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超品公子 >

第1321部分

超品公子-第1321部分

小说: 超品公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导层面意见统一了,乡村一级政权的精简,就有了最大的推动力量。
  毕竟,德江领导班子绝大多数都是本地地头蛇,有着最广泛的下延力量基础。
  有他们的帮助,绝对要比薛老三单靠行政力量推动,来得迅捷和消减积怨。
  当然,薛老三也绝不是只挥棒子,不递枣子。
  因为他清楚,共和国乡村的事儿,单靠棒子根本就打不开,正如他当初处理云锦一带的械斗一般,说到底,农村只要解决了吃饭的事儿,什么问题也都解决了。
  对这些被精简下的乡村干部,薛老三也让各村班子自抉,每村给予若干名额,准许到影城来务工。
  总之,影城这个偌大的劳务基地,便是薛老三解决各方麻烦的法宝,什么麻烦都可以归而化之,最后,皆归在云锦影城这个巨大的框里。
  可以说,这大半年是德江狂飙突进的半年,虽然,德江在经济总量上还不可能撼动渝城和省城,但老三的位置却是坐稳了。
  但人均收入指标,以及乡镇人均和农村人均,这三大指标,德江几乎是翻着跟头上去的,勇夺第一的宝座不说,还将省城和渝城,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方才那家小酒馆的一幕,也正是德江时下经济生活的一个缩影。
  一言蔽之,共和国的人民是勤劳的,只要稍微有点机会,这勤劳便回转化为财富。
  而眼下,薛老三无疑替德江人民,提供了天量的就业机会,有这些机会摆在眼前,几乎不用政府敦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便不自觉地开始发挥威力。
  却说,薛老三正听得走神,戴裕彬忽然小步行到了他身边,悄声道,“首长,时间不早了,该回去啦,晚上还有市政府例会,谢市长似乎对引进德国的那家公司极有兴趣……”
  薛老三正沉浸在优美的遐想之中,戴裕彬不知从何处奔来,打断了他的遐思。
  “你小子不敢东厂,真是屈才了,怎么老子躲哪儿,你小子都能找着?”
  薛老三瞪眼道,说罢,拍下三元钱,便自行了出去。
  “首长,跟您这么时间了,要是连您爱在哪儿呆,我都不清楚的话,我还配跟在您身边么?”
  戴裕彬追出来,笑眯眯道。
  “你小子真说着了,我还真不愿你继续在我身边待着了,上回让你考虑的事儿,你考虑得怎么样了,除了云锦,三区四县,你随便挑。”
  说来,戴裕彬跟着薛向也有两年了,这在薛向不短的官场生涯中,他戴某人算是薛老三使用最久的一个秘书。
  对戴裕彬这个人,薛老三是极看好的,年轻人有思想有文化,谦恭守礼,除了热衷功名,对金钱倒是没多大的兴趣,关键是头脑灵活,肯学习。
  再者,这两年,人家戴裕彬鞍前马后的伺候,生生快把他薛老三伺候成了生活低能,这样的情分,又怎让薛老三不替戴裕彬考虑他的前程呢。
  早个把月,薛老三就跟戴裕彬吹了风,只是这家伙似乎没听进去,今次,薛老三又讲,戴裕彬才猛然定住,良久,方道,“首长,您真要走了?”
  戴裕彬忽然又想到近来,市委大院突然传出自家首长要离开德江的消息。
  起初,对这个消息,戴裕彬是嗤之以鼻的,德江的局面才料理清楚,正是自家首长大展拳脚的时候,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调走,无稽之谈嘛。
  可这会儿,薛向忽然再度提到了他工作安排的事儿,似乎那传言要成真事儿了。
  因为对秘书的安排,分明就是首长离任的先兆啊。
  薛向笑笑,“既然你小子猜到了,我也就不瞒你了,是的,我在德江的时间进入倒计时了!”
  戴裕彬愣住了,虽然早有了心理准备,可真当从薛向口中得到确认,戴裕彬还是难以接受,一时间,嘴巴发苦,喉咙发干,怔怔许久,无以言表。
  满脑子浮现的都是,这不短的两年多时间,自己和首长在德江的一幕幕惊心动魄,回首往事,就好似这一切就发生在昨天。
  是的,戴裕彬有万般不舍!
  因为跟着薛向的这两年,他见识了一辈子都见识不到的惊心动魄,学习到了旁人根本无法学习到的东西。
  更难得的是,两年多下来,他和薛老三朝夕相对,俨然已将眼前的年轻首长,代入成了如师如父的角色,陡闻别离在即,他心中真是怅然到了极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非只适用男情女爱!
  是的,戴裕彬很想开口挽留薛向留下来,为了德江也得留下来,可话到嘴边,他突然发现更是难以开口。
  的确,眼下的德江就像快速行驶的列车,轰轰隆隆,日新月异,正是收获成果的时节,首长自家栽的果树,自然得维系到它开花结果,这个理由似乎很充分。
  可戴裕彬知晓,自家首长绝非是眷念这些许功劳的寻常官僚,自家首长心中有大志向,注定是要经历大场面,见证波澜壮阔的伟大人物,又怎么可能长久困顿德江呢。
  换句话说,也许正因为德江进入了首长的预设轨道,首长才可以放心离去!
  英雄自有奋武之地!
  “首长,我跟你一起走!”
  怔怔半晌,戴裕彬终于说话了。
  薛老三拍拍他肩膀,“那可不行,德江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经年累月出门在外,家里怎么着也得留个把门的,你小子想走,门儿都没有!再说了,中央刚下了规定,干部离任严禁一带一大帮,你总不想我做这老爷官吧。”
  戴裕彬默然。
  的确,薛向没有虚言,中央确实新下了文件,严禁官员上任,捎带秘书、司机的。
  然,戴裕彬更知晓,自家首长若是真要调自己在他身边继续服务,也不过反掌之间,但,既然首长有他的考量,我就听他的命令吧,替首长把好家门便是!
  念头已定,戴裕彬脸上终于有了些神采,说道,“对了,首长,这回上面又是要调您去哪儿灭火,肯定不是在蜀中打转,您的履历我研究过,可以说是最神奇的一份履历,从田间地头到京大讲堂,穷乡僻壤到繁华明珠,几迁几任,皆是神来之笔,真不知道组织部门是怎么考虑您的,许是特殊人才特殊对待吧。”
  “少贫!”
  薛老三笑骂道,“去哪儿,还未定了,这回只说是去党校学习,具体下一步到哪里,我这边还没消息,不过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不回德江了!”
  “党校学习?”
  戴裕彬的眼睛亮了,“那个党校!”说着朝天上指了指。
  薛老三点点头,戴裕彬大喜道,“首长,那是真得恭喜了,对了,您要离开的消息,这会儿,还没人知道呢,我去找谢市长汇报汇报,无论如何要搞一个比送周书记更盛大的欢送会!”
  说着,戴裕彬便自奔行而去。
  让戴裕彬失望的是,薛老三终究没参加这个传说级别的欢送会,当天晚上,他在家约了一桌酒,次日一早,便悄悄离开了德江。
  挥一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
  
  第八卷 龙游京华
  第一章 成长的烦恼
  
  温暖的阳光透过浅色的纱窗,直直打在薛老三那挺拔的鼻尖上。
  薛老三这才睁开眼来,不续抬手看表,他便知晓时间准过了七点。
  果不其然,抓过床头柜边的手表,略略扫了一眼,正是七点十五分。
  放下手表,他又阖上了眼睛,沉心凝神,侧耳倾听。
  悉悉索索,扑扑漱漱,叽叽喳喳……
  刹那间,大自然的万声万物皆传进耳来。
  薛老三甚至听见了窗外老松上那只秃尾巴喜鹊衔枝的声音。
  每一片风溜过小家伙床头那盆三叶草草尖的动静儿。
  很奇妙的感觉,薛老三自己也说不清。
  倒不是说他的感知能力越发强大了,而是说精粹了。
  原本薛老三能轻而易举感知方圆两百米左右的一草一木。
  而如今,他不过能感知三四十米的动静儿,然,这三十米内的动静儿,却是真到了明察秋毫,风过蝉翼而可知的玄妙境界。
  除了感知能力发生了变化外,更明显的变化是,薛老三再不会随着第一抹晨曦射来,而准时醒来。
  如今,不到七点,这家伙都睡得深沉。
  至于那泥丸宫总在清晨之际,便急速震颤的毛病,也再也没发生过了。
  薛老三很清楚,造成这一切变化的根源,可能是他前番假戏真做,为装重伤,致使腹脏遭受巨创,定然是因为经此一遭重创,身体出现了某种玄妙的反应。
  然,具体这种反应会给他身体带来怎样的后果,薛老三却不甚关心。
  归根结底,国术于他,只是养身健体的法门儿,至于打破虚空,见神不坏,他从不曾追求过,如此心境,倒是合乎了道家养生的清静无为。
  恐怕这也是薛老三这位天赋异禀的天才,最终成就武学大道的根源。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
  薛老三起的床来,洗刷罢,便在厨间的灶台上,寻着了预留的包子,稀饭。
  三口,两口吃罢,他便径直行到左侧花园爬山虎下的藤椅上躺了,抱着一本厚厚的《资治通鉴》闲观起来。
  时值盛夏,烈日炎炎,然,薛家大宅背抵玉汤山,门对青河溪,徐徐山风,从后峰荡来,整座大宅好似裹在冰绿的水珠里,浸浸然爽透。
  薛老三所在的位置,更是背阳向风,阵阵凉风荡漾着墙上绿油油的爬山花,任谁见了,心底都得生出舒爽了。
  一本《资治通鉴》翻了不过三五页,舒爽的藤椅便将薛老三的神经彻底麻醉。
  的确,薛老三国学功底不错,但这纯古文的《资治通鉴》翻阅起来,还是显得吃力。
  既费脑筋,则必然心生懈怠,兼之,又印证了鲁迅先生的名言“生活太安逸了,工作便容易为安逸的工作所累”。
  薛老三此刻可不就是被这安逸的生活累着了?
  一本大部头歪倒在怀里,这家伙斜靠在藤椅上,便沉沉睡了过去。
  不知过去多久,大门吱呀一声开启,跳进个窈窕秀丽的影子,身边跟着一只纯白可爱的小猫。
  那秀丽的影子方跳进门来,便左瞄瞄,右瞧瞧,黑漆漆的眼眸极是灵动,待扫见躺在藤椅上的薛向,那秀丽人儿掩嘴轻笑,便冲了过去,到得近前五米有余,忽地,双足拔地而起,猛地跃至薛老三近前,口中娇喝一声“呔!”
  薛老三忽地一骨碌从藤椅上翻下身去,亏得大手及时撑住,否则非摔个嘴啃泥不可。
  “就知道闹,多大了,还没闹够!”
  薛老三拍拍手,站起身来,望着眼前这俏丽的人儿。
  弯弯的眉毛,红苹果般的小脸儿,挺直的鼻梁,嫩巍巍的嘴唇,一头精致的头发,组合在一起,正是薛老三那古灵精怪的三妹妹,薛适同学。
  但见这会儿的薛适同学,不再是早些时候的前卫打扮,而是简简单单的一身绿色校服,简单大方。
  要说薛老三兄妹四人,皆继承了父母良好的基因,男的高大英俊,女的高挑秀气。
  早些时候,薛适同学是老也长不高,肉团团,粉嫩嫩,倒似要打破这一基因束缚。
  不成想,到了十四五岁,便猛地开始发力,尤其是去年,薛适同学足足长高了七厘米,如今,和薛老三站在一处,额头已然能顶着薛老三嘴唇了。
  望着眼前的薛适同学,薛老三再度浮起了“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慨。
  前番生出此种感慨,是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