能给他的支持,以及自己的财力支持,估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搞出成品。
    几年之后就能够推出量产产品,而且应该能够走在日产的前面,哪怕到时候就算和日产同期推出,也不怕。
    难不成到时候日本人还能跑到国内来告自己山寨不成?
    别做梦了,到时候只要那个岛屿的争端不灭,到时候日本人就不敢在国内炸刺。
    君不见十几年之后,国内的诸多汽车制造企业。就一门心思的盯着日本人再炒。不光是汽车外形在抄。发动机也一样抄,底盘就更别提了,干脆就直接拿过来逆向开发。
    怎么地?不服,你就去告!
    这要是德国人,估计能把官司打到国际仲裁法庭,但是日本人却连个屁都不放,为啥?
    因为他们知道中日之间的关系,他们要想在华国做生意。赚钱,那他们就必须要老老实实的接受华国这一套潜规则。
    这也是日本人为什么,从来不把最顶尖的技术,拿到国内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好比丰田的雷克萨斯,明明有着不弱于bba的实力,可以在美国开工厂,可是却不敢在华国开工厂,为啥?
    还不是怕咱们把他们的技术都给山寨走了,要知道雷克萨斯最牛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装配工艺。还有那套老师傅,带徒弟的培养制度。
    那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李逸帆现在拿出来这些东西,干脆就是十几年之后,日产靠着多年的技术积累,而发展至大成的cvt第七代的技术。
    现在被他拿出来,那几乎就等于绝了日产十几年之后的飞升之路。
    要知道在日本的三家车企里面,丰田,本田名声在外,日产其实是一直最低调,最闷声发大财的。
    在美国他们可以和丰田,本田三分天下,在华国,他们十几年之后,在丰田,本田全面败退市场的时候,更是逆流而上,成了日本三巨头里面的扛鼎公司,靠的就是他们这套独门的cvt技术。
    节油,噪音低,换挡顺滑,这些可都是日产多年积攒下来的口碑。
    现在李逸帆把这套cvt第七代的技术给直接拿过来,现在也许还看不出效果,但是几年之后,当日产想推出他们的第七代cvt的时候,看到华国早就已经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不知道那时候他们心里会作何感想。
    周元超和李逸帆讨论了一上午,又和李逸帆一起吃了午餐,然后才恋恋不舍的走了。
    之所以说恋恋不舍,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两人有基情,而是因为李逸帆的脑袋里面装的东西,对他来说正是太宝贵了。
    真不知道这家伙的脑袋是怎么长的,随随便便指点一下,都能让自己在某个领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在某个树林里一直苦苦寻觅出去的路,一直没有找到,可突然跳出来一个家伙,随便一指,就让你找到了出去的路,你说这种感觉爽不爽?
    不过最后他还是被李逸帆赶走了,之所以要赶走他,那是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人要应付。
    而这个人就是负责公司发动机研发部门的梁启明,这家伙是王忠发从原来的省城汽车里挖过来的。
    其实之所以选择他作为负责人,也是无奈之举。
    国内在发动机领域 ,实在是空白了太长的时间了,以前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内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汽车市场。
    当时国内就买两种车型,一种是北汽212,另外一个就是解放或者东风卡车。
    后来上汽和大众合作,引进了桑塔纳,一汽也跟着和大众合作,引进了奥迪,东风和法国人合作,引进了富康。
    国内的汽车市场开始逐步成型,可是仅有的一点科研能力,也随着和外国车企的合资被阉割掉了。
    对于那些合资企业的领导人来说,外国车企已经负责了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研发,甚至连生产人家都做完了,咱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生产的东西拿回来,然后组装到一起就行了。
    而且那些产品,只要推出去就能赚钱,还何必花大价钱,自己来搞研发呢,这不是吃饱了承德吗?
    就好比搞大飞机的负责人某图都说了,造不如买!
    直接拿来就能用,又何必自己搞研发呢?于是那些原来仅有的一点研发的人员,也逐步被轮换到了其他的岗位上。
    什么设计,研发,有那钱,还不如大家多发点钱来的实在。
    所以尽管已经进入了新千年,可是这时候,国内关于发动机的研发来讲,几乎可以说就是个零!
    国营合资车企就不说了,人家根本不高研发。
    民营车企则是搞不起研发,搞发动机研发设计,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大手笔的投入的,而目前的国内,根本就没有合适的人才。
    所以奇瑞才会在和奥地利的公司联合搞发动机开发,说白了就是他们给人家钱,然后让人家去做实验,搞科研,最后得出成果却要共享。。。
    而现在李逸帆头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